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经验总结(收集5篇)
时间:2024-11-13
时间:2024-11-13
一、前言
这篇经验总结的问世,首先必须拜谢我们的敦哥徐建敦老师,他起码有八成的功劳。如果不是他在大街上霸气侧露把小子我拦下,恐怕我也没想到要十分系统地总结自己高中三年的各种得失。总结这种东西,系统和零散是天和地的区别,对我个人而言,把自己高考后诸多零散的思考整合起来,收获很大。
其次,虽然我对徐老师自称小子,但是面对诸位师弟师妹我还是自信有点斤两的。倒不是说我考上华附就上了天,在华附读书的人也是两只手两条腿,不会飞,会飞的是折翼的天使。我说的是,这篇总结100%独家披露呕心沥血,诸位孩子们学习一下,绝对没有害处。以前我总觉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像谢亚龙叉腰肌——装B,高考完了才明白,大人们的告诫和师兄师姐们的血泪教训真的不能不听。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对这些金玉良言产生逆反心理,高考八成要悲剧。
第三,你们真的要感谢敦哥。不是我拍他马屁,这样细心关心学生的老师千年碰不上一个——起码他走在大街上碰到我一把就抓过来叫我写经验总结(既为自己,也为诸位),起码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过年用50RMB大红包悬赏难题好解答的老师。你们要是一不小心霸气外露给母校争了光,千万别忘了谢谢他,最好磕三个响头。当然,也别忘了拿成绩单找他要红包。(笑)
二、高中成功经验
进入正题。一见到师弟师妹就揭自己的短,我绝对不干这种蠢事,所以就先说说自己高中的成功经验。
首先,就是我在高中想清楚了自己将来大概要干什么。
我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生目标的随遇而安的人未必会混得太差,但他一定不会有太大出息。有胆的就跟我赌,但我必须说,我绝对赢。
例子不举,关键是为什么。第一,对于我们而言,到了15岁或以上的年龄,应该逐渐懂得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父母不能管我们一辈子,年轻的时候不养成规划人生的习惯,等父母管不了我们的时候了,我们顿时失去了航向,那时会十分棘手。第二,有人生目标,才有好好过日子的最终目的。正因为我定下了这辈子的奋斗目标,我才会在高中出了很多岔子(具体详见后文)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来。同时我推荐大家好好读读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任美国能源部长、杰出的华裔——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他重点谈了这个问题,十分具有说服力。
那么要怎么做呢?
第一,确定自己希望从事的领域。选择标准:兴趣第一,天分第二,就业现状第三。可能每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从事就业好的领域,但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个领域一无热情二无天分,那么从事这个领域不会有什么成就,就业也很难。现在的家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过现实,以至于看不清自己孩子身上潜藏的巨大能量。永远要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一直推着你攀登上你能够达到的最高峰,与其在一个就业好的行业做一个平庸的人,领着3000月薪,不如在一条布满荆棘但自己喜欢的道路上闯成大师,自己快乐的同时名利双收。第二,不要忽视天分的作用。如果你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天赋比别人稍稍差一点,这无所谓,要坚定地走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这是真理,但我们不能认死理。如果一个很喜欢数学但是数学每次都考0分的人去研究数学,能有成就吗?不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换个方向呢?毕竟人是不可能只喜欢一个领域而对其他事物毫无兴趣的。这两大问题考虑完了,再考虑就业。
第二,规划好求学道路。要拿到什么学历,想去什么学校,出不出国,什么时候出国,去哪个国家,去这个国家的哪个层次的学校(最直观:权威评测机构排名),求学的投入产出比如何,这些都要考虑好。清晰的求学生涯规划能够让我们的目标更明确,并拥有一份安定感和适量紧迫感,更好地投入学习。
第三,确定自己想要成为这一领域的什么人才。给自己的职业一杆标尺,想从事文史哲或理工的是要成为专家还是普通老师;想从事经济或管理的是想成为老板还是经理还是科员,这些要花点时间想想。为什么要想得这么长远?借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明确好“将来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剩下就一件事:为之奋斗。我很庆幸自己在高中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这使我有无穷的动力坚持学习,让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其次,懂得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安排好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二,做好每天、每周甚至每月的时间规划。
