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观后感(收集9篇)

时间:2024-02-29

《勇士》观后感篇1

上个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勇士》。看完之后,我很受感动,也明白了:坚持与信念,就是勇士的精神。

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面对敌人无数次的围追堵截,战士们没有退缩,勇往直前。为了按时达到泸定桥,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24小时跑完240里!"他们冒着大雨,摸黑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跑步前进,连他们带的粮食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战士们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等他们历经艰难达到泸定县,有的战士累得疲惫的倒下了,永远的倒在了泸定桥西岸。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这就是为了信念而坚持。

这部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应该是飞夺卢定桥的情景了。为了阻止红军北上,可恶的敌人把泸定桥上的木板都拆掉了,只剩下几根光溜溜的铁索,并且在河对岸埋下重兵,想将红军一网打尽。但这并没有阻止勇士们前进的步伐。有22名突击队员背着木板、冒着炮火、趴着铁索匍匐,交替前进,以生命为代价,铺就了一条"血肉"之桥。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生忘死?我想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再想想我,觉得很羞愧。一点苦都吃不得,现在天冷了,早上就不想起床;吃东西挑三拣四,浪费粮食;遇到困难就退缩。比如每次学拉丁舞,老师要我们练基本功,我总是嫌压腿拉筋很痛,不愿意练习,每当老师没看我,我就偷偷休息。直到现在为止,我连一字马都劈得不够标准。以后我一定不会再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坚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勇士》观后感篇2

电影《勇士》描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特别重要的战役“飞夺泸定桥”,观看这样一部爱国主义电影,让我接受了一次非凡的精神洗礼,心朝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讲述的那一段历史,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小学课文里学过的.故事,其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依然强大。一个个血肉之躯,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不禁为之感动,流泪,心中缓缓升起两个字“信仰”,感觉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无法遏制,茁壮成长,坚强。

这是一场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的战役,只有拿下泸定桥,红军才能继续北上,才会有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当然飞夺泸定桥战争中最为世人称道,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奇迹战争,一昼夜行军120公里相当于跑了三个马拉松,而且红军还背着炮弹,过去的条件何其将苦,即使在现在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突破这个极限,无数战士活生生牺牲了,这也是电影中最感人的地方,被称为史无前例的奇迹。

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身忘死?什么叫大无畏精神?烈火与钢刀,生死之间,命悬一线,如果你已经厌倦了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感觉时代的信仰缺失,看一看红军战士的无所畏惧、甘于奉献,细数无数先烈的丰功伟绩,你一定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勇士,代表的正是这种精神;信仰,因为信仰才会无所畏惧。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战士们行军中各自背上都有写了个字的木牌,让大家互相之间学文断字,共同学习,在这些可敬可爱的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未来,信念,信仰,坚持。

一次观影,绝不是过眼云烟,对我来说,就是再一次的意义非凡的精神洗礼。

《勇士》观后感篇3

今天我们观看了《七七事变》的爱国电影。我心中的感触很大。

在这部影片中,我知道了日本人曾经侵略过中国。中国的老百姓深受其害,许多人离开妻子、儿女,上阵去抗日,可最总大部分人战死沙场一去不回。

在日本刚开始攻击我中国的百姓,占领我们的土地的时候,当时的'领导人蒋介石认为日本是弹丸小国,不足以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坚持不抵抗的政策,而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主席认为应该全面反击,导致了东北、华北等地的沦陷,就是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我们富饶的东北地区被占领了,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难道蒋介石口中的造不成任何威胁就是这个意思吗?当看到这里,我心里仿佛生起千丈怒火,多少祖国的花朵在家园被一群外国人践踏、踩踏,当时有一个场景,日本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说:“这是中国的馒头,想吃的话就去攻打中国,因为那是我们的土地!”日本人的野心是何其之大?而这时的中国领导人蒋介石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八年抗战结束,已经有数不清的战士死在战地,像南京大屠杀中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也没能幸免,在这段时间里,涌现出很多爱国英雄人物拼命地抵抗,在这屈辱的历史中写下了一卷又一卷不朽的传奇。

现在国家强大了,有了自卫的能力,而那些英雄却没有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因为他们已经永远永远地长眠于地下了……

看完了影片,我想起了上个学期学过的一句话,“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出力,让这样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

