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小学作文(收集7篇)
时间:2024-12-17
时间:2024-12-17
爸爸出差了。他把早晨拿牛奶的重任交给了我。接受任务时觉得很新奇,可做起来却不那么好玩了。身上只穿着一件毛衣,风怪刺骨的,冷得下巴直打颤。摸摸牛奶瓶,简直像块冰,幸好是放在篮子里拎回家的。鼻子冻得红红的,真奇怪,爸爸拿牛奶时只穿着一件衬衣,他怎么一点儿也不冷?
爸爸出差了。饭桌旁很冷清,饭菜却很丰盛。妈妈烧了鱼汤,香喷喷的,鱼肉嫩嫩的,好吃得很。鱼尾巴给谁吃呢?往日可都是爸爸吃的,今天就我来吃吧。呸,呸!难吃极了,鱼肉硬硬的,还有那么多小刺。咳咳!鱼刺卡了喉呢,滋味真不好受。又是咳嗽又是喝醋,一顿饭都没吃安稳。真奇怪.爸爸总是吃鱼尾巴,怎么鱼刺从来不卡他的喉咙?
爸爸出差了。今晚上,我来洗我和妈妈换下的袜子。真恶心,又脏又臭,要是爸爸不出差的话,这可都是他的事儿。真讨厌,黑乎乎的袜子总是洗不干净,一定是故意和我作对。一恼火,手“啪”地一声打在盆里。劲儿使得太大了。盆翻了,衣湿了,卫生间发生“洪涝灾害”,一时半会儿别想睡了。真奇怪,爸爸上了一天班,怎么还有精力把三双脏袜子洗得千千净净?
爸爸出差了。熄了灯,怎么也睡不着。总担心明天睡过了头,上课要迟到。每天早晨总是爸爸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否则不知要睡到几点。闹钟已经对好了,明天该不会听不见闹钟吧。干脆把闹钟放到耳朵旁边吧。真奇怪,爸爸怎么能每天都起那么早?
爸爸出差了。真奇怪,这些事情看他做起来都挺容易,怎么我做起来却那么难?妈妈说,爸爸做这些事时想到的是家里的人,我做这些事时想到的是自己。
平凡的事情中,是一个伟大的爸爸;伟大的爸爸出差后,平凡的事情中,是一个开始理解爸爸的不懂事的女儿。
年逾古稀的奶奶身患重病,卧在床上吊盐水。望着那一滴滴盐水进入她那枯枝一样的身体,我在问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我平静了躁动的心,寻找着理性的答案:生命啊,是一种过程。
一个人从年轻到衰老,每一个阶段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景。一位哲人说过:春天的鲜花固然娇美,但秋天金色的果实却是成熟的智慧。梁实秋一生洒脱,去世之前却呼唤“快给我很多很多的氧气”,言语之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眷恋。想想生命真是一件奇妙而无奈的事。我们既然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在这种被动之中,应该让自己的生命不至于无声无息地走完它的历程。
余秋雨曾经说过一段话:“爬,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划下的生命。爬,站在永久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爬,只管爬。”从这里看出生命是美丽,是悲壮,而不是庸俗,不是卑鄙。每当我在学习生活中遭到挫折,都不允许自己灰心丧气。想想20年心怀幽怨完成《史记》的司马迁,想想“上下求索”的屈原,想想不惜生命保卫长江大堤的抗洪战土,会觉得自己的挫折多么微不足道—跌倒了再爬起来嘛。
生命要么如老舍般平静:“我愿自己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衰而伤。”要么像文天祥般慷慨激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说生命的衰落像凋零的花儿,那么且抱着“零落成泥碾红尘,只有香如故”的坦然,抱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宁静。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啊。”泰戈尔说:“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生命的重塑。
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是短暂和局限之中不断追求的完美,是正视生命的挫折和轮回。
让我们坦然地走过生命的平原与高山,走过春夏秋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吧!
