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历史人物作文(整理8篇)

时间:2024-10-08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1

曹操先生,我知道,您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还能写出情感充沛、气魄雄伟的诗歌散文。简直就是全能!但是,我依然对您很好奇,所以想在此向您提几个问题,希望您可以如实回答。您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您为什么会杀吕布呢?

我一直觉得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曾拜读过您的《观沧海》,您挥笔描写了广阔的大海,还表达了自己的远大理想。我由衷得觉得,您是一个心胸宽广,有远大抱负的人。

我觉得您喜欢幽默的人。有一次,丁文侯利用职务之便,把他自己的牛和官牛偷偷地对换,结果被人发现,就被免了官职。后来,您碰到了他,就有意问他:“兄弟啊,您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您在开他的玩笑,便说:“我把官印拿去换吃的.了!”您听后哈哈大笑,就恢复了他的官职。由此,我觉得您是个很大度的人,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正因为您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才,所以才成就了一番伟业。

可是,当我看到《三国演义》后面,我就开始有点不喜欢您了。您狡诈多疑,杀了吕布。吕布武力高强,不是一名好将吗?您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问爸爸。爸爸说:“吕布侍奉过三个君王,好比‘墙头草’,品行恶劣,卖主求荣,曹操杀了他也是情理之中!”曹操先生,或许我还不够了解您,错怪您了。

我一直在想,您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又问了爸爸。爸爸告诉我,不能用单纯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您,您身处乱世,可谓是“乱世枭雄”。我决定还是再认真读读《三国演义》,再来和您聊聊吧!后会有期!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读三国,已有几载春秋。

初读三国,只觉得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凶狠奸诈,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不忠,“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不义。再读三国,当重温那一段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历史,我看到的,不再是当年的曹孟德。

刺杀董卓,当满朝所谓的忠臣只会痛哭流涕却束手无策、毫无作为之时,是何等的气魄与胆量让这骁骑校尉挺身而出,我看到的,是一个一身是胆,心系天下的曹操。

西制刘备,南抗孙权。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下,曹操凭借他的.谋略与铁腕占据着三分之二的领土。他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野心家,他渴望以一己之力平定中原一统天下。破黄巾,杀吕布,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又是何等的雄才大略使他在诸侯割据的时代中所向披靡。我看到的,是一个富有权谋,志在千里的曹操。

收降关羽,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即使过五关斩六将仍放他寻兄西去。面对赵云万马军中的七进七出,不忍伤害虎将下令只要赵云活不要子龙死。这是何等胸襟,使他答应关羽降汉不降曹。我看到的,是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曹操。

青梅煮酒论英雄,那份对于天下诸侯的不屑一顾,那份对于天下战争的自由洒脱。是何等的自信狂傲,使他说天下英雄无非使君与曹耳。我看到的,是一个傲岸的霸气君王,俯视天下的曹操。

赤壁之上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自信。沧海之上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才华横溢。是何等的经天纬地,使他出口便是不朽名篇,我看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的曹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曹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两个字枭雄,乱世枭雄。正是他的雄才大略,才造就日后的三国归晋天下一统。那份荡气回肠的傲然意志,令我终于读懂了他的一生。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3

现在是东汉末年,而我是曹操的弟子,今天是师傅给我上的第一节课,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军帐。

师傅见我进来,放下手头的事情,带我走进一间房间,原来是他的书房,四围放满了书架,中间有两张桌子,一张高一些,一张矮一些,师傅这才开始讲课。

师傅对我说道:“徒儿啊,你作为我的徒弟,自然要学很多东西,可是,我教你的第一节课不是如何打仗,也不是如何作诗,而是做人一定要守信用,诚信是为人的根本,要做到诚信,就是要说到做到”,“你知道关羽被我收留的事情吗?当时关羽被困在屯土山山顶,我只要派一只军马沙上去,他就活不成了,但是我真的器重关羽,希望他能为我效力,才会派张辽去劝降,他们在屯土山上定下3个约定,其中一条就是只要他知道刘备的下落就,我就要允许他离开,我也答应了,我给他高官厚禄是希望他能留下来,可是他最终没有留下,当他听说刘备在袁绍那边的时候,他不但挂印封金走了,还过五关,斩杀我六员大将,可是,为何我仍然放他走呢?他已经不能为我留用,况且还杀我大将,杀了他也无妨,可是人必须要守信用,当初在屯土山他与我约法三章,第三件就是允许他走,如果我此时毁约,天下的'英雄豪杰还会来投靠我吗?失去一个关羽不可怕,失去了天下人心,那就是大事了,其实,我也不忍心杀关羽,我十分佩服他的忠义啊,我败走华容道,正式因为这件事,我才得以活命”。

