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整理10篇)

时间:2024-02-02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1

今天早上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是赴天津学习上的第一节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节课下来,心情比较复杂,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虽然整堂课都比较顺,都能按教学环节进行,重点能突出,教学目标也顺利地完成了,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也有几处亮点。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课堂生成的东西比较少,课堂的气氛也不够活跃,感觉是我引着学生按着我的思路、按着我的预设走,好像我变成了主人,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着导的作用,然后能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可我却没能和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火花,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这堂课,我主要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进行交流。学生都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让我感到了我们的学生和津南的学生的明显不同,通常我们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找出答案,但很少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使能说也是简单的几句,这的孩子就不一样,每个孩子回答问题时已经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了,这和老师的长时间训练有关,平时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不仅如此,这的老师对每个学年段的训练重点都非常熟悉,在教学中都能把课程标准的训练重点落到实处,就像我听导师的常态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主,第二课时就深入地分析课文,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主要抓住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来引导学生理解,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谁?。然后通过重点词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周瑜的嫉贤忌能。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可是我觉得自己少了点激情,没有把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营造出来,如果气氛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一堂课下来,有得有失,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今后课堂上应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2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

教学时,我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1.从题入手,因题质疑。引导学生关注“借”,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确定教学重点;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问题,跟大家讨论,敢于质疑,积极交流,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思维;

3.发散思维,勇于探索。学生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只要言之有据,就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肯定学生的思维能力。

告诉学生小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

最后鼓励大家分享关于人物的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3

在上完这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发现有一些在教学中闪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教学中的不足。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这方面我做得较好,在本课的教学中,先从课文的结果入手,让学生思考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得出结论:诸葛亮神机妙算,获得草船借箭的成功。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从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这三个方面来理解神机妙算。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的这句话,抓住关键词笑,提问:笑的时候心情怎样?你觉得是什么样子的笑?让学生用不同的笑来读这句话。在教学中注意育人教育,教师不但是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学生做了两方面的比较后,提出疑问:做人应该做哪种人?这时候就做到了育人的工作,诸葛亮心胸宽阔、顾全大局、神机妙算我们应该做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周瑜心胸狭窄、妒忌心重,我们不应该做周瑜那样的人。

教学经验不够,在这方面我吃了很大的亏。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怕孩子们不能对船头船尾的朝向这一知识难点进行突破。在课前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下,结果导致了他们对课文不感兴趣了,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课文,只是对课文面上的.理解。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对本课本来充满的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没了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似乎兴趣就不那么浓厚了。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作为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把握得不够好。特别是深入的理解课文这方面作得不好,怎样抓住一个关键点来来把文章学得更深一些,怎样读?怎样提问?使孩子们更有兴趣,我觉得自己还很困惑,比如:当讲到船头船尾的朝向等问题时,成绩好的孩子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我这时候就急了,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有一些孩子并没有理解,我就把自己画的船头船尾朝向那幅图拿来展示,自己进行讲解,我觉得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得不够妥当的地方。

在书写板书上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的板书在设计上本来是不错的,但是在书写过程中,我自己没有排好版,字写得有点大,布局不太合理,主板书和次板书挨在了一起。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4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所折服。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样经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呢?

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资料,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经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一样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

“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

“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我的拥有的知识充满信心,对自我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

“射箭”是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天必须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

“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仅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诸葛亮自我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使得周瑜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十分人所能及。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

“既生瑜,何生亮”,能够说周瑜和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那么,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可是,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怎样会“无动于衷”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于是,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太自负了,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此刻明明明白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中,我感觉自我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看来,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读教材、读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了“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真是“活到老”

须“学到老”啊!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5

1、教学效果〔思效〕

教给方法找对应。

很多课文都是前后照应,这样的知识学生是掌握的。本课许多内容前后照应,教学时,我教给学生找到前后对应的学习方法。第一是让学生找出最能表达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第二是找它的预测或结果,第三是把两句话连在一起。一句表预测,一句表结果,前后一对应,就能表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在理解这种方法的根底上,再去寻找其他一一对应的句子,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四笑〞,精准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细心研读课文,抓住重点人物诸葛亮探究。课文写到诸葛亮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随后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体会到诸葛亮笑自己时是自信的笑,笑曹操时是轻蔑的笑,笑鲁肃时是友善的笑,笑周瑜时是得意的笑,从而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这样的研读丰富了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2〕复述课文,提高能力。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能省略,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全靠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了。在让学生复述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开展顺序列出课文小标题:“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如数交箭〞,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说一说草船借箭这那么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将这三组同学所说的合起来完整地说一次。学生说完,我还要求学生动笔将这那么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好后经过修改,再请同学站上讲台进行现场复述课文的练习。学生借助复述课文这一环节,无形中会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许多句段当中的文字内化成为自己可用的语言,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开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缺乏之处〔思失〕

