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整理16篇)
时间:2024-03-19
时间:2024-03-19
《彩陶》这节课是三年级课程中的河南地方课程,这节课是为了参加美术学科方面“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比赛而准备的。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本以为可能会枯燥无味的内容竟然别有一番趣味,于是我在课堂上就讲了这节课。果然,学生们也被彩陶文化吸引了并且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具有彩陶风格的作品。
在课的导入环节,我出示了河南渑池仰韶村出土的一件彩陶作品,为学生们介绍了彩陶的由来和种类。学生们都表现出了自豪感,想要对彩陶文化了解的更多更深入。在新课的讲授环节,在彩陶造型分析上我让学生通过欣赏双连壶大胆想象这件彩陶作品的由来,学生们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猜测,有的说是表示男女结婚,有的认为是部落结盟。我及时肯定并表扬了他们的推测。接着在彩陶图案分析上我重点让学生欣赏舞蹈纹彩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这时学生已经开始自己想象了,他们对彩陶上的图案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并不时为自己的想法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我也加入到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中去并为他们的想法鼓掌。
本来在创作环节我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我觉得只要学生在对彩陶文化的艺术审美上有自己的认识和独特感受就行了,但是没有想到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并且有的学生甚至自己创作出了非常独特的造型和具有浓厚彩陶风格的装饰图案,在色彩的把握上也有正确的理解和表现。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非常重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多进行这样的课,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让大家认识我》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的第一节课,分为两课时执教,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充裕。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会自我介绍给对方,开始创设了召开新同学见面会的活动情境,以画自己的形式交流,学生反映热烈。在交流中互相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我采用学生作业当场反馈比较的形式,让学生看看比比谁把画面画的大、饱满,形象直观地比较使学生发现把画变大的'优点。学生通过涂一涂、练一练的绘画实践活动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涂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学生还有余力,老师就鼓励他们大胆变化,探索运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创意表现。
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撕”后让学生谈谈感觉,是想引导撕痕留下的立体感。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指导。第二教师示范部分注意步骤,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
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现的相当积极出色,而有个别同学表现的淡漠。如何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想可以通过谈话、做游戏,与老师同学合作描绘等变现形式,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游戏过程,在愉悦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这是四年级上册涉及色彩知识内容的一课,是在上一册学习《三原色、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较枯燥的一课,因为它的专业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
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还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的对比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了在导入部分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我特地加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多拉A梦首先引出三原色,再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设定层层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在思考、学习、游戏、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色彩的'对比关系。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收获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由于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上体现较少;本课拓展的部分如果能把音乐和美术相结合,加入听音乐感觉对比这一环节,学生对于对比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从而创作出更能完美的作品。
《我学大师画头像》一课是上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重在让学生欣赏与了解莫迪里安尼的作品,学习色彩的搭配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力求做到能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1、和谐自主的学习。
通过搜集-交流-欣赏-讨论-观察-实践的教学过程,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融于作品欣赏的全过程,感受大师的绘画风格,对人物头像的夸张表现,对色彩的搭配运用。让学生在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中获取学习的经验。
2、小组式学习。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就要还给学生的“自主”权力和一些活动空间。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
在课中运用小组式学习,由组长组织其他同学进行作品欣赏,并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等,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全班)的交流讨论。如:先在小组内交流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评价或提出问题,然后再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或感受等,通过小组人员的集体力量和智慧来认知、感受。在全班交流时,教师只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搭桥”、“铺路”,让刚才有所得、有所悟的学生代替解惑。
3、观察感知。
在这节课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直接的视觉刺激,让学生对大师的不同作品有一个观察、感知的过程。
观察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力。在让学生欣赏、观察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善于观察感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像的发展。
4、实践创新。
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涂一涂的绘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变一变、创一创,尝试运用其他彩色来表现空间,将大师的白描作品进行再创造,进行有创意的表现,将课堂对色彩所感受到、认知到内容得到净化、升华。
《巨大的恐龙》这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的计划是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分别为绘画创作和陶泥塑造,本课为第一课时。