高中生活深刻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精力太有限,不是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能做得了的,如果你我们把每件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那么考上好大学(好高中)基本上也是没戏了。我们要分清主次,首先保证学习的成功,再适当参与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并且不能沉迷。
更关键的是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以前我是一个没什么计划的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基本上没什么概念,作业做完了要干什么更是没什么事做。上了高二,我开始尝试做每天的学习计划:前一天晚上安排好上午的任务;中午(基本上要上的课上午会上完,作业也都布置下来了)安排好下午和晚上的任务(包括自己附加的作业),然后逐条完成。这样的好处是,我们的学习工作更有序、更明确,并且在完成课内任务之后有机会给自己开小灶。
然后,找到自己的另一个精神支柱。所谓“另一个”,是因为先前提到的生涯目标必须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首要精神支柱,但仅仅有它还不够,还要再找。我的选择,一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早期浪漫主义乐派,从他们的作品中吸取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历史学得好的同学对此应该有所了解);二是把钟南山的签名和伊瓜因的海报贴在墙上鞭策自己。当然,人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我们不必强求非要选哪件事物作为自己的支撑力量,只要是自己觉得喜欢的、合适的即可。但我必须声明,我个人反对以暗恋对象或恋人作为精神支柱——据观察:以暗恋对象或恋人作为精神支柱的同学,最后结局都略凄凉啊略凄凉。选择精神支柱虽不及前两项重要,但也不可或缺。以我的经验看,没有精神支柱的人,要么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颓废,要么在高三的高压下突然崩溃,而有精神支柱的同学,个个都像打不死的小强,在备考最艰难之时愈挫愈勇。
确立生涯目标、安排好时间、找到精神支柱,这是我高中期间三大成功经验。
三、高中生活的教训
很好,现在是自曝糗事的时间。以下事迹,均货真价实,质量保证,可资诸君参考,望慎勿再犯同样的错误。
(一)要对高中生活的严峻性和高中的竞争的激烈程度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我就属于对华附的激烈竞争没做好充分准备的一群人之一。当激烈的竞争扑面而来时,我变得手足无措,并且没办法及时地扭转不适应的状态这导致我的整个高一都在稀里糊涂中度过:上面说的三点成功经验没有任何一点在高一获得;不清楚自己在班里、年级里的定位;没有什么追求,只满足于做完作业(作业多的时候甚至无法完成)。不仅是在华附,在任何一所示范性高中都不会有竞争力,如果不及时扭转这种状态,其结果只有一个:被淘汰。
所以,我们必须尽力避免这种状况。方法有二:一是在初三毕业后对高中生活做好充分准备,提前规避,这包括预习高中课程、明确自己在新学校内的定位(考试排名、社团活动参与程度)、避免暑期放纵;二是在进入高中之后,采取措施对不适应的状态进行扭转,具体参见三条成功经验。
(二)杜绝沉迷电脑游戏。
我个人是并不反对玩游戏(电脑、掌机)的,但是我坚决反对玩上瘾。我活这18年,最后悔的就是高一过了一年的“瘾君子”生活,简直后悔得能从大腿上掐下一斤肉。
回头分析自己高一沉迷于电脑游戏的经历和对周围沉迷游戏的同学的观察,我把高中生沉迷游戏的原因分为两类:一,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根本不在乎,以一种吊儿郎当自以为是的心态开始沉迷于游戏;二,在激烈的高中学习竞争中无法脱颖而出,感到灰心、迷茫,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开始沉迷于游戏。我是后者的典型。
对于前者,我认为无需浪费太多详细分析。从根本上说,这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把自己的人生当做儿戏把高中当做儿戏才会如此。儒家说过要“诚意正心”,不摆正自己的生活态度,一切免谈。
对于后者,我作为曾经的典型,在这里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
以逃避现实的心态进入游戏时,那种感觉的确非常爽快。当我以各种名义瞒过父母坐到电脑前,我在游戏中就可以如鱼得水——游戏所满足逃避现实之人的,恰恰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最缺乏的成就感。游戏给人的成就感使人愈发沉迷其中,愈发沉迷其中,则游戏功力更高然而对现实事物处理得更不到位,那么在游戏中更大的成就感和在现实中更大的挫败感推动人更加沉迷于游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我在上高二后决心彻底甩掉电脑游戏这个包袱,给了自己很长时间思考。在那段时间里,我最终的思考成果如下所呈:
人始终是一种趋利性和现实性的动物。沉迷于电脑游戏带给我的,除了成就感别无其他,我从中获利太少。如果我在努力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取得近乎等量的成就感,那么我绝对会取现实生活而舍弃虚拟世界。
现在问题来了:我在现实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练习,我又在虚拟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练习?前一个问题答案明确:我确实为了学习付出过,但这种付出不比初中时期多多少,在华附这种环境中,这样的付出显然太少。
