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征文(整理11篇)

时间:2024-08-23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1

医生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默默无闻,却被称为“医生的医生”;他们不出现在手术台上,却能决定下一步的手术方案;他们不是法官,却每天都在断案,而且不能让“冤假错案”发生……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病理科医生,凭借一双能与细胞对话的“火眼金睛”,为疾病作出最终诊断。他们的工作很简单,一张办公桌、一支笔、一台显微镜、一张切片就是全部;他们的工作又很复杂,4种组织、9大系统、80个器官却幻化成数不清的'病理形态学。

病理学名著《斯腾伯格的诊断外科病理学》的前言中有一句话:“人说长跑者孤独,但恐怕没人比一位病理医生自弹自唱的工作更孤独。”不同于内科医生满腹经纶包罗万象,不同于外科医生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不同于中医科医生望闻问切博大精深,没有银光闪烁的听诊器,没有闪耀锋利的手术刀,但在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战场,我们默默地用显微镜为“生死”边缘的人寻找生机,与病魔抢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临床诊治保驾护航。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让我们始终精益求精,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会担心因诊断不准,延误病情;也害怕因诊断失误,让病人失去器官。我们深知,自己每天面对的不只是切片,而是切片背后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也常常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谨言慎行是宗旨,明察秋毫是责任。我们始终坚持认真努力做好每一份病理检查,对所有的病例我们都要坚持初诊、复诊,将疑难病例送给专家会诊,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在医院里,常常能看见这样的一幕:已康复的病人给外科医生送锦旗、给内科医生送鲜花、或给中医科医生写感谢信,而我们却始终无人问津,大家似乎也已经忘了这个见证和审判各种疾病的群体,甚至看不见患者康复后的笑脸。我们没有鲜花,没有赞美,也没有掌声,但这个五彩缤纷、神秘莫测的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已让我们不离不弃,一切艰难都已慢慢地淡化为工作的经验与人生的感悟,继续做一个无悔的病理人!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2

种子因为有了梦想而冲破土壤,花朵因为有了梦想而含苞待放,果实因为有了梦想而缀满枝头。青春让我们以梦为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自由且充满希望。我是一名党务医务工作者,穿上这席白衣,便踏上了这条逐梦之路。

记得还是医学生的时候,开学第一天,所有同学来到操场高举右拳,在五星红旗下许下终身难忘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那一刻,才使我们真正懂得了白衣天使的神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寥寥数字,便写出了身为医学生终生追求的目标。

为品含灵之苦,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着走向社会磨炼自己。曾经在寒风中摆地摊期待光顾的客人、在饭店每天刷着数不清的盘子、在商场说尽好话只为多卖一份商品……每一份工作都让我品尝着职业的心酸和不易,让我倍加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那段青葱的岁月里,经历的种种磨砺使我更加坚毅,渴望穿上这身“白衣铠甲”的梦想愈加强烈……

只要努力,未来才会有无限种可能。很幸运我来到了辽源市中医院心病科工作,科室常年接收急、慢性心脏病患者。一个周三的下午,科室1名大夫与2名护士值班,来就诊的患者突然倒在医生办公室地上失去意识,我与大夫立即跪在地上实施抢救,我们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我们抢救成功了。在场的所有人相视而笑,有感动、有喜悦,更多的是职业带给我们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我们对得起这席白衣,此刻我们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患者将生命托付给我们的这份责任的厚重和神圣对于生命的重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4年过去了,我十分荣幸投入到医院的党务工作中。党务工作富有挑战,组织活动、报道宣传、文案编辑,每一项工作都是从基础学起,当面对新的挑战时,我依旧常怀感恩之心,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一己功名,珍惜每一次工作的机会。一次带领党员到龙首山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前来义诊的人群当中,随着义诊的开始,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大爷问我,你们是哪个医院的,我说:“大爷,我们是中医院的。”大爷说:“我的命就是中医院救的。”我觉得很惊喜,便和大爷攀谈起来,得知大爷几年前来中医院看病,突发心梗,是心病科的医护把老大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时间节点正是我参与抢救的患者,看着自己努力抢救回来的患者,这是何种缘分,何种幸运,如今大爷健康的出现在我面前,这便是给予我最好的馈赠,这个馈赠不是钱财,不是名利,而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对我职业的认可,它更是一份情谊,一份希望,一份实现职业价值的体现。

