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总结(整理13篇)
时间:2024-01-12
时间:2024-01-12
20xx年在省、市残联的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雨城区残联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雨城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持续发展能力,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的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残疾人就业政策。
一年来,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以依托福利企业扩大残疾人集中稳定就业为重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为突破口,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和外出务工。在农村与扶贫相结合,实行实物扶持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稳定就业。区残联积极主动协调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局,落实各项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提供就业援助,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用残疾人员。鼓励和扶持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并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进行自主创业和发展一些能够增加收入的项目促进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
二、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活动。
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重点做好登记失业残疾人、困难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有就业援助工作。加大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和残疾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服务力度,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直接援助等措施提高就业率。依托乡(镇)、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组织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安排残疾人与用人单位洽谈,进行双向选择,使残疾人如愿以偿找到合适的岗位。全年全区集中安置残疾人50名。
三、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认真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生产技术,是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条件。区残联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质量,政府各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的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农村残疾人以乡(镇)为单位,开展适合农村残疾人就业的职业培训活动。
四、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宣传活动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借助学习贯彻《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围绕全民创业促就业宣传周、活动月等主题活动,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通过印发了宣传单,举办文艺演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扩大了残疾人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营造了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
五、依法收好、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力开展。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一方面用来调整社会各单位的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行为,同时也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区地税局严格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避免少征或漏征,依法依规进一步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完善制度,规范操作,保障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有力开展。
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健全组织机构,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成立了以市人社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局机关、局属有关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会议、局务会议多次对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各区(市、县)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和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加强与市乡村振兴、发改等部门对接,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为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人社局班子成员实行包片指导推动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带队组成7个工作小组,分别赴各区(市、县)、德阳经开区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督导。
(二)加强摸底排查,基础数据准确详实。主动协调市乡村振兴、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按照“精准到人,不落一人”的要求,依托国家扶贫开发系统脱贫人口信息数据,组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力量,对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返乡意愿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及时了解掌握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态及就业创业需求,实现人员底数清、就业培训意愿清、就业状态清,为精准提供就业帮扶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因地制宜,培训质效显著提升。紧贴市场需求和脱贫人口的培训意愿,结合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创新建阵地与做强产业特色相结合、聚名师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建课程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三建三结合”工作机制,倾力打造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培训教学主阵地。持续深入推进项目制培训,采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模式,为脱贫人口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今年来,全市组织脱贫人口开展就业培训3330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766人。
(四)拓宽就业渠道,人岗对接精准高效。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帮扶行动周”等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专项活动166场次,促进1009名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着力培树特色劳务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仅“中江表嫂”“家道家政”“江建筑”“聚佳劳务”输出城乡劳动者7.8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1800余人),年增收12亿余元。深挖农业产业就业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就业8439人。制定出台《德阳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为入驻创业者提供场地租金、物管费用等方面优惠扶持和创业政策咨询、投融资指导、人员培训等创业服务,回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2.16万人,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2.39万个,带动脱贫人口等城乡劳动者就业17.83万人。
二、典型经验做法及亮点
(一)优化完善符合德阳实际的'制度保障体系。坚持推陈出新,结合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实际,出台了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延伸就业服务制度。在广东、浙江、北京、重庆等我市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建立13个“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在市内8个用工大户企业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直联站”,直接服务脱贫人口、农民工等累计达13.5万余人次。
二是建立帮扶就业兜底制度。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将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再提高100元/月。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立和上岗前公示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大龄、残疾和家庭特别困难的脱贫人口,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今年来,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12963人。
三是建立灵活就业促进制度。修订完善《德阳市创建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管理办法》,对创建居家类、服务类、经营类、网络平台类和综合类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组织脱贫人口等城乡劳动者实现灵活就业,按规定对项目单位和脱贫人口分别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和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今年来,全市脱贫人口在果蔬、中草药采摘和乡村旅游、年画制作等领域实现灵活就业7760人。仅今年1-9月,全市用于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支出资金2364.65万元。
(二)建设发展服务功能完备的就业帮扶载体。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载体作用,延续优化支持政策,拓展丰富载体功能,提升吸纳就业能力,为脱贫人口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
一是对标政策,严格标准。对标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德阳市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创建办法》等政策文件及操作办法,严格按照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招用脱贫人口人数、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等创建标准,对全市已有114个就业扶贫基地等用人单位进行综合评审。
