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教案(整理11篇)

时间:2024-04-26

语文教学教案篇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栽花赏花、写信教子,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深深的爱和他与儿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课文,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讲:

一、抓关键词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

课文中栽花赏花这则小故事充分展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其中,儿子不怕辛苦栽花的经过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查找有关词句,寻找爱的足迹。学生通过朗读,找到了“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场景,真切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而后,又让学生想象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和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感悟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

二、读信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父爱一览无遗。我引导学生反复读信,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的感受。随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对“给”与“拿”的理解,深切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

三、拎出重点扎实推进教学

文中两个“美好的东西”和“给”、“拿”的含义都是课文的重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相对其它的理解比较难,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辅助理解就显得深刻多了。学生们在明白“给”与“拿”的意思的基础上,想到了白衣天使、人民警察等岗位上的无私奉献的.人物,明白了“给”的重要意义和可贵精神。

让学生写的儿子给高尔基的回信,学生们主要从三个部分来写,第一,谈家里的生活;第二,针对赏花谈自己的心情;第三,重点谈了自己对父亲教育自己的“给”的感悟和决心。总体来讲,写得还算比较像一封情深意重的回信,不过,都不够详细,匆匆带过,有点仓促。

语文教学教案篇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沛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沛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需引导学生充沛的朗读。)

4、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局部。

回顾学法:

(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只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安排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练习写作

1、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习作练习。

三、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涨潮

远看退潮

红树林近看:幽静神秘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语文教学教案篇3

课题识字1课型新授课时共2课时

学生认知基础:

教师范写生字。

学生认知基础:

学生在学习“苗”、“树”;“蓝”、“笼”来学习本课生字,减轻了难度。

时间分配学22讲8练10

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

一、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

二、学生看图自主学习“木”字旁,以及相关词语。

1.看图,图上有什么?(一棵树)

2、学“木”字旁。

3.现在凡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与树有关系。

4.出示:(自主学习)

baiangliui

松柏杨柳桌椅

小组合作学习。

指名读,齐读。

看图,理解词语“秧苗、庄稼、稻谷、大豆、

秧苗”

想想松树、柏树与别的树有什么怒一样?做“找朋友”的游戏,将图片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

齐读

三、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b)出示:柏杨柳椅秧.出示“”,这就是古代的`人模仿树的样子写的古文字,演变到今天作为偏旁时就变成了这样——木,“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柳”是边音。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

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学生描红记字。

四、检测反馈

a)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b)比一比,再组词。

柏()央()杨()

伯()秧()扬()

c)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禾:()()()()()

五、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教师范写。

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学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有四幅图,一句话,三个新词、七个一类生字,三个二类生字和一个部首。前三幅画分别画了三类球,第四幅画是反映学生球类活动的场景。课文只有一句话,具体描写了同学们踢足球、打排球等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了哪几种球,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什么。

2、教学生字新词,使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书写正确。

3、指导学句,使学生掌握句子的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句子,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生字新词,使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书写正确。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三幅图画了那几种球?

2、词语。教师并讲解三种球类的玩法,领读词语,学生逐个发音,纠正错误发音。

3、第四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同学生在干什么?总结课文句子,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排球,还有的打羽毛球。这句话运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总的时候说课间活动丰富多彩,要通过句子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三类球类活动的方法,懂得球类比赛不仅需要技术,靠拼搏,还要靠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4、师生共同完成课后题。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句子,指导朗读句子,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排球,还有的/打羽毛球。朗读时,不仅在有标点的地方停顿,而且在画斜线的地方也要适当停顿。

2、学生字的写法。注意部首和笔顺,给每个生字组词,增强记忆。教师示范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黑板练习,纠正错误写法。

3、学生生字本练习。

红领巾少先队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幅图、两句话、四个新词、六个一类生字和一个新部首。红领巾和少先队员是与图片配套的词语,句子是对图意的'表达拓展。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看图,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2、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六个一类生字、一个多音字、一个新部首。学会红领巾,少先队员,国家、小主人四个新词语。

3、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句子,懂得句子的意思。

4、通过句子教学,让学生知道少先队员要爱红领巾,做国家的小主人。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的六个一类生字、一个多音字、一个新部首。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学生图片中的是什么?红领巾从哪里来?指导学习