只要穿着这身白衣,就是我实现梦想的战场,无论在何时何地,它都像一个执念,时刻照亮我的初心,铭记当初的誓言。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党务医务工作者,当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韶华。没有人的梦想是一蹴而就,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拥有摔倒又站起来的勇气,那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3

作为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应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病人,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努力担当社会赋予的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医师庄严的承诺时时在我耳边萦绕!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热爱我的职业,并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社会上不时会有一些医院医生负面新闻的曝光,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但依然丝毫不能改变我的初心,我在学习和努力中不断成长!曾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总是担心会出现错误,直到一个个小宝贝好转出院,家长匆匆的一声“朱大夫,谢谢你了,我们出院了!”,我才把心里的石头放下。也曾为眼睁睁看着经过百般努力后却仍无法挽救的小生命而伤心难过;当听到孩子疗效不理想、家长的怀疑和不理解,更使我委屈良久。在这刚入职的过程中也有过心灰意冷,我在心中默默地问自己:我适合做医生吗?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我的成长离不开各位老师与同事,感谢我在医院这个大家庭中遇到的良师益友,有了他们的谆谆教诲与关心帮助,我才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无愧于“医生”这个称号。在不断地坚持中我渐渐地成长,能更从容地面对这些负面的影响,更专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在科室轮转的过程中,不仅夯实了自己的临床技能,更是收获了工作的感悟。王惠丽主任春风化雨的沟通能力,张诺芳主任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马友凤主任的无私正直,罗继霞主任、崔建坡老师的细心和耐心……这些领路人的优良品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转化为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作为医生是辛苦的,作为儿科的医生更加辛苦。面对不能表述自己痛苦的患儿,如何准确的'把握病情,如何预见危重症患儿病情的瞬息变化,都需要冷静的思考、快速应对。下医嘱,和护理姐妹沟通医嘱执行情况,书写病历,鉴别诊断,突发情况的处理,不厌其烦的和家属的沟通……往往在一天结束夜幕降临时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时间;往往在经历夜班急诊及在院患儿一夜病情的处理后才发现天已经蒙蒙亮了;往往在晨交班结束、查完房、处理完医嘱、和病人家属沟通完结时,才发现已经过了中午……

工作的劳累不能将我打垮,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支撑我的背后力量。公公婆婆刚开始总说我对自家孩子关心太少,当他们真正了解了我的工作,便充当起我坚实的后盾,好让我把精力都投入工作之中。亲戚们埋怨我的电话总是没人接,但慢慢他们知道我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着每一位小小患者。更加幸运的是我还有一位和我并肩作战的爱人,身为医生的他更能理解我、包容我,在我情绪低落难过时安慰我、鼓励我。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也许要承受社会对这个行业的偏见,但我们会用更加精湛的医术与慈爱之心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医师节,将更加激励我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继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成长无悔,感恩所有,在开封市儿童医院这个大家庭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4

在医院里有一个科室看似平淡无奇、悄无声息却关乎生死,那就是病理科。它不同于内科医生满腹经纶包罗万象,不同于外科医生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也不同于中医科医生望闻问切博大精深。病理科医生见证和审判各种疾病要的是一锤定音,每一次的诊断结果不是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喜悦,就是宣判病人“死刑”缓期执行。谨言慎行是我们的宗旨,明察秋毫是我们的责任。误判会使恶疾错失先机,甚至失去治疗的机会;误判会使良疾过度治疗,身心创伤。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尤其是在癌症还没有被完全攻克的今天,作为“一锤定音”的病理医生来说责任重大,有一个病理前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病理人,你没有理由不认真工作,因为大部分病理标本是患者承受着痛苦面获得的,如果这样一份标本放在你手里,而你没有认真对待,那绝对不是单纯的职业道德问题,而是人格问题。”

选择病理并长期从事病理工作,很容易被每天重复枯燥的工作抹去激情和活力。渐渐地我发现病理真的要不怕脏不怕臭。取材是每天上班的必有内容,当打开那些肠标本的时候,大便味、血腥味、甲醛味,一霎那间让我明白什么是余臭三日不绝,但这还不是最臭的呢!

