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唐诗启蒙简单首(6篇)

时间:2024-04-18

宝宝唐诗启蒙简单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简介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宝宝唐诗启蒙简单

寻隐者不遇

朝代:唐朝|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诗简介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翻译/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宝宝唐诗启蒙简单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宝宝唐诗启蒙简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宝宝唐诗启蒙简单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宝宝唐诗启蒙简单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