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整理6篇)
时间:2024-04-21
时间:2024-04-21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课前思考]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理解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大家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能简单谈谈你们读文章后的感受吗
二,直奔中心感知课文。
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出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指名读。说说"持之以恒"的近义词。
出示:如果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齐读一遍。
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渡: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吗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看哪儿也说了这层意思,文章是如何把这层意思说具体的
三,读顺课文,理清文脉。
自由读课文,读通顺后再读给同桌听听,一起讨论一下课文有哪些内容,如何布局的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名评价,齐读。
讨论文章的结构:
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
《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说说文章的大意及中心议题。
二,读透课文,领悟课文主题。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朗读。
不改变愿意,换一种说法,先自己练练,再指名交流。
指名读第1小节。
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指导感情朗读。
自由读这段话。
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班上交流。
齐读。
小结:小小的身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坚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小水滴凭着它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滴穿了顽石,如果我们也像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小组内商量一下,选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书。
读后试着做一做:
1
提示:可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
2
出示:古今中外,如_____,______,_______事业取得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没有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这里共举了四个例子,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又举了一个雨水的例子,告诉我们目标不专一,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道理。这样一正一反两方面说明,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3
刚才你们小组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安排有目的吗
现在想怎样读请你组织全体同学分工读3,4小节。
四,小结
1
2
五,作业
《天天练》
第三课时
一,读深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1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2
⑴从滴水穿石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中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反复读。
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比较读,讨论语气的不同。(反问句的意思比陈述句更加肯定。)
⑵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并出示。
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3
四人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朗读交流:
①《本草纲目》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拓展迁移
1
(1)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可以附图片)
(2)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3)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4)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学法上安排读,说二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二类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幻灯(有条件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看图
图上有什么?
出示句子: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告诉同学们,这块石头有什么与众不同?
2、哪位大力士将这块石头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师:惊讶,小水滴力量是那么的小,怎么可能把石头雕成这个样子的呢?老师不信,除非你们能在书上找到内容告诉我这位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⑴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⑵汇报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
师:你们的回答,老师有点相信了,其实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我对“接连不断、日雕月琢”这两个词感受很深,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各自读一读,哪些词让你感受到水滴有力量,要通过你的'朗读让老师坚信“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①学生交流,出示文字:
A、“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交流:
a、小水滴的力量是很小的,请默读这段话,找出关键词,说明小水滴是怎样用微弱的力量滴穿坚硬的石头的?
b、品味“接连不断”
可以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连续不断)。很好,水滴滴下来,连续滴在石头的一个地方,有多长时间?(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这就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
c、你认为这是怎样的小水滴?(坚强的、顽强的、令人敬佩的……)
d、指导朗读。(是呀,多么坚强、多么顽强、多么令人敬佩的小水滴呀,同学们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好)
B、“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a、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b、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c、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如果有课件,可以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d、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引出下一句,让学生变换句子的说法,指导读好反问句。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他们各自做成了哪些事,他们各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并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他们是如何为了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取得成就的。
3、认真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例子,先说说你最敬佩谁,再抓住关键的词句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
⑵学生交流。
A李时珍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a、品味关键词。翻山越岭、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b、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李时珍翻山越岭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野兽攻击、强盗打劫、受冻挨饿……)
c、指导朗读。(体会李时珍翻山越岭的艰难和对他取得巨大成就的敬佩)
d、师: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能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e、齐读这段话。
(过渡)同学们真有一双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慧眼,下面我们继续交流。
B爱迪生
“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a、重点品味“迷恋”、“孜孜不倦”、“竟”等词
b、师:多么了不起的爱迪生啊!你准备怎么读好这段话?(读出对他的敬佩、对他的赞叹……)
C齐白石
“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师:有没有敬佩齐白石的?
a、品味“炉火纯青”。(让学生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师:齐白石的书画艺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同学们你知道他为什么能取得怎么大的成就?
b、重点品味“数十年、始终没有停止、不教一日闲过、仍然坚持……”等词。
(体会他数十年如一日“水滴”精神)
c、指导朗读。
4、朗读体会。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5、说话练习。
⑴、其实,除了文章列举的这三个名人以外,我们还知道很多的名人、伟人,他们就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位你比较了解的名人或伟人,用课文叙述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⑵、学生练说,师生点评。
⑶、拓展。出示小黑板内容:
孔子学琴匡衡凿壁偷光李白铁杵磨成针王冕放牛扣书
徐霞客壮游天下郑板桥画竹华罗庚自学成才
(学生读后,教师总结:他们都是靠“滴水成石”的精神,使事业取得成功)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7、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⑴自己练读、理解、体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理解“滴穿”、“顽石”等词)
⑵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8、这里,作者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总结课文
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目标专一
爱迪生﹜实现理想
齐白石持之以恒
教学目标:
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课文各部分内容。
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分类搜集成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专心的成语:
(2)形容技艺水平高的成语:
(3)形容勤奋刻苦的成语:
(4)形容持之以恒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
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映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
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并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二、品读事例
1、过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接下来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
(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话?
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
5、讨论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他二十几年一直干什么?
(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
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
(4)指名练读:
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
如果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处理轻重,则教师范读,范读后,提问:你们听出来老师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吗?