第一个词语“红领巾”。教师领读,学生逐个练习发音。

2、出示第二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些什么,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教师为学生讲解图片,使学生指导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学习第二个词语,“少先队员”,学生逐个练习发音。

3、引导学生说说第三幅图,配合本课的两个句子,使学生懂得,少先队员要爱红领巾,少先队员要做国家的小主人。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句子,学后生掌握两个词语。

4、师生完成课后题,加强只是学习的完整性。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句子,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指导部分学生正确朗读。

2、教师讲解字义,示范书写,注意笔画顺序和书写规则。学习新部首,绞丝旁,左耳旁,宝盖头,部分学生要求正确书写,其他学生要求会读生字,知道字义。

3、学生生字本练习。

基础训练一

一、训练目标:

本次训练有七项内容,只要是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拼音、生字新词和句子,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

二、训练过程:

1、拼音练习,要求读准音节,着重读准声母。

2、部首练习。写出带带有下面部首的字,复习本单元学习的生字。

3、看图在读一读,复习第四课学习的三个球类运动的词语。

4、读写词语。复习本单元部分词语的写法。

5、组词练习。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语。组词练习

6、读句子。复习本单元的句子,要求正确朗读。

7、写字练习。注意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语言训练一

一、训练目的: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备一定的看图说话能力。

二、训练过程:

1、爱劳动。看图,给图上的每个小朋友起个名字,说说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2、方方摔倒了。仔细看图,回答问题。方方在干什么?后来怎么样了?元元看到方方摔倒后是怎么做的?他们会说些什么?

3、你知道吗。跟老师读一读,分组进行对话练习。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展示了鹅在水中游动的样子,那“曲项向天歌”的姿态,“白毛”“红掌”的色彩,悠闲漫游的动作,加上荷塘“清波”的衬托,显得多么可爱,多么美丽。

二、教学目标:

1、指导看图,使学生指导图上画了些什么,能感受到画面的美景。

2、结合看图教学古诗,使学生了解鹅的主要特征,掌握本课文言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和部首,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和部首,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语文教学教案篇5

二、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能力。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纸:皱纸、彩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箩筐。

2.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五、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塑料袋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起来呢?

2.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要求幼儿自由结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3.交流及认识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语文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准相关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子可以细细地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过程与方法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重点:

学会8个生字,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米老鼠图片,它是谁,你喜欢它吗?那就我一起写它的名字吧。板书:米老鼠。

2、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米老鼠的动画片。播放动画片《交响乐》学生看后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全班交流。

3、你知道是谁创作了这幅动画片吗?板书:迪斯尼

强调:斯是平舌音。

4、学习“尼”和“尸字头儿”

这个字你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怎么记住这个字?

讲解“尸字头儿”。说说你见过哪些“尸字头儿”的字?根据汇报,板书:尺尽尾居层屎等

5、板书“和”齐读课题。迪斯尼是怎样创作出这个令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米老鼠形象呢?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把书打到71页,了解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听老师读文,只有听得仔细才会有收获。师读,并故意删去“活泼可爱”和“非常有趣”,引导学生掌握读第一段的方法。体会这两个词是可以读得强调一下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齐读第一段。

2、教师范读第二段,声情并茂。

3、请认真预习的同学向老师这样放开声音地读文章的第三段。

4、学生自读课文。自读后圈画出生字,同桌互相认读。

三、随文识字

1、出示

“关于它的“出生”,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认识“非常”和“故事”,重点记忆“非”字原意指“展开翅膀欲飞的意思”后来借指“不”如成语:非同小可、非亲非故、口是心非。

2、出示

“啊,它真是有意思极了!”认识“意思”和“有意思”两个词,并读好这句话,读出感叹的语气。

3、出示“渐渐地,他们互相熟悉,似乎谁也离不开谁了。”学生读通后认读“互相”和“相互”。同桌互相握手,体会“互”字的就是根据人们见面时互相握手创造出来的。最后指导读好这句话。

4、出示

“有时候,小老鼠竟爬到他的画板上,眨着小眼睛看着迪斯尼,偶尔还有节奏地蹦来跳去,活像一位小小的舞蹈家。”指导读后,记忆“爬”字的字形,并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偶尔”指的是“有时候”。

5、出示

“不久,迪斯尼失业了。”理解“失业”的含义。

6、出示

“于是,这只可爱的小老鼠成了他作品的.主人公,《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也成了世界著名的动画大师。”教师引导理解“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三个词的意思,指导记忆“卡”和“片”并指导“片”字的笔顺。