二是实地核查,确保成效。成立了以市人社局班子成员为组长,局机关、局属单位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7个考核验收工作组,深入就业扶贫基地等用人单位,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协议)等情况进行实地走访核查,切实推选出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扎实、规范、效果好的用人单位。
三是丰富功能,提升服务。通过实施“企业岗位缺口清单”“脱贫人口就业需求清单”动态管理,精准对接岗位用工需求。围绕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情况,开展师带徒、订单式和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帮助脱贫人口适应用工需求,提高就业稳定性。
四是落实奖补,激发活力。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奖补等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就业帮扶车间(基地)160个,吸纳脱贫人口就业3142人;累计拨付一次性经费补助804.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较差。脱贫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导致就业不稳定。另外,部分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的脱贫人口,安置期满后面临失业风险。
(二)脱贫人口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部分脱贫人口安于现状,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加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存在工学矛盾,部分已实现务工就业的脱贫人口认为培训对增加收入效果不明显,不愿弃工参加培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健全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统筹使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工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确保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建议省出台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文件。
(二)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形势研判,动态监测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况,着力稳定和拓展就业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建议省制定出台就业帮扶车间(基地)等载体建设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按规定落实好脱贫人口参加技能培训生活费补贴等政策,增强脱贫人口参训积极性。继续实施劳务品牌、返乡创业等培训,提升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职业转换和再就业能力。建议省适当提高脱贫人口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标准。
今年,县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以“助企业、稳岗位、促就业”为主题,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促进就业再就业职责。
1、就业局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通过稳定就业岗位、充分吸纳就业、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等政策,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政策效应。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今年,就业局举办专场招聘会1场,共组织10余个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普工、业务员、行政文员、材料员、汽车驾驶员、营销员等10多个工种等120多个就业岗位,各企业现场与求职者进行面谈,目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275人的140.6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0人,完成年目标任务560人的128.5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5人,完成年目标任务140人的103.5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51人,完成年目标任务3700人的136.51%;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5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00人的150%;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培训16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0人的.106%;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6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人的120%;开展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培训18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人的180%;开展农村适用人才培训6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0人的100%;开展创业培训完成240人,完成年创业培训目标任务150人的16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5%。
2、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公益性岗位动态化管理。我们结合公益性岗位实际问题,完善考勤制度,健全公益性岗位签到制度,每月定期收查公益性岗位签到册。同时应上级部门要求,建立统一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台帐,使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安排公益性岗位589人,为公益性岗位人员支付岗位补贴328.88万元,为262位公益性岗位人员支付社保补贴(含:养老、医疗、失业)共84.58万元。
3、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采取多渠道安置就业的方式,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深入宣传,对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二)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得到提升。
我们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强化培训力度,合理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我们通过加强培训宣传力度,增加技能培训项目,严格把好培训质量关,培训和再就业相结合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县再就业培训工作得到实质性进展。目前共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340人,创业培训8期240人。
(三)落实灵活就业补贴,稳定就业。
为了认真做好“4045”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工作,就业局坚持“全面、及时、准确、到位”的原则,使得这一民心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目前共有55名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4.97万余元。
(四)抓好政策落实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工作,严格实行审核发放程序;今年共发《就业失业登记证》334人。二是为初期创业者办理小额贴息贷款612笔,发放贷款金额4758.6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城镇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隐性就业、隐性失业五大现象同时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加重。
(二)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大中专院校不断扩招,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上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对社会认知尚浅,就业观念停留在跻身公务员和待遇较高的垄断行业,而受机构编制政策限制,无法增编,大中专毕业生无编进不来,垄断行业等高薪行业劳动力需求有限,致使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待业。长此以往,将造成人才的大量缺乏和流失,影响县的长远发展。
(三)困难群体就业途径单一
就业困难人员主要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虽实现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但也增大了财政开支,光靠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途径较为单一,不利于困难群体持续就业和经济发展。
三、工作重点及工作思路。
(一)加强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普及,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技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和利用好现有培训资源,鼓励职校和县就业局年度就业创业工作总结及下年计划各类培训机构不断改善培训条件,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办学专业和设置课程,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三)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大力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积极履行政府职能,创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维护妇女、残疾人和农村劳动者公平就业。
(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实施力度。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发挥再就业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全社会关注就业、支持就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按照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以社区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失地农民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地农民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委员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深入走访、建立台帐、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夯实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做到了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择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完善措施、组织帮扶、促进社区居民实现就业
