药鲁迅读后感800字(4篇)
时间:2024-05-22
时间:2024-05-22
在我们民族漫长的史册里,有一段黑暗冗长的历史,包含着无数的刀光剑影,血与泪。那时的人民,愚昧无知麻木不仁。他们无法分辨是非善恶,甚至颠倒黑白。皇权主意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柢固,封建思想早已融入骨血,无法分离。直到有一天,民主自由的火焰燃遍整个华夏,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一记猛药将毫无觉悟的人们从荒唐的梦中敲醒,拯救被禁锢的灵魂。
我曾无意间读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药》。起初我十分好奇,究竟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为何要用“药”来命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路向下看去。越看越令人心惊胆寒。文章讲述的是一家经营茶馆的华栓夫妇为了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听取民间偏方企图用人血馒头来让儿子痊愈,遂在秋日的后半夜出门为儿子寻人血来蘸馒头的故事。老栓面对被杀害革命党人毫无怜悯冷眼相看,对待刽子手却毕恭毕敬唯唯诺诺的态度;老栓居然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荒唐话把馒头蒸了给小栓吃的愚昧行为;茶馆众人对被害革命党人幸灾乐祸的叹息…诸如种种,都令我感到十分悲哀。面对自由和光明,他们摇着头说“失心疯了”,面对黑暗和禁锢,他们笑着拍手称快,纷纷叫好。那是一个怎样冷漠无情的社会,皮囊下装着一个怎样扭曲的灵魂。我突然明白了鲁迅先生将这篇文章命名为《药》的意义。学医救不了中国人!鲁迅先生以笔为刃,以墨为药,正中毒瘤。他要用这帖特殊的药,医治人们的精神,拯救他们的灵魂。
鲁迅先生描写的故事主人公小栓得的所谓痨病,就是现代社会所说的“咯血”,当时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治愈的,但是清朝末期底层百姓非常愚昧,为了活命只能盲目相信江湖游医说的,用所谓“人血馒头”来治病,其实“人血馒头”是不可能把病治好的,但他们却宁愿倾其所有也要去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愚昧,整个社会的病不是人们的身体,而是在脑中的病,换句话说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愚民政策造成底层百姓的愚昧思想,要治好百姓脑中的病,必须大声呼吁人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愚昧落后的思想,勇敢去追求科学和民主思想,站起来向不公平的命运抗争,这具有非常重要的进步意义和革命精神,直到今天鲁迅的反封建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和学习。
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已经六十多年,但是在中国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封建愚昧思想,例如重男轻女、不信科学而信算命先生等,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反封建反愚昧的思想,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原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先生,吾辈必当听从您的教诲,勇敢追求科学与光明,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其中一篇《药》第一次看的时候很诧异,也不是很懂,一共读了五遍,才基本理解了,也有了一些感想。
《药》主要写了老栓夫妇的儿子得了一种病痨病,在那时是难一治好的。他们就听信别人的谣传,夜里托人高价买来了一种药人血馒头(当时都认为吃了沾有别的孩子血的馒头,就可以延长自己孩子的生命),然后满怀希望地让儿子小栓吃了这特殊的药,可结果儿子小栓还是死了。后来,母亲去儿子的坟头,碰见了隔壁坟也有一个母亲给儿子上坟,她并不知道隔壁坟埋着的就是死后血被用来做人血馒头的小孩。
说实话,刚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害怕,也有很多疑问。有病为什么不去医院看呢?还有就是那个被用来做人血馒头的孩子只不过偷了一点东西,怎么大人就把他打死了?后来我又认真看了几遍,还和妈妈进行了讨论,明白了那个时候封建迷信和科学落后使人很愚昧,鲁迅先生用讥讽的语言、用简单的一个药字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故事中有一段描写让人害怕和震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另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血竟还一点一点地在往下滴着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封建社会的无知和一些所谓的礼教是致人于死地的原因,鲁迅觉得真正医好的药,不是什么人血馒头,是人们需要有抗争的精神。
读完鲁迅先生的《药》以后,不能知道在当时的旧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那些人都生活在一种似人非人的世界里,但是他们却一直的这样生活,翻版着一个个前人的身影,一个个以前发生过的,却又在不断发生的故事,难道说吃下那带着革命者一点刚劲滋味的血馒头,就能拯救一切?或许在今天我们可以把病治好,但在没有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一个血馒头做了什么呢?小栓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馒头是吃的东西,那蘸了革命烈士鲜血的馒头就成了仙药吗?可能现在看来那是盲目的的,不可理解的。可是在那个时候,辛亥革命时,虽然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可人民的思想还是没有解放。他们还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大众却不支持他。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杀害,人们潮加一般地去看热闹。华夏本是一家人那!夏瑜应该依靠老栓却没有,老栓应该支持夏瑜却没有;流血的不知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谁的血。以互不关心为始,以同归为尽为终。鲁迅先生通过夏瑜这一角色,表达出同情。赞美,也表达出当时民众的落后愚昧,统治者的凶狠残忍。同时也一语双关地道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文中在清明节坟头出现的花环,说明革命者仍然在怀念他,(www.9xwang.com)革命火种还没有?也不会被扑灭。它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有很多人说华老栓夫妇麻木但是爱子,我认为恐怕不是的,他在茶馆中忙碌了大半辈子,勤勤恳恳地劳动,为儿子治病而省吃俭用。为儿子治病掏出积攒多年的洋钱,就只换取了几个人血馒头,愚昧落后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华家有好几个儿子,小栓生了病,那么华老栓还会如此尽力吗?恐怕不然,他费尽心思为儿子治病,恐怕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吧!为了华氏的香火,他们不惜一功代价,甚至用别人儿子的命来移植,与其说华老栓夫妇所作所为是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华氏祖宗的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身上还未散去的封建之气。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的是为谁,却还要因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可悲又可叹!
上一篇:江山多娇观后感(精选2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