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整理8篇)

时间:2024-08-15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目标:品悟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通过填表格方式,梳理三首词

到1203年,64岁的辛弃疾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这之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辛弃疾被任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读词上下阕,很容易体会出辛弃疾悲愤之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了,在江西担任刑法狱讼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一天,辛弃疾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愁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一个“愁”字,刻画出辛弃疾当时的心情。

《青玉案元夕》,作者写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洞察形势的辛弃疾,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一片繁华热闹景色;也点出作者所寻“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前两首词风格豪放,作者抒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并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而《青玉案元夕》呢?作者到底在抒发怎样的情感?

(二)探究:“那人”是谁?

生1:作者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

生2:女人在元宵夜晚,不都出门看花灯凑热闹嘛。为什么躲到“灯火阑珊处”?是情人,很难说通。我认为是作者自己,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生3:我认为是作者的理想和抱负,冷清孤寂,难以难实现的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

生4:也有可能是作者一直寻寻觅觅的知音。知音难觅,知音总是不同凡俗、自甘寂寞,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在寻觅着志同道合的知音。所幸,作者寻到了。

师:“那人”还可能指什么?(看见没有人回答,继续提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此句作为做学问、成大事的第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

王国维从《青玉案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把这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即经过艰苦奋斗,目标终于达到。

生5:老师,还可以指一种“灵感”。当我们苦苦思考一道数学题时,突然来了灵感,得到了正解。(生笑)

师:很好,无论灵感说,还是王国维境界说,都是对原词的拓展,赋予原词以一种哲理。当然,辛弃疾无论是路过造口郁孤台、登临北固亭,还是眼见元宵节的`花千树,难以忘却的总是自己的理想抱负。这让我们不仅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而感慨万千,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三)拓展阅读

播放《学习强国》视频:《浅斟低唱亦英雄》

此视频,选自《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诸葛忆兵讲解。

诸葛教授从辛弃疾的艳情词入手,对比此类词南宋与北宋的不同,并阐释《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的别有寄托,即另一类的英雄怀抱。

先是讲解内容,指出“那人”不是实写,而是虚写,用了比兴寄托和虚构象征的手法,意在阐明“那人”寄托作者的感情,是英雄怀抱的另类表达。诸葛教授深入拓展:比照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艳词《祝英台近晚春》,比照南宋的姜夔,周邦彦等爱国词人;追溯到屈原《离骚》,屈原曾以“臣妾”自比;引用清人周济的评价“北宋人无寄托,南宋人有寄托”。

以《青玉案元夕》为例,通过对“那人”一句的解读,得出结论:宋词艳情词,到了南宋有变化,到了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这儿也发生变化。

布置作业:

背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青玉案元夕》,再品悟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3、从丑菊身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丑菊吗?知道它和一般的菊花有什么区别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丑菊》这篇文章,看看作者眼中的丑菊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谈谈初读感受。

4、质疑问难。

(1)“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名可以丑,但实必定要美”?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组内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交流。

(l)感悟丑菊的外形美。

①理解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②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显示丑菊美丽的样子。

③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要怀着对丑菊的喜爱之情来读。

(2)感悟丑菊开花时的特点美。

①理解有关语句。

②点击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丑菊开花时的静态之美。

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3)感悟结尾句的含义。

①谈一谈对这句的理解。

名:指姓名或外表。

实:指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的特性。

“名可以丑,但实必定要美”,这句既是对丑菊的评价,也告诉人们,不管你的名字或外表如何,但内在的品质必定要美,不要华而不实。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的启发。

③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落花生》一文,说说在写法上,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五、延伸拓展(任选一项完成)

1、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写下来。

(提示:从知识上、思想上、写法上等方面谈。)

2、课下观察一种植物,看看从它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写成一篇习作。

丑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菊花?它美不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它的美?

2、可是有人偏偏说它不美,还叫它丑菊,他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丑菊》。

二、初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1、自由读文,通读全文。

2、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它的美。

出示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丑菊的?