针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提供用工信息,鼓励社区能人带动再就业。发布用工信息78条,为居民自主择业提供信息服务。分流安置了部分失业人员,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社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40余万元将社区原来的旧危房改造成105间,3603平方米的再就业校园服务区,解决了74户210余名居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三是认真进行空岗调查,积极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共建,学院将后勤岗位和非招投标工程交给社区,安置失地居民123人;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协调公益性岗位70个。五是帮助160余名居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了方便。通过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广泛宣传、提供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居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居民楼院为他们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34场,受教育人数达150多人。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街道社区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社区居民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居民再就业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五、下一步打算
(一)大力开展空岗调查,积极推荐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加大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更多居民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助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自主创业。
我处20xx年招生就业工作在省建工集团、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动各系部、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通力合作,稳步推进了我院的招生与就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招生工作
今年是我校招生工作面临省内外生源普遍下降的严峻形势,对此,我处科学制定了三年制大专计划招生3000人、五年制大专计划招生180人的工作目标,实现在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截止9月15日,从到校统计数据来看,我院三年制大专生到校3385人,超原始计划385人,五年制大专生到校录取265人,超原始计划85人。由于工作出色,我院今年还被省考试院授予招生先进单位,并首次成功申请了材料工程技术等四个专业的单独招生,成为湖南省少数几个非示范性高职而享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院校。招生工作具体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调全员参与
上学期开始,我处先后请示召开了4次全院性招生工作会议,部署研究招生工作。从招生思路、招生机制、市场预测、专业设置、目标确定、宣传工作的落实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探讨,开展了广泛的招生工作动员和布署。在全院树立全员招生理念,充分调动系部、处室及行政工作人员、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学校发展、关心学校招生,人人参与招生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训,优化招生环境
我处多次召开全院教职工及学生招生骨干参加的招生情况碰头会,营造了良好的招生环境与工作氛围。招生录取期间认真接待考生及家长,深入学生中发动宣传;认真组建招生团队,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对40多名电话员及20名师生组成的工作队伍进行了培训与指导,大大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及招生政策宣传效果;对各系部组建的招生团队进行了专门指导和培训,增强了系部参与招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创新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今年我处在总结20xx年招生工作经验及认真分析了20xx年生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及早地做了工作安排。提前在20xx年底就制定了今年的招生工作方案,在20xx年初就做出了相关招生部署和决策,比往年提前2个月印发了招生简章等宣传资料。为树立学院良好形象,凸显学校品牌,扩大社会影响,我院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搞好生源调查与预测,提前与生源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及时通过校园风采,职教集团会议,教育考试院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厅的'高考招生宣传网站,潇湘晨报广告宣传等渠道宣传学校;印制了大量招生宣传材料;制作校内各专业宣传展牌,悬挂招生横幅,营造招生氛围,全面展示学校风貌;邀请生源地中学老师及学生家长来学校参观,展示学校实力;及时更新了学校网站,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向考生或中学邮寄了大量招生宣传资料;在招生录取期间动员各系部制作了大幅的招生宣传板、横幅进行宣传。
(四)明确责任,强化网点建设
我处今年实行招生分块由院领导牵头,分区由系部负责,市县有招生网点承担,校区有招生代表包干的主体网络模式,努力拓展地域招生网点。今年4月-7月间我院组织动员了教师140余人、学生400余人在我省14个市州,260多所学校建立了招生联系网点;依托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及下属单位和各地州市校友会的力量,将招生网点建到了设计院、工程局和部分工程项目部。
(五)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今年我处除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外,还抽调了60多名教师、学生参与整个招生接待工作。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不顾酷暑与疲劳、兢兢业业始终工作在招生一线,做到热情接待、耐心服务、有问必答,让学生和家长带着疑问来,怀揣满意归。竭诚为考生、家长及宣传工作人员服好务,作好招生工作的总指挥,展示学院良好的窗口形象。在今年招生录取期间,我处组织的招生团队连续工作30多个昼夜,圆满完成了全国30个省份的录取工作,期间完成了拨打考生电话4万余次,受理咨询电话2万余个,接待来访家长及考生3000余人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所有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打印、发放工作。
二、就业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xx届毕业生共有3083人,截止20xx年7月31日,已有2724人落实了就业单位,上报总就业率为88.33%。其中土木工程系毕业生1343人,就业率为89.95%。建筑系毕业生495人,就业率为75.96%。管理工程系毕业生685人,就业率为87.59%;设备工程系毕业生175人,就业率为93.14%;机电工程系毕业生154人,就业率为98.7%;材料工程系毕业生77人,就业率为98.7%;信息工程系毕业生154人,就业率为96.75%。省教育厅核定的初次就业率达85.7%;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院20xx届毕业生已有2968人就业(总就业人数因资格审查新增56人,共3139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4.55%。其中土木工程系毕业生1344人,就业率为97.47%。建筑系毕业生533人,就业率为87.05%。管理工程系毕业生689人,就业率为93.03%;设备工程系毕业生175人,就业率为93.14%;机电工程系毕业生154人,就业率为98.7%;材料工程系毕业生77人,就业率为98.72%。
20xx年我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共收集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岗位需求4716个,比以往有所提高。从各个专业情况来看,需求不平衡加剧,优势、特色专业需求旺盛,如路桥、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材料工程、工程机械等专业需求总量大于毕业生人数,但也有个别专业需求量少于毕业生数。
从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就业单位涉及土建、冶金、机械电子、房地产、铁路交通、建材等15个行业,其中从事土建行业(如湖南建工集团及所属单位、中建四局、中建五局等)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的63.8%,房地产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的24.9%,从事冶金行业(如中国有色建设十四冶、二十三冶等)就业人数5.38%,核工业行业(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等)占2.12%,铁路交通行业(如中铁十二局等)占3.80%。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到国有企业就业者占32.58%。到民营三资企业就业人数占50.25%。到部队、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少。
从就业地区来看,毕业生就业单位涉及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到西部地区就业明显增加。
(二)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逐步形成良性机制。学院党委和行政一贯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列入学院工作要点。针对就业工作,学院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院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招生与就业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完善了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领导工作机制,明确招生与就业指导处长是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系部的党支书记为各系部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施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挂钩,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利用资源推荐毕业生就业。针对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今年召开近3次院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学院领导多次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汇报,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
2、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工作信息化。20xx年我处进一步加强了对就业网站的完善和维护,及时更新内容,发布招聘信息,全年共发布招聘信息300多条;做好了与有关人才网站的链接,先后与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湖南人才网、前程无忧、中海人才网等网站的链接,方便广大毕业生查阅就业信息;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有关网上招聘,今年先后组织了毕业生参加了省就业指导中心20xx年4月组织的20xx届高校毕业生网上联合招聘等两场大型的网络招聘会,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渠道。