而后者呢?玩实况足球,最高级六星是隐藏难度,我只玩到五星,而从起步的'两星上升到五星,我付出了多少?在“训练场”和对弱队的比赛中练习各种技巧和定位球花了最多时间;自己还要练出足以戏耍AI的战术,又花不少时间;上网看高手的攻略和调试自己擅长的阵型,还要花时间。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不错,我经常赢很多很多强队,但依然很难取得自己想要的五六球的大胜,有时候手感欠佳,甚至要下调难度。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我的课后时间,花在实况足球上比花在学习上更多,但我打游戏的水平离真正的高手依然相距甚远,取得的利益微乎其微;而在读书上,我并不笨,之所以在高强度的竞争中不占优势、感到自卑,甚至逃避现实,关键在于努力的程度不够,花的时间太少,如果课后把玩游戏的时间和读书的时间对调,天知道能取得什么成绩?
从此以后我重新把生活中心放到学习上来,用功学习,从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的年级89名进步到高三二模的年级15名,广州市101名。
要杜绝沉迷电脑游戏,关键在于理顺自己玩游戏的心态和游戏与现实的得失关系。其实高二以后我偶尔还会小玩两把,愉悦心情,但我明白其中的道理,总是点到为止。
四、高三学习的经验教训
高三是最特殊最关键的一学年,不仅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高考,更因为它科目虽不多,强度却异常的大,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了极大的负担,需要巧学,而非蛮力。
要形成自己的固定学习规划
前文我介绍的一个经验就是做好近期的学习规划。到了高三,还要升级一步:固定的学习规划表。所谓固定学习规划,就是固定下来的、周期性循环的、尽可能不改变的学习规划。比如下午6点是固定学习时间,那么下午6点就永远拿来学习;周一下午6点做A项,那么就永远做A项,周二下午6点做B项,就永远做B项。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好固定学习规划,一年积累下来,收效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强调到了固定时间就要开始学习,但完全做到很难。当我们的固定时间被某些杂务冲掉时,就放过它,不要在第二天的固定时间补前一天的任务,而是按部就班。随着高三进程的深入,我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变化,那么我们应该根据一些阶段性考试所反馈的结果,恰当地调整固定学习规划里的学习任务,而不能一成不变。
不可拘泥于错题本
以往几年的高考状元都有“错题本”这一秘籍。实际上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行性不太强。我们把错题抄到本子上是很费时间的。如果诸君能做到在高三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从容做好错题本,那自然很好,但当我们做不到时,就不要拘泥于它。我们可以把试卷整理好、分类好,把错题标注好,做好笔记,如此也不失为好方法(这是我的方法)。反思错题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关键不在错题本,而在反思错题的制度。我们必须给自己定下这个制度,但至于完成的手段,大可以因人而异,只要效果好就行,不必非要开错题本。当错题本不适合自己时却依然要把它强加给自己时,往往浪费时间,得不偿失(我高三前两个月即如此)。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们会建议高三的学生以长跑作为课余的运动方式,因为它既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又能避免受伤。长跑是一个大众化的选择,但并不是我的选择。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不一定非要长跑。我们必须明白,高三的体育锻炼除了强健体魄保障体能之外还有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放松精神。如果运动方式不适合自己,就不能让自己全心投入、摒除杂念,也就难以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对此我深有感触:
最初,我每天下午都去长跑,然而我并不喜欢长跑,每一次都只活动了身体,却放松不了精神,从田径场出来,精神上依然很疲乏。下学期,我打破了自己“不碰篮球”的禁令,避开球场人流高峰,自己一个人练习罚球。站在罚球线上,我只想着进球,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动作的规范、连贯、手腕手指力量的运用上。这一变效果奇佳,每次我从球场上下来,一天积累下的精神压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运动都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尤其是男生们,打球踢球最好不要打比赛,稍作投篮练习或传接球、射门练习即可。相对而言,羽毛球乒乓球是较好的选择。
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心理调节是高三学习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环:做好了,它能让一个本来能力水准只有文科一本线的学生冲上中大;做得不好,它能让一个本来可以上中大的学生沦落到广商。
以我的亲身经验教训看,高三的心理调适,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前紧后松,基调平稳,永不放弃,看淡得失。