(前三句是从静态方面来描写花的美,介绍了花的颜色、大小,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

后一句作者抓住丑菊白天和夜晚的形状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3、反复品读,读出它的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1、分组朗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组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知道朗读。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再读课文,明确作者喻的理。

1、划出文章中能点明中心的句子。

2、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丑菊

名字丑实不丑

可以不可以

人?

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3、联系实际谈谈周围的人和事,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五、联系《落花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篇目内容项目落花生丑菊

课文思路

描写对象

写作特点

六、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还知道了人世间,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希望大家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七、课堂练习

1、比较组词

2、按一定顺序模仿第二段写一种植物。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你周围有像花生丑菊一样的人吗?请把他的事例写下来。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3

三年级的学生各自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不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中表现出自私的倾向,少有关爱他人的愿望。通过本次学习使学生养成关爱别人的习惯,具有关爱他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文分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的奉献”为主题,有三篇精读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一篇略读课文——《好汉查理》。《掌声》讲述了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一次成功的实验》叙述了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关爱下获得了成功。《给予树》写的是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和关爱。《好汉查理》讲述了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女孩的同时,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四篇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人间真情,从爱家人到爱朋友、同学、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还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除了表达有了危险,应该先让别人出去的关爱主题,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含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是一组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题材。

教学目标

1、知道爱心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积极主动的关爱别人,让别人在自己的关爱下成长起来。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地关爱他人的习惯,体会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懂得爱心能成就他人,也能幸福自己。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爱心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体验关爱他人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2、教学难点: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爱他人。教学资料

教师准备:

《给予树》片段、故事《给予,是快乐的》、有关爱心的名言、音乐《爱的奉献》。

学生准备:预习第八单元的课文,了解每个故事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引入主题

师:讲由郑恩恩编译的《给予树》中的片段

……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jí)娅(yà)沉默(mò)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tánɡ)——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ɡuànɡ),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yuán)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金吉娅的美好品格(有爱心)

二、交流情感,引发共鸣

1、师生交流,文中什么地方最让自己感动。

预设:

生:老师画了横线的句子。师:谁知道给予树是干什么用的?

生:可以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上面,有爱心的人可以帮你完成心愿。

师:文中的金吉娅把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什么用了?生:买了洋娃娃和棒棒糖。师:她买洋娃娃自己玩吗?

生:洋娃娃是交给援助中心,寄给一位陌生的小女孩了。小女孩多么希望得到洋娃娃啊。

师:这个洋娃娃和普通的洋娃娃一样吗?她代表了什么?

生:不一样。她代表了金吉娅对那位陌生小女孩的关爱和同情。

2、我们的身边有需要关爱的人吗?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发言

(通过阅读、交流、谈情感、碰撞引发共鸣:爱心能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应该积极为别人献出爱心,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让自己快乐幸福。)

3、教师总结,引出本组阅读的主题:

——“爱心能成就他人,也幸福了自己”(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三、重点阅读,感悟关爱

1、方法:快速阅读《一次成功的实验》、《好汉查理》,勾画能感动心灵的词、句、段,再认真读勾画的部分,并作批注。方法: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生:“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小女孩面对危险,很冷静,先让他人出去,关爱他人的精神很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生:“有了危险,应该先让别人出去。”(小女孩关爱同学的品质太高尚了,使实验获得了成功。受到了教育家的赞扬。他们讲秩序,合作得很好。)

生:“你想拿走它吗?”

生:“你可以拿下来看看。好汉查理,我叫杰西。”

生:“这刀是我爸爸的,要不然我会送给你的。好汉查理,你能推我到外面晒晒太阳吗?”

