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观后感(精选2篇)
时间:2024-02-12
时间:2024-02-12
最近电影《隐入尘烟》火出圈,引无数网友纷纷热议,大部分人都表示剧情悲苦、催人泪下,有人还表示没看完不敢看了。我想说我看完了,很认真、平静地看完了。认真的没有快进片头、跳过片尾,仔细看完了整部影片。平静得没有落泪,只是跟着影片感受影片。
影片意义深刻,从农村最底层人的生活展现了生活的悲苦与现实,披露了人性的善与恶,也诠释了平凡人的生命如尘般卑微,如烟般易逝。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是一对苦命的人,因为家庭安排的一次相亲走到了一起。马老四憨厚老实贫困,一直受着亲哥的盘剥,侄儿要结婚了,所以他们想让他赶快结婚后搬出去住。贵英身体残疾并且患有尿失禁,遭哥嫂嫌弃和打骂,只想快点甩掉她这个包袱。这就是现实,没有利用价值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甚至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收麦时,驴车上已经放了很高的麦垛,马老四如果再来回上下扛麦垛的话会踩掉一些麦穗,于是就喊贵英用叉往上挑给他,可贵英由于身体的限制挑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马老四发火了骂了贵英,并把她推倒了在地上。镜头随之切换到邻地的女人们一下就用叉挑起了麦垛,动作干脆利落。贵英就像个受了惊吓的小猫蹲在地上委屈着,并不是她不想做好,是她无论怎么努力也做不成,她没有那样的身体素质。
这不仅让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们这个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渐冻人群体。贵英虽然残疾身体不好,但她还算是一个能自己正常生活的人,却已处处遭嫌弃和欺辱。而我们从身体条件来说的话那完全就是一个彻底的废人,一个巨婴,我们的生存完全靠家人。庆幸我们的家人没有抛弃我们,还在为我们续命。但我想我们所面对的苦也一点不会亚于影片中的苦,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多都好于片中,但我们的生存质量却一定不如他们。饿肚子,憋尿,便秘,呛咳,呼吸不畅等等,病痛无时无刻地折磨。遇到糟心的时候,谩骂和嫌弃也是有的,更甚有病人遭家属殴打的。
说到健康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想让自己生病的,俗话说的好,有啥别有病嘛。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丰富多姿,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健康人。人世间有富贵就有贫穷,有善良就有丑恶,有繁华的都市就有贫穷的乡村,有健康就有疾病。人生百态,我們无力的太多。能做的也只能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努力地活着罢了。
马老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努力地活着,甚至活出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活不出的人生境界。他是全村最贫困的人,却为村里的土豪义务献血,连一件八十元衣服的谢礼都不收,唯一的请求就是让土豪给村民们把钱结清。拉了人家的草,就用粮食还,人家说不用,他还是会执意把粮食送去。即使哥哥对他不像亲人却一再使唤他,但他却始终是任劳任怨的付出。就是这样一个踏实、善良、心有大爱的纯粹的人。他一直没有任何抱怨努力生活的人却一直未得到上天的眷顾,最后还夺去了给他生活带来光亮的人。他又能说什么呢?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有时候我們人的命运有何尝不是这样呢?被疾病缠身了,你能说个啥?
电影只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世间的苦可能远不止电影里的`苦,但世间的美好也绝不止电影里的那么少。伴随着自己的啼哭我们来到人世间,又在别人的啼哭声中我们离开人世间。人生本就是一边与苦难同行又一边寻找幸福的过程。
马老四和贵英两个遭家人嫌弃的人一直在苦难中前行,他们在苦难中也深深地被对方爱过,温暖过,幸福过。他们婚后心心相惜,相濡以沫成为了照亮和温暖彼此生命里的光。虽然不是爱情片,却在片中把爱演绎得淋漓尽致。马老四递给贵英的苹果,用光所有钱为贵英买的大衣,在村里人嘲笑贵英时抱她坐上驴车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爱。贵英在大冷的夜晚用身体捂热的白水等在老四归家的路上,在老四献血时心疼地让护士抽自己的血,等等这些是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情。看到他们这样的感情让我觉得很温暖,像三月的春风拂过脸庞,吹开了我脸上的花朵。平凡朴实的情感中也藏着些许浪漫,种在手臂上的麦粒花,摇晃孵化小鸡的纸盒灯箱把光洒在贵英手上,像极了马老四送贵英的满天星。这些苦难中的美好让我們觉得人间值得。
我们渺小如尘奔走于人世,我们虚无如烟离开人世,人的一生无非就是在人间穿行一次,什么也留不下什么也带不走,切实拥有过的可能也就是你每个当下的感受。没有没苦难的人生,有的只是在苦难中永不停歇的脚步和一颗勇敢面对苦难的心。愿我们在苦难中依然能感知爱,感受美好!
