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6篇)

时间:2024-02-08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

节日的人民广场游人如织,我们一家人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罕见的“国宝”—《淳化阁帖》。

走进艺术殿堂般的上海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气势非凡的大对联,上面写着“扬我中华文化,壮我中华精神”。

我们上了二楼,走进了《淳化阁帖》的展厅。啊,这里的人摩肩接踵,看来,这“国宝”确实不能不看啊!我挤到“前言”前,踮脚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竟像大人一样地感叹不己。原来,《淳化阁帖》千百年来历经各种劫难,善本传至今己如凤毛麟角。这次由上海博物馆不惜重金买回来的善本,十分珍贵。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幅幅墨宝让我目不暇接。虽然这些只是《淳化阁帖》的一部分,但每卷都各具风姿,有的飘逸潇洒,有的龙飞凤舞,行草楷隶,应有尽有,让我大饱眼福。

我们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王羲之的专卷前。听说,他的亲笔墨迹至今己荡然无存,极少量唐宋时代的摹本也被奉为“至宝”。我虽然看不懂他写的是什么字,但是我仍然仔细地端详着、品味着。他的字婉约、流畅、秀丽,笔虽断而意相连,给人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王羲之真不愧为“书圣”啊!

不知不觉地,我们结束了参观。《淳化阁帖》在向我展示书法魅力的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这次参观,使我了解了《淳化阁帖》,让我更爱伟大的祖国,因为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才能使流失己久的文化瑰宝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2

今天晴空万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决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馆之一——上海博物馆参观。

排了将近一个小时队伍,我们进入了博物馆,整个馆分四层,我们决定先上四楼,依次走下来参观。

在四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硬币馆,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纸币、刀币,还有金、银、铜、铝锭等。馆内大型电视机向我们介绍了古代硬币发展的历史。

然后我们又去了古代家居馆,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这些家具几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名贵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贵,而且工艺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师的灵巧手艺。

第三层是书法馆和绘画馆等,我们先去参观书法,那里的字写得非常好,粗细大小均匀,一个个字好象被写活了似的;绘画馆里展示的名师画,有牧童放牧图、荷花图,还有一幅超长的“清明上河图”,每幅图都画得非常精细,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美丽的画卷之中。后来,我们又去了二楼的陶瓷文化馆和一楼的青铜馆、雕塑馆。

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又增长了许多知识,真令我兴奋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3

来到了上海,心里好激动哇。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基本上都呈鸽子笼状,今年满幸运滴,博物馆免费参观。只不过一天只能来3500人。

今天是很热的桑拿天,所以排队进馆的人比较少。老外占多数。一想到外国朋友为我国的文化传统而惊呼,真的好兴奋。排队慢的像蜗牛一样,郁闷。

一进入展厅,就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到处藤萝摇弋,仿佛历史已经摆在眼前。先参观的是陶瓷展区,里边的罐罐、陶人一件比一件精致,一件比一件美丽。这些鬼斧神工的作品是祖先们的心血啊。我看到一件瓷瓶,这上边的桃子花纹唯妙唯肖,我都忍不住咬上一大口啦。这瓶上的花纹红里透白,实在难得。讲解员说,这个鲜桃瓶的作者为了立志做它,把自己以前的所有得意之作砸碎了,毕生只留下这一件佳作。人们只呼可惜,我也何尝不是?

后来我们又去参观了少数民族文化馆,我跑进去,一下撞上个阿姨,我觉得奇怪,这个阿姨的衣服怎么怪怪?哈哈哈。我撞上个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蜡像。这儿的衣服可华丽了,王袍都有。我又去看了看西藏跳大神的面具,狰狞恐怖,还有骷髅面具呀——怕怕。藏族同胞看来很有想法哩。

然后我们参观了古代家具馆、印章馆、钱币馆等有意义的场厅,受益匪浅是相当相当滴。嘻嘻嘻,上海博物馆,你是免费参观的是吧?我明年还来占便宜。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4

远眺上海博物馆,它是一个高约30米的巨型建筑;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巨型圆顶和方体建筑如同一尊古代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十分宽敞,分别有服务台、语音导览、自动扶梯等。登上楼梯,我们便来到了中国古代陶瓷馆。古代陶瓷馆里既有年龄时期的原始青瓷,也有唐代的越窑;既有宋、金辽时代的彩瓷,又有元、明、清三代的景德镇窑。最引我留意的要数“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了!这件笔筒制作于清雍正时期,高约10厘米、口径及底均约为20厘米。器外粉彩画面分两组,正面客厅中,李白与众兄弟围几席地而坐,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持杯思考。神态生动,姿态各异。另一组为园内观赏图,有几个人俯伏与石案旁,聚精会神地观赏着字画,也有的侧身仰看明月。