取完材交由技术组去完成切片制片工作,固封好后又回到我们手中阅片发报告,这时候它们又被添加了剌激的.化学试剂的味道,鼻子闻臭味,眼睛对着显微镜去看,两眼眯成斗鸡眼,看着镜下微米的五彩细胞,有时候看得多了,眼睛就花了,甚至有一刹那间脑袋还停顿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遇到的病例越来越多,疑难的也越来越多,翻书啊、找资料啊,就是为了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虽然过程辛苦,枯燥无味,但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我们一直坚持认真努力做好每一份病理检查,对所有的病例我们都一直坚持初诊、复诊,还常常将一些疑难病例送到上级医疗单位找专家会诊,确保病理报告诊断的准确性。

我们就是这样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工作,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断,给治疗指明方向。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5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不经意间,我已经在医院工作了近二十七个年头,参与并见证了医院近十年来飞速发展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和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我想说:作为一名医院人,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骄傲。这里是我的家,医院的发展见证了我学习和成长的历程,我与医院共成长!

记得我1991年7月到医院内科工作,那时的医院只有古旧的小三层楼房,深处大山之中,去石家庄市每天只有一趟班车,一旦错过只能等第二天的车。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专家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作风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并教育了我。医院风雨飘摇几十年,既有繁华,也有清淡,历经医疗改革的大潮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医院几次更名、改革,适应社会的需求,一路走来,收获了艰辛和快乐、困难和成果,因为我们是一群心中有共同梦想的人,一起和医院成长。

古罗马哲学家塞捏卡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是好医生、好统治者和好语法家,但没有美德就不可能是一个好人。行医如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成为好医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始终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爱心、关心、细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平时坚持早来晚走,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对病人服务周到热情、关怀备至,对同事友爱互助、不计得失。

我亲眼目睹了医院的变迁。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综合治疗的观念,坚持治疗三原则:规范化原则、循证医学及个体化原则。我深知医务工作的历程就是一个学习永无止境的过程,医院转型为精神科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基本技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识和眼界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遇到不熟悉的人问我“你做什么工作?”,我常常回答维修工,因为我以前是维修人的躯体,现在是维修人的灵魂。社会环境的变迁,导致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工作中难免被家属责难和不理解,但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在医疗活动中,患者的健康始终排在第一位,你的康复就是我的快乐,你的痛苦就是我的悲伤,虽然社会复杂,我也要生活,也要计算治病以外的各种事情,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医保政策、医院的责任目标,所有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患者康复。在医师节来临之际,致敬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让我们共同维护人民的健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工作,我从一名住院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现在又成为一名副主任医师,我见证了医院的飞速发展,医院就是我的家,医院快速发展的经历,也是我学习成长的过程。

当初,我曾为成为医院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如今,这份自豪中又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现在,首个“中国医师节”马上就要来临了,作为一名医师,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能把自己27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八院,也是我的荣幸和荣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踏实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向年轻人学习,向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学习,为八院的更美好的未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6

我们没有奋战在与死神搏斗的临床一线,我们是一群守护在健康前沿的哨兵——体检科护士!我们科体检工作包含从业人员体检、入职体检、个人普通体检、老人体检……体检人群年龄跨度大,从3、4岁的入园学生到60岁以上的长者。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繁琐,涉及面广的工作,虽然平凡而琐碎,我们仍然用心诠释平凡之美。

大多数个检人员都是在周边乡镇上过来的,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体检顾客,他们有的年龄太大,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疲惫的身躯、焦灼的眼神,沧桑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不易,这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必须用快速、优质、主动的服务减少他们的排队时间,老人体检项目比较多,再加上他们有的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有的听力和视力都有所减退,有的腿脚不太灵活,有的脾气暴躁、不耐烦…。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面对着这样一个比普通人更需要关爱和照顾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服务要更加细心、耐心,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强的专业技术。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这时的我们是一个个讲解,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填写选套餐、指引他们到各个体检流程里;这时的我们也是一个个采血高手,由于采血量很大,不但要求护士穿刺准确率要高还要快,每一位护士一分钟之内要完成一位顾客的采血工作包括核对、采集标本、分类放置、告知采血后注意事项、指引到下一体检流程,护士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采集血标本,用酸软的双手重复操作着,用已经沙哑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的询问、解释、安慰着,来不及喝一口水,来不及上一次洗手间,目的就是为了让顾客能尽量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减轻他们身体的疲惫和焦虑的情绪。

