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方案范文(4篇)

时间:2023-12-17

综合改革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好职责

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班子换届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协作配合工作,形成人员稳定、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全面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和做法,认真做好各项材料整理工作。继续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的宣传报道,坚持信息简报制度,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一办四组”工作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做到机构不散、工作不乱,合力推进改革。

二、深化机构改革,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各县区在全面完成乡镇机构设置、事业单位调整、人员调整分流等工作基础上,要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转移到转变政府职能上来。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四大功能,推动乡镇政府服务理念、内容、方式和载体创新,健全与乡镇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由全能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形成县区、乡镇两级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各县区要按照依法行政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结合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行政执法工作,开展乡镇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进一步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及时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跟踪了解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确保人员编制不反弹。

三、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努力构建新型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和规范以县区级政府管理为主、正常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各项改革措施的经费保障工作,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分类管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新增财力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

四、加快化解乡村债务,积极防范债务风险

根据中央和省关于优先化解义务教育债务的精神,将义务教育债务作为全部化债工作的重点,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因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形成债务的化解任务。各县区要结合实际,认真核实,锁定义务教育债务底数;制订化解义务教育债务计划,建立化解义务教育债务激励和责任机制;认真落实举债审批、偿债准备金、债务动态管理和化债责任等债务管理制度,把化解债务与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目标挂钩考核。同时,按照“适度举债、讲究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举债的关系。

五、加快推进“两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信用合作、入股以及其它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股份,开展合作经营,引导农户把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变分散的土地资源为联合的投资股本,通过直接经营、参股经营或租赁经营等方式进行企业化运作,按股分配获取收益。认真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积极探索盘活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办法,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标准,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使用。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的确权发证,真正使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成为农民群众的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料。

综合改革方案篇2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机遇,积极对接省、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战略,发挥省会中心城区优势,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实施五项创新,强化四项措施,优化提升金融商务中心区核心功能,努力打造楼宇集聚、产业集聚、总部集聚、要素集聚、人才集聚、财富集聚的区域金融中心,巩固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地位,建设全省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夺取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制高点,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乃至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争取到2016年末,园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2%;金融业区域税收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13%。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加快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健全考核机制。相关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相互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园区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区级领导联系园区重点项目制度,成立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随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园区相关统计体系和统计制度,为行业发展和园区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咨询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对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发展的工作指导、综合协调和决策咨询。

综合改革方案篇3

一、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方案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前提

要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制定能正确指导改革的实施方案,因此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方案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

(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为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去年起我县就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摸底测算和征求意见工作。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了大量、充分、细致的基础工作,认真开展摸底测算,备齐了相关的表册和资料,较为详尽地掌握了我县的相关情况,广泛收集、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反复探索,认真思考,为制定和出台切合我县实际情况、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措施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选取有代表性乡镇,就基本情况、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财政收支及债权债务、机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调研,形成了《关于乡镇机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就学校现有办学规模、经济状况、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等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2篇调查报告;就乡镇财力状况、经济运行情况、行政和事业公、业务费开支情况等方面开展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就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等方面开展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研,摸清了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深入乡镇、村、组和学校走访调查,分类型、分层次召开座谈会,采取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表册统计等各种方式,广泛听取有关乡镇、部门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精心梳理,形成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镇机构改革方面的问题和建议等众多调研材料。三是认真做好测算分析。在统计核实清楚全县所有乡镇、村、学校的人、财、物基本情况基础上,认真做好测算分析,对财务、人员、债务等情况透彻分析,形成人员、编制、财力、债务分析报告,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意见,做好编制、经费的测算,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反复修改、精心制定方案

一是制定了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历经数十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导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四个实施方案。二是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办法。认真研究、周密思考,有针对性地细化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四方面的具体实施意见、操作办法和众多配套文件,从指导思想、政策依据、和操作程序上具体规范改革的各项工作,使乡镇和部门实施改革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规范操作。三是开展风险评估和制定应对预案。就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开展风险评估,充分估计形势,充分准备好应对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预案。成立了应

急领导小组,建立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机制,为本次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稳定、安全保障。二、加强宣传,做细工作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

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加强宣传、做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县、乡镇以召开各级座谈会、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印发配套文件,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制作板墙报,制发简报,开展电视、广播新闻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要求、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改革的范围、重点、具体做法,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加强改革政策的宣传,就改革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政策界限、操作程序、方法步骤以及应该注意和把握的问题择其重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吃透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稳定人心,把乡镇、村组干部和党员培养成改革工作的宣传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重大改革决定宣布前,向相关人员讲清改革精神和原则,做细做实相关人员思想工作,增进理解,减少对立,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未萌状态,使全县干部职工明确改革是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势在必行,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增强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分线实施,强力推进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关键

四、严明纪律,强化督查是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执行力的主要抓手

严明纪律,强化督查是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执行力的主要抓手,改革工作必须严明纪律、强化督查,必须增强执行力。县、乡两级均把严明纪律列为重中之重,改革未动首先严肃政治、组织、人事、编制、财经、工作等纪律。严格按县编委核定下达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数,设置办事机构,组织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和做好人员分流工作,做到了方法步骤明确,措施积极稳妥,工作细致周密;加强国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管理,加强经费管理,严禁违反规定巧立名目突击花钱,严禁违反规定乱发奖金、补贴、实物或用公款相互宴请及赠送礼品,严禁借考察名义旅游,确保职工思想不散、办事秩序不乱、工作衔接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对农村综合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纪检、监察部门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力量保障

综合改革方案篇4

关键词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势必会对地方性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黄淮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3年申请通过河南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以面向社会、面向工作、面向未来体育行业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本文对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上的改革进展进行梳理,为更好地实施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思路和依据。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与建设,黄淮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整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探索出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程实践”实践实训环节、互联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探索一条能够全面融入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发展道路。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应用

(一)建设创新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将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构建共同奋斗理想的“学习型”师资队伍。健全机制,为专业教师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多为教师创造学习进修机会,让教师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机会,让教师及时获取本学科前沿知识,激励教师发挥科研、教研潜能,多出高层次、应用性成果。

(二)“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黄淮学院体育学院先后与驻马店市体育局和驿城区教育体育局、驻马店市四中、驻马店市凌康健身俱乐部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发展联盟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联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三)以校级首批6门主干课程建设为带动,拓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在完成校级首批6门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突破传统课程内容竞技化、理论化给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课程社会适应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以课程内容更新与改造为突破口,建设一批符合当前形势和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课程体系。

(四)探索“互联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新模式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搭建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通常情况下,在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中都以体育教学实践为主,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很难系统地、全面地进行讲解。教师可以以微课程的形式把相关的体育知识传送或链接到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上,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对相关的体育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互联网技术,可巧妙融合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项多媒体教学资源给予学生视、听、触等全方位的体育学习体验,这充分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

(五)创立校内体育文化服务中心,创新、拓宽实践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和实施“产学一体”、“工学交替”、“项目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事业单位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人才培养过程,使课程学习渗透企业、行业与职业元素,让学生实习过程渗透课堂教学。在“3+1”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校内创立体育文化服务中心,在此平台下,在承办各类、各级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建立日常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小结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综合改革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黄淮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综合改革,目前,基本形成了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政、企、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科内涵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地方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特色路径探究――以黄淮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4):23-24.

[2]社会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成果显著[D].沈阳体育学院。

[3]周建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