3、拓宽思路,强化服务,努力构建规范管理模式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一是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今年我院共举办中小型供需见面会近150场次,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保持了平均每两天就至少有一家单位来校招聘的态势,全年提供了就业岗位近4000个。与此同时,先后组织毕业生参加了中建四局招聘会、省就业指导中心承办的20xx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湘潭人事局举办湘潭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大型招聘会,积极为毕业生创造了就业机会;二是保持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我院强化了与以往用人单位的联系,先后与湖南建工集团及下属单位、中建五局、中铁十二局、湖南沙坪建筑公司、湖南江滨机器有限公司、南方水泥等100多家单位保持了长期合作,定期收集信息,征求用人单位的需求意见,配合系部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一批实习、就业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使学生在实习中锻炼,用人单位在锻炼中选人;三是积极主动拓展就业市场,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先后组织工作人到湖南各市州、上海、广东等地拓展市场,并依托校友收集就业信息,邀请用人单位来校选拔毕业生;四是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方式,邀请省外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先后成功邀请了宁波第二安装设备公司、浙江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等一批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五是积极承办20xx届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截止12月31日,招生与就业处已超额完成20xx年学院供需见面会单位邀请60家的工作目标,共邀请了81家用人单位,还有一些单位还在联系之中。
(2)加强基础,重实效,努力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进一步强化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大纲和教案,制定了新版课程标准及完善了教学团队的组建,为学院今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职业指导教研室还依托就业协会、校友等资源积极开辟就业指导第二课堂,先后举办了模拟面试、简历大赛及人才市场考察等实践活动,还邀请了市劳动局专家曾国军博士来校做毕业生就业讲座,提升了就业指导的时效性。制定了将毕业生报到证办理流程、就业率统计流程以及将相关政策编辑成册,供广大毕业生查阅,方便毕业生就业或办理相关手续。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促进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3)抓日常,求规范,加强就业管理。一是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毕业生信息、就业协议书和聘用合同书的文档管理,对毕业生的信息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按要求编制、申报毕业生就业率,使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规范化、日常化。二是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今年在利用省教育厅开展的就业一把手督查之际进一步完善了就业相关制度建设,明确了学院、各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职责。三是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加强对用人单位来人来电来函的梳理,做到文件有记录,事事有结果。
三、其他工作
(1)创建骨干院校。今年我处按学院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做好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建设方案》的撰写,通过加班加点及近10次修订,基本完成撰写任务,并受到李教授的好评和肯定。
(2)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督查。我处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对我院毕业生就业一把手的督查工作,办公室所有成员加班加点完善了相关检查资料的撰写和整理,得到了专家的好评,被评为良好。
(3)湖南省招生与就业年会。为提升我院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院再次承办了20xx年招生与就业工作年会,我处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服务成功承办了本次招生与就业年会,受到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我处还被评为招生先进单位,有3名工作人员还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有两名工作人员撰写的招生就业论文被年会论文集收录。
今年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建工集团、院党委和行政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处招生与就业工作的鼎力支持和倾情关注;离不开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各用人单位对我处招生与就业的热情援手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院各部门特别是各系部对招生与就业工作的真抓实干和敬业奉献。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处招生与就业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20xx年,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助企业、稳岗位、促就业的主题,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合理使用促再就业资金,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使我市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
一、目标完成情况
1、全年共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8768个,占我市目标任务的106.9%,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3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1人、公益性岗位342人,分别占我市目标任务的116.9%、104.2%、136.8%;
2、共为744名创业人员和3家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75万元;
3、为507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372万元;
4、新增经济实体28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600家,分别带动9469人和7188人实现就业;
5、对全市329名创业人员减免各项税费216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才可得到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此,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之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二)开发岗位,集中帮扶,积极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一是通过集中援助与常规化援助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等形式,建立形成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长效援助机制。今年共安置公益性岗位342个,我们利用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按照认定一户安置一户的要求,累计共安置零就业家庭29户29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7人、自主创业3人、灵活就业9人,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在全市范围内认真开展援助活动,通过提供入户摸底调查、就业服务援助、就业岗位援助、创业培训援助等多种形式,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提就业岗位1000余个,帮助实现就业人员773人,援助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5人。
(三)落实再就业资金及扶持政策,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就业资金,促进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注入400万元,为就业工作及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
二是与相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税免费、小额贷款等重要政策措施努力落实好,用足用好就业扶持政策,使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政策上的帮助。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确保广大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
一是加快了优惠证发放速度,对待符合办理条件的人员,做到应发尽发;
二是加强了同工商、税务、等部门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的落实;
三是通过《就业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后期跟踪服务,进一步掌握了持证人员失业原因和再就业去向,为做好就业再就业统计和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共发放《就业失业优惠证》733本,其中失业462本、就业271本。
(五)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增强就业再就业能力
为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们贴近实际开展订单式培训的培训工作机制,根据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技能单一的特点,我们紧贴市场需求状况,讲求培训实用性和有效性,重点在一些用工需求大、培训见效快、适合下岗职工求职和自谋职业项目上开展培训,如计算机维护、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通过采取集中授课、集中辅导、单独授课、分散学习等不同方式,20XX年,共举办技能培训5期、创业培训4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74人。由以前培训简单劳动者向现在培训创业者的转变,培训效果明显增强,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率,培训后实现就业1362人。
(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并把安置4050人员作为安置就业的重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开发就业岗位。
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适合4050人员就业的后勤服务、保洁保绿、家政等服务业;
二是为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方式的变化,鼓励4050及就业困难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
三是积极落实就业政策,鼓励扶持他们自谋职业。确保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
(七)积极开展社区基层就业工程,加强社区就业平台建设,促进和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一是抓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提供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
二是做好社区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制,促进社区就业的安置;