生:“你会的,我从来就相信你。”

(这是杰西对查理的关爱和信任,这种关爱让查理改掉了坏毛病,也让查理主动地关爱杰西,帮助杰西。)

教师总结:是啊,小女孩替别人着想的品质使教育家的实验成功了,顽皮的查理在残疾女孩杰西的关爱与信任下改正了坏毛病,自愿照顾杰西,知道关爱他人了。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爱心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她能成就他人,改变他人的命运,也能让自己获得他人的关爱,收获幸福!

2、朗读《给予,是快乐的》,体验爱心的价值

(全班快速读:)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dōu)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3、重点阅读篇目《掌声》

方法:学生快速读《掌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说说哪个词语表现了同学们慷慨给予了英子鼓励和关爱?(骤然)

(2)、说一说,假如你也在同学中间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方法: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点拨: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关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把她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使他“微笑着面对生活”,走向成功的人生。我们应该时时处处给予别人的关爱,爱心不仅能成就别人,也让自己的品格得到提升,收获幸福。)

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与爱心有关的名言,升华感情。

1、爱,可以创造奇迹。——英·莎士比亚

2、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法·彭沙尔

3、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

4、无论是朋友或是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

5、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6、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埃·哈伯德

四、引发思考,回归主题。

在生活中,如何更积极主动地为别人献出爱心?

方法:谈话交流

教师总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成就了别人也幸福自己!希望同学们把爱的阳光洒向人间!播放《爱的奉献》乐曲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4

【选材说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五组

【本组说明】

本组群文是以鲁迅先生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少年闰土》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诲,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敬爱与敬仰之情。《一面》作者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在以小见大中,表现出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之情。《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这首诗通过反动派势力与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为藏族学生,尽管已是高年级学生,但语言障碍仍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会难、表达难”两方面。由于地处边远,受条件限制,学生收集学习材料较难,教材是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同步阅读材料均需要教师收集和复印。平时学习,师生已习惯于逐篇讲解,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较少,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对师生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为了顺利完成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必须安排充分的群文预习时间。

【设计理念】

1.基于学情分析,本设计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鲁迅、了解鲁迅,走进鲁迅,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关心弱势的道德品质。

2.以群文阅读的记录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及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用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说明文

3、能写作简单的说明文

学习重点和难点:

用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说明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你所知道的表达方式提问,引出说明文这种文体。

二、讲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包括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说

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三、快速浏览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牧鹅散记》《大自然的语言》《长河落日扁》,根据前面所讲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这几篇文章。

1、这几篇说明文的类别分别是什么?除《牧鹅散记》是事物说明文外,其余三篇文章都是阐述事理的说明文。

2、说明对象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说明对象是声音,《牧鹅散记》的说明对象是鹅,《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物候或物候现象,《长河落日扁》的说明对象是落日。

3、说明顺序

明确这几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4、说明方法

从这几篇文章中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例句。

5、说明文语言

这几篇文章哪些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找出例句,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选作一题)

1、仿照《母鹅散记》写一篇介绍动物生活习性的小短文。

2、仿照《你一定会听见的》前三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教学后记:

由于初次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不太习惯,所以上起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学生学习起来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6

通过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在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中,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并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老师可羡慕你们了,花儿一样的年纪,无忧无虑,看着你们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我最喜欢倚在奶奶身边听奶奶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台。”设计意图:教师充满趣味的诵读及歌谣内容的诙谐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你喜欢这首童谣吗?为什么?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几首像这样好听又好玩的童谣,请你们打开书册,看看都有哪些童谣吧?(《问答歌》《贴鼻子》《十二月菜》)☆

二、趣读童谣,感知内容

(一)自由认读,读准字音,句子读流利

1、那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几首童谣,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地认读是开始感知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

(二)指导朗读,感知内容,体会乐趣1《问答歌》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首童谣《问答歌》?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正确。

孩子们,你知道童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原来,两个小朋友初次见面,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知道了对方的名字。(2)你平时是怎样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呢?谁来试着读一读“你姓啥?”