相对而言,刚上高三时,我的成绩仅是年级中上,提高空间大,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施加高压: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四大历史系之一)。我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能力不差,在高压之下,我的动力很强劲,一成绩虽有波动,但总呈逐渐提高态势。
但我所忽略的一点是,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当压力过大、施压时间过长时,人会疲劳甚至崩溃。一模之后,由于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心理疲劳状况,甚至一度产生放弃的心理。所幸我平时比较注意释放压力并且咬牙坚持下去,这时的心理疲劳状况除了学习效率下降之外,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时我以一种无所欲求的状态参加二模,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极好的成绩。
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敢于在高三起步阶段给自己施压,强迫自己早进入状态,三个月以后,要平稳地、逐步地给自己减压,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以缓解心理压力或避免出现心理疲劳期——这就是“先紧后松,基调平稳”。另一个有价值的经验是,我们绝不可在自己感到最疲劳时放弃。学过地理的都知道,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往往是黎明前夕,太阳一出来,气温又要上升。高三备考也一样,当你努力了这么长时间,感到最痛苦最累的时候,恰恰是你即将出成果的时候。正如我在二模前的咬牙坚持,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收获丰硕的阶段性果实——这就是“永不放弃”。
而心理调适的最重大的课题是得失观的问题。我恰恰栽在这上面。二模将自己所学全数发挥而取得好成绩之后,我又充满了对南京大学的渴望,但也变得十分患得患失:好不容易熬过心理疲劳期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我害怕在高考时丢失这种状态,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前文我提到了自己参加二模的心理状态:无所欲求。正因如此,我无意中卸下了所有包袱参加二模,才尽数发挥,取得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成绩。其实越接近高考就越应该拥有这种心态。我太过患得患失,平时的学习也受到一定影响。最关键的问题在高考期间: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使我在面对一套极其诡异的高考卷时束手束脚,失去了平时的胆大镇定的气势,数学甚至有道题在涂卡时没涂好。最终的结果是,高考是我整个高三下学期发挥最差、排名最差的一次考试。
回首高三,我自以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虽然有时会偷懒,但我依然是班里面最用功的学生之一。可惜的是当初我没有看到这一点,没有关注过程而太关注一个未知的结果。其实患得患失就是自作自受:自己给自己背包袱,如何能发挥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整个高三的过程,是不是做到了老师和自己要求做到的事情,是不是注重细节、注重基础。当我们更多的关注过程,不仅能驱散对未知结果的恐惧感,更能帮助我们专注于细节,做好过程。这时候,高考想不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都是难事了——这就是:看淡得失。
五、结语
此篇经验总结甚为冗长,更显沉闷,希望同学们多多海涵。我之所以写上很多细节,就在于:高三的问题,很多方法不是提纲挈领几句话就能说清的,还要具备操作性,提供一个操作范例,以供借鉴,取其长,避其短。这样,后来人的摸索才有可能因为这详细的操作范例而节省时间。我想做到的正是这一点。
1、高中文科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高中学习经验总结。
2、文科课程和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记忆量大。由于这个特点,使你在学习文科课程时所采用学习方法明显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较形象、具体,文科的理解有点靠平时的潜移默化。
当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这里仅讲述它们的共同特点。
3、文科课堂要诀
(1)课堂笔记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课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师讲过的内容会很快忘记一些,即使当时不忘记,时间长了也会记忆不深刻。如果上课不记笔记,那么遗忘的部分将永远从你的大脑知识库中消失。
上课记笔记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你的思路紧跟着老师走,增加课堂的学习效率;二是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备忘,可以在课后或复习时拿来用。然而,记笔记不是记流水账,不是把老师上课时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而是记下重要的内容,如记录知识结构体系、思维过程等,特别要注意老师重点提示的内容。
