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优秀说课稿(整理3篇)
时间:2024-10-10
时间:2024-10-10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经典篇目。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又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体现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古诗的诵读、理解和赏析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料,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
领悟诗中蕴含的历史兴亡之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春天的美。这需要学生能够准确解读诗中的意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通过这些意象组合想象出江南春天的画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通过朗读来传达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历史兴亡之感。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诗歌表面的写景容易,但领悟其中的历史沧桑感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南朝四百八十寺”这一诗句中挖掘出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说学情
1.知识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能够初步诵读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古诗中复杂的意象和深层的文化内涵理解起来还有困难。
2.认知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通过直观的画面、故事等方式来理解抽象的知识。在学习《江南春》时,需要将诗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学习特点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往往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一些学习中的问题。
三、说教法
1.诵读法
古诗教学离不开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等,从初读时的读准字音,到再读时的读出节奏,最后到有感情地朗读。
2.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江南春天的美景之中,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意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问题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诗中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等资料,自主探究诗句的含义。在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方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
在探究诗中的意象、意境和历史内涵等较难的问题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见解,从而拓宽思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诵读积累法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将诗歌背诵下来,积累古诗文化知识。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身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一段江南春天的美景视频,视频中展现出莺啼婉转、绿树红花、水乡小镇、酒旗飘扬等景象。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引导学生说出江南。接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春天的古诗——杜牧的《江南春》。”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7分钟)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全班齐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研读古诗,理解意境(20分钟)
理解诗句含义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的含义。对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先让学生找出句中的意象,如“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然后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这些意象的含义,再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想象出江南春天处处莺啼、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水乡和山城酒旗飘扬的画面。
对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先让学生了解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修建了很多寺庙的历史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四百八十寺”是确切的数字吗?(不是,是虚指,表示寺庙很多)。最后让学生想象在烟雨朦胧中寺庙楼台若隐若现的景象。
体会诗歌意境
在学生理解了诗句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诵读全诗,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景。
提问学生:“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江南春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领悟历史兴亡之感
引导学生思考:“南朝四百八十寺”在诗中仅仅是描写寺庙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白这里面还蕴含着对南朝历史兴亡的感慨。南朝时期大兴土木修建寺庙,而如今这些寺庙都在烟雨之中,暗示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
4.品读古诗,体会情感(10分钟)
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从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写中体会诗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从对南朝寺庙的描写中体会诗人的历史兴亡之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通过朗读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5.背诵古诗,积累知识(5分钟)
给学生3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全诗。
检查背诵情况,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既有鲜明的江南水乡特征,又有深邃的历史感。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如“莺啼”“郭”“酒旗风”等,并能准确解释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历史兴亡之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江南春景。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蕴含的历史兴亡之感。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说学情
1.知识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他们能够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内容,掌握基本的诵读技巧。但对于杜牧这首诗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复杂的意境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2.心理特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达,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三、说教法
1.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师在诵读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江南春天的美景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3.问题引导法
通过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诗中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哪些景物?”“你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诗歌的内涵。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杜牧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诵读感悟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自己感悟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3.想象联想法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诗句中描绘的景物在脑海中构建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片,同时播放一段轻柔的古典音乐。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你们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呢?”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知识,从而引出课题《江南春》。
2.作者及背景介绍(2分钟)
让学生自主汇报课前查阅的关于诗人杜牧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简单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做铺垫。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然后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接着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研读诗歌,体会意境(15分钟)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例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句诗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诗句描绘了江南春天莺啼婉转、绿树红花相互映衬的美景。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的建筑、酒旗飘扬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诗所描绘的江南乡村和城镇的独特风貌。
对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难点诗句,教师先介绍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历史背景,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句诗中的寺庙在烟雨中若隐若现,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历史兴亡之感。
5.诵读全诗,感悟情感(5分钟)
在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配乐朗读、分小组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诗歌的情感。
6.拓展延伸(3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描写江南景色的诗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江南景色的印象。
7.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江南春》这首诗在描写江南春景的同时蕴含着历史文化内涵,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更加热爱古典诗词,热爱大自然。
六、说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情境教学法、诵读法等,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直观地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意境。
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诵读感悟、想象联想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
2.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蕴含的历史兴亡之感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比较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
在课堂时间把控上,拓展延伸环节略显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
今天我执教的是《江南春》一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节课作以说明。
一、说教材
《江南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杜牧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沉迷佛教、不思国政的可耻行径,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选编本文旨在带领学生走进江南,欣赏江南的美丽春景,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根据文本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能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3、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结合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法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朗读感悟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央。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借助插图注释,大胆想象等学法理解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本环节旨在挖掘学生的知识积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正确流利地朗读是读懂古诗的前提,本环节我先请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畅。教师随机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为深入学文扫清障碍,突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再引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出诗韵。
(三)研读古诗,想象悟情。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本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释、大胆想象领会诗意,并借助图片展现诗境,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解读古诗动静相衬,声色相衬、山水相衬的写作密码,感受江南春景晴日的明朗绚丽、雨日的朦胧迷离之美。之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引入背景资料,让学生自读资料发现南朝与唐朝统治者的相同之处,领会作者写寺庙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中深化理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解意悟情这一板块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身为师者一定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课堂界限,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拓展延伸,以诗带诗,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五)作业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作业是:
1、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结合古诗展开想象,写一个小片段描写江南春日的美景。
3、搜集杜牧的古诗,并积累最喜欢的一首。
读写结合,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因此我的板书只展示了诗歌的核心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力求清晰明了呈现课堂内容,深化课堂所学,便于学生记忆。
附:板书设计
江南春
明朗绚丽赞美热爱
朦胧迷人痛心担忧
教学后记:
1、整节课虽然书声琅琅,但是朗读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组读、男女生读、集体读等层面,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少,且朗读的层次性不强,不能体现螺旋式推进的课堂节奏。
2、在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诗情的环节,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所以学生的展示不充分,教师的点拨不深入,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够生动丰满,课前设计的“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未能进行,因此整节课总有点稍欠火候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取舍和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还应多下功夫。
3、高效课堂模式的呈现不够完整,未能及时评选优秀小组。
4、课堂中虽然有意识的关注全体,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总有写不善于展示的孩子被忽视。今后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