说起恐龙,孩子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从小就喜欢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有利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绘画创作。
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一段视频直观地再现恐龙时代。通过观看视频短片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是分析恐龙的外形特征,这是本课的难点,这里我花的'时间比较多,作了重点分析,比较它们的牙齿、头冠、头、尾巴、背等、这些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师演示这个环节,我是用一幅恐龙化石来再现恐龙,为后面的学生大胆创作做了示范,发挥学生想象力。教师当场示范及范作的出示能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绘画步骤与用线表现的技法,是有利于学生绘画技法提高的。在评价活动中,我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说说“给作品取了什么名字?”“说一说自己的恐龙有哪些特色?”,“谁的恐龙画的最棒?”通过师生一对一答的交流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评析作品的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勇气。
当然,在本课的设计和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带的恐龙玩具(资料)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有进行准确适当的小结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以后备课时思考的重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目标。合作学习是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我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实践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一年级美术《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时,我把学生每6个学生分成一组,按要求围坐在一起。我首先让学生把收集的有关瓢虫的资料摆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瓢虫生活的环境、形状、颜色。小组交流汇报后,我说:“你们感觉瓢虫最漂亮的是什么地方?”学生说:“是瓢虫身上的花点”,我说:“带花点的部分就是瓢虫的花衣裳,这节课让我们动手为瓢虫做漂亮的花衣裳”这样新课就导出来了。
接着我把事先用绿色挂历纸做的大树叶每组发一片,告诉学生这就是瓢虫生活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赛前提出要求,看哪个小组制作的瓢虫多、快、好、有创意。我看到同学们互相合作,有剪身子的,有剪花点儿的',有剪翅膀的。但是在使用材料和工具上有的小组合作的不是很好。xx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的东西不愿意借给别人。她同桌的苗润没带彩纸,眼巴巴的看着xx那么多彩纸,小手伸过去说:“借我一张行吗?”xx不但不借,还告诉我说:“老师她啥也不带,我才不借她呢!”
这时我说:“她不带是她不对,可是你们都是一个小组的,如果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你说对吗?”xx很快借给了苗润。这时我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做法,在她的带动下每个小组都能互相合作,很快把一只只瓢虫贴到了树叶上,金黄的、鲜红的瓢虫衬在绿色的叶片上美丽极了。
制作完,我把每组的作品都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评选,并且让最快的一组谈谈你们为什么做的又快又好?赵微说:“我们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我们把彩纸叠几次,一下子就能剪好多圆片。”我说:“很好,你们小组不仅合作的好,还能掌握技巧,这也是一种创造精神。”大家为他们鼓掌叫好。我为三个小组发了一、二、三等奖,同学们欢呼雀跃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上完这节课,我非常高兴,教学效果很好。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群体优势,促进个人发展。合作是时代的召唤,老师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合作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多色吹塑纸版画》是赣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里的一节课。纸版画制作有较大的情趣性,关键是动手制作的快乐。
整堂课的设计我就不在一一叙述。在这里把我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不足之处做一下整理和小结,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自认为整节课中设计的还可以的环节是:教学前工具的准备、学生工具的分配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方面。由于课前我把工具按六个小组分配,并且分别找一个负责人,所以工具的使用和保护还不错。最高兴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小朋友们都能兴致勃勃的制作自己的纸版画。
但是在整节课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过于简单。因为担心时间不够,把原本准备好的故事删了,而直接展示准备好的范画。如果导入能利用多媒体引入展示更多不同的画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在构思自己的画时有更多的题材。另外在讲解版画知识时也是略讲。
2.在吹塑纸的使用注意方面没有给孩子们强调清楚,致使一些孩子在吹塑纸上打形时用力过大将纸弄坏掉了。
3.由于在我示范填色时太快,而且讲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导致孩子在填色时出现两种极端问题:一种是色彩量不够,导致印不出图案来:一种是用色过多,在拓印时图案间的界线都混在了一起,看上去窝在一团看不出图形来了!在示范演示拓印时应示范三种情况(过湿、过干、正好),而不是直接演示正好的,学生没有比较,看不出效果的好坏。
4.在教学中由于更关注学生的制作,忽视了教室的卫生和小朋友的'卫生。虽然课前也提示过,但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旦集中在制作中,其他的事情他也不在意,所以课后看到的一个情况就是部分孩子的桌子上、手上和衣服上都抹上了颜料。看得我是哭笑不得,幸好课前准备了水和香皂,赶紧帮这些孩子给洗掉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倍多。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孩子的教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外还要注意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教学重点的地方要加强示范和讲解,该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孩子特别小心,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室卫生的保护。
5.学生作品展示评价这块不够到位。因为下课时间马上要到,我没有给学生讲评价的基本标准,并且评价都是我讲,而没有让学生参与点评,如能做到师评、生互评,应该会更好。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一是,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对教材分析不透。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多听听师父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教师要想使课堂高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课堂设计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师生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课堂的教学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很多标有‘红灯’、‘交通事故’的标志,还有一个骰子和两个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头,让我们把他们拼起来通向中间的幼儿园,我们四人一组赶快来试试吧!”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性爱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时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应该遵守规则。