(2)听课要投入,思路跟着老师走,更主要的是思维要活跃
这是考验一个人的注意力的时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会在老师动听的故事式的讲课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在记叙文中讲到课文中的某人说了一句话,老师很可能会问,这个人在这时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就要积极思考,不但要看清这句话里的每一个字,更应该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联系起来,分析出这句话的含义。这样在上课时,你的思维是活的,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地提高(学习理科也一样。所以你会发现,有两个人,同样上课都非常认真,为什么一个成绩很好,而另一个成绩始终一般?道理就是:一个上课时思维是活的,经常把正在学的知识同以前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另一个上课时思维只是由老师领着,学哪看哪,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分析)。
4、文科课外要诀
(1)作业特点
文科的.作业分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助记型的作业。如语文中的抄写词语,英语中的抄写单词,政治、
历史等中的抄写名词解释等。这类作业主要帮助你记忆。
第二种是整理型的作业。如各科中的回答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课本中,做了作业后,等于把它们整理在作业本上。这类作业可作为以后的复习材料。
第三种是分析型的作业。这类作业在课本中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课或平时积累的知识来完成。如写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等等。
第四种是拓广型的作业。这类作业一般同课本没有直接联系。如语文课后,老师叫你去找出10个歇后语;历史课后,老师叫你去了解某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等等。这些其实是你平时积累知识的好途径。
(2)课外知识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学好课本知识其实是为了能更好地学习课外的知识。如果一个人除了学习课本的知识外,课外知识懂得很少,那么他就没有达到学习目的。
课本的知识是基础,而课外的知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学习课外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应用课本的知识。你的课外知识丰富了,阅读、分析、理解、写作水平也就上去了。
你可以看课外书,看报纸和杂志,看文科类的,看自然科学的,什么都看(但千万不要看坏书噢。什么是坏书?文句不通的,思想不健康的,教人成为考试机器的等等都是坏书)。有的同学对文科比较感兴趣,只看文科的课外书,不喜欢看理科的课外书。时间长了他的理科知识会相当贫乏,导致写作文时缺乏材料,议论时论据不足,阅读时理解困难,对学习历史、地理时碰到的常识问题模糊不清。
(3)谈古论今
平时多和别人谈古论今,工作总结《高中学习经验总结》。和同学谈,和家里人谈,和邻居谈,和亲戚谈,和伙伴谈,和陌生人谈,和老师谈。把你知道的东西说给别人听,也从别人那里听别人说的东西。
多和别人谈论,你会首先发现你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你能讲出你脑子里所想的东西。
多和别人谈论,你还会发现你的知识面加宽了,你从别人那里“交流”到很多知识。
多和别人谈论,你还会发现
但要注意到一点,谈论时力争做到:谈论要有主题,谈论要深刻、生动,在高手面前要大胆地发表你的意见,发现疑难问题要及时设法解决,对自己认为对的知识要积极维护,当然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
数学:
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
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
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语文:
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高中数学,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门头疼的课程。现在,我以毕业多年的身份来谈谈高中数学的学习心得体会,可能说法有些偏颇,但是都是我的真实感受,希望对广大奋斗在高考征程上的人有些小小的启发作用。
我记得高一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考了150,那次考试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把后面的学习搞好。其实我不是什么高考数学满分的人,我的分数对于那些真正高分的人来说特别普通,我更愿意站在一个原来学不好,后来怎么把数学学好这个角度去谈。
首先,要坚定信心,不要觉得提高成绩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我初中数学也曾经不及格过,可是后来我还是凭着一点一滴的努力让自己的成绩慢慢提上来。其次,要努力,除了努力还是努力!
