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整理10篇)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教材透视】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测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直入课题,设置悬念
1、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及喜欢的生词。
2、和同桌交流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3、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说给桌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交流,把学习的字词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5、同桌间用生字卡片互相抽查。
6、找合作伙伴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7、回报自读,分段轮读,互相纠正。
三、朗读感悟,体会角色
1、自由读:
“叔叔”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和伙伴合作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再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读中悟:
⑴出示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⑵进入角色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⑶表演读,进行评议。
⑷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提示:
①熟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②爸爸在文中一句话也没说,可以给他设计动作。
⑸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四、总结延伸,启发感悟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认为这本最大的“书”有趣吗?怎样才能和叔叔一样,读懂这本“书”呢?
五、指导写字
六、巩固练习
“我会填”(引导发现规律,适当扩展)
七、实践活动
1、收集当地的一些岩石标本。
2、读《自然百科全书》,把读后的体会说给家长或同学听。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说自己读过什么书?
2、一本书也叫一册书,认识“册”。读:一册书。
3、出示图片,古时候的书是用竹简串起来的。(课件12页,共98页。)
4、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去读一本书,这可是最大的“书”。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最大的书有字吗,最大的书有画吗,最大的书讲了个什么故事,有用吗,为什么加引号?)别急,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呢!你把课文读熟了,答案就找到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翻到83页,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生字。猜猜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地质勘探队员是查明矿藏分布的,多有意思的工作,再来读词语。(齐读)猜字谜:家里有块玉(宝),包旁一把刀(刨),厂里过日子(厚),山下有石(岩),力气很大(甚)。
3、下面那我们来一个接一个地轮读课文,请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了。宝藏还有一个读音cang,躲藏。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件25页)(一天,爸爸带——去——。爬到半山腰,遇到了一位——,他为川川介绍了————。)
四、学习生字
“厚、底”,“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开。可以引导学生有土才能埋。
学习目标
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化石和矿石标本。
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朗读感悟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
分组读议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勘探队员一册书厚厚的岩石
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
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边利用课件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
“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说。
小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们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话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一、教材解读: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这部分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叙说方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因此,本课在读好人物对话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2)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快说说你们都喜欢读什么书?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你们想看吗?(出示课件)
(出示课题)生与师书空课题后齐读题目。问:课文题目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呢?它是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来解决生字问题。师:现在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带有拼音的要求认识的字词,指生认读,然后再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加深认识,并在小组之间相互理解。
2、同桌间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学生介绍。
(三)精读感悟
1、指读课文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中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
2、师:那既然岩石不是书,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却把岩石称为“书”呢?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全,找的准。找到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1)岩石就是书,岩石一层一层的就象一册厚厚的书。
(2)岩石上有“字”。
(3)岩石上有“图画”老师让学生到文中找句子读一读,结合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网上搜集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板书。
4、结合板书,师问:以上这些,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齐读第十自然段。
5、师:哦,原来这本“书”里蕴涵着这么多知识,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为祖国找到无穷的宝藏)师板书
6、师:好问的川川通过发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简介课文主要内容)
7、师: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从哪看出的?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师: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和叔叔一样,做一名出色的地质勘探队员)
师:地质勘探队的叔叔真是了不起,他们不怕苦和累,为了给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不知要多辛苦,你们想对叔叔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师:你们喜欢文中的川川吗?为什么?(好学好问有理想)
8、师: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怎么样?学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
师:文中爸爸一句话都没有,你能设计一下爸爸的动作和神态吗?小组合作演一演。
9、学生边读边表演。
(四)师总结: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我们仔细去思考,认真去研究。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所在。好吗?
板书:19、最大的“书”——岩石
七、总结与评价: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对话为线索,将地质的相关知识融入课文之中,语言中充满了儿童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达到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科学意识。
所以,我在《最大的“书”》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从而激起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研究、探索自然的愿望。
一、教材解读: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这部分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叙说方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因此,本课在读好人物对话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三、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快说说你们都喜欢读什么书?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你们想看吗?
(出示课题)生与师书空课题后齐读题目。问:课文题目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呢?它是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来解决生字问题。师:现在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带有拼音的要求认识的字词,指生认读,然后再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加深认识,并在小组之间相互理解。
2、同桌间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学生介绍。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中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
2、师:那既然岩石不是书,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却把岩石称为书呢?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全,找的准。找到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1)岩石就是书,岩石一层一层的就象一册厚厚的书。
(2)岩石上有字。
(3)岩石上有图画老师让学生到文中找句子读一读,结合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网上搜集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板书。
4、结合板书,师问:以上这些,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齐读第十自然段。
5、师:哦,原来这本书里蕴涵着这么多知识,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为祖国找到无穷的宝藏)师板书
6、师:好问的川川通过发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简介课文主要内容)
7、师: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从哪看出的?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师: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和叔叔一样,做一名出色的地质勘探队员)
师:地质勘探队的叔叔真是了不起,他们不怕苦和累,为了给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不知要多辛苦,你们想对叔叔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师:你们喜欢文中的'川川吗?为什么?(好学好问有理想)
8、师: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怎么样?学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
师:文中爸爸一句话都没有,你能设计一下爸爸的动作和神态吗?小组合作演一演。
9、学生边读边表演。
(四)、总结师: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我们仔细去思考,认真去研究。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所在。好吗?