三是抓好社区就业典型的宣传,营造社区就业的良好氛围,以此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八)扩大规模,完善措施,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一是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我们把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实行每周汇报制度。
二是各司其职,多方配合。小额贷款贷款工作涉及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我市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沟通与协调,实现整体联动。
三是与承贷银行积极配合,认真细致的开展审核工作。深入到申请贷款人员的门店或家中,详细了解申请人的实际情况。
四是简化程序,缩短时间。针对小额贷款办理程序较多、反担保门槛较高的状况,在政策范围内减少了借款人相关证明,放宽反担保对象条件,将办结时间缩短为五个工作日。
五是开展活动,广泛宣传。我市于10月15日起11月15日在全市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在市电视台播出公告,告知全市人民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已全面铺开;同时,市人社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宣传发动,对有创业能力、需求的企业和符合贷款要求的人员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讲解贷款流程、操作规则。
回收工作:为了确保小额担保贷款的安全运作,达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的目的,我们通过定期回访、业务分析、提前催告等贷后跟踪服务,加大对到期资金的回收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实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截止目前到期286笔1619万元,还款率达到100%。
(九)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开展了创业服务进社区活动,邀请郑州市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的有关专家深入我市基层为创业人员进行了现场课程辅导,并提供了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服务咨询、创业项目咨询等相关服务,吸引了600余名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前来参加,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是以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思路,将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紧密结合,通过聘请专家授课,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对120名合格结业的学员,颁发了siyb证书,有效发挥小额贷款促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是举办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暨创业明星评选活动,我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包括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者、农民工在内的各类创业群体踊跃参加,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感动的创业事迹。例如:下岗职工吴全中,93年从百货公司下岗后,如何就业一直困扰着他。性格变得焦虑、矛盾、烦躁,这使他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部分资金,做起小家电生意,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和我市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他的生意越做越好,经营面积几十平方的小房子变成现在几百平方的家电龙头,去年经过参加创业培训,进一步理清思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通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扩大经营规模,现在已发展到在三个乡镇都有直营店。一人富不算富,他积极吸纳身边的下岗职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先后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十)园区建设,搭建平台抓创业。
一是我市突出重点区域,建设品牌园区,按照整体联动、突出优势、整合资源的思路,全面落实全民创业工作。围绕六个园区,新修道路128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共落户企业800多家,实现主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80%左右。例如:薛店镇中小企业孵化园,规划占地面积300亩,该园区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竣工,政府总投资4000万元,13栋4.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与之相配套的水电路,消防,绿化,灯光等基础设施,设施全部到位,已有9家企业已成功入驻。共安置865人就业,入驻企业投资近1.67亿元。
二是打破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办园区的观念,积极探索以企建园模式,通过组建建设投资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多渠道融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雏鹰农牧示范园区占地5110余亩,拥有26个养猪示范区和11个肉猪示范区及13个种禽示范区,累计带动农户7000多户,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余人,为失业人员及农民创造效益达8000万元。先后被《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报纸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从20xx年起,我市加大乡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3000万元的工业经济专项调节基金、1000万元的园区发展专项基金和500万元的招商引资专项基金。
三、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构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是由于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新的就业压力,造成城乡就业压力并存。二是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突出,已成为今后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2、市场开发运作不够,就业培训工作比较滞后。失业人员面对着重新就业的突出问题是失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由于受培训条件所限,无法满足各类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培训需求,直接影响着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及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需求。
四、今后就业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实现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根据市里对就业工作的总体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和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就业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2、继续加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重点是适合大龄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各用人单位更多地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扩大安置渠道。
3、创新小额贷款机制,强化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扩大贷款对象、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推动创建信用区建设工作。以小额贷款为创业资金支撑,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
4、加大社区就业的工作力度,完善就业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街道社区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社区就业工程的深入开展,力争所有社区全部达标星级社区。
5、进一步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扶持政策,建立零就业家庭自愿申报和退出制度。对所有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电子台账管理,开展针对性的个性服务,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广泛收集公益性岗位,逐步完善统一调配公益性岗位筹集制度,建立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6、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使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使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再就业政策实现再就业,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社会氛围。
一年来,我校招生就业工作坚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抓住职业教育良好就业前景,以就业拉动招生。做到领导重视、全体动员、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高标准严要求顺利地完成招生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招生工作
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统一组织,科学调度,各处室教研组通力协作,全校教职工积极发挥主人翁意识,不断探索新的招生工作方式方法,措施得力,超额完成今年招生计划。今年招生工作,学校领导重视,责成学生处早做计划安排,诸事走在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为提前动手,掌握了主动权,我们充分摸清了各生源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升学意愿,有针对性的制定招生任务,有目的、上门动员,使招生人数一路攀升。
每次招生都是领导带头,包片包校;全体教职工发杨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其中,抽调出责任心强、能说会道的教师组成强悍招生队,学校所有领导必须参与其中。领导带头深入生源校,体现了我校对招生工作的重视,也能引起生源校的重视。招生队的教师们充分利用在各校熟人、亲朋好友、同学等关系进行广泛地联系,他们在教学任务繁重情况下克服困难,不计较个人报酬,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为学校招生工作尽力。
就业和招生是职业学校工作中很重要的两个部分,他们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在招生中,我们唱响就业这根主旋律,以就业促招生。在今年招生中,我们邀请了已经毕业的同学到各生源校去现身说法,从他们初中毕业时的想法说起,怎么到职学,怎样学到技术后被学校安置出去,有了好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等等。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
二、就业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校企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成立了以学校领导挂帅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级抓。学校设置校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校就业办),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进一步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教育学生树立“骑马找马”的思想,先就业后择业,降低心理预期,先在自己现在实习的企业就业,或找一份自己临近自己专业的工作,积累经验并提升自己的社会阅历,再寻求发展。调整好毕业生的择业定位,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缩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三、存在的问题
