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整理2篇)

时间:2024-01-18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式和特点;能够判断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学习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分析图表的能力。

3、调动自觉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提问:细胞膜的作用?学生思考作答:细胞膜将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外的环境分隔开来,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继续提问:细胞要生活下去就必须从外界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什么活动。那么物质怎样通过细胞膜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跨膜运输的物质分类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回顾一下初中物理学过的扩散现象。

2、被动运输

教师演示蓝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实验,提问:这种现象叫什么?

学生观察并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出:这是简单的扩散现象。

提问:人体内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

学生思考回答:二者原理相同。

教师列举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提问: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直接穿过细胞膜脂双层。

教师明确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展示自由扩散示意图。并且教师绘画示意图在副板书上。

提问:离子和大分子葡萄糖无法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它们是怎样跨膜的呢?

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借助载体蛋白,从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

教师明确协助扩散概念,多媒体展示协助扩散示意图,并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对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通过提问是否消耗能量引出被动运输的概念。

(三)巩固提高

给出实例判断物质进出细胞哪些属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说明区别。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主动运输的相关内容。

四、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3、通过渗透实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情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

【重点难提示】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难点:渗透实验

【学习展示】

一、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方式(一)被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7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扩散。

2、扩散:由于物质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即一种物质从区域向区域迁移的过程。

3、类型:

(1)简单扩散(或自由扩散):分子质量相对或的物质,在不需要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进出细胞的方式,如、、、、等的运输。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需的参与,从区域到区域的扩散,如进入红细胞。

4、动力:。

5、渗透:水分子从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简单的`说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过细胞膜等结构称渗透。

(1)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

(二)主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5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既需要膜上的参与,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的运输方式。[

2、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的吸收,、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3、意义:

(1)使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及时排出和对细胞的物质,保证细胞的顺利完成。

(2)体现了细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过。如应用于人工肾的。

[思考讨论]

1、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2、画图表示主动运输和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3、低温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吗?为什么?

4、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1-3,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B.A

C.B>A>CD.B

●植物细胞壁是结构,即和其他物质均能通过。

①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因此观察不到细胞明显变化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由于细胞壁比细胞膜和细胞质收缩性小,因此会观察到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分离的现象

③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观察不到细胞明显变化现象

二、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膜方式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9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作用进入细胞(简称胞吞);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胞吞作用过程参见课本。实例:白细胞吞噬、变形虫吞噬等。

2、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作用排出细胞外(简称胞吐);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胞吐作用过程参见课本。实例:分泌蛋白的产生等。

[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49“拓展探究”,归纳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与小分子出入的异同。

【知识小结】用简略形式归纳本节内容

【交流思路】

【例1】物质进出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的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两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两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B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B是。

(2)上述2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例2】将人体血液置于9%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

A.质壁分离B.正常状态C.细胞膜破裂D.细胞皱缩

【例3】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取两圆柱体块P和Q,p放在蒸馏水中,Q放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1小时后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B.P不合适,Q也不合适

c.P精确地合适,Q也精确地合适D.P精确地合适,但Q不精确地合适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