在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都在润智文化上课、托管。在那里有许多老师,其中让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咨询师——杨老师。他剃着一个杨梅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穿得非常整洁。
昨天,我们几个同学吃完午饭,到楼下的报刊亭去买漫画书。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回来,回到教室,已经快到一点钟了(一点钟自修时间,不能看漫画书),但大家还是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点钟到了,杨老师走了进来,提醒我们:“自修时间到了,快把书收起来,再看把书没收了。”同学们都乖乖得把书收了起来,开始做作业,我也去上课了。
一个小时上完了,数学王老师让我休息一会儿,待会儿再上。一个同学跑到大教室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你的书被杨老师收走了!”我莫明其妙地问他:“我又没在看,干什么收我的书啊?”他回答道:“是别的同学在看,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
我坐在座位上,想:是别的同学在看,为什么要收我的书啊?难道她在看我的书?但是我们买的都一样啊……我一直坐在那边,王老师叫我上课我也不理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越想越生气,王老师在旁边问我:“怎么了?有什么事,告诉老师,我帮你解决。”我还是不说话,一直不理解杨老师的做法。
我强忍着泪水和心中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了,我一口气跑到了一楼,坐在大厅的沙发上,流着愤怒的泪水,王老师也赶紧追了出来,问道:“是不是杨老师收了你的书生气啦?”我点了点头。“你要理解;杨老师,他也是为了你们好,上自习课时不要看这种书,要你们好好学习,对得起爸爸妈妈所花的钱。”我点了点头,擦了擦流下来得泪水,跟着王老师回去。
下午,妈妈来接我时,杨老师也打来电话,跟妈妈说了这个情况,妈妈也跟我说了许多要理解别人的道理。
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人与生活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理解,现在,我终于学会了理解别人。
这学期,我们的语文开学第一课就是品读《社戏》,这篇课文最打动我的就是平桥村中人与人彼此的理解。
即使母亲和祖母有些担心,但理解了“迅哥儿”对社戏急切的渴望,便不再驳回。而双喜也很理解大人们的担忧,出发和回村时都“打包票”,让“迅哥儿”的母亲放心他们行船的安全……正是因为相互的理解,《社戏》中村里平等和谐、淳朴真诚的民风才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其实,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理解也有很大的作用,它让家庭更和睦,让同学更友爱。
学习的压力常常让我垂头丧气,妈妈十分理解我,总是给我讲笑话,让我从伤心的阴霾中走出来。
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妈妈看到我紧皱的眉头和眼眶里打转儿的泪水,并没有责怪我,而是露出微笑,温柔地说:“宝贝儿,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其实谁都会粗心噢!告诉你个小秘密,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竟然不知道数学试卷有第二面,是不是很笨呢?……”妈妈话音未落,我就破涕为笑了。“从那以后,我就吃一堑,长一智,越来越细心了。你不必自责,只要你尽力了,妈妈会永远理解你,支持你噢!”听了妈妈的话,我如释重负,擦干了泪水,继续提笔疾书。
妈妈帮我把卧室的窗帘拉开,一缕缕阳光照射下来,我的手心也不再冰冷了……
每天傍晚,看到妈妈疲倦地拍着自己酸疼的背,我便理解了她工作的辛苦,跑到阳台上帮妈妈把晒在外面的衣服收回来。妈妈欣慰地笑着,干净的衣衫散发着阳光的气息。
在学校,若是有位同学陷入挫折和烦恼之中,同学们便会围在他身旁,安慰着:“我心疼你,我理解你……”
人们最需要的也许不是施舍,而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吧!