板书:一层一层的19、最大的书(岩石)
有字:雨痕波痕矿物无穷宝藏
有图画:树叶贝壳小鱼
教学资源:本节课用了实物投影仪,出示了在本节课中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词,反复的出示,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刻的记忆。然后又利用投影仪出示了在网上搜集到的与岩石相关的图片,一张张一层层的岩石、一幅幅被雨点波浪留下痕迹的岩石,仿佛使学生置身与课文中,好象正在与文中的川川一起聆听那有趣的知识,并一起到大自然这座知识宝库中遨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使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主动学习、探索的目的。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1、读好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3、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1)“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
(2)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
(3)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我们现在一个一个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一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3)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4)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啊!现在我明白了。那你们明白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
3、过渡: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它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2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1)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导读好问号。
(2)从川川的.提问中,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学好问)
(3)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教师示范读,齐读)
4、谁能说说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叔叔是通过什么判断这里原来是长满树木的森林,后来变成大海的呢?
5、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1)课文中用”……”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接着说说它还有哪些作用?(出示幻灯片)
(2)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的心情怎样?(高兴)
(3)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读了这一段,请大家猜猜看: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
四、小结
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还让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等着聪明的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教材理解:
《最大的“书”》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字、有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了。根据该单元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学时,应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语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从而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情趣,激发探究大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书、彩色粉笔、话筒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交流展示、走近文本
一、交流展示,谈话引入。
1、师生交流自己爱看的书,2、展示图书。
3、师谈话导入。今天同4、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都带来了,5、快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书?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揭题(师:板书课题)题目少了引号、题目中的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加引号?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得益于靳家彦老师)
第二板块:读书感悟、走进文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中读《最大的“书”》向我们描绘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你知道了什么?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解决为什么加引号。
1、学生自由读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a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b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
4、师检查初读情况,
5、指
6、导朗读。
7、题目中的`“书”指8、的是什么?(板书:岩石)为什么加引号,9、这本书有什么作用?(解决1—4自然段和最后两段)
品读课文,入境感悟。
读中学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找出川川问话和叔叔回答的句子读。(指导朗读)
10、合作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11、各自抓住具体语言进行合作学习,12、细细体
会品味后与组内同学交流。
2、展示读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来听听。(师相机指导学生评价)
(师板书:岩石上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岩石上有画:树叶贝壳鱼的简笔画)
猜中想川川长大想干什么?叔叔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你想学他吗?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现场《实话实说》最早的主持人崔永元、川川、地质勘探员叔叔现场采访。
主持人: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什么?你现在知道书上为什么加引号了吗?
请问川川:你长大了后想干什么?你准备怎样去读这本最大的书?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有什么话要给大家“交代”吗?
二、给学生推荐网址,建议观看电视《神奇的地球》。
总结: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今后去探索、发现。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上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岩石上有画:树叶贝壳鱼简笔画
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倡导“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依据学情调节教学顺序,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设计思路:
本文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构篇,其内容对小学生极富吸引力。教学本文宜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通过“读、演、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最大的“书”》,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标题上“书”字的双引号故意不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标题,看看黑板上的标题和课本上的标题有什么不同。
过渡:课文标题上的“书”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从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多媒体出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开火车”读,齐读。
3、师生对读课文,教师读叙述语,男女生分别读地质勘探队员与川川的对话。读后思考:课文标题中的“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名学生读,齐读。)(板书:岩石)
过渡:岩石除了样子像书外,还有哪些地方像书?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同桌分角色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2、论中学。
(1)讨论交流:①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②岩石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和“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以及课文的相关句段,指导朗读、理解。(板书:雨痕波痕矿物画树叶贝壳小鱼为国找宝藏)
3、看中悟。
用多媒体播放“地壳变迁、化石形成”等地质变化的录像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说说你从岩石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2、小结谈话,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最大的“书”》一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大自然的变迁,陆地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同学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吗?