还是不说废话了,重点说一下怎么把数学学好。
1、课本上的.原理,例题要全部弄懂。一般来说,那些例题都是很典型的,也很浅显易懂的,掌握了它们就是掌握了最基本的东西,才能为做难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2、一定要挑好辅导资料。我这里就不推荐什么具体的资料了,免得大家以为我在推销。这里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你数学基础不好,那么不要好高骛远,去跟随潮流,别人买什么辅导资料你也买什么辅导资料。要有选择性。最好挑一本比课本上的例题难一些,但是又不是特别难的辅导书。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参考资料上面的题,如果你看了之后觉得那些例题还算有些深度,你看了有点思路,但是又不是可以马上解答出来的题,这种辅导资料就比较合适你。如果你看了半天,完全不知道那些例题在说什么,你还买了,最后你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它,掌握它,但最后对你学习成绩的提高又不是特别有用。
3、坚持题海战术。比如说今天老师教了一节内容,里面涉及某个知识点,比如说在解析几何那里,会涉及通过引进X轴,Y轴,Z轴这些坐标轴来解答一些原本通过直观解答比较难以理解的题。老师教了这个知识点以后,你要争取早一点把辅导资料上有关于这一节的知识全部弄懂,这样才好为后面解答更难的题打下基础,因为后面的知识点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延伸的。(当然,我指的是专属解析几何这一块)
4、考试技巧。无非几个字——眼明手快!大家要特别细心,特别是选择题,有一些选项比较有迷惑性,一时粗心可能就丢了一道选择题而使你的整体分数和别人落下一大截。要争取自己会做的题全部做出来,自己实在不会的,巧妙地猜一个。有时,最不像答案的那一个可能就是答案,看上去表面很像答案的可能根本不是。
5、还是考试技巧。争取时间,细心,细心,再细心。总之,最好保证基础题全部拿到分数,最后的一两道大题能做几步是几步。
6、其实说起来,要怎么学好数学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得完的。我这里说的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废话,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也许这些话你都听过,但是真正去做,付诸实践,又可能收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7、坚持努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放弃,失去信心。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也较初中有很大改动。适应高中,尤其是文理分科后的学习,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有些经验可供参考。
(一)学习过程中,我们问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不会做的题,二是对概念的理解不清的。对于第一种问题,不建议轻易提出。也就是说,对于一道难题如果不会做,尽量还是要自己思考,把思路写下来,不怕解不出。只有确实无法解答,才去问老师或同学;对于第二种问题,我觉得才是真正有必要马上问的;
(二)重视平时,学以致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抓住课堂上的'黄金时间,课堂上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听不懂的地方先做记号。急着去问同学,不仅影响他人听课、老师授课,还可能让自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课后及时完成相应的练习,辅助记忆知识,查缺补漏,平时就要做到尽善尽美;
(三)统筹安排,查缺补漏,多思巧练。复习有计划有重点,保持考前最佳状态;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的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理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学会做练习题的诀窍,提高答题的速度,学习曾做错的试题;运用生物节律充分利用高效记忆时间;灵活变换复习方式,达到最佳效果;熟悉考试题型,以平常心对待平时考试成绩;
(四)合理作息,保持良好心态。考前要保证充分的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参加体育锻炼,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合理使用左右脑和利导性思维;拿到试卷不要急着做题,动笔前审好题,越感觉容易越要警惕,遇到难题要适度叫停,不建议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分配考试时间要“量体裁衣”,克服平时做题的惯性,学会控制大题的节奏,不要在一条路上耗死,主动安排时间检查试卷,时间来不及要震惊,积极应对脑力疲劳和记忆堵塞;
最后,希望大家能记住:不要在未来某一天,为你没有好好度过自己的高中时光而遗憾惋惜。
1.概念:研究内涵
学习物理概念,除了知道它的定义、单位、标矢性,还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内涵和外延。有同学认为学习物理不用记概念,只要会做题就行了,对很多概念的定义都不能正确表达出来。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我们不用去死记硬背概念,但是如果要完全掌握一个概念就一定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所以不能描述出一个概念的定义就一定没有掌握好这个概念。
因此,对物理概念我们应当反复的思考才能准确把握,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加速度、功、电场这三个概念在高中物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
例如,学习“功”这个概念时,我们需要掌握恒力做功的表达式、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对参考系的要求;还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功的含义,通过分析各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安培力、内力、外力)做的功来理解功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分析才能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而对“功”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对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非常有帮助。