除了常规的采血、测生命体征、量腹围、骨密度检测等工作,心电图的检测也是由我们护士来完成的,每天上午大约有50—80个心电图,如果遇上60岁以上的长者,要细心协助他们上下床,协助他们摆好体位、协助他们拉高衣服、衣袖和裤脚,还要耐心做好信息核对和体检项目的`讲解,安慰他们不要紧张,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检查。顾客十分感动,连连称赞和表达感激之情,望着这一场景,我不禁赞叹——“真美”!我想这就是我们用心诠释的平凡之美!

人们常常把护士称为白衣天使,因为天使是生命和爱的象征,是人世间真善美的象征,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天底下最高尚也是最平凡的职业。

很庆幸我们的职业让我们如此贴近生命,聆听生命、感悟生命,让我们以敬畏之心面对生命,认真为顾客服务在每个当下。

体检科的每一位护士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以一颗谦卑之心、恭敬之心、欢喜之心、诠释这份平凡之美。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7

我是一名手术室护士,虽然渺小,但并不普通。

当我还是黑不溜秋的丫头的时候,和我一起玩的堂姐得了阑尾炎。她痛不欲生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护士们为她解除病痛和耐心呵护的那刹间,仿佛向我打开了护理学的大门,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踏进了信宜市人民医院,成为了千千万万白衣天使中的一员。

成为一名护士,那年我还很年轻,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我没有想干一番事业的冲动,只是安分守己,干着简单而繁琐的工作。我和病人家属谈话时没有表情。前辈对我的评价无论好坏,我都不悲不喜。吃饭时我是一个人吃,不会和同事交谈。那时我感觉我像是一个机器人,没有感情,冷若冰霜,只会机械地做着护理工作,不知道怎样将细节做得更好,不知道怎样将护士的价值体现出来,当初对它的兴趣仿佛早已抛在脑后。

后来,我调进了手术室,第一次协助医生去完成手术。我身着绿色衣裤,把上衣扎进裤子里,用口罩帽子蒙住头脸,露出火眼金睛。我虽然还是面无表情,但内心和以前相比更多了一丝兴奋,微波中起了一丝波澜。手术台上险象环生,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如果出了一丁点差错,对病人而言伤害都是致命的。主任镇定自若,一面不时地提醒手术团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面小小地用分离钳在病人身上一毫米一毫米地游离行走,凭借无比的耐心和毅力,如同庖丁解牛一般分离着错综复杂的血管。手术间里只能听见麻醉呼吸机的呼噜声和钳子一张一合的咔嚓声,团队偶尔间的交流是细微模糊的,大部分是眼神交流,这样更能节省能量,更能将精气神完全用在手术上。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步都在走钢丝。

我虽然依然很凝重,却很享受这种团队合作和病魔作斗争的感觉,让我的双手和头脑时刻充满能量。手术过程的每一步,手术团队都小心翼翼,手中传递的机械是他们共勉精神和力量的载体。手术的最后,病人摆脱死神。我早已精疲力尽,两眼昏花,但内心却是如此的酣畅淋漓,如同战场上将士杀红了眼,越战越勇。这时我想起了在手术室外苦苦等待的病人家属,在征得主任的同意后出了手术室将消息告诉给病人家属。

在进行了那次手术后,我看到病人家属的笑容,感到无比充实;我看到陌生同事敬佩的眼光,冲上前去与之交流。我不再是机器人,我明白了白衣天使的真谛:医者不仅要全身心投入而且要心无旁鹜,不仅要有深度而且要有温度。医者不仅要医人身体,更要医人身心。