3、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岩石、化石方面的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想了解这座宝库中更多的奥秘,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自然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再分段读一读。
二、实践活动:演一演
1、四人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虽然“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但要设计出相应的动作神态。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
三、识记字形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字,“开火车”认读,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学生提出难记的字,老师指导记忆。
3、巩固练习:口头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练习写字。要求:(1)写正确。“厚”字上面无点,“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理”字左边是王字旁。(2)写美观。在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五、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
看看课文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发现规律,自主填字。
宝石——石头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2、理解下面词语,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认真奇怪闪光透明
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六、布置作业
1、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我会写”中的字,每字写三遍。
2、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和句子,把自己喜欢的新词、句子抄写在“好词佳句积累本”上。
3、自编一份“奇妙的大自然”手抄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点评:新课程提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个设计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特别是对刨根问底的设计,既理解了词意,又指导了朗读,可谓一箭双雕。】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书写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
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印:右边为双耳。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四、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教学内容】19、最大的“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对话。
【总课时目标】
1、会认“质、勘、岩”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宝”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好人物对话,知道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最大的“书”。
3、激发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自读课文,知道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最大的“书”,大致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2、认识“质、勘、岩”等10个新字,理解词语意思。
3、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对话,进一步了解课文。
2、书写“册、岩、宝”等12个字。
3、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问导入
教师引导活动:
1、“书”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书”中有什么?读书有什么用?
2、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3、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
学生学习活动:
1、讨论问题,知道书中有文字、图画、知识等等,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书的作用。
2、齐读课题,提问:为什么“书”加上引号?并猜想。
3、准备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
教师引导活动:
1、巡视检查自学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指导小组合作。
3、小组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⑴出示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学生在交流时说得完整、清楚。
⑵指导轮读课文。
⑶课文中的“书”指的是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自读课文,勾画带生字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说自己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
3、组内读书:
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帮助别人,也向别人请教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4、全班交流:
⑴认读生字,扩词语,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扩词语、编儿歌、顺口溜、找“朋友字”等)
⑵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参与轮读课文,一人读一段。
⑶回答问题,知道文中的“书”指的是岩石。
三、再读课文
教师引导活动:
1、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在课文中找一找根据,看谁找得对、找得全。
2、“书”中的“字”指什么?“画”呢?人们能从“书”中读懂什么?
3、川川在与地质队员的谈话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学到了吗?说说看。
4、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
5、怎样去了解呢?
学生学习活动:
1、默读课文,勾画答案。交流,知道“书”、“一层一层的”,“书”中有“字”、有“画”,读“书”能增长知识。
2、读出相应的段落。
3、交流自己了解的知识,并互相补充。
4、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5、交流,了解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和方法:问、查、看、实验、实地研究等。
四、阅读“我知道”
教师引导活动:
出示阅读材料“我知道”:读一读这分资料,看看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阅读材料,交流自己懂得了什么。《最大的“书”》
五、教学效果测评
教师引导活动:
1、这些词语,你认识了吗?
2、“藏”是多音字,你能分清它的两种读音吗?
学生学习活动:
1、读一读:
勘探、勘测、痕迹、伤痕、煤矿、煤油。
2、读一读,选一选:
我长大了,要去寻找埋藏(cángzàng)在地下的宝藏(cángzàng)。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学习活动:
1、复习字词,扩词语。
2、交流自己的收获,肯定自己的成果。
二、朗读课文对话
教师引导活动:
1、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发现对话的特点。怎样读好对话呢?
2、几个人在对话?川川问了哪些问题?
3、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你对地质勘探队员的印象如何?为什么?
4、指导小组读书:
分好角色──你愿意读谁的话?
5、全班交流:
哪一组读给大家听?
6、组织全班分角色朗读。
学生学习活动:
1、交流,了解读对话要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想象说话人的心情。
2、把川川的.问题用横线勾出来。
3、根据对话内容,评价说话人。
4、小组合作读书:
分好角色。
5、小组展评,全班评价。
6、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表演
教师引导活动:
1、喜欢这篇课文吗?还想以怎样的方式学习?
从学生们的意愿中选择“表演”作指导。
2、几个角色?每个人的动作、神态会是怎样的?爸爸没有说话,能不能为爸爸想象几句话、几个动作?
3、参与学生的表演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学生学习活动:
1、讨论,就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小组合作讨论,创编动作。表演。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3、观看同学表演,评价,鼓励。
四、写字
教师引导活动:
1、这一课中要学写哪些生字?
2、哪些字容易出错?
3、巡视检查,个别指导,表扬写字认真的同学。
学生学习活动: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2、自由书空,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3、认真练习写字。找出自己写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
五、教学效果测评
教师引导活动:
1、拼拼读读写写,检查自己学会了多少字、词。感到自己学得好就表扬自己。
2、读一读短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拼拼读读写写。
2、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彩色路面像一本大“书”。
上一篇:《空气》教学设计(整理10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