请2-3名同学试读,引导学生读出相交朋友时欣喜、急切、询问的语气。男生女生配合读完整首童谣。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感知童谣的内容,体会问答的语气及节奏,自然流畅地读出童谣。2《贴鼻子》

2、谁愿意读一读第二首童谣《贴鼻子》?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的正确。

(1)这首童谣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排好队?为什么不能说话?

引导学生逐步感知这首童谣讲了“贴鼻子”这个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请3名学生到台上做游戏。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言。预设:“他们没有排好队,你怎么提醒他?”

“你们读的太着急了,贴鼻子的同学是蒙着眼睛的,你们怎么读呢?”

“在游戏中,他刚才不小心撞到了黑板上。把这个游戏中的意外情况加入到童谣中,会更有意思。”

“哈哈,鼻子贴到了哪里呀?”

“你们真聪明,立刻改了最后一句。哈哈,鼻子贴到脸外面。”

“根据我们的游戏过程,这首童谣也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新的《贴鼻子》吧!”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读童谣了解游戏规则及方法,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将读懂的文字与真正的游戏配合起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童谣的节奏,同时再次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后面的即兴创编也是让孩子感受童谣与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童谣是源自生活的3《十二月菜》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三首童谣《十二月菜》。(2)这首童谣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这些蔬菜在它生长的时间里长得怎么样?你能找到描写的词语吗?(刚发绿、长得好、嫩青青、红彤彤、甜又香、脆生生、家家有、水灵灵)认真读读这些词,写了蔬菜的哪些方面?(颜色、长势、口感、外形、多)

师:这首童谣是怎样写了蔬菜生长的时间?(从一月到十二月有规律的写)(4)这些蔬菜这么好,你喜欢吗?你想怎样读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地读童谣和拍手有节奏地读童谣两种方式。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关于科学小知识的童谣,首先让学生读童谣学知识,再让他们感受词句,积累语言,最后拍手诵读,感知童谣的清脆节奏和朗朗上口的韵律。

三、比较阅读,寻找异同

(一)感知童谣的趣味性与生活化特点。

(1)我们一起读了这么多的童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预设:

1.童谣读起来不像平时读到的课文,有点像唱歌,但是又跟唱歌不一样,可以打着节奏读,很好玩儿,充满乐趣。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是为了让孩子们感知到童谣就像是没有乐谱的歌谣,它可以有节奏地唱,可以有节奏地说,因此很好玩。2.童谣里写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问答歌》属于交往性的童谣,《贴鼻子》属于游戏性童谣,《十二月菜》属于生活常识性的.童谣。

3你想把自己的事编进童谣吗?你想把什么编进去呢?(喜欢看的书,喜欢玩的游戏、天气、动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童谣大都源自生活,很多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感知童谣的丰富内容,更体会到自己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体会歌谣具体内容的差别及表达方式的差别。那你有没有发现这三首童谣不一样的地方呢?1表达方式不一样。

《问答歌》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你愿意用童谣的方式交朋友吗?现在你想问问谁?”“除了问朋友的姓,你还想问什么?”(问名字,问住址,问喜欢读什么书,问喜欢玩什么……)请大家跟身边的同学一问一答尝试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谣,看看哪个小组的童谣最有趣。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模仿创编,体会童谣的生活化特点,同时对童谣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2具体内容不同。(1)《贴鼻子》写了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你有喜欢的游戏吗?想想是几个人玩?规则是什么?怎么一步一步地玩?结果是什么?试着编个歌谣吧!”例如:(2)《十二月菜》是有规律的,从一月按顺序写到了十二月,写了蔬菜的颜色、味道、长势。“你还见过这样有规律的童谣吗?”(出示《拍手歌》)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的生活非常丰富,除了每天上课学习,课下还学习唱歌、跳舞、弹琴、吹笛子等等。你每天的生活也可以这样来说一说。”(星期一……星期二……)设计意图:每一次创编都会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童谣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会不断激发他们对童谣浓厚的兴趣.☆

