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整理7篇)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1-27
有一个节日,让在外漂泊的游子归家,让无数个家庭期待着团圆。这就是——春节。各地的春节有不同的过法,我来讲讲我的老家——海南的春节吧!
从过小年开始,全城都进入了过年的状态。在外漂泊的游子也一个又一个地回到了小镇。走在大街上,处处能听到杀猪崽的哀嚎和杀鸡杀鹅的情景。不时会飘来烤乳猪的炭香和油脂香,那香味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香甜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年三十到了,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就到了。从早上开始,家家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在厨房里穿梭,杀鸡,杀猪,炖汤……煎炸炒炖闷,样样都有。小孩子则轻松得多,坐在一旁吃零食,果脯,干果……空气里都飘着幸福的味道。到了晚上,年夜饭上桌,人们围在桌旁,不时举杯欢呼。一边敬酒,一边互相祝福新的一年。在海南,春节可以穿着短袖吃年夜饭。
夜更深了,大家却丝毫没有倦意。这时便是“红包作战”的时候了。大人们会先说些祝福的话,什么好好学习,身体健康等。接着,从兜里掏出红包,迅速塞到小孩子手里。这个小孩的父母在身边,一定推搡着“不用了,都多大了,还给红包。”“再大也是孩子!”大人们争论一番以后,红包还是会落进孩子的手里。这时父母便表现出有点责怪的'样子,又说“客气什么?”这一夜没有什么人睡觉。大人们打着10元一桌的麻将,不时吆喝着。小孩子心满意足地收了红包,坐在沙发旁看春晚。5,4,3,2,1!新年好!电视里传出声音,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全城都在休息。过了中午,才陆陆续续地到亲戚家拜年,拜年的时候,总要带上些礼包,水果干货什么的。这种时候,小孩子们总是为:“哥叔舅伯,姑婶姨妈”而感到烦恼了。
大年初二,外嫁的姐姐回娘家,家里好热闹,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后面几天,海滩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不少游客都到海边去玩耍,可热闹。初七左右,不少年轻人又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父母十分地不舍,只能用“塞满孩子的后备箱”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可大家依旧满是不舍。默默期盼着:下一个春节,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
我的老家呀,就在那个屯儿……今天就要讲讲老家的重中之重——春节。
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差不多就开始了。腊八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各家各户都开启了熬粥的旅程。腊八粥里有红枣、大米、桂圆等食材。奶奶熬的粥,可香可香了。还有让我回味已久的就是我爸的一手好手艺。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先放醋,然后再放蒜,蒜有了醋味,醋也有了辣味儿,那色泽真叫一个漂亮啊!
二十四那一天打扫卫生,是我家最忙的时候。人人发动,每个人都分配到了自己的任务,我们全家六口人全出动,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终于,除夕来了,我是家中最高兴的一员,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是要守岁的。一大早,一股香味儿就争先恐后地进入鼻子里,不用说,肯定是慈祥的奶奶在做菜。咦?一看不是。我飞快地奔向厨房,哦,原来是我那“良家必备好男人”——爸爸在做菜,味道太棒了,大厨呀!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人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我和弟弟争着贴美丽的'对联,我贴,我贴,争来争去。大门上还贴着关公、张云的画像,让他们保护我们一家人。
正月初一,我们老早就起来了,给爸妈和爷爷奶奶拜年,当然重要的事是要压岁钱了。吃完中午饭,爸爸就开着车带我们出去玩了。去哪儿呢?先去吴村吧。因为车太多,过不去,又掉头去了郑州。爷爷去给他的亲戚啊、朋友啊拜年,奶奶就在家招待客人。
街上的店铺一般都在初六开张。大早晨放一挂鞭炮,就算开门了。
正月十五的早上,奶奶吃完饭就开始了包子大战。不到一个小时,每个包子都鼓着小小的肚子出来了。还有那玲珑剔透的蒸饺、炖鱼、糖醋大虾、等……各种各样的美味菜都在盘子里打滚呢。大街上挂着红红的大灯笼,而比较小的孩子手里拿着纸灯笼,甚是好看。家里门口都点着蜡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真是快乐、美好的日子呀。
一眨眼正月十七,一个月过去了,美好的年和寒假已经悄悄地过去了。学生们到了该上学的日子,而大人们又照常去做事。天气渐渐转暖,大家也去准备着干农活了。
虽然我们是农村的,可农村的年也跟城市的年一起过呀,而且比城市的年过得还热闹呢。嘻嘻,年真的太好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
我的家乡在徐州,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到了除夕,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到了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乡春节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春节时家家常吃饺子,因为“饺子”和“交子”谐音,意即交在子时,正是一年的开端。春节时,人们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春节人们都吃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说到春节,大家肯定不陌生。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一次春节。为什么说它是最难忘的一次春节呢?因为往年都是在南通过的春节,而去年的春节是回老家过的。
