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的意思_公车上书成语解释
时间:2024-12-06
时间:2024-12-06
成语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