在这之后的多年护士生涯里,我坚持着初心,一直进行着深度和温度相结合的工作,为病人们服务,和同事们一起战斗着,平凡地守护着。我即使再忙再累也会抽出时间到大自然去,享受大自然温暖的`怀抱和气息,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医院的药水味,回想起那个愣头青,回想起少女时代的纯粹。

我是一名平凡的手术室护士,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坚强地发出属于我的光芒。我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按钮,却能够按出我的价值,我会一如既往为我所爱的职业奉献一生。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8

生命,是流淌在地球上的最动人的色彩。

我是万千医者中平凡的一员,每天上班、下班、值班。只是,每当我走进产房,我都感觉到生命的重量压在我肩上——疼痛难忍的孕妇,即将面世的婴孩,万事具备,我就是那一缕至关重要的东风,亲手展开一个家庭春的帷幕。

我们通常都是披星戴月地工作,晚上临盆的产妇到来就需要接手。产房里我们不敢有半丝的`倦意,直至确认大人小孩都平安,走出产房时,外面已经大亮,回宿舍吃点早餐接着上八点钟的早班。

上班除了看病,还需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长期伏案工作,开处方,接生……像个陀螺似的忙得团团转,日积月累还得了肩周炎。我不敢说我不想过舒适的生活。不过,我更享受的是,捧起每一个初生婴儿时的激动,听到每一次妈妈们道谢的感动,看到每一位病患康复的舒心……这些仿佛是我工作长河里闪光的珠宝,每一次透过记忆触碰它们时,我内心总会泛起无尽的温柔。

生命带给我的震撼绝不止一次。记得那晚,一位孕妇被家人急急忙忙地送来。检查时发现羊水已经流干,原来这家人选择把产妇留在家里生孩子,直至产妇出现了难产,才送来医院。婴儿出生时窒息,我心里一紧,立马展开急救措施。但半个小时过去了,该做的都做了,婴儿仍旧没有一点生命迹象。这时候把婴儿救回来的机率已经很渺茫了。不知怎么的,这时我想起我儿子,他才一岁,伢伢学语的年纪,一口一声妈妈,像个小天使一样索要我全部的爱和怜惜。我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初婴,对心脏的复苏怎么也舍不得停下,我在和死神作斗争!当生命的星火还在我心中燃烧时,我就不愿放弃。

你感觉到了吗,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初婴,感觉到人世间亲人和医者热切的呼唤了吗?

这时,婴儿苍白的皮肤渐渐转而红润,心跳在恢复。一声微弱的,仿佛等了一个世纪的啼哭,终于从这个顽强生命的口中传出。救回来了。我全身绷紧的肌肉缓和了下来。

不久,婴儿恢复正常。到现在,长成了个健康而聪颖的小伙子。

是的,这是生命的奇迹。

有一次,儿子问我:“妈妈,你做医生又苦又累,而且还很平凡,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我淡淡地笑着,说:“因为对生命的敬重,我知道自己肩膀上的重担,同时,这也是医者最基本的素养。”儿子点头。

生命,是自然规律最美妙的乐章。我希望每个人都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努力地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9

我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于8月进入靖江市人民医院内科工作。那时的人民医院就一栋五层的春晖楼和一栋三层的门诊楼;食堂是一层灰暗的平房;院子里是裸露的泥地,还长着茅草;全院所有的工作人员就四百多人。记得上班的第一天,大内科叶萍主任骑着自行车送我去三病区也就是传染科轮科,一到那心就凉了大半截:西面进病区的左手边是露天的公共厕所,病区东边的围墙边有一个化粪池兼厕所;传染科是最老医院的最老平房,青砖铺地,长着不少青苔和野草,人走在上面,咯噔咯噔响,有时脚下还打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大粪味和煤烟味。这与我心目中高大、宽敞、整洁的大医院相差太远了!我到这旧、小的医院当什么医生?想当初高考填志愿时我的语文老师对我讲的“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想到我母亲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发作我跑了三次共十二公里去请“赤脚医生”。所以我三个平行志愿都填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医学院的五年,我认真学习,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也光荣的入了党。毕业的时候,我谢绝了留校和留附属医院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当时的信念和初心就是要为父母看病、为家乡人民的卫生健康服务。眼前的医院环境和医疗硬件太差了!在传染科的前三个月,我除了跟上级医生查房、机械地手工开医嘱、写大病历外,闷闷不乐,不多说一句话。那时由于体制的关系,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辞职另找工作。

