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日记(整理3篇)
时间:2025-09-21
时间:2025-09-21
数学,一门神奇的科目,一次抓鱼的瞬间,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神奇的“空中取物”。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世界被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我灵机一动:“不如我们去抓鱼吧!”哥哥连忙应声说:“好!”老家的家门口有一条不深的河,这条河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里面有些小鱼活泼地乱跳,我和哥哥争先恐后地跑进河中,我拿着水桶,哥哥抓鱼,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水桶中的小鱼也够多了,正要回去时,不料一只活泼的小鱼蹦了出来,我呆住了,可哥哥却不慌不忙,快步上前,伸手一捞,此时一道不显眼的绿色光芒一闪而逝,小鱼在即将掉落地面的那一瞬间停顿在空中,被哥哥一把抓住,我直呼叫好,可还是有些疑惑:“哥哥,你刚才用了什么魔法呀?我好像看到小鱼神奇的停在空中了。”
哥哥忽然笑了笑,转过身来,问:“你知道那叫什么吗?”我摇了摇头。哥哥意味深长的说:“这叫空中取物,从那条鱼开始落下到被我空中取物定住不动,一共经历了两秒的时间。第一秒小鱼下落了5.6分米,第二秒下落的速度加快,比第一秒多下落了2.8分米。你知道这条小鱼一共下落了多少分米吗?”我细细思考了一番:“关键在于弄清每一秒里下落的距离,再将它们相加。第一秒鲤鱼下落了5.6分米,第二秒比第一秒多下咯了2.8分米是5.6+2.8等于8.4分米,两秒的时间一共下落了5.6+8.4等于14分米和1.4米。”“真棒!答对了!那你还知道吗?空中取物不但能将物体固定在空气中,而且也减缓了物体降落的速度呢?事实上,地球上的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第一秒下落5.6分米后,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上一秒多2.8分米。”我惊奇地看着哥哥,说:“我明白了,哥哥你真厉害,要是没有你的空中取物,那条鱼不到一秒就会掉在地上了!”
原来数学的世界那么奇妙,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的奥妙。
暑假里天气很热,老在家里待着也很无聊,妈妈提议去杭州玩玩,我自然高兴了。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就出发了。到了杭州,我们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吃吃玩玩,走走看看,好不开心。
“诚诚,你光顾着玩了,还记得出发前打算去新华书店的事吗?”转眼下午了,爸爸提醒道。我一拍脑袋:“哎呀,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呢!”我问爸爸最近的新华书店在哪里,他说就在这条路上,门牌是87号。我看了一下旁边这家店的门牌是16号,心想16比87小很多,书店还是有点距离的,那么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呢?于是我跑去16号的左边看了一下,发现数字比16小了。那我就拉着妈妈的手往右走,边走边看,可是走了好久,也没看到87号,却看到了88号,90号……这是怎么回事啊?
妈妈笑眯眯地说:“不要急,虽然我们没看到87号,但是你想想你刚才看到的数字,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我托着脑瓜,突然想起刚才看到的数字都是双数,那么单数去哪儿了啊?哦……我发现了,马路对面的店也有门牌号,我们只数了一侧的数呢。我和妈妈走过去一看,果然找到了87号。原来城市街道门牌号的排序规律是一侧单号,另一侧双号。啊,我又从生活中学到新知识了。
到了书店里,我们挑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书籍。捧着书去收银台排队的时候,我发现队伍好长啊。爸爸说要考考我,让我数数我所在这列队伍一共有多少人。我赶紧数了数,一共有28个人。爸爸又问他后面有3个人,那么,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呢?我开动脑筋想了想,咦,那不就是28—3—1吗?结果是24个人。“你检验一下,这个算法对不对?”爸爸笑着说。于是我飞快地跑到前面开始数,果然是24个人!爸爸笑眯眯地摸摸我的头,算是肯定。
难怪老师总说,数学就在生活中啊。
上课了,数学老师昂着头,穿着一条碎花小红裙,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教室。
教室里静悄悄的,副班长李甜甜帮老师拿来了教案,这节课的课题是“生活中的应用题”。为了这节课,数学老师已经准备了半个多月了,讲桌被教案铺满了,每张教案上都排满了字。
这节课上得很顺利,数学老师鲜艳的红裙给暗淡的教室新增了一丝光彩,学生们也在老师的熏陶下格外精神。
内容已经全部教完,可离下课还剩十分钟。数学老师是不会浪费任何学习时间的。于是她让大家自己设计一道应用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早有同学设计好了题目,班里的小手像一棵棵小树一样,逐渐汇成了一个小树林。
“杨明威,你来讲讲自己的题目。”老师微笑着看着班长杨明威,杨明威站起身,撩了撩自己的波浪卷发,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我爸昨天去酒店请客,一盆佛跳墙2000元,开了两瓶茅台,一瓶1800,请问我爸一共花了多少元?”
“张洁,你来回答。”
张洁晃了晃洁白的牙齿,扭扭捏捏地站了起来,露出了一个眼呈月牙的笑容:“班长他爸一共花了5600元。”
“不对!”杨明威“扑通”一下站起身,目光犀利的瞪着张洁,“我爸去市政府盖了个章,一分钱也没花。”
对呀对呀!老师反悔了,她怎么忘了班长的爸爸是市政府干部呢!算了,老师又请了张洁来讲自己的题目,张洁家是做小买卖的,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
张洁又晃了晃牙齿:“听好了,我的题是,我爹每天都要卖60根油条,要用10升油,每升油7块钱,请问我爹一个月用油花了多少钱?”
“老师,张洁的题不准确。”班里的“小书呆子”站了起来,他推了推他那厚厚的眼镜,“谁能说张洁他爸每天一定卖60根呢?可能是59根,也可能是61根啊!”
“呃,应该是平均值吧。”老师有些尴尬。
“那么如果按每个月30天来算,张洁他爸一个月花了2100元。”
“很棒,算的很快!”数学老师竖了个大拇指。
“错啦!”张洁抿嘴笑道,“我爹不用那死贵的精装油。他去市场买了一些混装油,一升才两块钱,一个月只花了600元!”
“叮铃铃……”铃声终于响了。数学老师还没等班长喊“下课”,就灰溜溜地“逃”出了教室。
其实,最难的应用题,便是社会。
上一篇:六年级我的妈妈作文(整理1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