相信很多家人已经看过了这部电影,今年来说最打动人心的一部好片。故事平稳,沉浸,让人久久回味,导演也留够了空间让大家去思考。至于“老四”最后到底有没有死,那已经不重要了,打动人心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而是缓缓而来的悲情,屋顶雨槽瓶瓶的哨声,回家路上桥头的烛灯,相知相守的温情,还有手上那枚浅浅地谷花印。《隐入尘烟》强烈推荐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一直以来,我个人都特别喜欢小众电影,比如冷门佳片《盲山》《盲井》等,尤其是对西部题材的电影作品深深着迷,抛开自己民族的题材电影不说,总觉得西部电影是那么的熟悉,总能唤醒我儿时的记忆。今天说的这部“隐入尘烟”就拍在了我的兴趣点上。《隐入尘烟》书写的是一段发生在西北农村的故事,是滚滚黄尘中的一部爱情史诗——没有扣人心弦的酷炫与刺激,每一帧画面都落在黄土地上;没有情感发展上的一蹴而就,男女主的感情垒在日复一日的耕种劳作里,垒在俩人一驴一起走过的路里;也没有故事情节的惊艳,教不了观众拍案叫绝,毕竟西北的荒漠就是种不出玫瑰,它只能发生小麦的成长、尘烟的飘荡。
电影讲述的是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之人,在日复一日地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描写了西北偏远农村的生活点滴,真实、讽刺、凄美。尤其被男主“一码归一码”的人生信条折服,也被女主的细腻和不屈感动。我出生在藏地东部的农区,片中的割麦子、打土胚、挖土豆、土砖房等镜头一下子将我拉到了90年代。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大,几乎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一到春耕时,我就会跟着家里人去地里,家里有一头黄牛,我们站在磨上,黄牛拉着“磨”一圈一圈地转,直到所有的大土块被压碎了,才会下犁撒种子。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两位主人公打土坯盖土房又一次打开了我内心一道紧锁的门,那是我很久都不曾去回忆的场景。西部地区来说,土砖、土墙、土房是最具地方人文的建筑,买不起红砖便就地取材,用泥土夯墙,用泥土打泥砖,混着麦草抹墙面,那间土房子会特别的保暖。不过后来,我在拉萨八廓街一家装修极富民族特色的藏餐店里看到了那种墙面,所有的记忆像洪水一样流经脑海,伴随的'还有鼻尖飘过的那缕泥土混着麦草的清香……
主人公马有铁在秋收的麦田里挥汗割麦,也让我想起了父母因为秋收连夜割麦子的场景,那时候家里的地不多,父母平日里有生意要做,但麦子熟了必须得第一时间收掉,深刻地记得父母放下生意,凌晨就到田里割麦子,我和弟弟煮了茶,拿着酥油糌粑馍馍等给他们送午饭,等麦子差不多割完的时候才发现,父母因为心急,加上天黑,误将隔壁贡宝家的麦子收割了,大家发现后笑的前仰后合,阿妈责备着阿爸,阿爸呆在原地摸着后脑勺,弟弟的脸上带着少见的忧郁和不解,我站在田埂上哈哈大笑,一家人的笑声在麦田里回荡,夕阳照在我们一家人的脸上显得格外的温馨,那是属于家的记忆。啥人有啥人的命数呢麦子也一样它有它的命数呢还不是到夏天让镰刀割掉了…
纵观全片,不能不提两位主人公卑微的爱情,隐秘而伟大,平凡而炽烈。全片不提爱,但他们对彼此爱到了骨髓,全片不说苦,却苦到了天际。用麦粒浅浅地在你的手上做个记号,你跑到哪里就都丢不掉了。所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故事的最后,坡脚又易小便失禁的贵英死在了给马有铁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墙上那张“囍”字似乎是马有铁内心的图腾,要不是贵英,马有铁总是挂不好那个“囍”字,没有了贵英,马有铁连贵英的遗像也是挂的左高右低。他一辈子没有吃过鸡蛋,吃的第一个鸡蛋也是最后一个只是为压农药的苦,或者告诉贵英,你送的那个鸡蛋我已经吃上了。墙上是贵英模糊的遗像,但在马有铁的心田里,贵英留下了清晰的足印,没你之前我可以忍受孤独,有你之后,我却再也无法承受失去你的孤独,如果我抓不住你,我就什么都不要了,包括那头陪伴了他一生的驴。网上有句话说:“西北的荒漠没有玫瑰,我的爱意是镶进皮肤的小麦花。”我觉得这是对这部电影最凄美的解读,电影平淡真实,直击人心,生活给了马有铁一束光,但又夺走了他唯一的光亮,西北荒芜的土地上的爱都是无声的,花开了,花谢了,一切隐入尘烟……
下一篇:观看隐入尘烟观后感(精选1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