课上完了,回忆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

课件范读那个环节,我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就不会出现课堂中那种沉闷的现象了。Flash动画吸引了学生,那就是周瑜给诸葛亮派任务时的对话,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其次是鲁肃和诸葛亮在江中草船借箭的过程,学生看得不亦乐乎,看了一遍,要求看第二遍

4、改良措施〔思改〕

运用远程教育,教师应该更认真地备课,不但备所上的远教课,还要充分备学生。像《草船借箭》这样的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在以后的教育中,要重视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分组研读,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把握人物特点,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表演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6

孩子们听说《草船借箭》在远程教育室上时,教室里一阵哗然。于是,我打开资源,同学们看着花花绿绿的课题,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显然,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了。这节课的导入,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课件就是不一样,当时,我就觉得这节课肯定能上得非常成功。想到此,我不禁感慨万分:素质教育倡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即使你是一个幽默大师,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没办法把孩子们带到这种历史境界中的,而远程教育资源恰恰做到了。

当教学进行到课件范读环节的时候,怎么有些人昏昏欲睡了?问打瞌睡的同学是怎么一回事,其中一个胆大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课件中的范读没您读得吸引人,你的语气抑扬顿挫,有的地方加上动作,既夸张又幽默。”学生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我们又接着上课,我一边点着课件,一边带着学生学习课文,我们的学习步骤可以说按部就班,接下来,有一个Flash动画吸引了学生,那就是周瑜给诸葛亮派任务时的对话,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其次是鲁肃和诸葛亮在江中草船借箭的过程,学生看得不亦乐乎,看了一遍要求看第二遍,这节课快结束了,课文小结时,我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平时最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睁大了茫然的眼睛,我又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小声嘀咕着,可请起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我很伤心,记得前几年前,我也是教这一课,同学们又笑又乐,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谈得头头是道,还提了不少建议,其中课本剧的表演,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怎么,今天用了先进的现代化工具,结果会是这样的呢,我不禁迷惑起来。

我情不自禁地对这节课进行深刻地反思:

我没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过程,原因有两点:

一、过分依赖远程教育资源,准备不充分。

课堂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师生的权利,是师生之为“人”的具体表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要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切可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如果课件范读那个环节,我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就不会出现课堂中那种沉闷的现象了。语文教学,虽可运用远程教育把语言符号及口头表述以鲜明的视听形象再现,但一定要先让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和理解,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准备不充分表现在心理准备不充分,他们忘了自己是来学习的,带着好奇的心理,把学习的注意力全放在观课件上了。当然这里也有我引导不当的原因。其次学生准备不充分还体现在课文的预习没到位。我的反思结论是:运用远程教育,教师应该更认真地备课,不但备所上的远教课,还要充分备学生。这样才能成竹在胸,理清课文脉络,真正成为学习的倡导者和引路人。

二、没能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

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方能驾驭课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可以用,但传统的有效的教育方式不可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课件,把自己的优势教育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曾有人说过,新的不一定是先进的,新的不一定是更好的,手段先进并不意味着理念先进,传统的不一定就是落后的,不一定就该摈弃。例如课件中的朗读,正如学生所说,字音虽标准,但缺乏生气,缺乏动感,缺乏表情。因此,教师的`传统范读不可缺少,须知教师的范读,学生不但能感受其音,还可观其动作和表情,从而更好的模仿语气和理解课文内容。在以往的教育中,我重视课本剧的表演,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表演的能力。就这一点,我反思的结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可以用,但传统的有效的教育方式不可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课件,把自己的优势教育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并不能一味地照搬、照用,它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运用。于是,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7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感受其他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来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教学时,我让学生走入文本,在学生充分阅读、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课文中周瑜的话概括出诸葛亮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神机妙算”这个词来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机智过人。我主要从诸葛亮知天时,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展开。先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着引导学生把前后相联系的句子对应起来看,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首先,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在预习课文时,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好,然后讲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把问题的解答进行归类,从而看出诸葛亮知天时,晓地理,识人心,在草船借箭的全过程中神机妙算,才智出众,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为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时我还深刻领会教材,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中我利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通过细细地品读体味,一个活生生的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跃然纸上。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总之,本文的教学,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美中不足,就是教师引导的还是过多,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日后教学应注重学生在朗读、说话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8

一、引导学生学习老师的书写笔法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的板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书写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的阶段,老师的板书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板书的方式方法

教师板书的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明、一目了然,给人以凝炼之感,能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老师的板书正是边教边作的记录,是抓要点、理思路的范例,要求学生用好老师的板书就得要求学生学习老师板书的方式方法,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在纸上边阅读边思考边作“纸书”,来提高阅读和思考的效率。

教师的板书内容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达到了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要使学生能利用好老师的板书学习,必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预习,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预习时首先做到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在书上批点勾画,把生字、生词、重要词、重点句段画下来。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补充老师板书

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一人板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看重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自己补充板书,并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加深了。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是一个完整系统,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能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扎实用好老师的板书学习课文

