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整理6篇)

时间:2024-11-16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

2、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考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

小叮当有着一个充溢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

12×3060×5020×1350×70

6×8+25×9+62×8+84×7+3

真不错!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老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

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

订一个月送文具盒一个

订一个季度送文具一套

订半年送书包一个

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

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

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

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

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

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方法?

(1)先算一季度再乘4。28×3=8484×4=336

(2)先算半年再乘2。28×6=168168×2=336

(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28×10=28028×2=56280+56=336

(4)用竖式计算。

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乘一个两位数。第一步算什么?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个1,所以6要对齐个位写。做到这结束了吗?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个十,也就是280,对齐个位写0,对齐十位写8,对齐百位写2。然后怎样做?相加,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个月需要多少钱,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个月需要多少钱,那么把两次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12个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用加法。

那么,在书写时呢,这里280的0可以省略不写,下面仔细看老师完整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第二步用十位上的`1乘28,1乘8得8,对齐十位写8,1乘2得2,对齐百位写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写3进1,2加1得3,所以是336。

谁也会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呢?都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们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

板书2828

×12×12

2个月56……56个一56

10个月280……28个十28

336336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各道题目的下一步该怎样计算吗?

21245354

×25×32×23×46

548159324

66

假如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怎样呢?打开书31页,试一试,在书上完成!(一人板演)

12

×28

96

24

336

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后,计算的过程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乘法可以怎样来验算呢?(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大家说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据刚才说的来完成这几道题目呢?

(打开书P31页第1题)(3人小黑板,逐一讲解,反馈并纠错)

246213

×23×41×72

726226

4824891

5522542936

我同桌也做了两题,她做的对吗?(P31页第2题)

1434

×25×23

7072

2868

98752

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你会把它改正过来吗?

1434

×25×23

70102

2868

350782

所以说,我们做题一定要细心啊!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竞赛,请组长拿出作业纸,上面一共有四道题,一人做一题,不允许一个人全做完,假如出现取消竞赛资格,不过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监督,发现错误可以提醒,但是不能报答案给他听,比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P31页第4题,实物投影校对)

14266373

×52×24×32×23

28104126219

7052189146

72862420161679

经过这么激烈的竞赛,我们放松一下,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公园里景色多美呀!(P31页第5题)你从这幅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我买32张儿童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32×12)打开书31页,独立完成。(一人口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31页想想做做2。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局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边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认识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

(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补充:顶点

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

二、探索三边关系

1.理解“围成”的含义。

(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

(2)生围

(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

(4)质疑: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

(5)小组合作研究

(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2.探究第一个条件:

(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干和蓝边围成三角形?

(3)交流并检验

(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需要大于蓝边。

3.探究第2个条件。

(1)固化条件1:4组判断

(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

4.探究得第3个条件:

(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

(2)讨论并验证

(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

5.形成结论。

(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

6.优化判断

(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

(2)优化判断:

长边+短边>中边长边+中边>短边短边+中边>长边

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

b.判断说理

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

(3)巩固

三、全课总结。

四、解决实际问题。

路线判断。

五、拓展提高。

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3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均分的意义,并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

2.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教学难点:

如何平均分

教具学具:

课件、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猴子分桃”的情境,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师:孩子们知道猴子最爱吃什么?(生:桃子)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猴子分桃”的故事。(课件演示:猴妈妈摘回了6个桃,要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

师:你们猜猜妈妈会怎样分?

生: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教师板书)

师:我们接着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课件显示)

师:看完故事,教师有两个问题。(课件显示)

生思考回答问题

1.揭示平均分: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2.判断巩固什么是平均分:

课件显示: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对于不是的,教师追问,怎样调整就是平均分了。)

3.举例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还风过平均分。

(指名说,学生说不上来,老师提示)

二.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方法和含义。

活动一:分桔子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如果遇到具体情况我们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元元=3元5角

3元x3=9元5角x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计算:x3=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x3计算?x3表示什么?

(3个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扩大10倍35角

x3x3

10.5元10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x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2

x5

3.6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x5x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x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x4x425x7x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0.74()

x3x3x2x2

()135()148

2、做一做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1、2、3个人修改

口算:

70x30

45x100

x10

x1000

5x10

x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小数乘整数1

元35角

x3x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x5x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6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1~83页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同学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局部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同学对乘法的回忆。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同学都有自身的算法,然后组织同学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同学学会比较笼统地考虑,从而让同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同学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沛依*情境图启发同学考虑。教材先布置同学自身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布置,便于同学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同学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同学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每一步积的定位。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使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