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德育工作总结(收集8篇)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在小学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课堂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表现方法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
本学期,我依旧担任了二、四、六年级的美术教师,虽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但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每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小学美术课本每一册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漫画与动漫、脸谱、年画、泥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欣赏《中国青铜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课文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通过欣赏《厨房》、《我干家务活》,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节日的餐桌》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一开始就问:“同学们经常帮家长做家务吧?你们具体帮助干了哪些?”个别同学举手发言,但大部分同学都低着头,一点声音也没有。这说明同学在家里大多数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就抓紧地时机和同学们谈心:爸爸妈妈每天工作特别辛苦,还要操持家务。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确实应该帮助家长做点家务,尊重理解家长,分担家长的忧愁,并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同学们可以帮助家长做简单的饭、帮助家长洗衣服、帮助家长收拾房间等等。等到下次上美术课时,你把做完这些事的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样,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劳动后的快乐感受以及家长对他们的满意评价。同时,创作的作品也更生动了。劳动是一种美德,从此,同学们都能够尊重理解家长,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教《祖国的古建筑》时让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美丽的校园的教育;在学习《神话与寓言故事》时,让学生理解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对与错的真正内涵,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在绘画中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小学美术课教育不但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更应以美育为中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美的含义。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每个角落都要渗透美育、德育教育,使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德育教育德育工作总结。在实践工作中我注重德育目标的培养,让学生从各方面受到教育。美术教学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在工作中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受中得到教育。本学期详细总结如下:
在我备课和准备教学用具时,首先把德育目德育工作总结标定出来,朝着这个方面引导,比如说在欣赏课时,通过各种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等的欣赏,让同学们都感受到各种教育,或者是在创作方面的内容时,通过引导,如:绘制各种会标、产品标致时都可以渗透。上课时,我并德育工作总结不是说出来,而是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感受,自己总结出所体会到的思想上的教育,这样比教师亲口说出来的效果要好的多。
每位学生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我从多方面加以调动,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德育工作总结上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这些感德育工作总结受学生们都可以感受的到,根本不用教师告诉,反而,我让学生们告诉我,你看着这幅画时的感想是什么?如果你身临其竟时你会怎么样?当同学们想这些问题时,他们的.心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也会感到非常的激动,这样就德育工作总结达到了我教学的目的。
现在的美术课本中设计到的知识面很广泛,特别是古代建筑、绘画、雕塑、陶艺等方面的内容非常全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先是无比的高尚,无比的聪明,以此成为学习的动力。德育工作总结使学生真正明白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陶艺等,这些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四、德育工作总结;学习到了我们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的做人最基本的就是“百行孝为先”的道理,以尽“孝道”为光荣。现在的这德育工作总结些年轻人明白这些的很少,所以,这方面我在教学中讲的是最多的了。让情景感染学生。
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不可能完全脱离集体,在集体中生活就要以集体的利益为中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使学生们明白了“集体荣我荣,集体耻我耻”的道理。让学生们感德育工作总结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这个词人人都非常熟悉,但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又有几个人可以说的上来呢?在我教学中,始终渗透着审美观念,因为,审美是可以从多方面说的,比如说:从心灵、从外表等方面都可以,但德育工作总结是我所培养的是前者,只有心灵美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美。以上是我在本年度担任全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计划,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培养自己及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德育工作总结的业务水平。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德育渗透,在美术学科中,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因此我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中从《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学习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进行德育渗透的。现将本学期的在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总结如下:
一、在“欣赏评述”中的渗透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欣赏,中国画雕塑欣赏,西方绘画雕塑欣赏,有中国的'民间剪纸、农民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欣赏,还有中国的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的欣赏等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中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
二、在“造型表现”中的渗透德育。“造型表现”包括绘画、粘贴画、剪纸、捏橡皮泥等,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其本身包含内容多,渗透方式也不一样。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有趣的汉字》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汉字的形成、演化,及很多书体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教学中让学生发觉家乡的美景,表现家乡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在美术教学及其活动中,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德育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社会有用人才!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期的中学生而言,不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我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原则的基础上: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学生实际。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初期的小学学生,不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我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原则的基础上: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德育渗透,我是全校六个年级的美术教师,在美术学科中,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因此我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中从《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学习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进行德育渗透的。