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整理11篇)
时间:2024-02-22
时间:2024-02-22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看《金刚川》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影片,该片以战士、敌人、防空炮台和桥上四个视角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始终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金刚川》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据一名人物原型爆料,这次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三十七米长的大桥,用血肉之躯筑起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队和物资输送的通行。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这条河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而唯一的`桥梁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敌人炸毁。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看完电影后,我激动不已,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更多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我用爸爸的手机查了抗美援朝的资料。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25日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当时我们的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百废待兴,工业力量薄弱,无法制造先进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个过程中,先进的武器都属于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炮弹都得数着用。但最终,战争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武器敌不过勇气、强权敌不过正义,经过无数志愿军战士的努力,最终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我们能够以弱胜强?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能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动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的老兵说的话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说:“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敌人要剥夺我们的幸福,我不能有别的选择。”
我想如果把视线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们的国家,剥夺我们的幸福,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和无数的叔叔阿姨们,一定会像志愿军战士们一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保卫我们的国家。最后,我要向伟大的志愿军战士致敬!学习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而不畏牺牲的精神!
10月30日下午,公司组织了《金刚川》观影活动,正是这次观影活动让我许久没触碰到的泪腺开关“啪嗒”一声,悄然打开。话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隐隐的泪花还是模糊了镜框…
就座完毕,震撼的电影片头曲震撼响起,顿时让人有种即将要上战场的感觉。紧接着,一句略带磁性的旁白把我带入到电影故事情节当中: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预告片中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么重要?
其实,这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期间护桥修桥志愿军战士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战争影片。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
反观当今社会,大到国家荣辱,细到家庭个体以及工作上。是否我们也应该保持着一颗热血澎湃的心呢?人生几十年,纵使生活虐我千万遍,依然要爱生活如已出,这种生活态度恰好是我们所需要的.。从影片当中可以看到所刻画的人物都极其鲜明:一个目标-过桥;一个配合-分工合作;一个精神-坚持不懈。这种感人的画面直到现在都依然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至此,观影活动圆满结束,忍不住的感动和对先辈的缅怀仍久久围绕现场。未来,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我们更多的是做好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并深知家庭的责任,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可能过程会经历很多挫折失败,但是绝不能浇灭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希望。
请铭记:时刻都要守护好我们心中的那道“桥”,因为它是一种信念!
今年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我和爸爸观看了电影《金刚川》。本以为战争片,会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役的大场面,但影片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
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
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成就出历史。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吴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好好学习,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要高唱着《英雄赞歌》,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坐在宽敞舒适的车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停地催问着爸爸:到了吗?快到了吗?突然,一辆辆威猛帅气的陆战式坦克展现在我的眼前。紧接着,一架架排列整齐的火炮、米格式战斗机也依次闪亮登场。哦,抗美援朝纪念馆到了!我兴奋地大喊起来。车刚一停下,
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进了纪念馆的大门。
展厅中央,两座青铜雕像高高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彭德怀总司令临危受命时的场景。毛主席和彭司令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彭司令身穿呢子大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朝鲜的'方向,好像正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雕像的后方,刻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厅里一直回荡着打败美帝野心狼的雄壮歌曲。
在第一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军用水壶和美式卡宾枪。我兴奋极了,在一个个展台前穿梭、观看。听导游阿姨说:
抗美援朝战役共分为五次大战,每次战争都相当地激烈。第一次大战志愿军就将联合国军打了个大败,直接把他们赶到了三八线以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缝补衣物,运送粮食。曾有一群朝鲜妇女顶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们送饭菜。这浓浓的中朝两国友谊,怎能让人忘怀?在一次次战役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第一个将敌军战机击落的王海这些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走过超级通道,一个巨型战斗模拟沙盘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沙盘旁的介绍中,我得知上甘岭战役打得极为惨烈,历时43天。美军共投入6万余人,重型武器不计其数。在攻打597。5高地时,志愿军遭到了密集的炮火阻拦。通讯员黄继光在弹尽粮绝之时,挺身而出,冲向了敌军的火力点。在探照灯的指引下,他艰难地爬行着。最终,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杀呀!为黄继光报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向潮水一般涌了过去,一举攻下了高地,为以后的大小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到这里,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志愿军一起痛打美国军人。
走出展厅,我感慨万千。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穿越历史,领略了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事迹。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新世纪的少年,一定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保家卫国!