记得在春节之前,老家的村子家家户户都开始做准备了:有的人家买了一个大锅,把藏在家里的花生取出一部分放在大锅里面用大火炒;有的人家把一只山羊领到杀羊板上,拿起尖刀把羊放完血褪掉毛劈成好多块,准备大年三十那天煮了给年夜饭加道大餐;还有的人家特别从城里买来一大袋花生糖,准备分给村子里的各户人家……我们小孩也没有闲着,去村子里的小卖部买鞭炮。买来鞭炮后,有些小孩手痒痒,忍不住放了几个“二踢脚”。由于我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就先给自家写了一副春联,然后就去干“国家大事”了。
现在我还记得自己干的“国家大事”:我去招了我那几个伙伴,商量一下后,我那几个小伙伴找来几个木板,拼成一张桌子。我把“文房四宝”全都放在“桌”上,用毛笔蘸了蘸墨汁,大笔挥毫起来。口才好的伙伴拿着“桌上”的成品叫卖了。劳累了一个上午,一共赚了100元!我们几个人分了,每人得25元,都用这些钱去买鞭炮了。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的下午,爸妈把春联贴在门上,我在外面转来转去,到亲戚家去拜年,还收到不少红包呢!在晚上时,我和家人一起吃香喷喷的团圆饭。吃完后,捧着一些食品放在祭老祖的碗里,每人磕三个头。接下来,一家子聚在院子里海阔天空的谈论着。
到了晚上下8点,我拉着爷爷的手喊:“爷爷,去放鞭炮喽!”爷爷点了点头同意了。
精彩的礼花表演开始了!爷爷首先搬出一个“一百响”。他用打火机点燃引线后,然后快速地跑了回来。“嗖——”一股红色的`火花顿时飞上了天空,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犹如白昼。“呯——”红色的火花发了一阵巨响,化为六道绿光和五道红光。“哗——”那些光又分散成一团团细碎的金光,宛如天女下凡,从篮子里撒出金丝。
爷爷又点起了“连环炮”。“噼里啪啦!——”鞭炮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大喊大叫别人都听不见。有些爆炸出来的碎纸片挂在了屋顶上,“噼哩呯!”“连环炮”终于放完了。
放完鞭炮后,大家都不睡觉,互相讲讲鬼故事、笑话,等待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起,这就叫“守年”。
大年初一大早,全家在一起吃团圆,这意味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吃完团圆然后到镇广场上猜灯谜。我在广场上找到了一个灯谜:九点(打一字)。我想:九点是啥字呢?我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到。突然,我心中一亮:九点,九加一点不是“丸”字吗?我告诉了这个灯谜的主人,那个人说是对的,给了我一盒巧克力作为奖品,我心里乐滋滋的。
过完春节后,我心里感叹道:“农村的年味比城里浓啊!”这就是我最难忘的春节,以后我还要回老家过春节。
照以往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腊月初旬,也就是腊八节开始,大街小巷上就隐隐约约地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熬腊八粥,在腊月初七的晚上,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然后再半夜时就开始煮,用微火炖,放入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和干果,一直炖到第二天早上。香味一飘千里,家家户户都是腊八粥的香味。一碗碗刚刚熬好的腊八粥,五颜六色,色香味俱全。
在腊八节里,除了要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把剥好了的蒜瓣泡在醋罐子里,泡上几天几夜,蒜就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家家户户都把蒜保存好,为过年时吃饺子用。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把一年里的`灾难全都扫光。紧接着又要蒸年糕、炸带鱼、丸子、肉、菜什么的都要准备齐全,店铺在这期间都要挨着关门,回家准备过年。
到了除夕,家家都是忙前忙后,没有做好年菜的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孩子们跟着大人贴窗花和对联,装装样子,其实也是图个过年的热闹和喜庆。屋里妇女们围在一起包饺子,贴年画,一起说说笑笑。晚上灯火通宵,家家户户煮饺子,围在电视机前看晚会,鞭炮声此起彼伏。
正月初一,孩子跟着大人们挨家挨户地拜年,手里提满了年货,个个见了面都微笑着道声:新年好!到了中午聚集在爷爷奶奶家里吃团圆饭,一家人围在一起谈笑风生,吃吃糖,磕磕瓜子,各种各样的菜一上桌,小馋嘴猫们就左挑挑右挑挑,吃的饱饱的,然后就在院子里玩游戏。大人们吃过饭就打打麻将,热热闹闹过个初一。
元宵节元宵一上市,各大超市就挤满了消费者,大包小包的把元宵往家里带。孩子们则是围着锅,等着大人们把元宵盛到碗里,几个人欢笑着跑到楼上大口大口地吃元宵,欣赏着五光十色的焰火。
到了正月十六,又是一个高潮。安阳桥上有庙会,大街小巷里摆满了一个个的摊子,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小孩子们拿着刚买的零食,围着摊子一个个地逛,看看这儿的新鲜的,看看这儿的好吃的,一个个你追我赶。大人们则是看庙会上有哪些便宜的生活家居用品,一大兜一大兜的往家里带。20来岁的时尚姐姐们看看庙会上有哪些精致的小饰品,买几个回家打扮打扮。到了晚上,摊贩们陆陆续续回家收拾睡觉了,人们就在街上散散步,有的坐在饭店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馄炖或是牛肉面,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