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20xx年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按照城东街道和街道劳动服务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强化管理,求实、有序、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理论学习,做好社保宣传工作
通过劳动局、街道组织的各种劳动保障培训班学习,加强了自身文化、理论、业务水平,掌握现行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居民讲解做到了准确、易懂。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网站,开展社保就业和政策法规宣传,使上级政府有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政策深入人心。今年社区共为215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补贴,其中新增办理补贴人员40人。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
目前,我社区共有失业人员682名,今年初开始我社区着手对社区所有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下岗失业人员充分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单、现场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程序、关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的审核程序、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卡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宣传,使广大群众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劳动就业政策法规。通过再就业典型现身说法,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市场,自主创业,营造出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截至目前,已发放政策法规发宣传单1000多份,现场咨询3场400多人次,今年共有8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次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三、拓宽渠道,发挥职业介绍服务功能,确保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各类台帐。
服务站加强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失业人员的动态情况,详细登记其基本情况,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经济来源、求职意向、专业特长等,并建立台帐,做到“五清”。
2、建立劳动力人才库。
为及时掌握社区有专业特长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情况,将辖区内有技术特长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人才库,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业用工创造了条件。
3、开拓再就业岗位。
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此,我们争取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
一是重点扶持“4050”人员和特困人员。如小区治安、卫生、消防、绿化及公共职务岗位。
二是收集就业信息,利用区域资源拓宽就业渠道。首先,及时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开发空岗181个,主要为一些就业困难便于就近工作的求职者提供岗位,积极引导、鼓励辖区企业充分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三是积极与一些企业取得联系,一方面可安置我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用人提供服务。本年度以来共推荐和介绍121人到辖区单位再就业。
4、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一是认真协助劳动局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申领登记工作,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
二是实施再就业援助。社区建立了困难群体个人档案资料,开展上门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咨询。
三是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参加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工作站共组织了一百余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营业员、物业管理、中式烹调、家政等技能培训。职业培训使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
今年7月我社区失业人员王莉通过通过创业培训后,在港闸区成功创业,创办了南通万德百货用品超市,圆了自己的老板梦,并且在社区指导下,在9月成功申请到小额担保贷款。
针对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明年我社区将继续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就业再就业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本着为群众解忧、真情服务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工作,提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水平,为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就业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发展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本协会的未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协会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成功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大型校园招聘会;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使得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成为钦州学院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二、开拓进取,面对现实
我们协会会员达到一百多人,这是我们相对其他社团的一大优势。我思考着:究竟我们社团的魅力在哪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我能感觉到,协会里面的成员,每一位都是很用心,很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在遇到困苦的时,大家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的去面对,很多事情,关键是要看我们怎么去面对。
三、丰富生活,展现风采
细细回味在协会里面的生活,发现一切是那丰富多彩,我们的硕果累累。大家一起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它让我们提前认识什么是职业生涯,明白创业是一个多么艰苦的过程;大家一起举办了“钦州学院大型校园招聘会”,它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就业知识,了解社会招聘人才的要求;大家一起参加了“雷锋月”冯子材故居义务劳动,它提升了我们劳动的热情,培养不怕苦,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大家一起参加了“与英语协会的篮球友谊赛”它让我们认识了更多朋友,懂得了一个团队协作的精神;还有大家一起到铭德烧烤,这联络了我们全体会员的'感情,增加了会员之间的交流,活跃了协会内部气氛。还有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举办了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历经了“就业文化周”开幕式;“就业文化周”就业知识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初赛;礼仪培训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决赛曁首届“智远杯”闭幕式。通过“就业文化周”活动,它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现状,提升了就业及创业能力,加强了我们对就业的信心。
四、通力合作,服务同学
为了使得协会会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做到以身作则,我们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来锻炼会员的能力,我们亲自邀请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钦州分公司企业策划部的邱海来为同学们做就业知识讲座;我们邀请过封彬贤老师来为同学们做礼仪知识培训;这些都是面向全体同学的课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就业文化周”之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决赛曁首届“智远杯”闭幕式的那个晚上,我们不但邀请到了学校的张智老师,丁越华老师,裴以明老师和熊拯老师出席,还邀请到了钦州人力资源部周国霞部长,韦智海经理出席。由他们亲临现场为我们参赛的十位选手作指导,这是全体同学的荣幸,更是我们协会的荣幸。那个晚上艺术楼的演播厅,全场座无虚席,精彩的就业才艺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得到了老师们的极大赞扬。
这给了我们协会较大的鼓励,相信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协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的更好,更大的为同学们服务。
五、展望未来,踏实前途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到今为止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协会,它在社团各个方面的建设当中还有不少的问题,我们不能放松,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把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为己任,把社团运行到一个理想的轨道上去,使得社团能健康。向上。高速的运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发展观,使得社团在未来的环境中仍然能强劲的发展,这不但是我们这一批人的理想,同样,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xx年我们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州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新政策为主线,以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抓手,精心组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认真落实省、州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州劳动保障局20xx年度目标任务这一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开发岗位、提高就业率和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抓好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基层劳动保障所2113116建设、创业培训、劳务输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就业再就业主要工作