第四个月的某一天晚上,我已经单独值班,一个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突然上消化道大出血,平时颇为自负的我,竟然手手足无措、惶恐不已。值班护士打电话请来了肖汝成主任,他亲自插三腔二囊管、指挥用止血药物,同时补液、输血,并教给我插管的注意事项和手法、晶体和胶体溶液的比例、和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患者转危为安,肖主任在我面前充分展现了大主任胸有成竹、临危不乱、医技高超的风采。事后值班护士告诉我:肖主任是上海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我真没有想到,在这小小的、病房破旧的县级医院,还有名牌医科大学的,而且已经工作了20多年!我算什么?高考勉强上个二本,学校不咋地!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从此就开始安心工作、学习了。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我每年都订阅了《实用内科杂志》,购买了《实用急诊医学》、《内科医生手册》等书籍。工作服口袋里一直有一个小笔记本,上级医师查房尤其是危重病例讨论时,都有相关记录,值班没事时拿出来细细消化。

工作第四年的时候,有一件“小事”极大的震撼了我。也是在晚上值班的时候,一个已经两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再次出血住院,经过治疗已经稳定几天了,晚上可能用力大便后再次出血,患者头痛剧烈、抽搐、尖叫。二线班王明和主任赶到,经过一系列救治,患者逐渐平缓下来、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家属千恩万谢,我也说了感谢的`话。王明和主任说:“把患者抢救过来,我们当医生的内心也很高兴”。这平淡的一句话,对我震撼很大,至今没忘,犹如昨天。每次在院内院外看到王明和主任,我都会恭恭敬敬的叫一声“王老师”。这不是对他一个人的敬重,是对所有医疗界前辈和同仁的敬重!我们学医的初心就是治病救人、为人民的健康卫生服务。从那以后,我就心无旁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结临床经验教训,通过考试,工作第七年做到了内科主治医生。

1999年9月,我到南通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这是我从未涉足的医学领域,一窍不通。我已经工作七年多了,带教的医生和我年龄、职称差不多。我从小学生做起,包揽了本组所有新病人的入院录,那时候都是用钢笔手写,一年写了162份入院录,我记得很清楚。为了尽快掌握放疗知识,除了看书、跟带教医生一起定位、制定放疗计划外,我几乎每个晚上都去加速器治疗室,用空白的放疗计划单把各种不同的肿瘤、不同部位的肿瘤的放疗计划都临摹下来。空闲的时候,细细揣摩,不懂的地方再向带教医生请教。一年后回到本院,和科里的几位同事一起成立了肿瘤放射治疗科,顺利地开展了肿瘤的放射治疗工作。

我在肿瘤放疗科已经工作了19年,在医院党政班子的关心领导下、在科主任的直接指导下,作为开科老同志,我仍不忘初心,在做好日常医疗工作同时,经常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提高、充实自己。我们科从开始时的普通放疗、到适形放疗、再到调强适形放疗,放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本人也从懵懂无知的医学生,成为主任医师,头发稀了、白发多了、身形变了,但从医的初心没变,也永远不会变!儿子受我的影响,考上了临床医学本硕连读,目前正在读研,希望他也能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祖国的卫生事业服务。

从医26年来,我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工作,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扬和锦旗,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回顾我的医师历程,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离不开党组织的关心爱护、上级医生的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我深深知道,是党组织培养了我,是人民养育了我,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坚持信念、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医生。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10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

我认为治愈是有时的,回顾自己的从医经历,何尝不是如此。初涉医学专业时,满腔热情,面对顽疾,总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以为自己掌握很多医学知识,可以为病人治疗所有的病痛,但事实并非如此,面对着每况愈下的病人——日渐消瘦的身体,逐渐加重的病痛,濒临死亡的绝望,我的信心也在逐渐被消磨,痛苦和迷茫充斥着。正是这撒拉纳克湖畔墓志铭的故事解开了我的心结。“治愈”是“有时”,不是“常常”更不是“总是”。不管医疗技术多么先进,也不管人们花费多少金钱,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可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恶性肿瘤更是如此,即便是手术根除了,放疗和化疗也辅助了,但不久又可能复发,于是又要开始下一个周期的手术、放疗、化疗……“生命不息治疗不止”,于是便让人心生几分沮丧,治疗有何意义?医务人员的使命又是什么?