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
(6)齐读
6、过渡: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映示自读要求:
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你认为的最能体现爱迪生和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再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出爱迪生和齐白石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准备朗读给大家听。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映示爱迪生的事例。
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说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些词语?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朗读的个性特点给予充分地肯定。
随机抓住学生提到的词语中的关键词语品读。
抓住迷恋、孜孜不倦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情景。
由自谋生计引出故事,感受爱迪生的非凡成果,适时指导朗读1093项。点拨: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随机指导学生读好并列词语的节奏。
(5)自由练读,齐读。
(6)映示齐白石的事例。
引导:读了齐白石的事例后,齐白石的哪一点或者事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引导朗读学生交流这句话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应该要读好。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关键词语:坚持不懈等,练读一句话,欣赏齐白石炉火纯青的艺术作品。
点拨:齐白石在成就面前是仍能继续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8)指名朗读完整事例。
(9)齐读
7、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的事例还有吗?从哪看出来的?课后查找事例,组织一个故事交流会,比一比谁的故事讲的好。
8、如果要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对课文所介绍的三个事例进行一个概括,应该怎样说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映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段话。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这段话。
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
点拨: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分别对应的文中事例是哪一个。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遇到的顽石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
2、映示第四自然段
雨水是怎么做的呢?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
四、品读启示
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
4、像这样一种说法,把一对反义词用而不连起来,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勤奋而不懒惰,骄傲而不谦虚
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这里是为了突出什么?还有一种办法能证明这句话确实是为了突出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映示两句话读,先读没有对比的句子,再读有对比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5、指名练读,齐读。
6、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
7、读了这个启示,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上只要就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6和7机动处理)
五、布置作业
讨论: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干什么?
作业超市:
1、查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事例,举办故事会。
2、选择一个人,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容较为具体地复述给他听。先想一想: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给他听?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模仿课文的结构,把你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美景,有的使人增长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还会让人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滴水是怎样穿石的`?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4)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article/
2、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3、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4、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5、指导读好启示。(学生讨论:一(1-2)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二(3-4)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三(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教学生字、指导描红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教学说明
〔解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启示”。“启示”是受某种事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有所领悟。本文用《滴水穿石的启示》作题目,表明本文是议论文,人们引起的联想或领悟是由滴水穿石现象引起的。“滴水穿石”,即水滴经久不息地滴落在坚硬的石头上,最终把石头穿透。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本文介绍这种现象,并列举事例,论证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结构分析〕
本文的结构是提出论点———摆出事例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文章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摆出事例进行论证。文章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得出结论。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正确。进而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回应了开头。
〔语意理解〕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使之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这句说明太极洞中石头上圆洞的形成原因。“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长时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情。“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是滴水穿石的原因。水滴中含有一定的化学元素,滴落石面,能引起些微化学反应,再加上重力的冲撞,日久天长,就可能使石头出现圆坑或圆洞。“太极洞”,指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是道家修炼的场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句讲的是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点明了课题,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任何事情。第1句分析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一要目标专一,就是关注一个目标,不分散注意力,这样获取成功的几率就大。这是从目标选择策略上讲的。第二,持之以恒,就是长久地坚持下去,有毅力,有恒心。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劲儿地坚持做下去,一定能赢得胜利。这是从工作态度与人的品格上讲的。第2句是反问句,指出滴水穿石启示了人们,只有具备滴水穿石精神,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个反问句是对前面三个事例的总结,指出,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古今中外”,指包括一切时间,一切空间。“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工作过程。“顽石”,坚硬的石头,这里比喻艰苦的工作或事业,许多工作或事业都十分有难度,不是轻而易举能干好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与代价。要获取工作的成效与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前文例举爱迪生的事例中,提到“孜孜不倦”和“专利”。“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知疲倦。“专利”,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在例举齐白石的事例中,提到“挥毫”“条幅”和“炉火纯青”。“挥毫”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动物身上细长而尖的毛叫“毫”,毛笔是用“毫”做成的,人们便用“毫”指代毛笔。“条幅”,指直挂的长条的字画,单幅的叫单条,成组的叫屏条。“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写作特点〕
论证过程严密。
作为议论文,讲究分析与论证。本文尽量减少理论分析,而强化事例论证,即采用了例证法。开头用事例引出论点,中间举3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印证论点的正确性。在归纳结论前,又引反面事例,从另一角度论证论点。这样,正面论,反面论,“事实胜于雄辩”,论点就在大量事实印证下牢牢地立了起来,让人信服。作者之所以采用例证法,主要考虑读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写给儿童读的。少年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不强。采用例证法,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
本文例证很周密、严谨,举的3个名人事例都很典型。李时珍是中国明代医药学家,爱迪生是美国19世纪大发明家,这两位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应“古今中外”中的“古”;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应“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时珍与齐白石是我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中”;爱迪生是美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外”。3个名人中有医药学家、、发明家、书画家,概指各项事业。文章用这些事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都凭“滴水穿石精神”而获成功,进而证明了论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的道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2.学习从一件事物谈起进而引发出更深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取“以读为主”“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的方法进行阅读。
1.由实验演示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深刻含义,引出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状况和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并且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先以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再举例论证“滴水穿石”给人们的启示,最后写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3.以读为主线,感知、感受、感悟课文内容。
⑴学习第1、2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词语体会滴水能滴穿石头的原因。
⑵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事迹进行精读,从名人的事迹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⑶学习第4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先画出中心句,再用联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理解“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合作讨论。
讨论题:“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呢?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谈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尽量用丰富的词语和相关的名言警句把自己的感受说深刻。
5.质疑探究。
质疑:如果将课文中的中心句改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行不行,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与原句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6.扩展延伸。
课外采访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从他们身上发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事例,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7.识字“锲、琢、孜、炽”都是左窄右宽结构,“废”是半包围,“广”旁不可多两点。
8.推荐作业。
围绕课文主题搜集一个名人的事例,并附上名人的图片。
下一篇:元素周期律说课稿(整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