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反思(收集8篇)

时间:2024-11-21

课程教学反思篇1

教材在传统的教学中,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都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回归教材,以教材为纲,也就是说的教教材。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在能力培养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新课程内容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理念,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方式。下面我以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和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为例来谈自己在新教材下的教学和传统教材下的教学的不同。

一、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教学体现重能力轻知识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教学,传统教学中是:依据教材列举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要分析三江平原为什么是种植业,然后要根据三江平原的气候、地形、土壤来分析种植业形成的原因;同样依据教材列举的青藏高原的畜牧业要分析青藏高原为什么是畜牧业,然后要根据青藏高原的气候、地形、草场的分布来分析形成畜牧业的原因。从而引出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区位概念的学习只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泰国湄南河平原的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两案例来说明农业区位的概念。而泰国和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知识也不在要求学生掌握,弱化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只是用来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案例而已。教材后面还要求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农业区位的案例,这就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活”的知识。人教版20xx版教材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理念,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方式。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区位的因素的教学,传统教学是:注重区位因素知识的讲解,引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需求、交通、科学技术、政策等因素,并且做了详细讲解,教材详细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对学生的要求是对这些知识的识记,理解。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则是通过进行农业生产的案例要学生自己得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直接由学生自己的感性认识就可得出结论,然后由学生总结怎样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以及影响因素。教材后又有思考“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要影响农民的决策?”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教材的'最后又安排了活动,介绍了水稻种植、立体农业以及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教材通过这样的设计,更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在新课程教学下的主体地位。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而新课程改革要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而自主学习就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教材直接呈现农业地域类型,对学生的要求是识记和了解,中间没有推理阐述,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农业地域根本不了解。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学习教材用了很多文字来阐述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水、热量、光照等自然条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得到加强,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逐渐将自然环境改变成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通过以上的解释,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就有了很好的理解,从而对农业地域的含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思维的锻炼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20xx版教材还列举了许多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教学反思篇2

《小小音乐家》是一堂通过歌曲和歌表演培养孩子们音乐兴趣的音乐课。我所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学会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活泼欢快的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小小音乐家》,根据歌曲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音乐游戏”——“模仿音乐家”——“音乐家演出”这一情境为主线,引导巩固音符、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在一系列的学生参与活动中,达到了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而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非常轻松、愉悦、有趣的课堂氛围。根据情境内容和学生一起找朋友,用音符变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分成五人小组进行合作“音乐家表演”,最后以参加联欢会的形式鼓励小音乐家们上台表演。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运用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掘他们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和合作能力,丰富审美体验。本节课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切身参与,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音乐。

课程教学反思篇3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1.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放大了学生讨论、发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所占的比重,以此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以读为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出,而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诵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

3、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诸如“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们比我想像的还棒”、“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虽然你的不够完美,但你的思维很开阔”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倡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节课中教师专门安排了朗读比赛,意义就在于此。

总之,《在山的那边》作为第七册的开篇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在通过它向学生阐释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传授反倒稍显次要了。

课程教学反思篇4

《葡萄沟》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我想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同时,二年级仍是孩子识字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对生字进行教学,抓住重点字词结合理解、体会,从而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读。

1、抓字词,促理解

本课字词教学我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结合识字方法进行生字识记,加深印象。又如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时候,采用选词的方式借助“五颜六色”来理解区分“五光十色”,孩子们理解的很到位,体会到“五光十色”不仅颜色多而且有光泽,如同葡萄沟的葡萄那么的晶莹透亮。

2、赏美景,重感受

葡萄沟的.景色迷人,盛产的水果香甜可口,尤其那里的葡萄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孩子们怀着满心的期待想去见识葡萄沟。本节课我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带着班上的旅客一起前往葡萄沟。透过文字,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如:葡萄沟每月所盛产的水果;“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等等。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3、品美句,悟真情

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孩子们自由的去感受,去发现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相互讨论,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句,通过品读句子,品重点词“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孩子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多、颜色多。在感受之中,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将葡萄沟的这一幅幅美景图表现在我们眼睛,深情并茂,令人久久陶醉。

这堂课让我和孩子们一起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游览了一番,一堂课下来我们都心情愉悦,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语,评价语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很好的激趣效果,整个课堂氛围是很和谐。

课程教学反思篇5

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后,新旧课程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分享一篇教学反思: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现代历史学习方式的运作以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为先决条件。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习历史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课堂学习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课外自主安排学习。视历史老师为良师益友,产生了主动与之对话的强烈愿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思考、自由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立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适当讲解和点拨,适时解疑释疑。

例如,在学习世界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时候,我要学生自己了解: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找到贝多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