《金刚川》是最近比较大热的电影之一了。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金刚川》自从上映就收到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上映之时也跟《八佰》一样引起了较大的舆论风波,但是别的不谈,我们今天聊聊《金刚川》。
《金刚川》由管虎、路阳、郭帆联合执导。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等人联袂主演。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故事中,敌我双方差距悬殊。为了完成任务,一个连守护一座桥的故事。整部作品战争视觉明确,布局道具真实,从整个呈现效果来说,是一部合格的战争片。
不仅于此,《金刚川》在上映短短时间内,达成的成绩也让人骄傲。10月23日首映票房达到1.04亿,上映三天更是达到3.55亿票房。每天一亿的票房增长,足以体现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喜爱。而时至今日,《金刚川》的票房已经达到8亿之高。同时,作为一个拍摄时间仅短短两个月的作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看出整个摄制组、导演组以及演员的功力到底如何。诚然,《金刚川》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作品,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英雄先烈们,更让大家了解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苦故事。也的确达成了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的愿景。那为什么《金刚川》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可以成功?笔者认为他比其他的主旋律电影更加动人,那为什么动人呢?我认为主要是《金刚川》体现的几种精神。
第一、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整个《金刚川》所有视角当中,无论是修桥合拢的维修班。还是严阵以待的防空阵地。所有人都有着大无畏精神,他们人人都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踏入战场的他们得心应手,遇到突发状况更加的沉稳。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一起顶上,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非常感染人的。
其次,还有第二点严谨的团队合作精神。《金刚川》当中那群最可爱的人,严谨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他们致胜的关键。尤其是防空阵地,一台防空炮需要8个人的`控制,在监测到敌机的十几秒内,防空阵地的8个战士就能到达各自的战斗位置,做好战斗准备。这种高强的合作精神,怎能不让人动容?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舍生忘死。虽然合作和英勇无畏加上丰富的作战经验是志愿军们的作战法宝。但是最让人动容的还是
今天我看了《金刚川》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以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国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70年前,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但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战争,让新中国的安全环境陡然恶化。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际,以电影之名向英烈致敬的电影《金刚川》在各大影院上映。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为背景,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军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的真实故事,展现出他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事迹。
金刚川是朝鲜境内金城前线的一条河流,如果想要去金城,大部队必须通过这条河流,但是,在部队抓紧过河的同时美军也在步步紧逼。电影从步兵连、高炮连和敌军的角度分别讲述了这场博弈,敌军一次次摧毁,我军一次次修复,一晚的时间志愿军创造了奇迹,他们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往希望的桥。
那时的中国是贫穷的,造不出自行车也很少飞机大炮,美国人有飞机在头上掩护而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你问我们是谁给的勇气?是那些素未谋面却为了给我们打掩护牺牲的战友。在对回国战士的采访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为了我那些死去的战友活着,当小胡最后站在了金刚川那所桥上时,水面烟雾弥漫,横尸遍野,我想所谓的奈何桥也一定不会比这恐怖吧,对于那些死去的战士来说,这所桥又和通往黄泉的桥有什么区别呢,在来世的路上有人作伴他们也不会太孤独吧。
电影里刚参军的'刘浩还不明白战争的意义,总以为凭着一股劲就能打胜仗,看到了战友伤亡严重自己却无可奈何更是失去了理智。战争需要的不仅是蛮力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如果嘴炮和冲动有用那么阿Q一定能打胜仗。人软弱了会挨打国家亦是,四大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绵延了下来?因为中国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中华民族像一条锁链紧紧扣在一起,把敌人捆绑起来扔出领地。
我们每个人都该有一份担当,为生在中华大家而骄傲。“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绝不要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为了那些沉睡的先烈们,请好好珍惜当下,奋斗未来。
10月24日我有幸观看了电影《金刚川》。“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金刚川》以一位年轻战士回忆的口吻展开,眼前慢慢清晰的画面一下子就把我带入到了那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战争年代,让我感受七十年前那个异国他乡的战场。
影片《金刚川》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实际围绕中国志愿军修桥、美军炸桥这一线索展开,借鉴了从多个时空角度围绕着一个焦点事件,展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中人物各自的经历与感受。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自己的坚强的身躯战胜困难、瓦解美军侵略行径,保卫祖国的义勇壮举。
相比于电影,在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更聪明、更擅长谋略的。据史料记载,志愿军为通过金刚川,建造了一座可以随时拆卸桥板的桥,白天为了避免被美军发现,将士们将桥板和桥桁都拆掉,晚上再架上去,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金刚川。不光如此,志愿军将士们还在水面开阔、流速较缓的河面下修筑过水吊桥,汽车和士兵可以水上“游过去”,水面上只留下钢丝绳索,即使是美军视力再好也侦查不到。将士们就这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美军戏耍于股掌之间。这些层出不穷的战争智慧,才是我军在装备和人数上远远不敌美军的情况下,以弱胜强的奥秘。
曹玉海烈士曾说过说:“我不是天生喜欢打仗,我不是不追求个人的幸福,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们都有着和曹玉海烈士一样的胸襟和信仰。他们在国家领土和主权遭受到外来侵略者威胁的时刻,义无反顾地站出来,用自己的伟岸身躯阻挡战火蔓延到国内。中国志愿军将士们抗美援朝战争,既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又是帮助朝鲜人民打败帝国主义、赶走外来侵略者的正义行动。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它既包含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包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包含了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当片尾志愿军遗骸归国,《我的祖国》响彻耳旁,影院里的观众眼里都充满了泪水。让我们再次向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让我们铭记并传承志愿军抗美援朝精神,用更加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国家!