让学生学习老师的板书,除了老师边教边板书边让学生理解以外,适当的时候——特别是板书内容已构成一个相对整体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板书作一些复述、答问、补写等等练习。如《草船借箭》一课,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枝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扣住题眼“借”字,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说明:

1、以文章题眼“借”为突破口导出纵向思路“为何借怎样借结果”,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度,又放缓了教学坡度,还使文章叙述的线索一目了然。

2、“嫉妒斗智自叹不如”准确地概括了故事的经过,便于学生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既突出了本课重点,又突出了本课难点。

3、本板书以箭为突破口,使得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学生从我的板书中学习《草船借箭》,就会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知道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根本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其次让学生自学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最后激疑:周瑜为什么会发生思想转变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就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的。

学生看到我的板书后就会做如下学习和思考:

1、会找出本文中的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

2、会找出“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及后果。根本原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3、会知晓周瑜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草船借箭的成功。

4、会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①由板书“逼迫造箭”知道周瑜借假公事,逼迫诸葛亮造箭。

②由板书“承担”理会诸葛亮巧识阴谋,承担了造箭的任务。

③由板书“不给材料”明白周瑜暗中使坏,不给材料,故意延误期限。

④由板书“不要材料借箭”惊叹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做安排。

⑤由板书“成功”佩服诸葛亮巧妙地利用天气、地形,了解曹操性格以及周密的安排,正好“借”了十万支箭。这样,全文的脉络就全部展示出来了。

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板书上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以表示人物的对立及人物心理的变化。

学生可以从上述板书中做如下练习: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内容,背诵。

2、让学生按板书顺序简单复述“借箭经过”。

3、各段中层次的划分。

4、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添加诸葛亮的特性。

①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添加板书:知天文。

②从“顺水顺风”了解诸葛亮(想得周密、知水知风)是“晓地理”的人;添加板书:晓地理。

③从“鲁肃同去”了解诸葛亮(知鲁肃联合抗曹心诚,能够帮助做准备,并且不向周瑜吐真情)是“善知人”的人;添加板书:善知人。

④从“向曹操借箭”了解诸葛亮(知曹操用兵谨慎,只用箭射决不出兵)是“善知人”。添加板书:善知人。

5、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9

教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和学生一样不由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对周瑜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却不动声色,以至让周瑜喜形于色,以为阴谋可以得逞,却没想到他早已妙计在胸;诸葛亮是如此熟晓气象,能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诸葛亮对人的心理揣摩非常精确,他熟知鲁肃的为人忠厚守信,明白周瑜的聪明过人,了解曹操的谨慎多疑,对他们的性格这样了如指掌,真是让人惊叹!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因此讲解这样的文章,我不喜欢逐段讲解,而放手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自主探究,我想,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真的有所收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是关键。如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围绕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重点段落提出问题: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了什么?为什么不让周瑜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会断定曹操在这样的天气里只敢放箭,不会轻易出兵?诸葛亮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四更去取箭?诸葛亮为什么两次下令掉转船头?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探究。课堂上适时安排学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组织语言。这时的课堂静悄悄的,学生有的静思默想,有的奋笔作批注,有的再次细致地阅读文本。课堂上虽未看到热闹的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但我觉得这静思的时间是重要的,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经过深层的思考,在交流的时候,他们的发言便有了一定质量,发言面也广了。

学完课文后,我在听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时,颇感欣慰,因为他们领悟到了诸葛亮身上的优秀品质,学生纷纷说:学完课文,我觉得诸葛亮面对周瑜的阴谋能镇定自如,用妙计攻破他的阴谋,真是大智大慧的人;诸葛亮为了顾全孙刘联合的大局不与周瑜发生正面冲突,可见他的胸襟真是开阔;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让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才智真是过人啊。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10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里学家拉扎勤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范文,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充分体现了文道统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还是占据重要位置,在学习前,只有先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更好的学习。我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的体会。一开始,当我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但是,紧接着我运用学校“班班通”设备,通过计算机和电视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段,学生们的兴致就马上高涨起来,并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破课文重难点

学习语文,首先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语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体会。同时,重难点的学习,更是少不了电教手段的帮助。《草船借箭》这一课,重点与难点是理解主人公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从中了解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中虽然也用文字说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原因,经过,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挺费劲。我在课堂上,运用课件,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都督周瑜打赌并立军令状和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片段,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对抗美援朝知之甚少,无法理解那段真实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课件,将抗美援朝纪录片及《上甘岭》《》等电影片段展示给学生看,将“我的祖国”“跨过鸭绿江”的歌放给学生听,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动力基础。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节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是备课时考虑的问题。而引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太阳》这一课,主要讲了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大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用理解,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为学生在课堂上拓展了与太阳有关的很多知识,比如太阳系的构成和卫星、行星的运动方式,后羿射日的故事以及太阳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展示,加深了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