阅读理解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类题型,它不仅考验我们的阅读能力,还考验我们的理解能力。
既然叫阅读理解,如果你不阅读,怎么能去理解?所以,阅读非常重要!杜甫有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不阅读,到时候腹中空空,怎么能写得出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满腹经纶,答题时,才能文思如泉涌,快速地将正解写下来,从而获得高分。
谈完阅读,再来谈一谈理解这一方面,既然说是阅读理解,理解自然就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阅读可分两种,第一种叫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对一些报刊杂志,我们可以略读。而遇到一些重要的文章和书籍时,就要用第二种方法——精读了。所谓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平时看书,就要精读。朱熹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看一本书,就要尽量把它看透,读懂了,读通了,将它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储存起来。
谈完我的观点后,我就要说一说阅读理解的诀窍了。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先要浏览一下整篇短文,并标注段落,在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带着后面的问题,反复精读短文,最后答题。一篇普通的阅读理解,至少要读三遍后方可答题。答题也有技巧,解释词语时,要先说本意,再说在短文中的含义。简答题,一定要紧扣中心,联系短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审题一定要清,看清题目要求,我有一次课堂检测时就是因为审题不清,误将“题目中的字”看作“文中的字”,白白送掉了四分,十分懊悔。
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即可总结阅读与理解:只要多加阅读,拿到这把“金钥匙”,就能打开阅读理解这扇大门。
我们从小就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家里有父母疼着,学校里有老师爱着,这一切都好象是理所当然的,可去年的一件小事,促使我开始懂得了什么叫“理解”。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寒冷的下午,我理了理东西准备去上美术课,可不知美术口袋像施了魔法似一样神秘失踪了!我东找西找,可美术口袋就像跟我玩捉迷藏似的,怎么也不肯“露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一个猜想从我的脑袋里掠过:该不会是掉在家里了吧?哦!还真不定掉在家里了呢!因为课桌里被我翻了个“底朝天”。还好,妈妈的工作单位离学校不远,干脆打个电话让妈妈送来吧!我这样想着来到了公共电话亭边,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号码,令我失望的是妈妈说:“谁让你自己不细心的!你自己去处理吧!”说完,说完便把电话“砰”的挂上了。顿时,我的心一沉,鼻子一酸,感到委屈,我觉得自己像大海里迷失方向的小船,很无助、很孤独,心里不由得翻腾起来。妈妈今天怎么了?“臭妈妈!”我心里忍不住骂道。由于没带绘画材料,可想而知,我在美术课上被董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放学以后,妈妈回到家,我不像往常那样有说有笑,晚饭后,妈妈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不是妈妈不疼你,有了这次教训,你就长记性了,以后养成好的习惯,这会让你终身受益啊!”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用心良苦,而我却不理解她!哎!我差点误解了妈妈的一片苦心啊!
通过这件小事,我慢慢地懂得:亲人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理解,能相互沟通,能架起心灵之间的桥梁。
相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免不了和父母争吵吧。从小到大,我和爸爸妈妈,吵了也不少。有时候,甚至会埋怨起家人来。
我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和爸妈吵,例如不想吃隔夜的蔬菜,例如为什么要我手洗衣服等等。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伤大雅。小吵怡情,倒是在爸妈这,有些明白了。
难免也会吵得过分些,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懂我,为什么对我要求那么高,为什么总是和我过不去。这种时候,我确实受到了伤害。
但是父母也是人,我们也要学着去谅解。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所以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稍微体谅一下。”每每看到这里,我都泪目。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可是谁也不是一出生,就要理解我们全部的,他们也需要被理解。我们错,好像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错了,也是需要去理解的。
每当我周围的朋友,和父母起了争执,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也许身为孩子,我虽然能理解,但是却给不了什么像样的答案。我想,与父母的事情,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的。
在我们家,有一个定律,就是永远都在吵架,却永远都吵不散。吵架,有时候,是一种情绪的发泄,的时候,是替对方着想的一种另类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完全的坏事。正因为难过,无处安放,家才成了我们坏情绪的收容所,正因为爱,我才希望你能够更好,家才有了家的样子。
多一些理解,争吵就不会那么糟糕。家,让人温暖的地方,把一切的不好,变成了美好。好好珍惜吧,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哪怕是争吵,都会有点不一样的味道。
上一篇:多才多艺的小学作文(收集2篇)
下一篇:怀念小学的作文(收集8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