《勇士》观后感篇4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这一段故事,以飞夺泸定桥作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么,何为勇士?勇士也会愤怒,会悲伤,会绝望,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能保持理性,分析情况,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可能。战友牺牲?抹一抹眼泪接着前进。桥板被拆?用铁锅做的盾牌开辟出路来。一句”前进“的背后当然有恐惧,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敌人就在身后,前进才能迎来希望,这份坚韧正是勇者的美学。胜利之后的从容淡定,总是令人向往,让人以为这就是勇士该有的模样,但胜利之前的血与泪才是成为勇士的必经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还是震撼!有血性,有党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首先,就取景来说,很美,有竹林有动物有生气,有石滩的'气势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从头到尾渗透着中式纪录片的大气与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细节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电影情感丰沛而多样,使观众身临其境,无论是神手老余与女儿的亲情纠葛,还是红军哥哥与小女孩的战场兄妹情谊,亦或是团长与战士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都催人泪下,直击人灵魂的最深处。然而最动我泪点的,还是中央军炮手田生才与红军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红军小弟为了向炮手学习如何打炮,在炮手行进途中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背着炮手奔跑,只是为了学习打炮技能,然而,终是体力不支离开人世,这一打击,让炮手坚定了内心,为了红军奉献自己,最终完成红军小弟的心愿。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湿润,心中酸涩却不知如何言说。

最后,若是要说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某些镜头可能显得有点刻意了,导致情感的抒发略有些生硬,但总体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值得群众多遍品尝欣赏。

《勇士》观后感篇5

迈着缓慢的步伐,我走出了电影院,手中那颗红星仍然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

电影讲的是在红军长征时夺回大渡河,抵抗国民党的事。这场电影的每个情节都扣人心弦,激起了我对敌人的愤恨。

我赞美于红军们坚持、团结的毅力,惊叹于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看到指挥员因脚部受伤,不想成为累赘而申请离队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多么伟大的民族精神啊!明明可以请求用担架抬自己,却只想让战士们一心战斗!想想我自己,在困难中只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却没有考虑到别人有所损失。我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

当我看到被俘国民党田生才的炮弹长了眼似的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不禁拍手称快。但我又看到国民党的一脸蛮横,我气得将拳头握得更紧了:可恶的国民党,没有爱国远见又自私无能!看啊,你们所谓的同胞已亲自轰炸掉了你们的碉堡!

田生才因小红军背自己最终牺牲而决定以命抵命的'举动被我尽收眼底──他清楚:小红军因自己而死。他竟主动参军、将功补过!这深厚的情怀在我心中荡漾。虽然田生才之前侵犯过红军们,但他那知恩图报的品质是红军所拥有的,他就是一位红军,田生才的形象渐渐高大了起来……我也要向这位红军学习,学他的不记仇,学他的尽力报恩!

在红军们一路披荆斩棘的战斗下,他们胜利了──红四团虽然伤亡惨重,但他们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那么灿烂!仿佛自己受的伤不值一提!红军多么无畏啊,他们有着乐观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避开了敌人的子弹!而我们今天幸福安逸的生活不就是红军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他们衣冠上、心中的红星便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扪心自问,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与欢乐吗?

我松开了手中的红星,这颗鲜艳的红星掀起了我心中的热血,使其成了汹涌澎湃的潮水……

《勇士》观后感篇6

只看了一遍,理了一下剧情,感觉这片细节很多,尤其“记录用的磁带”是一条很强的线,不断地提出兄弟兄弟兄弟兄弟,而这个故事我觉得应该由老爸酗酒的原因说起,看过的人肯定记得影片前段被救军人找战争时的磁带回顾核实汤米,不过当时设备相对先进,比老爸参军的时候多了画面,然后再说老爸戒酒一千日后在酒店重新喝醉酒的那段话“白鲸……船……不要停……”等,其实片的.前段汤米不断重复老爸醉酒说的疯话,这两个片段推测是老爸当年参军时某任务的录音,暂时设定为和汤米那战一样,只有老爸活了下来,白鲸应该是船名,那战结束之后或者退役以后老爸做了拳手教练,但是就如片中强烈表达汤米对旧战友的爱一样,无法摆脱,记不记得沙滩上汤米问哥哥“你有没有当过兵”(没有)“那么你不是我兄弟”,之后老爸终日酗酒最后导致家庭分裂(就是老爸不断听磁带时痛苦内疚而不断喝酒后发酒疯),然后如之前已经有人说哥哥因为从不被人重视,尤其是老爸,因为知道弟弟跟妈妈走,所以决定留下希望老爸能一心一意训练他,当然还有女人的原因,可惜事愿人违,而弟弟恨酗酒的老爸跟了妈妈,但哥哥做的选择令他憎恨,之后参军遇到了共生死的兄弟,老爸呢,因为最爱的天才弟弟跟了妈妈离开,于是无心训练哥哥,继续酗酒,至三年前醒悟戒酒。