在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为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到目前为止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人数16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9.88%,其中:下岗人员再就业83人(包括灵活就业),完成目标任务的166%,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83人(其中:4050人员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5.45%。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3%。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616人,(其中:六乡两镇培训2086人,卫生系统农家卫生员193人,广电局培训农家广电员168人)预计20xx年度劳动力技能培训经费支出718800.00元。占目标任务的227.49%。劳务输出169人,有序输出160人,帮带输出9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2447人。城镇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7.14%。为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劳动力市场建设费支出78400.00员元,建设乡镇劳动保障所办公电脑设备,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了政策落实到位,保证了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支付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补贴13953.60元,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支付129480.00元。目前零就业家庭有56户,计划下半年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小额担保贷款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国家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再就业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县委、政府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十分重视。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县各方的积极努力,我县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就业形式依然非常严峻。因我县处于边缘山区,条件差,交通条件不方便,受环境的制约劳动者的就业思想观念意识转变淡薄,再就业难度大,4050人员夫妻双方下岗这些人员受年龄、技能、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就业能力较弱,扶持再就业的任务很重。此外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艰巨。
二是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大,使用再就业的资金有所顾虑,制约了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是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但再就业资金已基本支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州有关就业再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同时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气氛。进一步完善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按照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使用好再就业资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输出和再就业工作。
20xx年,XX区就业训练中心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经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心领导坚持“稳中求新”的原则,顺利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xx人,创业培训75人,阳光工程培训xx人,引导性培训xx人。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培训知名度
XX区就业训练中心积极发挥政策平台作用,努力营造就业氛围。认真组织就业援助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通过报纸、新闻媒体、印发宣传材料和发放印有培训信息的环保购物袋等方式宣传就业再就业培训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阳光工程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并激发了人们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
2、严格把关,保证培训质量
培训中心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从学员的登记报名到组织教学再到后期跟踪指导,从课本选定到教师的筛选再到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制定,培训中心都派专人负责。培训过程中,专家、教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形成教学的一大亮点,学员们把平时遇到的难题,在课堂上尽情的提问,专家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学员非常满意。每期培训结束后,都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通过培训中心认真负责的工作,增强了参训学员的培训兴趣,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3、突出培训重点,拓展特色服务
在去年阳光工程培训转型的基础上,今年全部由传统的技能培训转向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特色非农业培训为主,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为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结合广阳区域特色、产业特点和农民培训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了农民培训的方式和特点,通过集中优质培训资源,多部门合力配合,把培训班送到乡镇、村街、田间地头和农舍。为使科技培训更符合农民的“口味”,广阳区结合不同的农业产业、不同的农事季节,聘请专家积极开展农机使用和维修、机防手、村镇建筑工匠、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家具设计加工制作、水暖安装、印刷包装装订等十余个专业的`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的全面转型,真正实现了贴近农业、繁荣农村、服务农民的根本宗旨。
4、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
为适应阳光工程培训转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整合区内现有培训资源,实行牵头总抓的办法,协调各方面的培训力量,有计划地开展适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培训,实现培训工作的全覆盖。今年重新审核认定了XX区就业训练中心和金长城职业培训学校2家培训基地,转变培训方式,调整工作思路,做到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为进一步增强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适应新的岗位和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对接,确定市场潜力大、就业前景好的培训专业如:收银员、餐饮服务员、营业员等,按订单要求进行培训,定向输出,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使他们掌握了就业技能,又满足了用工单位的需要。
5、今后工作打算
中心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转移就业学员流动性大,大量跟踪服务比较困难。二是从开设的专业来看,仅能开展短期培训,受用工市场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个别专业利用率不高。
针对存在的不足,中心将积极为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积极向农业科技培训方面转型。促进各类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和成功创业,较好地发挥培训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典型示范,切实转变群众观念,激发群众自主创业积极性;二是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三是应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模式,争取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形成一个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适合市场需要的多角度、全方位、动态式的培训体系。
过去的一年,是我校就业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就业工作处成立了,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我校的就业工作牢固树立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导航学生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抓实就业工作评估办法,在务实中求效果,在奉献中求发展,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就业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政策倾斜,为我校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过去的一年,更是给予了就业工作更大的支持和倾斜,不仅单独成立就业处,把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设为正处级建制,统管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增加了专职就业人员的编制,并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缩减各个部门经费的情况下,单独为就业工作增加了专项经费,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深入贯彻毕业生就业工作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明确了工作职责,将就业工作“包保”到人。并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依据制定目标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将考核与经费划拨挂钩,定期检查评比,奖优罚劣。调动了学院对就业工作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高度协调,就业工作与其他工作高度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从机制和体制上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指导、全程跟踪,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根据学生的就业诉求,我们积极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共32学时1学分。现已完成了课程内容设置、开课方案设计等工作,将于明年三月份,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同时开课。