二、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的设计中就运用了“问题探究性”教学策略。

①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效果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③如何评价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和亲的历史作用?如果你是王昭君,面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的和亲请求,你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果你是汉元帝呢?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分组活动彼此合作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述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

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既重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又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分享,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当然,不能把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的自学,为保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要创建积极的、宽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同时,由于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相互学习。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流程:“个人独立探索———小组研讨———集体交流——师生总结———质量控制———小组奖励”。

四、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在古代世界历史教材中,讲述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什么区别?此问题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先分别动手书写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再比较二者异同。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从教会(接受)、学会(理解)到会学(举一反三)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体验、感受,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积累知识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并从探究中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课程教学反思篇6

新课标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知识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

在高中一年级开设新课标的《物理》,强调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物理,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精神、物理态度和物理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下面,就物理课教学目前遇到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知识结构的变化

物理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综合,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从基本物理观念上理解物理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开放的知识结构,而且其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但是,这就给原本分科授课的老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任务,也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带来极大冲击。教师不知道这门综合性的物理课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才够用,任课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物理课程。

2、思维方式的变化

原先的物理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关系,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学生学习的基本理论通常是公认的`定律或定论,实验方式也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新物理课程里,展现给学生的多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一个个千变万化的自然图像,有着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物理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物理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例如,在探究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

目前任教的物理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没有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容易认识到课程思维方式的这种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感到种种的不适应,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实验教学和探究教学前,经常会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行为扼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学会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上来。

高中物理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共12个模块,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强调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它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计教学目标的,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我们该如何学好高中物理新课程呢?

1.认真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新课程课本的编写强调了探究意识,要求每位同学在学习新课前认真预习,根据课本中给出的情景发现问题,独立提出问题,以便新课教学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即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新课。

2.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新授课有两类:一类是实验探究式,一类是问题探究式。不管哪一类新授课,我们都必须积极参与,认真设计,完成所需完成的实验,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探究式问题,根据老师的引导接受新的知识,如有疑问积极提问,努力培养强烈的提问意识。

3.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一方面强调团队精神——合作,另一方面更强调独立自主。探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独立完成其中的某一方面,这就既要团结协作,又要独立思考。在完成自己所分得的任务时要独立查阅资料煻懒⑼瓿赡承┦笛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小组交流时,要毫无保留把自己的所得贡献出来,同时虚心向别人学习,对同学的报告同样要善于发现问题,善意帮助解决问题。

4.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独立自主学习。要学好物理必须对身边的现象积极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例如一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滑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你可以根据你的经验提出假设:物块的质量、物块的形状、物块的初速度、接触面的性质等,然后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的结论与

你的假设是否吻合。这样通过多次实践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你学习物理的能力。

5.勤动手,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应认真完成每一次实验。首先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在确定实验步骤时还必须考虑到实验器材的规格及安全,力求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认真收集数据,密切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6.勤动脑,积极参与专题研修。物理专题研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已有物理知识和条件选择研修专题。通过阅读文献及有关的教科书,通过各种媒体搜集相关信息,独立设计完成实验;根据所获取的信息,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写出专题研修报告。例如某同学发现自行车轮子快速转动时不易倾倒,而不转动或转速较慢时却容易倾倒,他百思不得其解,老师指导他去研修转动惯量及角动量的有关知识,他通过查阅有关高等物理教科书,上网搜集转动惯量及角动量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多次模拟实验,弄清了快速转动物体不倒的原因,写出了高质量的研修报告。

7.探究实践,适应新课程的评价方法。新课程的评价完全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而倡导评价的多样化,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更强调形成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法可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表现评价等方法。因而我们每一次实验操作、每一次课题研究的行为与表现都是物理学习水平评价的依据之一,而笔试仍是物理水平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测验与考试的命题不追求死记硬背的知识,而重在“理解和应用”,侧重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发展,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反思篇7

挑选这首歌曲作为冬天主题教学中的一个内容,我觉得很恰当。首先,它具有很强的教育目的,鼓励孩子们在冬天里要坚持锻炼,勇敢地面对严寒和困难;其次,这首歌只有四句,比较押韵,而且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旋律,除了结尾一个字音不同之外,其他地方都相同。

在了解了这首歌曲的特点之后,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念歌词,我先让他们熟悉节奏谱,在配上节奏的情况下念歌词比较朗朗上口。接着,为了巩固记忆歌词,我给幼儿每人发了一样打击乐器,要求幼儿看我的指挥一边演奏,一边尝试念歌词。这种提高难度念歌词的方法,再次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