一眨眼,春节也就结束了。学生们该上学的去上学,大人们该工作的去工作,一切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春节,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我的家乡昌邑,最被人们重视的就是春节了。从腊月初八开始,春节就拉开了大幕。
腊月初八。正是腊八节。家家户户开始熬制带有大红枣、大米、小米等食材的腊八粥。在这天,一些人家还会泡制腊八蒜,那腊八蒜令人垂涎三尺,醋也有了些辣味,让人吃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家还在腊八前后灌制肉香肠。
腊月二十三,春节前的高潮到了。我已经从昌邑城区回到了老家北孟镇。这一天,天刚擦黑,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的燃放鞭炮,还要吃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无比的开心。
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开始购置年货,“春运”的高潮,也就此开始了。
转眼间,除夕到了。早上,我们要在六点起床,喝有豆腐、粉条、小米、红枣的粥,俗称“劳晨饭”我们要抢放开门鞭,以求“开门红”的喜庆之意。我听说在四点就有人开始放鞭了,不得不说,这户人家太勤快了,来年的庄稼一定有好收成。中午,我们要吃牛肉包子。那香喷喷的包子一出炉,我就按耐不住了,抢下包子立刻就咬了下去,我一边吸着凉气一边含糊不清叫道:“好ci(吃),好ci,太好ci了!”吃完后,我们便开始贴春联,放眼望去,大街上成为了红色的海洋。下午四点,我们要去把老祖宗们“请”回家去,让他们也品尝到美味的佳肴。与此同时,留在家里的人们开始包饺子,放贡品,摆烛台。六点多,第一顿饭开始了,我们吃白菜饺子。吃完后,我们与一些辈分离得进的人们去拜年。
随着央视春晚的开始,晚上八点整,我们的第二顿饭开始了,大家开怀畅饮。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拍照片,这个习俗是我们自定的,一年一次,绝不能少。吃饭后,我们动身再次出去拜年。十点整,喜庆的.鞭炮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春节这天的高潮到了。我们吃第三顿饭——素馅饺子。在吃饭时,不时有拜年短信为我们送去祝福,短信的铃声似乎在为我们伴奏。十一点三十分,我们开始挨家挨户为人们送上新春祝福。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马年到了,我们为不少人送去了祝福。八岁以上的小朋友会守岁,还要向长辈磕头,长辈会发红包给晚辈。凌晨两点,我们纷纷进入梦乡,大家在为明天拜年而养精蓄锐。
正月初一,早上,我们要吃带有钱、枣、花生的饺子。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服,以图“辞旧迎新”之意。我们要组成拜年队伍,到别人家拜年。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主人会用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为客人接风洗尘。
正月十五,我回到了市区。早晨六点多,我就被喜庆的鞭炮声叫醒了。今天是元宵节,各大超市纷纷举行猜灯谜活动。中午,我们吃水果馅的元宵,晚上,我们吃饺子。我还用电脑为同学们送去了祝福。
正月十五过后,年也就过完了,人们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一年……
大年初四,我们回到了外婆家。我迫不及待的去找外婆,在一楼的大厨房里见到了外婆。
厨房的门口有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果树,小鸟吱吱喳喳地唱个不停。外婆坐在小板凳上,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洒在外婆的周围,显得特别亲切。外婆一见到我就笑开了,脸上的皱纹就像绽放的鲜花一样灿烂。
外婆是一名家庭主妇,她乌黑的眉毛下面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角边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外婆个子不高,胖胖的身子总是那样忙忙碌碌。
我拉上一张小凳子坐在外婆对面,闲聊了起来。我特别想了解外婆小时候过春节的事情,“外婆,您小时候过春节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呀?”
外婆侧着头,嘴角微微上扬,笑着回答:“我小时候过春节,最开心的事就是小孩子有肉吃和有新衣服穿。在春节之前,家里都很节省,平时很少有肉吃。一到春节,家里就有一大盘肉,饭桌变得特别特别香。另外,家里并不富裕,平时我们都没有新衣服,春节到了,妈妈都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我的新衣服都是用大姐的旧衣服缝缝补补地改造出来的,事实上还是旧的衣服,但在我心里就是一件无比珍贵的新衣服,这也是我过春节最开心的事情。”
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平时我从来不愁吃肉,也不愁新衣服穿。现在,我们小孩都有自己的`手机和微信号,过新年还可以抢微信红包呢。
我看着外婆熟练地包着粽子,我歪着头问:“外婆,您为什么每年都要包粽子呀?”外婆和蔼地看着我,轻轻地说:“春节包粽子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从小我就学会了包粽子。包粽子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另外,包粽跟‘包中’音很象,过春节时,人人都说吉利的话,我们也希望吉利包中。”
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子也很特别,像一节竹子的样子,圆柱子长条形的,圆碌碌的,用绑带捆得一节一节的,从外形看也寓意着节节高。看着外婆包粽子,闻着淡淡的糯米清香,听着外婆娓娓道来的春节趣事,我心里美滋滋的,难怪我每一年都很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外婆小时候的春节也是那么的有趣。
上一篇:过新年作文800字(整理5篇)
下一篇:牵挂作文800字(整理10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