为了满足全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需要,保证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专职从业人员和兼职骨干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我们邀请李震东、谢珊等全国知名就业指导专家来校集中对教师进行业务内训,通过培训,教师了解了学术前沿问题,提高了专业层次,丰富了知识储备,提升了专业技能。我校一名教师在吉林省首届就业指导课教师讲课大赛获得三等奖。同时,注重对毕业生开展个性化指导,开展针对学生个体的就业咨询。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己就业能力的平台,我们以创新的思路提出成立xx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会,利用社团和学生自组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学校领导的首肯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得以实现。目前,就业创业联合会运行态势良好,预计在20xx年就可以孵化出学生自主创业典型。这可以看作探寻高校就业工作新思路、新载体的崭新尝试,并有望取得积极成效。
三、积极引导、利用政策,为我校毕业生开辟了多条就业渠道。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但是,有的学生对国家政策认识不够,掌握不清。就业处在今年加大了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了解政策,让每个学生享受政策。通过就业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加大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吉林市选调生、特岗教师”等项目的实施力度,积极鼓励毕业生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到村乡(镇)级学校和医院从业。在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积极的工作下,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校将有21人推荐到吉林市参加选调生招聘,到村任职77人,有100多人充实到了农村特岗计划。
四、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加大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基地的开发力度。
1、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和巩固就业基地。
我校今年就业市场开发的思路是立足省内各县市的就业市场开发、就业基地的建设,通过派就业工作督导为主的`小组参加学生就业主要省份的校企见面恳谈会的方式,开发外省就业市场,通过走访关系单位、巩固和完善就业基地建设。全年共投入15万元,派出18个就业市场开发小组,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巩固和开发工作,既深入地了解了各地的人才需求状况,又增强了学校与各地人事、教育、卫生部门及相关用人单位的联系,全年新建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45家,聘请就业指导客座教授2人。学校还特别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工作,通过走访校友等方式,扩大了对外联络工作,为做好就业工作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也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行业与区域的合作,常设就业市场成效显著。
我校充分利用省内大学一流的大学生就业的场地(xx大学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厅)优势,着力建设好xx大学毕业生常设就业市场。先后在9月23日和10月19日与吉林市人才中心共同举办两场xx大学xx届毕业秋季校园招聘会,参会单位共计160余家。
今年我校就业洽谈月系列活动以20xx年11月13日(综合类为主)的大型招聘为开始,分别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工科类毕业生、医学类毕业生开办四场大型招聘会。另外期间还与吉林市人才市场、吉林市就业局、宁海县人才交流中心、中国有色金属人才中心、德惠市就业局、桦甸市卫生局等多家单位成功合作,共计举办大、中型招聘会4场,各类招聘专场70余次,参展单位381家,成功举办了xx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月系列活动,据统计洽谈月期间我校累计接待用人单位458家,提供了5000余个工作岗位。目前已经有513名学生通过招聘会正式签约,另有975名学生与企事业单位达成了签约意向。可以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校洽谈月活动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加大与就业实习基地联系力度,全力打造校园专场招聘会品牌。
我们积极采取措施,适时吸引更多的就业实习基地、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机构来校召开信息发布会和专场招聘会,与中山市小霸王卫厨电气、范文写作中铁十七局、中国二十冶、科宝博洛尼北京分公司、吉林森工集团、福建省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北京龙文教育集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110余家单位举办招聘专场,进一步增强招聘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招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据统计,本年度共举办大型招聘会6场次,专场招聘会120场次,接待用人单位670余家,统计、整理和发布用人信息15000余条,现场签约1325人,确定签约意向3700人。同时我们增强了服务职能,强化了“窗口”意识,提高了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出了校园专场招聘会的品牌,全面的促进了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科学改版、合理利用,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便捷的网络服务。
我们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升级后,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功能更强大了,增加了信息点对点发布功能、日历提醒功能、超级链接功能等等。完善了就业信息发布与查询室,强化了网上信息的管理,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招聘信息,丰富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内容,充分利用并与各类人才网站联合互动,同时也实现了全校毕业生全部网上求职信息电子登陆注册,毕业生信息网上快捷发布,还与各人才网站友情链接,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功能,为毕业生提供了网络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网络上的成功对接,切实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六、重点建设,全面提升,认真细致地做好就业处其他工作。
1、发挥就业督导的积极作用,促进全面促进就业工作。
就业督导员皆具备丰富的就业工作经验、较高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一方面对外能够开拓就业市场,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建立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对内能够督促、检查、指导我校的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就业督导工作例会,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同时督导员定期分组深入各学院,进行调研工作,统计各学院就业率,调查各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听取学院的及工作设想,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极大的推动了学院的就业工作。
2、做好支部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就业工作处支部,在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党委确立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及方法步骤,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和就业工作实际,强化支部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务实创先、奉献争优,实现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创我校就业工作新局面”的阶段性预定目标。
3、迎接思政评估,打造就业新特色。
20xx迸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的的一年,就业问题更是在校大学生日益关注。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处为指导单位,和校师生及全体会员的支持和努力下,我们协会以“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思维,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目标,对本协会的内部建设,对外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是本协会20xx学年的年度工作总结:
一、协会内部建设
1、招新工作的开展。在20xx年9月份,新学期的伊始,我们开展了招纳新成员的工作,旨在为协会注入新的血液,让协会在经验与新活力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
2、开学典礼暨会长换届大会的举行。在20xx年11月5日,我们举行了开学典礼暨会长换届大会,促进了协会全体成员的第一次见面。同时选出了本协会新一届的领导者,带领我们往更高、更好的目标奋进。
3、考勤制度的改善。在这一年中,我们针对本协会存在的问题,积极、努力的改善我们的考勤制度,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4、实行奖励制度。我们在协会内部实行了奖励制度,对在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理事进行奖励,提高了理事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在在各方面锻炼了理事的工作能力。
二、对外活动
1、大学生活交流会。20xx年11月19日,我们在青年舞厅举办了大学生活交流会,为全体11级新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家玩得其乐融融,互相交流了入学以来的心得与体会,加强了彼此的交流,扩展了大家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使大家有了家的感觉。
2、外出企业参观。20xx年12月3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外出参观蓝带啤酒企业的活动,让广大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了解企业文化的机会,让大家切身地感受浓厚的企业氛围,为以后走出社会与就业锻造了一个阶梯。
3、辩论队选拔赛。20xx年3月10日,我们进行了辩论队的选拔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参赛选手唇枪舌战,斗志昂扬,激情四射,迸发出了大学生应有的青春活力。
4、商务礼仪讲座。20xx年3月28日,我们在就业招聘厅举行了商务礼仪讲座。在就业中,礼仪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张通行证,拥有良好的礼仪是跨进职业门槛的重要因素。这一次的讲座,为广大大学生讲授了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使即将或以后步入职场的大学生对职场礼仪有了了解。
5、校际交流。20xx年4月8日,我协会与工商学院创业孵化中心主任及干事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我们更好的了解到公司的运营,也增进我协会于工商学院创业孵化中心的友谊。
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在这一年中,在快乐与激情中发展着,同时也在挫折中前进着、当然在我们协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如有时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因时间问题不能全部到场、协会的发展缺乏新元素等,但我们会克服这些困难,充分调动全体理事的工作热情,为我们协会的发展添加新的元素,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了解与接近就业与职业的平台。
上一篇:技术员工作总结精彩(整理2篇)
下一篇:售后工作总结(整理9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