走出陶瓷馆,就来到了中国历代印章馆。印章馆内有许很多多的玺印。上自西周,下迄清末,其中最为精致的就是清代的“八仙上寿、寿山神印”了。它的印体上刻着八仙上寿图景:各位神仙手持宝物,人物栩栩如生。

我们还往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古代青铜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明清家具馆青砖粉墙,修竹摇曳,展厅内陈列了明清时代100多件精品家俱。有线条流畅、比例匀称的明代家具;有体态凝重、装饰繁缛、厚重华丽的清代家具。青铜器馆内陈列着布满动物纹饰的精美青铜器。我们还在钱币馆见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来到上海博物馆,你就会领略到推开历史文化之门的沉重和喜悦,你兴游的将是展示五千年文明的艺术殿堂。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5

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历时三个多小时,勉强看完。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可是,当我们仔细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时,我们会吃惊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却也有着令人诧异的遗憾!

也许,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一壶的”。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细细的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们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骄人的成就。整个上海博物馆,没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佳绩,所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我想,也许国内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吧。为什么他们没有能够在其他方面创造出可以与以上领域相媲美的奇迹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到底是谁束缚了我们伟大祖先的思想?是谁导致了我们有极少的机会学习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权、桎梏思想的酷刑,还有什么?孔子、李斯、秦始皇、汉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学、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狱。这所有的一切,湮没了我们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们祖先在其他领域的开拓机遇。所有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缚着。光宗耀祖、身世显赫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动力。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这么一想,我们会猛然发觉,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大多却是娱玩观赏之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伟大的发明,开创性的理论,泽被万世的思想,却少之又少。就连我们引为为豪的四大发明也只能称得上是工艺发明,最多可以认为是技术创造,却也不是科学史上划时代之作。

由此可见,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重视程度,和一个社会的风气,以及人们由此形成的思维习惯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从汉代的开始接触火药,到唐代在战场上的牛刀小试,再到明清时代在军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间竟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时间。而在西方,同一样东西却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重视和发展,以至于后来利用中国人传给他们的火药做成了自己的坚船利炮,把一个泱泱大国打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火药仅仅是中国古代所有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是什么阻止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诚然,不是我们的祖先比外国人的祖先笨,而是因为他们早已被那些所谓的“正途”思想束缚的寸步难行。

也许,没有必要为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过于自豪。过长的发展历史也许是一种不幸,始终被一种阻碍先进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统治是这种不幸降临的源头。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6

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我响往已久、赫赫有名的“上海博物馆”,那可真是让我大饱眼福。

经过“长龙”我们来到了馆内,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我环视着四周,真是漂亮极了,听解说员说,馆内一天要接待8000多名游客哟。博物馆一共有四层,每层有好几个展区。我们第一个看的是陶瓷展,走到里面只见黑洞洞的一片,只有展示品的旁边亮着灯,给人一种仿佛走向时空隧道探索时空的感觉,走近一看,只见各种瓷器琳琅满目盛现在眼前,“真漂亮呀!”妈妈感叹一句,我和爸爸都凑上去,一看,真的,这是一个青花瓷,上身细,下身粗,上面画着一座座群山连绵起伏,一条雄伟的橙色长龙在山中飞舞,旁边还有些小龙在为大橙龙助威,它们时而嬉戏,时而吼叫,真是状观。我看了看简介,原来这是清朝时期,摆在乾隆皇帝床边的摆饰品呀,怪不得这么漂亮,上面还刻着龙呀!龙是古代皇帝的象征。

参观完陶瓷展,来到了青铜器展区,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三种,有兽面纹、凤鸟纹和龙纹等。主要是用在祭祀祖先神灵等盛大场合,也是显示了其主人身份的象征。

参观完青铜器后,还看了古钱币展、书法展、家具展等。经过了一天的游览,了解了很多文物知识,感觉怎么也看不完,和爸爸相约下次还要来看。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7

久闻上海博物馆的大名,这次去上海旅游,岂能错过。我跟爸爸妈妈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上海博物馆。

还没到博物馆门口就远远地看到来参观的人排成了两条“长龙”,其中还有不少外国友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排队等候,终于轮到了我们。在这个宏伟的博物馆里不知蕴含了多少历史,我迫不及待走了进去。