本班幼儿对四季变化较有兴趣,特别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场雪,孩子们特别开心,也对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常会问老师一些雪的问题,试图去理解雪与人们及其他动植物的关系,孩子们却对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兴趣,但他们对自然角往往观察到一半就再也不愿去看了,同时有的孩子也不太愿去记录自己的发现,孩子们比较缺乏观察察记录,也不会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大家听。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在二年级的美术课中,有一课就是让学生把美术与名字结合起来,设计自己独特的名字。课本教学以学生自己的名字为设计题材,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表现对象。我在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变一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表现出别有新意的名字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课改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学生学生的知识才更为牢固。美术课也一样,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识美术,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体现。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一幅画本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祖国的汉字文化与现代美术巧妙结合,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美术与历史、生活的亲密关系。另外,课堂上孩子们不拘于文字本身的形象,能快乐地进行造型,从作业中可以发现有些名字画在纸上并不是一目了然,但在孩子自己眼里,这些画与自己的名字已经完全结合在一起了。在课堂上采取的评价方式并不讨论谁好谁差,“欣赏”与“看画猜名”让每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无意交谈中实现自评与互评,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在课堂中非常活跃,对美术课很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绘画技能,达到教育目的。
本课中,我抓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倾向最活跃的成分就是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这是推动儿童参加美术学习的心理动力,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学中继续强调以鼓励的教法,使学生能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充分满足和成就感。这样他们的潜在的美术能力才能被开启出来,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个性才能因此得到形成和发展,绘画成绩才能得到认可。
《红色的画》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五册中的第六课内容。通过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周密的教学环节,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密切协调的合作,我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取得了以下的优点:
1、教态自然,语言简练而亲切,教学充满激情,课堂的导言和结束语设计的巧妙自如。
2、教学环节设计清楚而巧妙,衔接自如。
3、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突破方面做得很出色。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我的课堂教学难免存在着不足,有:
1、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难度比较大(感受红色、认识三原色、邻近色、了解学习作画方法,学习运用红色作画等),教学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在教学语言的设计和过渡方面还不够精美,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上多加强改善。
2、在学生欣赏名家之画时应一副画为重点来点评此画,但是这方面做的比较欠缺。
3、学生在描绘作业时,参与合作的学生没有密切合作好,所以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合作的作业质量没有达到高的标准。
总之,有锻炼就会有成长和进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锻炼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在新授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五课《我和马儿在一起》一课时,课前,看了教材就感觉到这节课如果让孩子去画的确很有难度,因为马儿的结构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有些抽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想将马儿进行分解,让孩子们在理解基本型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组合,采用激励的手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将马儿的身体分解图板书在黑板上,孩子们看到我的看书很是不解:“老师,这能变成马吗?”面对孩子的质疑,我故卖关子“我还真的没有把握呢?!”那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解剖、组合一下马儿好吗?于是,和孩子们的共同分析研究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孩子们小组研究组合试一试,很快一匹匹可爱的马儿就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接着就是一轮比拼,看哪组的马儿最有气势、最有力量感、最有结构感……
本节课的教学,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讲究技巧和艺术;要用辨正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要为孩子创造学习美术的快乐情境,让孩子提高学习美术的乐趣,同时要给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值。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把每一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把他们的兴趣点往课堂内容上引导,把课堂内容往孩子们感兴趣的形式发展。给予孩子充分肯定,潜移默化中传授美术基本功。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师范画和多媒体,给予孩子最直观的感受,不强制性的让学生临摹,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学会观察、留意身边的事物。提供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的示范,并鼓励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各种事物。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来到人间接受表扬的天使,确实,当他们稚嫩的小手拿着画纸递到你面前,乌溜溜的眼睛里写满了期待时,无论如何,我都会找到每一幅画值得肯定的地方,适当的表扬,再提出他的缺点和值得改进的地方。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是学生正确的引路人,松松手,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在上这节《画画叶子》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能用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叶脉、叶纹,课前我让学生们捡来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叶片。可是因为是一节写生课,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写生,对学生来说难度大,不知如何下笔。一年级的小朋友画的'叶脉、叶纹要么是直直的、硬硬的,没有生机,要么是乱糟糟的一团麻,都没有在仔细观察叶子,只是想着怎么画就怎么画。为了降低难度,在画叶子外形时,我教孩子们采用了印外形的表现方法,使得学生很快就接受并印出了外形,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构图达到了美观的效果,然而,也有小部分学生准备的叶子小,使画面空荡荡,我就鼓励他们重复多印画几片叶子,最终达到满意的画面效果。