四、总结拓展

孩子们,好玩的童谣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说着童谣认识新朋友,说着童谣做游戏,说着童谣增长知识,我们的生活有多丰富,童谣就会有多么好玩儿。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在课后继续寻找好玩的童谣,继续我们幸福的生活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7

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材主题是真情,通过小说《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赞美了一些普通人物的美好心灵。他们或许身份不同,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人间真情。同时,《同步阅读》中的几篇文章也从不同角度赞扬了人间真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情的力量,并树立起讲诚心、动真情、乐意帮助别人的良好品德。因此,我们将采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体验到人间真情的感动。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文包括《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

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大冒险》《教师节的康乃馨》《妈妈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

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真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群文略读记录表。

教学具体环节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人间真情。(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情暖人间”几个字)相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在第三单元的四个真情故事中,什么样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

1。《穷人》:乐于助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善解人意;

2。《唯一的听众》:鼓励成长;《用心灵去倾听》:用心倾听。

三、阅读概览

1.(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八篇以真情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大冒险》《教师节的康乃馨》《妈妈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群文略读记录表》。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2.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四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情温暖和感动了我们?

《大冒险》──信守承诺

《教师节的康乃馨》──尊师爱生

《妈妈哭泣的那一天》──母子情深

《爸爸的新鞋》──相亲相爱

3.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乐于助人、善解人意、鼓励成长、用心倾听、信守承诺、尊师爱生、母子情深、相亲相爱都是人间真情。

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在这些动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一些段落或句子会深深触动你的内心。请你找出其中一个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探讨它为什么让你感动。在你阅读之前,可以告诉大家在哪篇文章的哪个位置找到它。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感动。

教学预设:

《大冒险》:

“听小豆豆的语气,仿佛自己是泰明的姐姐。泰明很担心地看了看脚手架,又看了看满头大汗的小豆豆。这时候,泰明的身上也被汗水湿透了,他抬起头来看了看大树。然后下定决心,抬腿向第一级迈去。”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你愿意再来读一读,和大家分享分享吗?

但是泰明已经非常信任小豆豆,而小豆豆在此刻,也拼命努力着。”

(1)质疑:孩子们听了他的交流,有什么问题?

(2)交流:泰明为什么会这样信任小豆豆?

《教师节的康乃馨》:

“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拎着花篮走了。这一篮康乃鑫,对于女教师恐怕是她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对于我,也是一生中插得最好的花篮,因为它在我的心灵中已铸成一篮真善美的花!”

质疑:女教师收到的花是谁送给她的'?这个小男孩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讨论)什么样的花才是真善美的花?

《妈妈哭泣的那一天》:

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理解到母亲的天性是这样的敏感,她永远是我的母亲,一个与我一样会有恐惧、痛苦和失败的人。我感到了她的苦楚。就像当我在她的怀抱里寻求慰藉时,她一定曾千百次地感受过我的苦闷一样,由于看见她一时的软弱。我不仅学会了尊重她的坚强”而且“

感情朗读

质疑: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震撼?

讨论:这篇文章是否让你学会了更理解和尊重母亲?今后你要怎样对母亲?

《爸爸的新鞋》

探究点:我为什么没有买鞋而给爸爸买了双新鞋?

(引导学生发现,特别是故事中对爸爸鞋的细节描写以及“我”前后的思想变化,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和体会)

5.孩子们读得非常精彩,讨论得也很热烈,你们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为故事中的人而感动着,被这人间朴实纯真的真情温暖着。

四、主题拓展

今天我们进行了本单元的内容复习,并重点分享了四篇同步阅读的文章。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将“情暖人间”这一主题展现出来,现在看起来,知识树已经茂盛成长,结出了许多硕果。然而,真正的爱与情感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哪些感人的爱情故事,与我们分享一下吧。(在课堂结束前,播放《爱的奉献》音乐循环播放)