我们首先来到一楼的青铜器展厅,这里展示的镇馆之宝是晋侯稣钟和西周孝王时期铸造的“大克鼎”。展厅同时还展示着许多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件件都十分精美。观看着这些铸造精美的青铜器,我不禁被祖先的铸造工艺而折服。

参观完青铜馆,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侧的雕塑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石刻艺术品,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参观完一楼,我们来到二楼的书画展厅。这里珍藏着许多大师的作品,有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吴道子的画、吴昌硕的字等。虽然我看不懂,但是看到这些字画有种莫名其妙的舒适感。陶瓷展厅里展示有黑陶镂空双层壶、商青釉弦纹尊等珍贵文物,还有宋朝钧瓷、元代青花。以元、明、清为主从远古到近代,无有遗漏。每件展品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人文特征。让人由衷地赞叹古人的聪明和智慧。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位于三楼、四楼的玉器展厅、印章展厅、历代货币展厅、外国文化展厅和明清家具展厅。这里的每件展品都很精美,让人叹为观止。略有遗憾的是有些展品残缺不全,有些美中不足。

参观完整个博物馆,仿佛去古代走了一遭。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既加深了我对国内历史文化的了解,又看到了中外历史文化的差异以及古人在生产、生活中所发挥出的聪明才智,使我对一切都有了新的认识,真是耳目一新,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8

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栩栩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啊。

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

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9

上海博物馆是一个是举世闻名、令人神往的大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左边就是青铜器展厅。里面有400余件青铜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青铜巨无霸—大克鼎。它是公元前一千年的作品,但它的纹饰依然精美。

二楼是中国古代陶瓷馆。陶瓷是我国的一大特色,驰名中外。在展馆中有色彩绚丽的唐三彩,还有景德镇的瓷器。展示了中国八千年来的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顺着楼梯鱼贯而出上来到了三楼。这里是书法爱好者的圣地。这里有着古代书画家唐伯虎、王羲之的真迹。在三楼印章馆,最让人惊叹的是“八仙上寿”印章。几厘米长的个头,上面惟妙惟肖地刻出了八仙的样子。这个印章有四面,每面都能刻出一个场景,生动有趣,美妙绝伦。

四楼是展馆最多的楼层。这儿,有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古代玉器馆,明清家具馆,还有历代货币馆。在玉器馆中有三百多件产品,其中的龙山文化玉人,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在明清家具馆中,有百余件各式各样的家具:桌子、椅子、床等家具用品。在少数民族工艺馆中,有各种民族的工艺品和服饰,美妙绝伦,显示了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的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在最后的货币馆中,有3000余件展品。从夏代的贝币,到现代的机制币和模具。

上海博物馆博大精深蕴藏着许多历史知识,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身临其境,好好游览品味。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0

今天,已是上海旅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将去上海博物馆参观。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中外享有盛誉。

来到人民广场中心,就会看到一个“上圆下方”的建筑物,那便是上海博物馆,来到馆前,一抬头,“上海博物馆”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眼帘,门口早已排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我们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进馆参观。

一进大门,只见里面十分宽敞,馆分四层,第一层是中国古代青铜和雕塑馆,这些大都是从上海某地区挖出来的古物,我看到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杯子,还有雕有花纹的瓶子,有些上面还有裂痕,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而破损,我最感兴趣的是一只石头雕成的小猪,有点像现在储蓄罐的造型,胖乎乎的身体特别可爱。

第二层是中国古代陶瓷馆,这里陈列着古人的生活用品,有枕头、盘子、茶具等,这些枕头有大有小,盘子上的花纹雕刻精美,各种茶具形态各异,我最喜欢的是一对鹦鹉陶瓷,只见它们四目相对,张着嘴巴,立在两个石块上,好像正在交流什么。我轻轻走过,生怕惊扰它们。

第三层陈列着许多古代名人的书画作品,走近细细端详,不仅被名家那浓郁的墨香陶醉,楷书刚劲有力,草书洋洋洒洒,画作栩栩如生,游客们不时拿出相机拍照留念。四楼是历代货币、玉器及少数民族工艺馆,少数民族的奇装异服充满着异域风情,让人驻足。

参观完上海博物馆,我犹如穿越了古代文明的隧道。是呀,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这一切,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1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妈妈中午吃好午饭,便乘坐地铁一号线来到了上海博物馆。到了那儿,只见门口排了好长的一条队伍,其中还有两批外国人的团队。进入馆后,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中国古代青铜馆。

我们一走进展厅,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青铜器便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或圆或方,或扁或高,上面的纹饰精美极了!青铜器虽然只有食器、水器、兵器、酒器、乐器这五大类,可其中却有三十六个小类,数目极多。

