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整理4篇)

时间:2024-04-05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篇1

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株、皱、掌”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提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参考网络精彩片断]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学生练写。

附板书

17、第一朵杏花

哪天开花

竺可桢郑重记下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网络精彩片断: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我以为是一个比较好的书面练笔素材。所以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添加合适的提示语,发现比较有效。

请看学生加的有关提示语:

竺可桢爷爷奇怪地(微笑着、温和地)问:“什么事情啊?”

孩子急忙(兴奋地、结结巴巴地、自豪地)说:“竺爷爷,杏花开花啦!”

竺爷爷高兴地(连忙、兴奋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自信地(不容置疑地、肯定地)说:“刚才!”

竺爷爷激动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自豪地答:“是。”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学生对竺可桢终于发现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激动万分的心情,对孩子受竺爷爷的影响而坚定不移地帮助爷爷科学观察杏花执着精神是真正懂了。但孩子们对提示语究竟如何运用显然还是不甚明了,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所以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人物的提示语是否都应放在前面?如果要改,该如何改?”

这时学生都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有几名学生发言了:

生1:“竺爷爷,杏花开啦!”这一句的提示语应放在后面,因为孩子终于发现了杏花开放,他急切地想让竺爷爷知道这惊天喜事。

我让学生把提示语调到后面读读:

“竺爷爷,杏花开花啦!”孩子急忙(兴奋地、结结巴巴地、自豪地)说。

孩子们发现果然这一句人物语言,提示语放在后面确实比前面好。为此,我提醒学生原当人物的语言比较急切、紧张时,提示语可以在后面添加。

接着孩子们觉得后面竺爷爷的话:“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提示语最好也放在后面,以表现竺爷爷的兴奋之情。

有的孩子以为到这里可以结束了,我却忽悠了他们一下:“那么既然刚才的对话比较急切,你觉得加提示语还有必要吗?”

马上有的孩子大呼上当,因为做了半天无用功,老师捉弄他们了,因为人物对话既然这么急切,完全可以不用提示语。于是我提醒学生,不用提示语是人物对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还有几名孩子却说,刚才的练习很有意思,使他们懂得了人物的提示语在什么情况下加在哪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篇3

教学内容:《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竺可桢的介绍。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吗?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渎课文。

(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完成以下练习

a、看拼音写词语。

Zhòuwénzhèngzhòngzhànkāimíngmèiqǐngkèjiān

()()()()()

zhǎngwòguīlǜgūjìchéngdùhánbāodàifang

()()()()()

b、比一比,再组词。

株()顷()概()瓣()

珠()倾()溉()辨()

(二)学习研讨

1、出示竺可桢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将所搜集资料进行展示,教师适时补充。

2、预习作业检查反馈,及时订正。

3、课文段落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你读懂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质疑问难,共同解决

(三)指导书写皱、泛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小组内细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从下划线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时间像,转眼又一年。春风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a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这是用了的修辞手法。

b你还能把时间比喻成什么?试着写一写。

C请在结尾处续写两句。(,)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指导朗读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顷刻”是的意思,请你再写和它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

第三课时

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养成教育训练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竺可桢的了解,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竺可桢的资料。

4.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注意:“株、皱、掌”都是翘舌音,“泛”是前鼻音。

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郑重顷刻间、规律、推断’等词的意思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4、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一株吹皱曾经精确仰起脸

估计掌握绽开明媚兴冲冲

大概规律郑重程度顷刻间

2.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3.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指导朗读: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绿、皱、鼓”等关键词!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提示学生加提示语时要根据课文内容,仔细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可以在提示语中加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的、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因此在读书指导上,要以读贯穿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极和运用语言,让学生读出“书香”,营造“书香”课堂。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上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边想边议,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由于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在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