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们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我常常思索怎样才是合格的医务人员?面对着一个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分辨出哪些是能治愈的病,哪些是不能治愈的,也就是要弄清治疗的目的,为的是让她有十年、二十年甚或是终生不再复发的临床治愈。“去治愈”是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几代人的实践积累。当然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已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这个可治愈的疾病谱会越来越广。但是对于一个晚期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保证良好的生存质量,让病人快乐地、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这个时期的追求,这时医务人员的帮助和安慰正是病人所需。

医务工作者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找回健康、保持健康、传承健康。安慰,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可以说,这句铭言明确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医者仁心。我愿永远以此为座右铭。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才能真正驱逐患者心理的黑暗,照亮光明,做到让医疗更温暖,让生命更健康!

中国医师节征文篇11

医生这个职业是很忙的,我们365天守护在工作岗位上,我们每天给病人做检查、做化检,我们每天在治病救人,好像很充实、很有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忘记了某些东西,似乎有些机械化了。不可否认,现代的医疗设备很高端,就比如我们消化科的内镜,它可以将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病灶放大150倍;64排螺旋CT扫描最薄层可达0.64MM,图像的分辨率极高,所以我们诊断疾病常常会完全依靠机器,而对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似乎不大感兴趣了,似乎忘记了应该传承些什么。

我是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大家一定都知道我们孙一芬主任一大特点——认真,特别认真。

首先就是对我们书写病历的要求。几年前初到消化内科的我,年轻,进取心强,我每写一份病历都非常认真,而且我觉得很满意。但是到了我们主任那,她总是会提出很多问题,没有记录阴性的体征和症状、鉴别诊断不够、过敏史记录不详细、既往史记录不全面、家族史没有问到特别详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再就是查体,孙主任要求我们从头到脚教科书式的查体,非常具有仪式感。“王先生您好,我是您的管床医生张颖,下面我将给您进行体格检查,请您仰卧……”。这都是主任对我们的要求,她用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

这么多年来,我坚持认真的完成每一份病志,继承孙主任那样充满仪式感的查体,时间久了,这样做已然成了习惯。我发现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它带给我们很多好处,更好的对病人负责。详细询问病史及认识查体,会为确诊提供关键的依据。

前几天,在门诊遇到了一位便血的病人,这个病人合并躁狂症和快速房颤,我们接诊后准备对该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但这个病人根本无法配合。

正当我们无处下手的时候,我们科朱晓玲老师是这么做的:朱老师说:“这个病人便血、贫血,叫他回家我不放心”。朱老师请来麻醉科主任,给病人麻醉后做了结肠镜检查,最后确诊是溃疡性结肠炎,朱老师才放心。

在门诊,朱老师给人看病特别有耐心,特别细致。她会竭尽全力解决病人的困难和病痛,她对病人总是和颜悦色,她会倾听每一位患者的陈述,她会给每一个患者细心的讲解,她总是以病人为中心。

朱老师的头衔特别多,医术也特别高,著作无数。但如今60多岁的她仍然坚持学习。不仅如此,她还会在每个周四带我们学习。她说:“我这么大年龄就是想为医院做点什么、为病人做点什么。”认识朱老师之后,我才发现我们身上就是缺少了那种真诚、认真、严谨的态度。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一辈医生教我们如何对待疾病,如何对待病人;教我们怎样做好一名医生,教我们怎么坚守医生的'职责。他们在为未来保留火种,保留希望。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境遇和要求,如今我院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里有先进信息系统、先进的医疗技术,这里有老一辈专家,比起他们从医的年代,我们的从医之路畅通多了。我们一定要把他们的医德传承下去,我们就会找到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和这个闪闪发光的时代。我们才能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不负白衣天使的美好称誉。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