我个人觉得汤米回去找老爸训练时,他其实已经原谅老爸了,但同时他又不肯承认自己已经原谅了他,从最后汤米在酒店安抚老爸可知汤米是因为亲身经历过战争中失去战友这相似的事后发现老爸酗酒的真正原因(觉悟太晚了吧),但童年家庭(暴力?)发生的事也告诉自己不能原谅他,所以其实汤米是在一部分理解老爸另一部分为了赢得比赛的情况下回来找老爸训练自己的。

《勇士》观后感篇7

当我们品尝着麦当劳、肯德基的美味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吃得草根、树皮?当我们吹着空调、看着大彩电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当我们追逐著名牌服饰和时尚文具时,是否记起过红军长征时打着补丁的旧军衣?是什么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翻过了18座山,渡过了24条河,经过了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我在思考着,也在寻找着……

追寻着长征的足迹,我开始寻找:在夹金山上,望着直插云霄的'高山和看不到尽头的沼泽、荒滩,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他们勇往直前;在金沙江畔,在大渡河边,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和敌人坚固的壕沟工事,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中;长征犹如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长征精神鼓舞革命战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长征精神鞭策着中华儿女永远奋勇向前。看,体育健儿弘扬长征精神,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神舟”科研团队传承长征精神,克服千难万险,勇攀科学高峰,实现了飞天梦想;听,全国人民发扬长征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展露锋芒,让国歌声在世界各地唱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不卑不亢,他们的演讲激情昂扬。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

《勇士》观后感篇8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勇士》。这部影片高度赞扬了中央红军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顿时热泪盈眶,涌起千思万绪,对中央红军的精神、行动赞叹不已。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5年5月红军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拿下泸定桥的故事。当时中央红军攻打敌人防线的路程十分困难,因为他们只有一条船,所以中央指挥官选择了几十位水性好的红军战斗,经过这些红军的努力,终于把敌人的防线攻下了,敌人的堡垒也被田生才炸毁了。后来,中央指挥官接到上级的命令,派红一、红四团夹岸攻下泸定桥,两个团行走了一天一夜,扎营露宿,半夜,红一团和红四团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在后天把泸定桥拿下。接到通知后,红军们都惊呆了,认为一天一夜徒步跑120公里路,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条遥远的路途中,红军紧跟着部队跑啊跑,他们不是因走不动而倒下,就是因中暑而倒下。经过红军的坚持,终于抵达泸定桥。可是,此时的泸定桥上的木板大部分都被敌人拿走了,只有桥头留有几块木板。红军迫不得已,就找了很多铁盆当木板,在铁链上匍匐前进。就当红军快到桥对面时,敌军举起火把向那堆木板中间扔去。此时,桥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但战士们不忘初心,不顾一切,越过火堆,向桥对面冲去。田生才瞄准敌人,把炮弹射了过去,红军举起枪向敌人射击,顿时,地下躺着的都是敌人横七竖八的.尸体。从这些可敬可爱的红军战士身上,我看到了了“民族”、“成长”、“未来”“信念”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都是红军为我们创造而来的,他们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全心为广大人民服务,他们就是勇士!是中国人民的勇士!我们小学生也要学习红军勇士的精神,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人人都成为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勇士!

《勇士》观后感篇9

布兰登和汤米是一对亲兄弟。父亲是一位拳击手,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因为无法忍受父亲对母亲残暴的殴打和对他们兄弟两的无情,他们和母亲计划好一起离开,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生活。

但是哥哥布兰登最后选择了留下来,最后在这个地方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弟弟汤米跟母亲去了另外一个地方,过着特别凄苦的生活,汤米当了兵,母亲最后生病去世。

好多年以后,汤米回来了。也许他是为了原谅父亲回来的`,以前那个喜欢酗酒、搏击、好斗的父亲已经老了,戒了酒,没有力气再去搏击,也没有了好斗心。(www.Fwsir.com)他得知父亲每天都去教堂祈祷原谅,但不是为了对年幼时的他和他的母亲所犯下的错祈祷,他的内心又一次开始倔强、愤怒。

汤米在服役时,无意中在危机时刻救了战友的命,被其他战友崇拜、尊重;另外一个战友死了,家里剩下老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为了战友遗孀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决定去上搏击场,赢得了比赛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哥哥布兰登是一名物理老师,女儿得病需要花很多钱,几乎让他倾家荡产,房子马上要被收回了。为了增加一点收入,他选择去搏击,尽管妻子责备他、学校想要开除他、教练刚开始也不看好他,但他还是不顾一切想赢得这场比赛。

最后布兰登和汤米从场场搏斗中胜出,兄弟两个成了最终的对手。

汤米的身后,是排列整齐的部队战友,为他唱歌喝彩;布兰登的身后,是妻子、学生、上司、教练为他鼓励支持。

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原谅”与“亲情”,所以注定了最后的赢家是布兰登。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