等师傅讲完后,我问了一个一直十分想问的问题,“师傅,你是不是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傅回答,“其实这件事我也是迫不得已,皇帝年幼,不能控制诸侯,我只能代他行政”。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只恨罗贯中为什么不知道这点。

下午师傅带我去碣石山上作诗,只见师傅诗兴大发,“东临碣石,......,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十分佩服。

这时传来战报,孙刘大军来攻,我的第一节课不得不中断了。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4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林俊杰《曹操》中的一语,正好道破了天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曹操。你胸怀大志,位极人臣,却并非如此的不可一世,其实曹丞相你有自己的寂寞。

少时的.曹丞相岁小小年纪,却已天资初露。你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料遭到了叔父的微语,因此你的父亲开始疏远你,排斥你。曹丞相心有不甘,眉头一皱,便计上心来。你捧腹装病,伏于叔父必经之路,舒服不辨真假,便报于曹父。待曹父来此,你已变得神采奕奕。自此。曹父便不听叔父之语。聪慧的曹丞相毛发未干,已精通借刀杀人之术的精髓。其实你并非存心陷叔父于不义,只是叔父先声逼人,才迫使你痛下毒手。

十七八矣的曹丞相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在官场上已棱角出现,一腔报效汉室的热血。只可惜董卓乱汉,你的一腔热血,只能静静躺在心里,静静地。一日,司徒王允假以贺寿为名与百官商议讨贼之计。蛋白官却唯唯诺诺,徐若寒蝉。眼见此状,忽一人奋起大呼:“大丈夫不杀贼报国,在此商议有何用!”此人脸白眼细,声洪如钟,曹丞相是也!次日,遂挟一七星宝刀潜入董宅,刺杀未成,便假装献刀,聪明的脑袋使你逃过一劫。随即怆惶上马,狼狈而逃,路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而杀之。继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凄怆”二字即可看出曹丞相当时的心情,你杀人,是因为你深知天下不除董卓,苍生有无宁日。在你心中,只有兴汉大业,为了能与董卓继续周旋,为了保全自己继续投身于兴汉大业,伯奢兄,你只能牺牲一下了,杀人是迫不得已啊!

可放眼天下,又有谁明白你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你视若知己的陈宫,也因为拘泥于杀人而弃你去之,又有谁读透你的“寂寞”!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5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豪杰四起。然而,能称得上英雄的,恐怕只有曹操一人。

他胸怀壮志,腹满天下。灭黄巾,破袁绍的雄姿;入荆襄,讨江东的豪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煮酒论英雄的豪言;封金挂帅的宽容……这些,都是英雄的见证。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为祖国的统一,而尽毕生之力。在更朝换代的历史转折点上,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为的是天下统一,却招来千古骂名。

他经历人生成败,为事谨慎。官渡的擂鼓声中,他火烧乌巢,大败袁绍;赤壁的销烟里,他战船连环,败走华容道;荆襄大地上,刘荣归降;西川沃土中,刘备奋战……一次次成败之中,他更加坚强,更加谨慎。他在失败中取胜,在胜利里欢呼。

他饱读诗文,饮酒作赋。碣石山上高歌,感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宏伟,多么宽大的胸怀!对酒当歌,体会“青青子衿,呦呦鹿鸣。”的悠雅。多么闲适的志趣!晚年的沉思,思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多么悲壮的思想!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诗歌,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芳香,让人陶醉;一首首满融慷慨的词赋,是一次次人生的探险,充满刺激,发人深省。

曹操,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家,他镇压起义,平定战乱,统一北方;曹操,一位精明能干的政治家,他足智多谋,总理朝政,纵横官场;曹操,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智谋高远,胸怀天下,海纳百川。骑着骏马,驰骋在沙场中,人们惊叹他的雄姿;执着宝朔,冲杀在战场上,人们畏惧他的英勇;端着酒杯,高歌于大海边,人们仰慕他的`才华……大地上拔起的高山就如同他伟大的身影,大海中澎湃的巨浪就如同他豪迈的人生,宇宙里散发的光芒就如同他辉煌的战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千多年的洗礼,一千多年的众说纷纭。枭雄曹操是凌驾于群雄之上,翻腾于云雾之中的一条蛟龙。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6

曹操勇敢机智。他原是个骁骑校尉。当年董卓的种种暴行引起了天下人的愤怒,也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有一天,司徒大人王允邀请各位大臣来为自己庆祝生日,宴会进行到一半时,他忽然哭起来,原来他想到了董卓暴力无道,自己却没有力量铲除奸贼,不禁悲从中来,不由得流下泪来,众大臣见状也都哭了。这时曹操自告奋勇,说自己愿意去砍董卓的脑袋,为天下人除掉一害。于是曹操向王允借了七星宝刀,来到了相府,趁董卓睡觉时举起宝刀,准备刺杀,不巧这一举一动被映在大铜镜上,被董卓发现了,曹操又假装献刀。这时原先去为曹操选马的吕布也回来了,曹操连夸:“真是好马!”要求试骑一下,曹操骑上马趁机跑了。

