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整理10篇)

时间:2024-03-22

《清明》教学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知道我们人类的呼吸离不开大树。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材料:

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活动流程:

欣赏理解--讨论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提出问题: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

3.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留住小鸟吗?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帮助幼儿理解树呼出氧气,供给我们人类呼吸)

(二)讨论

1.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自己找到的图片和有关树的资料。

2.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3.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为人类调节温度、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改善我们的环境、能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小噪音等。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与途径。(不乱刻、乱画、浇水等)

附: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活动反思:

“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更应从小做起。所以在今天的社会活动中,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故事教学入手,渗透环境教学。

故事中:小狗为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猫为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都没能留住小鸟,小鸟都扑扇着翅膀飞走了。而小兔为了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小树苗慢慢地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小鸟扑扇着翅膀留了下来。使孩子们懂得了:树是小鸟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在最后的延伸环节中,我给幼儿出示了很多树木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植树的意义及树对环境的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我希望这次活动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一个强烈的愿望:留住美好,保护环境。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从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洗手后及时关好水龙头等等,让幼儿从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清明》教学设计篇2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清明》教学设计篇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比较不同动物的尾巴特征。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比尾巴》PPT课件

2、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物比尾巴"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来了许多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这些动物聚在一起做什么呢?原来是要参加"比尾巴"的比赛。

(二)比赛分两场,请小朋友当评委。

1、第一场比赛:(播放课件)教师先出示小猴、兔子、松鼠,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尾巴的特点。

(1)引导评委说说评选结果,(播放课件)将相应的字贴到动物身上。(长、短、像把伞)

(2)将第一场评选结果编成一段儿歌,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大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比尾巴》含PPT课件

(四)尝试仿编儿歌,分组仿编:

1、提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的特征进行仿编。

2、帮动物找尾巴,引导幼儿找好后根据尾巴特征进行仿编。

规则:仿编时可以根据尾巴的大小、长短、粗细,像什么等进行仿编。

3、交流各组仿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动物的耳朵、嘴巴。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清明》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清明》是语文出版社教材(20xx)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本单元安排的是一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古诗两首》分别描绘的是寒食节和清明节这两个传统节日的景象。《清明》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行人雨中扫墓祭祖的情景。清明节,按照古代的习俗,这一天要家人团聚,或祭祖扫墓,或踏青春游。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杜牧却不能与家人一起参加这些活动,而是孤身行走在异乡的路上。天公也不作美,细雨纷纷,这更增添了他的离愁别绪,心情自然比较低落,一首佳作便诞生于此。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叙述了事情发生的事件、地点、天气;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人们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语气一转,如何排遣愁绪呢?于是想起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全篇精彩所在。至于行人如何寻得酒家,是开怀畅饮,还是借酒浇愁,那都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给出极大的空间自由想象,这就是诗人高超之处——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意境生动悠远,值得我们品读积累。

【课程标准及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古诗教学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转折期,他们逐渐从形象具体思维发展,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在学习中,教师要紧紧抓住“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让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朗读、想象、背诵积累、默写……都是有效进行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会认“魂”字,会写“酒、遥”字,其中重点指导书写“酒”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并注意“遥”字的笔顺规则从内到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3、展开想象,领悟古诗表达的意境。补充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传统节日古诗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领悟古诗表达的意境。补充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传统节日古诗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视频、书写纸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故事《清明节的由来》

2、教师简要介绍清明的习俗:

清明,气清景明,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时节,气温转暖,欣欣向荣,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

3、认识作者——杜牧(指名读简介)。

过渡:大诗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为题的古诗记下了他在清明这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流传千古。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在晚唐成就颇高。

4、揭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传统节日由来和风俗既有趣又丰富。对于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不了解的,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短时间给予学生丰富的信息量,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认准字音,读通读顺。

1、出示古诗,自由读,指名读【3-4人】。(教师随机纠正字音,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正确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予以落实。】

2、易错字指导辨析。

字理识字——酒,区别“酒——洒”。田字格里范写生字。

《清明》教学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能听信号向指定方向爬、合作搬运物品。

2.提高手脚动作的协调能力,锻炼平衡感。

3.体验合作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沙包、皮球、轮胎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一起说说儿歌《蚂蚁小兵》,鼓励幼儿学做小蚂蚁,合作运粮。

2.幼儿自主协商,两人或多人一组,将沙包、皮球、轮胎当做“粮食”或“馅饼”进行运“粮”,可以用背驮沙包、手脚着地爬着运“粮”,也可以两人背靠背驮着皮球,或面对面用胸膛夹皮球前行运“粮”还可以多人合力抬着轮胎、喊着口号运粮,体会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

3.放松活动。

4.请幼儿整理器械,放到指定位置。

附儿歌:

蚂蚁小小兵

蚂蚁小小兵,行动听指挥;

触角碰一下,快快排好队;

触角碰两下,快快运米粒;

触角碰三下,快快翻个身;

触角碰四下,快快回洞里。

《清明》教学设计篇6

以观察的形式引入课题: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生:幼儿讨论。

师:再看一个图片,你们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

生:一个小孩,一个老人…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在问路,在说话…

师:天上怎么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

师:清明节是人们踏清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展示: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反思:大部分幼儿没有参加过扫墓活动,应提前接受一下

《清明》教学设计篇7

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因此,特意设计了《清明》的音乐活动,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

重难点分析:

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的意境,学习在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附古诗: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反思:

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清明》教学设计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打年糕的主要过程,尝试动手参与打年糕,感受过年的传统习俗。

2、学念童谣,体验民间过年欢乐祥和的气氛。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打年糕的视频及图片,年糕的成品,和附近能打年糕的家庭联系。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讨论交流。

你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吗?

他们是怎么“打年糕”的?

用木桶把米蒸熟→用石杵捣→用木棍擀→用线切割→晾在竹片上

人们为什么在正月里要打年糕?(过年的`习俗,讨个好彩头,寓意年年高)

2、观察年糕成品。

你吃过手工制作的年糕吗?

还有哪些不同的年糕?(机器制作的)

年糕可以怎么吃?

3、学习朗诵童谣《吃年糕》。

了解了手工制作年糕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学学童谣吧。

4、参观年糕制作。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能制作年糕的家庭,请幼儿亲自观看年糕的制作。

幼儿参与用石杵捣米粉。

尝一尝刚做好的年糕。

附:童谣

吃年糕

摇啊摇,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请我吃年糕。

糖蘸蘸,少吃块,

酱油蘸蘸吃半块。

《清明》教学设计篇9

设计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5、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7、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8、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10、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1、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清明》教学设计篇10

设计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5、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7、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8、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10、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1、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