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收集3篇)

时间:2024-09-09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

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发情感:

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

(二)听读,感知画面:

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思考交流: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

(三)美读,品味探究

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速读,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

①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

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

白莲:散飘、只留、几根—→一夜风雨,残败不堪

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

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

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

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

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

读红莲的语句,稍稍上扬,惊喜中又含淡淡的忧愁。

②追问:这里写白莲,写雨点加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奇支斜有何作用?为下文写荷叶护莲作铺垫。

③追问:荷叶怎样护莲?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找到文中词语)品读第6节,抓住下列关键词句加以体会。

荷叶

勇敢→正、覆盖(正面);雨势并不减弱,红莲却不摇动了(侧面)。

慈怜→慢慢、倾侧。

小结:同学们,赏荷至此,作者的心情怎样变化了?为何这样变化?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的受了感受。

因为荷叶的爱,因为荷叶的'勇敢慈怜,因为荷叶的自我牺牲精神……

2、当作者深深感动之后,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品读第9节,感悟主题。

①追问:为何说“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二者分别有何相似?(从文中找到依据)。

母亲:对屋里母亲唤着——唤→呵护有加、母爱至深,如荷叶

我:我连忙跑过去——连忙→弱小无助、渴望母爱,如红莲。

②追问:再读体会,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理解词语: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荫蔽→母亲的呵护、关爱、扶持等

理解句意:(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体会写法:

1、出示冰心另两首小诗:

①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②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追问:这两首小诗同课文一样,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和你前面所写的短信一样吗?

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寄情。

(五)体验,感受母爱:

1、回顾生活,寻找记忆,说说生活中那些温馨的小事,感受点点滴滴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2、模仿课文,借助具体形象,写几句话,唱响母爱的颂歌。

(六)作业设计:

1、把课堂上所写内容补充整理成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2、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达对母爱的回报。

3、课外熟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红莲——我

以物喻人

托物寄情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品味诗歌朴实、清丽的语言,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读诗,品诗,学写法

学习难点:初学“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万物皆有情,花草有意,山水传情,大自然的一切在文人的眼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荷叶母亲》,看看它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1、注音注解

花瑞(ruì):花开的好预兆烦闷:心情不畅快

姊(zǐ)妹:姐妹菡萏(hàndàn):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适意:舒适攲(qī)斜:倾斜,歪斜。

荫蔽(yīnbì):①(树叶)遮蔽;②隐蔽。这里指长辈对晚辈的照顾。

2、思考:文章体裁是什么?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不押韵,写法同散文一样,但又注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于诗意。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3、连一连,自选一个你会原角度来谈谈

角度多样美

构思真挚美

情感精巧美

写法独特美

三、合作学习、展示提升:

1、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其中的感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是指什么呢?

2、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句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深情呼告,并用三个比喻句和一个反问句,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路上充满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母亲。并把母爱推向高潮。点明了主旨,深化了感情。

3、(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明确、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4、全文的文眼是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

5、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亲。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

明确:荷叶。

4、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寄情或寄情于物。

呼告:

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质疑释疑,精讲点拨。

四、质疑释疑:

五、达标测评: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

师生活动

结合工具书及身边资料自主完成

师生、生生合作完成

教师适时点拨即可

检验效果

学生提出疑问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不住校,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回家见到妈妈?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前一阵子生病想家了打电话回家,在电话里听到妈妈说女儿,你在那边还好吗,工作顺利吗,不用牵挂家里,我和你爸爸这都很好,好好工作,好好爱惜自己,好好注意身体,说出来真不好意思,老师就很不争气地哭了,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没想到在母亲的眼里我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妈妈爱孩子,所以会骗孩子,给大家看一个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你一定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女士,也有一个爱她的母亲,也正是这种爱,让她一生都低回品味,才有了其一篇篇真挚感人的优秀诗篇。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一起读一下二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们突然进入了童话王国,这朵红莲有了人的感觉,你们觉得在荷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觉?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为什么?表面上因为解决了我对红莲的担心,其实呢?坐在了母亲旁边。)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哪句啊?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齐读这一句,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荷叶母亲》借物喻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3、冰心的纸船和往事(一)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母亲呵!这零碎的,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请同学读,读出感情)

如果可以,我们不需要叠纸船,只要适时的一句问候,妈妈就会开心,就会幸福,妈妈的爱没有理由,无声地付出只为你能更好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传递给我们一位母亲的心声:“别以为只有我怀着他的时候才跟我骨肉相连。当他将下地自由走动的时候,即便远在天边。抽打在他身上的风同样会撕裂我的肉。”母亲是我们一辈子赖以栖身的港湾,如红莲头顶的那张碧绿的荷叶,风雨无阻为我们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写给地震中逝去母亲的孩子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

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将孩子抱在怀里

她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倒塌的墙壁

在自己宽厚的胸怀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孩子安然的睡着,没有任何声音将她惊起

仿佛一切如昨日妈妈轻轻晃动伴她入睡

伴她如昔

人们将孩子托起

在遗留的手机里人们发现了写好的信息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此刻的感受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用伟大的母爱延续着对孩子生命的继续

无数的人为此刻落泪不止

我们被简短的一句话

而深深地、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

泪水满眶心感伤

孩子你是幸运的

“你既然活下来了,就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温总理的话语是说给你也是说给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

记住亲爱的孩子

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坚强的活着

当你懂得讲话时

我希望你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