2.学生讲述真情故事

听完大家分享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个饱含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我们一直都在真情的世界里沉浸、感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你们用“真情是什么?真情是──”来表达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在同学们交流时,老师根据他们的精彩回答快速记录下来,将这些话组合成一首小诗。)

──师生齐读诗,课堂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板书设计:

真情

真情在身边

用爱去回报

真情暖人间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8

课题

笋芽儿

学科

语文

设计者

寇微

课型

群文阅读

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1、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章的拟人化手法。

2、运用自渎自悟的方式读懂文章,学习写法。

3、体会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重点、难点

体会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运用四个锦囊独立阅读另外两篇文章。

核心问题

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这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生活链接

介绍竹子和竹笋。

策略与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家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新词汇和句子,让我们继续从文字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今天,老师将向大家介绍一种春天里常见的美食——竹笋。请猜猜这个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一起分享的是竹笋,这篇文章来自于语文园地一的“我爱阅读”板块(请看黑板上的题目),大家一起读出题目时要注意将“儿化音”正确发音。

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一、请大家高声朗读课文,正确发音,理解单词的含义。如遇到困难,请点击第一个提示,寻找帮助。(可以自由阅读)

汇报:开火车读一遍。说说有没有用锦囊解决问题的?

二、读懂每个字词只是理解文章的开端,我们还需要深入阅读和品味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大家再次阅读文章,并从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感性地朗读一遍。

生默读,画句子,练读。

汇报:竹子是怎样从笋芽儿长成一株健壮的植物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描述这个过程的句子:“笋芽萌发后,母体竹株就会为它输送养分和水分,让它不断生长,最终变成一株高大、茂密的竹子。”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到惊奇和敬畏。竹子是如此的顽强,能够从一粒小小的笋芽儿长成一片茂盛的竹林。它们依靠母体竹株提供的养分和水分,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种自然界的力量真是令人惊叹。

1、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啊?”

体会“撒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过渡:文中都有谁在叫醒笋芽儿?在帮助笋芽儿长大?

2、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这句话写出了笋芽儿的动作,大家想象一下,笋芽儿在向上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当()时,笋芽儿还是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可能:虫子把笋芽的衣服咬破了,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树根、草根把她缠疼了……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笋芽儿的.什么精神呢?学生思考并作答。(勇敢、坚强、刻苦、很努力、不怕困难)板书:奋发向上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齐读)

还有其他语句要交流的吗?

3、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读出自豪,读出付出努力后的喜悦)

三、我喜欢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我觉得读起来更生动有趣。尤其是描述海浪像“张牙舞爪的巨兽”,让我感受到了海浪的威力和力量。拟人化手法不仅能够让文本更加丰富生动,还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将抽象的事物描绘成具体的形象,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对于童话作品来说,拟人化手法甚至是必须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各种角色的心理和行为。而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拟人化手法也常被用来把物写活,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我打开了第三个锦囊,发现拟人化手法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通过把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情感,作者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感受。

应用拓展——读写结合

回顾刚才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第一次读,我们读准字音,理解了词意(出示一读),第二步我们结合问题了解了内容,体会了情感(出示二品),最后我们悟出了作者的写法,这是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第四个锦囊(出示),请大家齐读。

大家拿出拓展阅读题单,选择一篇或两篇文章进行阅读。我们采用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共同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思想,并汇报给整个团队分享。让我们开始阅读吧!

总结:听了大家的汇报,我很高兴看到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希望大家能够经常运用这四个宝贵的技巧,多读书,读好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板书设计——思维构建

锦囊四:读懂文章的方法

一读: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二品: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三悟:学习写法,积累运用。

语文园地一

我爱阅读

春雨

雷公公笋芽儿奋发向上

太阳

竹子妈妈

拟人化手法

反思

自我反思——优化提升

本节课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通过“锦囊”这个形式,向学生传授阅读文章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同时,老师以小组合作、读书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拟人句,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化”描写方法的好处。本节课还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运用四个锦囊,自读了两篇文章,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水平。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