参观完了青铜器展后,我们又参观了雕塑展,陶瓷展等展览,我心想如今展览馆中的物品可是我们古代的博大精深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啊!博物馆既把我国古代的文物收集起来,展示给现代的观众们看,让现代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们青少年对古代文物产生的兴趣。

我今天觉得收获很大。因为我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敬佩古代的劳动人民。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2

上海是一个科技文教很发达的城市:上海科技馆、上海美术馆、上海体育馆、上海博物馆等等,这些都在展示着上海的科技文教气息。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上海这座世界闻名的大都市。第一天看了世博会,第二天我们便去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有四层。我们一进博物馆,就听到一个漂亮的导游小姐在作精彩的介绍,博物馆的一楼有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在第一展览厅里,中国古代雕塑馆里面收藏有120件雕塑。这120件雕塑展现了从古至今的文化变化和佛教艺术文化。中国古代青铜馆有400多件青铜珍品,它们有着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二楼有中国古代陶瓷馆。在第二展览厅,二楼有陶瓷精品500多件,个个都是集历代名窑的佳作。

三楼有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印章馆和中国历代书法馆。绘画馆汇集了唐宋元明清的明家真迹。一幅幅画都那么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印章馆汇集了西周至清末近500件精选的实物展品。

四楼的第三展览厅,有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历代货币馆。在中国历代货币馆里我看到了最值钱的成吉思汗金币和最不值钱的无名小钱。最大的和最小的、签字板的袁像共和纪念银币、像一把钥匙一样的刀币。以及清朝的一元、十元、一百元的纸币,明朝和宋朝的纸币等,总共有500多件的展品。家具馆大部分展品是明代以来传世至今和明墓墓出土的,有书房用品、衣柜、桌子、厅堂、椅子等。玉器馆有300余件精美的玉器,有朴实神秘的,也有传世绝品。

上海博物馆里面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这次都没有看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来参观。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3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4

国庆七天,有人喜欢去人山人海的旅游胜地,有人喜欢和家人一起悠闲度过,还有人喜欢找块清静地,放松心灵,把烦恼抛却,而我喜欢去博物馆开阔视野、了解文化。

上海博物馆里有纷繁绚丽的少数民族工艺馆、温润典雅的`古代玉器馆、富丽豪华的明清家具馆、见证历史的古代货币馆……

我最感兴趣的便是中国明清家具馆和中国古代货币馆了。

中国明清家具馆里有许多明清时的家具。这些家具有杌凳类、椅类、桌案类、床类和屏风类。这些家具上的花纹都是工匠一点一点纯手工雕刻出来的,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工匠有一个地方多刻了一点。制作家具的木材也是独一无二的,做家具常用的木材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榉木、红木和瘿木。

中国古代货币馆里介绍了货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从古代的贝币到现在的纸币和硬币,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半两钱。秦国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作为全国的法定铜质货币。半两钱是方孔圆形,钱上写着“半两”,是指钱的重量。当时“半两”重十二铢,相当于今天的7.5克左右。

以后有时间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虽然有时候很无聊,但能增长很多知识,开阔眼界,说不定还会有自己感兴趣或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5

暑假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座落于黄浦区人民大道。妈妈说上海博物馆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

一路上,我都很激动,我想象着博物馆的样子。它肯定是座古朴庄重的建筑,我越想越好奇,希望可以能快点到博物馆。

大概半小时后,我终于来到了上海博物馆。哇,它的样子真的很特别,馆顶是圆形的,四周是方方正正的。妈妈说这代表了中国的特色—天圆地方。我们排了一个多小时队,终于进馆了。

上海博物馆好大呀!那里一共有四层楼,我们每层楼每个馆都参观了。

青铜馆里的大克鼎非常吸引我,它是西周后期的文物,上面雕刻着兽面纹,真是太精美了。

陶瓷馆里,我看到了青花瓷、唐三彩……一幅幅作品真是美轮美奂,让我应接不暇。

我最喜欢的是少数民族工艺馆,因为那里陈列着许多漂亮的服饰。苗族少女头上会插满银饰,银光灿灿,闪闪发光;蒙古族的衣服中间有一条腰带,穿在身上婀娜多姿;藏族的哈达洁白神圣,那是献给最尊敬的客人……

我们还参观了绘画馆、印章馆、书法馆、货币馆。

我还想细细品味这些宝贵文物,但是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上海博物馆。边走边回头,我说:“再见,我明书还会回来的。”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6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