现将本学期的在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总结如下: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世界艺术大师抽象画欣赏,中国画欣赏,西方油画欣赏等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水墨画——动物》、《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对比》《形形色色的世界》等课文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思想品格;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上《今天我值日》时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上《地球的新生》等课时,通过让学生欣赏和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和招贴画,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造型表现”包括绘画、剪纸、泥塑等,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其本身包含内容多,渗透方式也不一样。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趣味文字》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汉字的形成、很多书体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通过《色彩的和谐》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懂得和谐是美的根本属性,从而美化了学生幼小的心灵,种下和谐的种子。
“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师展示能力的一次机遇,为师者必须首先深刻理解该领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综合·探索”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保护文物》、《爱护古建筑》等课文时,让学生在了解调查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品种繁多、不可胜数的文物和古建筑,知道这些文物和古建筑是研究古代艺术史的珍贵实物,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责任。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型,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变废为宝》、《花花衣》等课,如果学生能把一件普通的废品通过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件艺术品,那会使学生多高兴呢!相信他就会时刻关注生活,创作美。不同技法,区别对待,在技法的指导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使学生边掌握技能边受教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中国民间剪纸,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很受世界人民的青睐。如在《宇宙之旅》一课中,让学生在收集中国航天员上天的各种资料及有关宇宙飞船的资料、观看“神舟七号”飞天的电视节目、动手制作飞船等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总之,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完整的人格,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人。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祖国的花朵在美术课的小摇篮里茁壮成长。美术教学与德育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社会有用人才!
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品德意志和爱国主义情操,是美术教育的主旨。在美术教学中自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从而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如何无形的体现在美术教育中呢?
就美术基础知识本身没有德育因素可言,那么如何挖掘美术基础知识中间接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基础知识教学之中有机渗透呢?通过教学总结,认为必须准确无误地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自然地渗透。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最佳时机,采用最佳方法渗透德育。不同技法,不同对待,在技法的要求指导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从吾道到晓理,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边掌握技能边接受德育教育。
德育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互相联系的。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地渗透德育,形成一个合力。
如在上美术活动课《巧拼图形》时,以身作则,讲究卫生,将剪下来的碎片放在小盒里。在绘画创作课上也可以多角度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将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我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祖国拥有丰富的艺术遗产,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尤其是欣赏课,如三四五年级的《珍爱国宝》系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教授《中国画》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并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习积极性。
对于各地区的美术教师来说,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旧光盘,一根柳条,一团泥巴,几个贝壳,几张纸片等,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蕴藏着劳动人民永不竭止的创造力,浓缩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极强的审美感染力。启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师可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既使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显得稚拙、天真、不成熟,也耐人寻味。也是这种“真”与“拙”恰恰在情感传达上流露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信心,再现了人性中的天真和意趣。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环境保护
成为当今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教学《小鸟的.家》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两张漫画,第一张画的是:地面上有许多树桩但没有一棵完整的树,就连剩下的最后一片树叶,也早已枯黄得残缺不齐。然后,上面飞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正在伤心地流着泪。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小鸟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学生们都抢着问答:“树都被砍光“小鸟的家没有了。”接着,我又出示第二张画,画面上是一片树林,但这些树一棵棵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似乎在等待什么。有几棵树已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已是痛苦不堪的样子。没等看完这副画,学生们都已坐不住了,个个都想为这张画添画些什么。他们很明白这树林里少了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这两张漫画的欣赏,使学生更加形象更直观地了解树和鸟的关系,以及鸟护树,树养鸟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在教学中,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爱、表达爱。如,学习《做贺卡》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尊重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尊重老师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赠送昂贵的礼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也可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我让学生谈谈平时该怎样尊重老师,通过讨论,学生渐渐明白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和睦相处等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因此这一节课同学们都特别遵守纪律,作业质量也很高。再如,教授《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通过欣赏我和我的小伙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世间的友谊伟大,认识到人人都生活在爱中,同学们要珍惜这份爱,用爱心去对待家人、老师、同学总之,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等长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小学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
上一篇:人年底工作总结15(整理9篇)
下一篇:德育特色工作总结(收集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