曹操是个疑心病很重并且十分自私的人。上次曹操刺杀董卓不成,慌忙逃出城。路过中牟县被抓,幸得县令陈宫释放。陈宫十分敬佩他的忠义之举。愿意弃官与他一起逃走。干一番正义的事业。两人后来逃到了曹操的世交吕伯奢家里。吕伯奢杀猪买酒准备好好款待曹操和陈宫,可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吕伯奢一家要杀他领赏,所以误杀了吕伯奢一家。杀人之后还说了一句很自私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非常奸诈,不过也会被计谋蒙骗。赤壁大战时,孙刘联合共同抗曹,曹操派周瑜的'老乡蒋干去说服周瑜投降,周瑜知道蒋干是个说客,就将计就计喝酒装醉让蒋干偷到一封造假的信。信上污蔑蔡瑁、张允两人要造反。曹操大怒,斩杀了二将,等他们死后,曹操才恍然大悟,知道中了反间计。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听说许攸来降,就赤脚相迎。还用金银、美女、赤兔马收买关羽。他还百折不挠,一生打了不少败仗,特别是赤壁大败,但是他马上找原因,不气馁,想卷土重来。曹操军纪严谨,自己违反军纪也不例外,以发代首。他也很聪明,让口渴的战士望梅止渴,用反间计破马超。

难怪人们都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7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有人说曹操是奸雄,生性多疑;有人说他残忍血腥,攻城屠杀百姓数万;还有人说他是英雄,雄才大略,胆识过人,能屈能伸。那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曹操一句“震撼人心”的宣言,表现了他生性多疑,手腕狠毒,为达目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曹操逃难时,前往他父亲的至交吕伯奢家中,到夜里外面响起磨刀声,曹操以为对方要杀害自己,因此二话不说,先下手为强,不分青红皂白,把一家人全都杀了。后来才明白吕家人是要杀猪款待自己。在逃难的过程中,曹操犹如惊弓之鸟,敏感多疑,于是做出了这样错误的决定。

也许人们觉得曹操只是那个虚伪的小人,但很少有人想过曹操的功绩:诛董卓,灭衰术,杀袁绍……一生戎马二十余年,在大汉风雨飘摇之时,立下赫赫战功。记得官渡之战时,众多文臣与衰绍私通书信,有意投降。后曹操攻入袁绍大本营,却将那些私通书信付之一炬,众将无不惊诧。曹操慷慨激昂的说:“绍盛时,孤尚不得自保,况他人乎?”他豁达的胸襟,对将士的将心比心,对士兵的宽容理解,吸引了许攸、郭嘉等贤人义士投奔曹门,竭力辅佐曹操。这样一个爱才如命,宽容大度的明君,岂能不受后人敬仰?

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开创了建安文学新风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体现了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曹操轰轰烈烈的.宏伟志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体现着曹操求贤若渴,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曹操这样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千百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江河深处,我找到了真实的你,曹孟德,你当真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曹操历史人物作文篇8

纵观曹操一生,在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战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纵刘备,被人打的最惨的一战是赤壁对决。最被世人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被世人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令世人争议的是曹操对历史的功过,最没世人争议的是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

是什么导致曹操被世人辱为奸雄的呢?

首先他儿时的时候他的爸爸不对他加以管教,再加上他的母亲也太放纵他,任其发展,而且那时候他性格桀骜不驯,心理过于扭曲才令他以后的性格怪异,令人难以揣测。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嘛!在文学上,他那独创的诗歌简明而要通俗易懂,才让那么多的'诗人仿造他的风格来进行的。

接着曹操在政治上对待那些违抗他命令的人毫不手软,一点情面的不留,荀彧就是个榜样,就算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为他在众臣面前顶撞曹操,令曹操怀恨在心,后来荀彧竟被曹操陷害入狱,被毒死在狱中呢!由此可见曹操的狼子野心有多恐怖咯!

然后曹操在为人处事方面精细、虚伪,不论他做错了什么都不肯承认,硬给部下套上。有一次,曹操在宛城下令不得践踏粮田,违令者斩,可这时候,他的坐骑突然受到惊吓,窜入粮田中,践踏了一大片粮田。这时候,他只得找来行军主薄给他定罪,聪明的郭嘉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便见风使舵地说:“我熟读春秋,里面说了发不加于尊,您是丞相,也是行军帅,当然是尊者啦!”曹操见状只得说:“那就以发带首吧,做个教训!”所以部队纪律好了一大截呢!从这看出曹操为人虚伪。

不管曹操有多少缺点,可他毕竟是伟大的政治家,极其地有谋略,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没有了曹操,那三国历史可能会得到改写,所以曹操在三国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曹操真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