在讲解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脉、叶纹的技法难点时,我结合范画欣赏作示范,并选择一种表现方法在纸上画给学生看,学生的作业难度降低了,作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让学生感到第一次写生的意外与惊喜,真正地做到了一次“与生物的共成长”。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实施合作学习,设定合作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设定课堂的学习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春天的畅想》为例,教师以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导小组探讨对于春天的畅想,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遐想。小组共同交流对于春天的畅想,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准备绘画工具,共同商讨设定如何把文字的记录转化成绘画的形式,传授一些绘画的技巧,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掌握必须的绘画技巧,培养学学生的团队意识。
引导和小组形式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以讲课为主的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被进取的调动起来,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自己的表达能力,灌输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和师生的配合。教师的引导决定着课程进展的情景,驾驭课堂的能力。怎样控制课堂的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处理。
此刻一向在提倡“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做到不犯二错。争取再学习的机会,积极培养自身再学习的思想和习惯。
《画夜景》一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绘画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听听、想想、画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美术课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能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夜景图:城市夜景、街道夜景、乡村夜景等,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让学生感受不同场景下的美丽夜色,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为下面学习用油水分离法画夜景做好铺垫,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这一点我觉得做的比较好。
第二个亮点,我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看、想、说、做”,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符合新课改理念,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第三个亮点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始终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不仅感受艺术之美,还能感受到生活之美,为从小培养高尚的情操打基础。
此外,整堂课我放的比较开,充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例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在评价的环节,我采用了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讲课占用的时间有些长,学生在做作业时,时间有些紧,没有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染纸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设计应用课。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民间传统工艺——染纸,并在学习其制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同时启发、鼓励学生创作不同的折法,结合选择自己认为美的颜色来完成作品。让学生通过“尝试—发现”的方法学习新知。在教给学生审美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如点、线、面的图案组合,对称、不对称等,而后出示窗花剪纸等实物,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染纸剪纸来美化生活。另外,染纸时用的纸,只要质地柔软、吸水就可以,作业时还要注意掌握浸染的时间、颜色的搭配等。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感到教学中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与学生一起感受、体验、发现,要时而表露你的疑惑、惊喜,时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情绪被感染,从而积极投入并参与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体态,都能给学生以启示。
评价学生作品采用开放式。以往的评价是以优秀作品为主进行讲评,以一般作品和不合格作品为例讲评不足之处,这种做法其实在某种情况下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的讲评,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自由地选、评、议,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评价,有作者自评、学生互评,还有教师的点评,学生通过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对染纸技巧的了解,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让学生把第二次与第一次的作品相比较,找出成功的经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课教学虽有突破,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放的还不够,包办的太多,生怕学生出了差错,例如折纸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折法,“尝试——发现”教学的同时,学生学得有些拘束,学生有受教师示范作品的限制,制作时还没能完全放开。教学中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体现个性的东西。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语言工具启迪思维,激发创作欲望,加深对绘画的理解,也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开启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多种手段、媒体给学生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由的想象,再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想的`内容,这时的说画我让学生有充分的说的自由,万万没说“不可能”、“没那回事”等否定的词,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我大力表扬,让学生觉得这样“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画的机会,我采用让他们自己说、同桌互相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多种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学生作画时,我根据想象画的内容,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在画画的时候讲出来,边画边讲。学生可以手舞足蹈,尽情放纵情感,让思维随着情感不断迸发出火花。
说自己的画:每位学生把自己的画,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在说的.时候,一些在画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东西,会得到完善,为进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说别人的画:在说别人的画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说的时候既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的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帮助自己加深对创作的理解,同时也使作者发现全新的角度,是一举多得。因此,在我以后的美术教学中要多多如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