金刚川是一条江,水深六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桥,一座坚不可摧的桥。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而这条江也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炸桥、建桥、炸桥,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血肉之躯前赴后继染红了江水。战争是残酷的,惨烈的,牺牲两个字贯穿整部电影。一根手卷烟,一支哨子传递着战友之间的相互牵挂,那是争相赴死,铁骨柔情:弥留之际的话语:“不要管我,快修桥!”听得我揪心难过。男女间互生情愫,对讲机中一句:“前线见”却是阴阳两隔永不相见。那五枚信号弹,一堆堆熊熊燃起的烈火是炮兵为了保护大部队顺利过江,吸引敌机主动暴露自己的英雄壮举,那是他们与敌人共死的战书。
炮兵排长张飞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条腿,一只胳膊炸没了,他用燃烧的火焰来止血,用木棍支撑着残缺的身体艰难地穿过玉米地走到了战友牺牲的炮位上。压弹、瞄准,调整开火,一个人完成了原本五个人才能完成的动作。这是多么顽强的钢铁意志啊!炮兵排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嚣张的敌机打了作文下来。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铁血硬汉,什么是英勇无畏,什么是视死如归,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敌军的“丧门神”反复炸桥,志愿军反复修桥,时间就是胜利,工兵连在一次次的疯狂滥炸后争分夺秒完成任务,为了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江,最后工兵连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架起一座四层的血肉之桥。
镜头之下,战士们脚踩着水底的`木桩,水漫过脖子,当人踩过时,他们沉到水底,当人走过,他们才能浮上水面呼气,这个过程,有多少战士沉入水底再也没有生还,可他们像一座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基石托举着上层的战友,托举着桥面。这是一座美军无法摧毁的人桥,是朝鲜战场上无数英灵铸成的灵魂之桥,更是保家卫国民族不朽的精神之桥。这座桥,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将他们赶出了朝鲜,换来了朝鲜人们的安宁和平。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当主题曲响起,电影院里鸦雀无声。脸上,泪水夺眶而出;心中,惊雷炸响。所有的语言换成热血澎湃,斗志激昂。我在心中不停地呐喊:山河无恙,英雄不朽,吾辈当自强,中华更辉煌!
上周五,我们一起看了电影《金刚川》,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去攻打美国的英勇事迹。本以为战争片,会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役的大场面,但影片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看电影的时候,你问了我,你说:妈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过桥呢?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你看,这道人桥多么令人敬畏和感动啊!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才成就出历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关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强,好好学习,笃定前行。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
最后,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11月4日,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去看了爱国主义电影《金刚川》。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想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直到电影开幕。
该影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全景式地呈现了艰苦
有一种感慨,尤其是从美国空军视角去叙事的时候,飞行员说了一句话,大地炙烤的味道,地面上全部是尸体烧焦的味道,一片漆黑,对于他今后的人生来说,犹如活在地狱,每每想起,都是一种窒息的感觉。三次炸毁桥梁,三次合拢,当时间所剩无几的时候,为了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修桥的部队,抽调水性好的战士,采取肩扛手抬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人桥,作战部队快速通过,按既定时间到达了金城的主战场,从而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此片是为抗美援朝献礼的电影。影片采取三个视角,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发扬了我军打不死的斗争精神,一次次炸毁,又一次次修好。这些人那时候都不怕死,为了心中坚定的信念,无惧生死。
我很感念这种伟大,人生有个信念,并为此无畏生死是何其幸运,就连死都是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的背后是对祖国深深的爱,对背后的同胞深深的爱。
直至电影结束,我仍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但战争年代烈士们的精神不能忘却。何为“金刚川精神”,是铁的纪律、高效执行;是坚韧不拔、势必达成;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如管虎导演所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不易于被发现。如果大家走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事与家人们,总会有人默默奉献。”反观现实生活,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依旧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战士”存在,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劳任怨的付出着,而默默付出的人为什么又不能是自己呢?我们虽然身处平凡的岗位,但依旧可以凭自己的绵薄之力发光发热,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金刚川精神”。
下一篇:《悬崖之上》观后感(精选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