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台风工作总结(整理3篇)

时间:2024-09-07

防台风工作总结篇1

一、充分做好灾前准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在岗。取消中秋假期,制定值班安排表,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全体人员备勤。确保全区66个避灾点管理人员全部在岗在位,确保应急抢险救灾分队全员在位,分为两组,每组5人,由章再耕局长和张敏调研员任组长,做好救灾准备。二是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动员部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向街道下达防灾减灾工作通知,动员部署街道做好避灾点防台开放、接收安置准备工作,做好核查灾情、报灾准备工作。14号22点台风登陆前夕张敏调研员亲自带队对易发生灾害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易滑坡地带)和转移安置人数较多的社区进行巡查并指导做好防御工作。三是做好救灾准备,保证物资充足。查看救灾仓库物资情况,提前避灾点准备好食物和饮用水,并通知协议储备商家和救灾仓库随时做好物资供应准备,各避灾点确保做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全面投入抢险救灾

一是及时准确报告灾情。严格执行《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专人负责灾情信息报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街、社区灾害信息报告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全区共计受灾人口103630人,房屋倒损105间。二是及时安全转移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全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229人,其中集中安置3165人、分散安置6064人。三是及时够用发放物资。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各避灾点共发放衣被共1016件,其他生活类物资折价约40.85万元。

三、迅速开展灾后重建

一是制定下发工作要求。迅速拟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并下发《湖里区民政局关于14号台风“莫兰蒂”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要求》(厦湖民[2016]60号)指导街道社区灾后重建工作。二是积极协调部队援助。主动对接辖区内部队,请求部队支援。做好援助官兵保障工作,及时到各街道、社区检查饮食等保障情况,要求街道全力保障官兵吃饱、吃好、休息好。共有2015名部队官兵投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成为我区抢险救灾工作的主力军,为我区灾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市里分派武警第93师710团、278团和福州市支队等官兵共1350名,区双拥办协调部队官兵共665名。)三是全局干部职工参与重建。组建30人应急抢险救灾分队,由章再耕局长亲自带队到街道社区参加清障工作,先后共200人次到禾山街道长乐社区、教师进修学校、双十中学、古龙公寓、水晶森林、城上城等社区、学校、居民小区参加垃圾清运、道路清障等工作。四是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湖里区培善社会服务中心、霞辉老年服务中心、合携社工、博爱社工等多家社工机构100余名社工自发奔赴救灾一线,积极参与到全区53个驻点服务社区参加灾后重建,帮助进行垃圾清运、道路清障、老年人慰藉、临时交通指挥等。同时动员号召我区已注册的'2万余名志愿者共同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受志愿者的感染,不少居民群众也自觉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社工+志愿者”成为我区抢险救灾队伍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做好特困人员、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和重灾户等相关人员的救助。做好南平市向我区捐赠物资的发放工作。

防台风工作总结篇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台风频繁袭击沿海城市已成为常态。台风造成的灾害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情况,台风灾后重建工作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台风灾后重建工作的过程、措施以及成果进行总结。

台风灾后重建工作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灾后重建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修复受灾地区的建筑、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防灾抗灾意识的培养以及制定健全完善的台风灾害应对策略和预警机制。在台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受灾民众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积极组织各项工作,包括制定台风防灾预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备等。社会组织则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包括提供救援物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支持。受灾民众通过自救、互救的方式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自己的影响。

台风灾后重建工作的措施是多样化的。在受灾地区的建筑修复中,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建筑的抗台风能力。例如,改进建筑设计,增加建筑抗台风的能力,安装抗风、抗震设备等。政府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修复道路、桥梁、电力供应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台风灾害。在防灾抗灾方面,政府加强了台风的预警机制,提高了预警信号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醒民众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对于受灾民众的帮助,政府加大了救灾物资的投放,帮助建立灾后重建的新居住区,提供合理的教育、医疗等各项保障。

台风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灾后重建工作的努力,受灾地区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灾后重建的抗台风能力得到了提升。各项基础设施的修复和完善,为受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府在灾后重建中的积极行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同时,社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各种支持帮助受灾民众渡过难关。

小编认为,台风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受灾民众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灾后重建工作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台风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应该从台风灾后重建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总结和改进,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台风灾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台风面前更加坚强和有力。

<

防台风工作总结篇3

街道在接到市防汛办关于启动防汛防台Ⅳ级响应命令后,立即启动《XX街道防汛防台预案》,街道防汛办迅速开展防汛防台工作。8月9日,市区相继召开防御台风利奇马动员部署会议,会后,我街道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街道防汛防台工作分析研判会,分析各村社区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风险隐患问题,并针对性开展科学防御和人员转移工作,做到最充足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把台风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现将防御台风利奇马工作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组织到位。

我街道根据防汛防台预案,迅速进入防御台风利奇马应战状态。

1、召开分析研判及防汛防台工作部署会议。部署防台具体措施,明确各村社社区薄弱环节和存在风险隐患点,落实各项具体责任,做到人员转移工作责任到人。

2、各村社驻村组和村社两委开展走村入户,广泛宣传防汛防台知识、防御办法、应急措施等,做到防台人人了解,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3、成立以街道人大、纪委为主的督查组,督查督促各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做到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点人员真正转移到位。

二、突出重点,防范到位。

我街道防台工作重点是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和建筑工作人员转移工作。为此街道着重做好:

1、地质灾害点排查和人员转移工作,街道地质灾害点共有5处分别为104国道鹅湖段斜坡、鹅湖村虎岩口、金竹村瓯海公路巡警后山斜坡、白象村环山公路凤凰山斜坡、白象村红蚂蚁厂房斜坡。其中3处104国道鹅湖段斜坡、金竹村瓯海公路巡警后山斜坡、白象村环山公路凤凰山斜坡已进行加固处理。剩余2处鹅湖村虎岩口、白象村红蚂蚁厂房斜坡已组织开展每月检查,此次台风地质灾害点共转移人员3人次。

2、低洼易涝区1处,此处为鹅湖村地下空间,该处房屋出租4间共计10人,经驻村组和村两委宣传劝导人员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3、建筑工地的人员撤离工作。现XX在建建筑工地18处,经街道城建办与建筑工地负责人对接,组织民工赴就近各村避灾点进行安置,此次共转移人数2145人,集中安置20xx人。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目前,我街道7个村中有XX、横港头、上蔡、霞坊等4个村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拆迁工作,整村级拆迁后,原有XX、横港头村级避灾场所面临重新选址工作。再加上村级拆迁后,在建工地工程增多致使原有避灾场所人员安置已不能满足安置。

为此建议区防汛办对街道XX社区、横港头社区的避灾场所进行重新选址指导,并开展标准化建设。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