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培训心得体会(整理5篇)
时间:2024-05-15
时间:2024-05-15
为了培养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校组织了全园老师利用中午下班时间学习了我们幼儿园的教师行为规范手册。这个规范手册详细介绍了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榜样,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教师行为规范要求,不断提升自我,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回顾我在幼儿园教学岗位上的十多年时光,深感这是一项极具责任感和良心的工作。我们所服务的对象都是那些天真可爱的小天使。因此,我自问心无愧地说,我从未对幼儿使用过任何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此外,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许多孩子在幼儿期喜欢模仿,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文明,孩子们也会效仿,甚至可能将这些不良言行带回家,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教师应当言行举止文明规范,以身作则。此外,对待孩子的批评也需要谨慎。如果批评过重,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快乐。不适当的批评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其后果是不可低估的`。
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幼儿园的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文明举止,因为我们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发展。孩子们每天都在幼儿园与我们相处,他们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用得体的语言和行动来引导孩子的生活。对待家长、领导和同事时要热情有礼貌,给孩子们树立积极的榜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穿着打扮上也要注意适度,不穿暴露过多的衣服,不化浓妆,不戴过于张扬的饰品等。
态度决定成败,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态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从不迟到早退,即使需要请假也会提前向领导请假,并且在得到批准后才会休假。在工作中,始终以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保持仔细、耐心、专注的态度对待工作,特别是对孩子们的教育工作,心怀极强的责任感。坚决不向家长索要任何财物,也不接受家长的请客宴请,保持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必须不断要求自己。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经过一天半的紧张学习,我在城南实验小学参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专题培训,这段学习已经圆满结束。在这次培训中,几位优秀园长的授课让我眼界大开,深刻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提升,收获颇丰。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焦点。以下是我在培训中得到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并珍视他们天真的梦想。不受任何束缚与规定,尊重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和梦想。接着,教师可以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同时结合适当的规划和计划。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自然的。当孩子们能够自由地展现他们的本性,无论是真善美的一面,我们就能够让他们互相影响,这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帮助化解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孩子们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可以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步,而良好的起步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必须具备宽容的品质。尊重和理解幼儿的需求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素养,而宽容幼儿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投入,因为幼儿的认知过程往往是不稳定的。容许幼儿反复探索认知的过程需要我们拥有更大的耐心。然而,宽容并非放任,更不是纵容,而是一种充满深意的态度。宽容是对理解的延续,也是对真实的体现。宽容的表现形式应当多种多样,具体的`方式需要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来确定。此外,宽容还应该帮助幼儿摆脱不良因素的干扰,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指引他们朝着实实在在的目标努力。同时,教师需要以爱心感染幼儿,将尊重、理解和宽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与孩子交流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使教师的爱心得以更多地传递。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和帮助,少一点指责和批评;多一份宽容和耐心,少一点责难和惩罚!这样,将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三、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时,反思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和实践,从而以更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教育工作中。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并不断反思,骨干教师能够进行二次学习。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等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作为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终身学习型教师不仅要持续思考和学习,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累知识储备、探索教学方法,尤其要提升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能力。只有拥有求知求索的精神,经历风雨洗礼,才能够在教育岗位上积累经验,驾驭自如,不负历史使命。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自身就要做一个有“哲理性”教师,这样教出来的幼儿才会爱思考、爱创造。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就得到更好的健康发展。
为期三天的“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班”的培训已经告已段落了,静下来想想这三天,我的收获也是多多!这三天分别有三位宁波大学心理系老师给我们培训——讲座,三人各有自己的特长所在。
第一天,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幼儿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通过李老师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需要:安全感和信任感,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事实。而幼儿团体辅导是游戏辅导,从游戏中来分析孩子的心理行为及情绪。在幼儿中我们最多运用“沙盘游戏“来测试幼儿的心理,从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这也是现在对幼儿心理最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第二天,杨老师是心理学的博士,专攻发展心理学。这天她讲述”儿童情绪发展与调节——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无好坏之分,有情绪并不怕,怕的就是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那么处理孩子的情绪,三句话:第一句“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给情绪命名)”;第二句话“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三句话“妈妈陪着你(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这是经典的.三句话,非常实用。
第三天,贺老师给我们讲述”儿童行为功能分析“,所谓行为功能分析,是指在进行行为矫正之前,对引发来访者的问题行为的起因、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来访者在此方面的动机与需求等做出评估,以便对症下药,确定来访者的问题行为和治疗的目标与方法。出于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为功能分析,指在行为治疗前对环境中和行为者本身的影响或控制问题行为的因素做出系统分析。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来访者的问题行为本身。这个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说,开展有点难度,运用到心理咨询的内容。可是贺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论分析,加上他的实际经验向我们介绍了abc行为分析,大大降低了我们的顾虑,因为这样的行为,我们平时也在处理,如他讲到自闭症的孩子,其实我们也是在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待,就是没有贺老师的专业,我们用的只是”小儿科“的方法。慢慢消化贺老师的内容,转变于自己的方法。
三天的时间真得非常短暂,在这短暂的时间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接下来在长时间中慢慢在消化,运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为孩子们做点贡献。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群体的普遍兴趣,将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去,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的一大主题。
当年,我有幸参加了市举办的课程游戏化教学观摩活动。在那里,我聆听了王老师对绘本教学与社会领域的深入解析,并参加了她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愿意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小孩天生好动,这是我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游戏在幼儿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幼儿内在天性的外在体现。作为幼儿独特的自主活动,游戏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它不仅对幼儿的生活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幼儿教育的基石。
我们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没劲,只要玩起游戏来一头是劲”。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在集体活动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单纯的说教引不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但老师说“下面开始游戏”时,孩子们马上改变原来的姿态,随时准备投入到游戏中。
家长的表述,孩子的表现给我们一个信息:孩子对游戏的渴望,就像我们人类对食物的需要一样。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食粮。当他们一有空闲,便会想出各种办法玩,努力玩出新花样。大自然的一声虫鸣,会引发他们去寻找;小鸟的翅膀被折断,他们会像大人一样给小鸟包扎、喂食,扮演鸟妈妈、鸟爸爸精心照顾小精灵;当一簇美丽的花儿开放,他们便试着种上一两种植物,期盼着绿色的生命给他们带来惊喜。
游戏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促进孩子认知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游戏,孩子们能够培养言语能力。在孩子的早期发展阶段,他们正处于言语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游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想法,这有助于他们词汇量的增加,同时提升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游戏也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游戏往往伴随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需要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乐趣。通过感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们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到游戏中,以游戏这种娱乐的形式呈现出来。游戏让幼儿认识事物及其规律,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要更能贴近儿童的心灵。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我们学校于20xx年11月23日至24日派出优秀教师前往青岛参加了“第8届课程游戏化暨游戏课程化成果博览会”。在博览会上,我们参观了各种精彩的活动课,并聆听了专家对课程的深入分析和指导。这次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和启发。
为全力推进我园“课程游戏化”改革,全面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施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由外出学习教师对全园教师进行了“游戏化课程”二次培训,将自己收获的点点滴滴和所见所闻进行了交流分享……
王老师以其细致入微的授课风格,使得在座的老师们获益匪浅。她深刻阐述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游戏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在平日的游戏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
姜园长针对课程游戏化培训进行了总结,她强调全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认真领会培训内容,并在工作中要大胆组织实施……
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园定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修正、更新教学策略,努力守护孩子的童真,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一步开展,真正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童年里健康快乐成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