四、集中学词

出示这些词,引导齐读。

非常故事有意思

互相似乎爬山

偶尔失业主人公

卡通片动画大师

五、集中识字

出示

尼非故

思乎爬

尔失业

卡片师

互主

1、同桌互读。

2、哪些字可以手牵手成为朋友?失业、失主、卡片

3、哪些字音同而字不同?学习“失”和“师”相机学习“思”正音并组词。

4、拓展,读一读这些词语:有趣、活泼可爱、束手无策,通过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

六、学习重点段。

引导:课文中还有很多好词用得恰当,用得巧妙,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重点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一找,描写小老鼠动作的词。

2、同桌交流一下,并根据你找到的词互相做一动作。

3、体会“有时候,小老鼠竟爬到他的画板上,眨着小眼睛看着迪斯尼,偶尔还有节奏地蹦来跳去,活像一位小小的舞蹈家。”指名做动作,评价哪一只“小老鼠”最可爱,再读这句话。

4、体会“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你可以给“美美地”换一个词吗?“甜甜地”“开心地”并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

5、体会“渐渐地,迪斯尼和小老鼠成了好朋友。”“渐渐地”可以换成哪些词?

七、学习第三段。

教师简介资料拓展。

不久,迪斯尼失业了,这对朋友就要分开了,小老鼠怎么样了,你能猜出来吗?学生猜后,相机引导:迪斯尼并没有丢弃小老鼠,就在公司关门的当天晚上,他把小老鼠带到附近树林里,放走了它,并在心里与小老鼠默默地道别。后来,迪斯尼画了几张小老鼠的草图给好朋友奥比看,奥比一看,乐了,这只小老鼠太像迪斯尼了,鼻子、面孔、胡须甚至走路的姿势都好像有迪斯尼的影子。这些画就是迪斯尼以自己的脸为模特画的。(出示课文的插图)不久后,《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动画大师。

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八、指导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尼”和“尔”

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独立写,并注意正姿。

九、拓展。

迪斯尼笔下有《米老鼠》,安徒生笔下有《美人鱼》,吴承恩笔下有《孙悟空》聪明的你,能不能开动你的脑筋,也创造出令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形象呢?把它画下来,再把你的想法与全班同学交流。

语文教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语文教学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准备的美好品质。本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产生关心父母的愿望,指导自己的行为。

3、情感目标:

培养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在行动上学会体贴、照顾父母,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行动上学会体贴、照顾父母。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情入境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老师小时候的心愿呀,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现在老师的愿望实现了。那你们有什么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月亮有什么心愿?

板书:月亮的心愿

(齐读,注意轻声)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便于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二、读文识字,感知全文

1、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请把你愿意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学生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读准字音。

(先独立阅读,然后小组成员互读正音)

4、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样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伙伴交流。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字,在文中找相应的词、句子。

将识字、读文融合在一起,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

三、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展示第一幅图:

⑴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⑵感悟句子的意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2、展示第二幅图:

⑴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⑵感悟句子的'语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两人小组互读。

表演读。

分角色朗读。

4、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释疑,教师加以点拨。)

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读感受语言,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并且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对于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四、扩展小结,体会深意

月亮为什么要改变心愿呢?月亮最终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齐读: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你们现在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了吗?

指名自由发言。

小结:

月亮开始是什么心愿?──好天气。

后来呢──下雨。

最后呢?──一起郊游。

练习说话: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亮?

你有什么心愿要送给月亮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对着月亮许个心愿吧。

五、故事拓展,课外延伸

1、谈谈本节课的新收获。

2、讲故事《乌鸦反哺》。

3、说说自己的心愿。

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月亮去郊游

心愿

珍珍照顾妈妈

语文教学教案篇9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蝴蝶拔几根幸福托着?垂头丧气半圈

树梢歇一歇?千呼万唤?踪影?磨坊

(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课件出示7)“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件出示9)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课件出示10)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课件出示1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课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课件出示13)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课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6.风筝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语文教学教案篇10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4《秋天》。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秋天》》。]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4《秋天》

语文教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⑴抄古诗试背

⑵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简评:

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结束时的作业布置非常好,能使学生的这一思想感情付诸于笔端,在文章中表达出来。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