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精选3篇)

时间:2023-08-10

出塞 王昌龄 篇1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当年飞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王昌龄趣事 篇2

李白与王昌龄的故事

在李白结交的诗人当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王昌龄字少伯,生与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岁。

王昌龄一生官低名气大,位卑才气高。少年时像众多清贫家庭中的子弟一样一边耕读,一边多方奔走以求仕进,王的人生规划在干谒不成、边塞求功未成,三十岁才转向科举以进士登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三十四岁以博学宏词登科任河南汜水县尉。四十一岁贬岭南,四十三岁任江宁臣,五十一岁贬龙标尉到六十岁被杀害宦海中几度浮降。囿于现实生活的不得志,浪漫情怀隐而不发,诗作多表现的是在险恶的生存环境的挣扎抵抗,束手就擒的认命、几分低头的无奈和世事沧桑,自谓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王昌龄闻讯一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虽短,但情谊深长,耐人品味。

赏析 篇3

①这两句诗含意较深,有许多言外之意:诗人由月夜的关塞,想到强大的秦汉时代与匈奴贵族统治者斗争的历史。那时明月象眼前一样照临关塞,但斗争取得了胜利;作者的时代,长城依然如故,但战争失利,远征的将士不能凯旋。首句从字面上看,它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关塞)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似不易理解,但由于后面的感慨点出了历史上的斗争,四者之间便有了内在的联系,而不致使人产生秦月照汉关的误解。这种秦月汉关;式的写法是一种艺术手法。

②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唐平州北平郡(汉代右北平郡)郡守所在地,属平卢节度使管辖。龙城;,一作卢城;。飞将:飞将军。汉代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威望很高,匈奴人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不敢骚扰他守卫的地方。胡马:等于说胡骑,指敌人的军队。阴山:长城外面横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山脉,绵延不断,东接内兴安岭,汉代匈奴常越过此山骚扰内地。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就不敢来犯。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