在熟悉节奏歌词之后,我出示了一个有图有文字的歌谱,让幼儿边看边学唱。比如:第一句“北风北风呼呼吹”,我用两个画着风的图表示“北风北风”两拍;而“呼呼呼”三个字虽也是两拍,但前两个字加起来时值一拍,后面一个呼”字占一拍。这样,在幼儿的视线中,既有节奏谱,又有图和文字,注意力特别集中。因为他学唱的时候,需要观察、对比。这个教具的使用等于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起到了调动幼儿积极演唱的目的和作用。打破了以往老师机械地教唱,幼儿枯燥地学唱的教学模式。

歌唱教学中如何调动幼儿念歌词和反复演唱的兴趣,一直是让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孩子不象大人,单模仿几遍就能靠自己去记忆和巩固。他们需要多种感官的激发和参与,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孩子们主动学习,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只有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课程教学反思篇8

摘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对策。

关键词:物理教师教学反思对策

教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起步。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思考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前段时间听了初中物理《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一课,课间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材料及实验、一个个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语。

这堂课引发我的深思:新教材大大增加了物理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很明显这位教师有着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正是对课堂的教学情境及时反思和对策调整的能力。

(三)物理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该往前走”,是新课改中物理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调整知识结构?等等。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调研中,我听了另一位初中教师一节《平面镜》的课,学生对平面镜提出了许多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车旁的镜是不是平面镜?说实话课堂上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边做边表述行吗?”教师赶紧让他上讲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先将两只手电筒放在等距离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个位置。”(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动。实验结论的描述时,也有同学大胆质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为什么像总会更高或更低些?教师动一动玻璃板之后,有时又能用不亮的手电筒接到像呢?这位同学对实验的评估,教师在自制教具时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玻璃板事先有要求做成垂直支架),这一来倒在课堂上让学生给解决了,这让我深信:学生的细致可以超出教师!

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物理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对策

(一)反思的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外,更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更为超前的教育观念,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物理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就是要对以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观、发展观、评价观等,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把教育观念统一向新课程。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物理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听《平面镜》这节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如:(1)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2)摩托车旁的镜子是不是平面镜?在问题罗列后又立刻出示演示,虽演示能吸引学生,但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许学生能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课后我作了学习情况调查,一位同学和我交谈说:“老师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蜡烛可找到像,因为在家我玩过镜子接火炬游戏”。看来教师低估了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教师在“二平面镜成虚像原理、三平面镜的应用”不敢放开,约只用了15分钟,特别对“虚像”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只用多媒体显示,且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简略,对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可能不利。对“潜望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也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给学生。

(二)三种有效对策

1.增强反思的意识

“一般说来,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物理教师的反思意识,首先来自于其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教的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育;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的物体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绝不能以完成教学内容为自己的目标,而应该把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作为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采取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作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我们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惟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物理教师才会去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提高反思的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是物理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缺乏理论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

,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培训、听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参加进修和“研修”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物理教师提高教学行为反思的能力保障。教育科研与我们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具有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苏霍姆林斯

基说,“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

3.掌握反思的操作方式和步骤

(1)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方式

①写教学后记。新课改后,物理课堂日显丰富与动态,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为教学服务,这正是课堂成功之所在。《平面镜》这节课,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5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做案例分析。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也是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我校初二物理教师在“教学反思”活动时,交流发现初二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但活动时易失控,使得教师活动设计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实际活动效果出现差距。这一典型教学现象就很值得思考分析,是一节课内安排活动过多而造成学生的兴奋性失控?是教师在活动前缺乏具体活动规则指导而造成无规则性失控?还是活动设计缺乏可行性时易造成操作性失控?为此我校初二年级的物理教师作了积极反思探究:一节课的活动量多少为宜;活动规则指导应包括哪些内容;活动设计如何贴近实际等,以期求得好的解决方法。像《平面镜》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③观摩他人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

④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有条件的老师每学期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用摄像机摄下来,通过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犹如“照镜子”一般,这是教学反思一种较好的手段。我第一次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觉得那简直不应该是自己,一节课下来“毛病”竟然如此之多。但是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去改掉这些“毛病”,哪怕小到一个眼神的运用。再看自己后来的上课录像,感觉“毛病”少了顺眼多了。

⑤用网络论坛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分界、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

(2)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点滴的鲜活细节,也可以是问题的开始。问题,有些是教师自己总结发现,有些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的,有些是同事互助发现的,有些则需要专家指点才能发现。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研究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因为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问题,同事之间通过各抒己见,共同探究,能寻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物理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反思。第三步,专家帮助。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地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同事互助也常常会拘泥于同水平反复,存在易停留经验层次的缺陷,要把反思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进行专业引领。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