复习之初,就可以把所有公式定理统统列出来,熟记在心,并在做题当中熟练和灵活运用。只有通过不断地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
另外,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同学们在高三能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旧有的知识。如学习了极限便能更好地理解瞬时速度;导数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速度、加速度、磁通量的变化率这些概念;三角函数对掌握简谐运动的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
2.规律:知其所以然
关于规律的学习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规律是如何得出的;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条件)是什么。
学习物理规律除了掌握结论,还要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如同学们都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却有很多人不清楚是怎样得出的;知道自由下落的电梯内的物体和卫星上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都会完全失重;知道静电屏蔽时内部的场强为零却不知道怎样证明……这些都是重结论、轻过程的结果。这些同学在上课时尽管做了很多笔记,但对规律的得出过程并不清楚,造成不会做题。
学习物理规律时还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如动量定理必须在惯性系中才能使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大地为参考系来计算动能和功。
3.实验:亲自操作
实验题对学生在高考中是否能拿高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每一个实验,有条件情况下要亲自做一做。要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特别注重基本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特别要重视课本上的实验,也包括每一个学生实验,重视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在近年的物理高考实验中,我们已经感受到高考实验不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利用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原理、方法去处理新的问题。
4.教材:精细阅读
无论是概念、规律,还是实验方法,都在教材中有详细的论述,这是任何教学参考书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在每一章学习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本章的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认真阅读教材的另一个作用是有些细节问题在复习时老师不去细讲,这时要结合教材复习,特别是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的试题常常源于课本。
5.习题:注重方法训练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只有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才能掌握。在一轮复习中,不要急于做综合题和套题。要求稳、求实,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解题时要侧重常规方法,淡化特殊技巧。解决问题不是解题的目的,我们更注重题目所包含的方法。
掌握一种解题方法,除了做练习题,还要把功夫下到典型例题上,同学们们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想,怎样想到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哪种方法比较好,这种方法解决哪类问题比较方便……这样我们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做题的质量更胜过做题的数量,在做题时重视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培养审题习惯。有的同学为了加快答题速度,题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着急去做,做到一半才发现问题,原来题没有审清,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审题环节很重要。
培养思维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查结果。
注意计算题的解题规范性训练。答计算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但不宜过多,把最基本的过程和规律叙述清楚即可。如“由甲乙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得”、“将AB作为整体,从A点运动到B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由题意得”等。
2、设未知数的原则,一般用常用字母,让人一眼就能看懂。如果用E表示功就会让阅卷老师迷惑不解。
3、若既有分立式,又有综合式(式子在试卷中要紧凑),若综合式错误,按分立式给分,列式层次要清楚,顺序要合理。
4、公式要用课本中的原始式:定理中方程左右表达式一般不要改变,但须注意用题中所给定的字母,不要带入数据表示。
5、最后结果直接得出,不必代数计算,但结果必须突出,另占一行。
此外,在平时练习时还要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做题时尽量少用计算器。
上一篇: 班长转正总结(收集5篇)
下一篇: 幼儿园一日常规总结(收集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