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改造大脑》读后感(整理7篇)
时间:2024-12-10
时间:2024-12-10
一、运动可以在三个层面提高学习能力:首先,它完善你的思维模式以提高警觉力、注意力和驱动力;其次,它让神经细胞准备就绪,并促进它们相互连接起来,这是连通新信息的细胞基础;最后,运动激发海马体的干细胞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
二、运动不仅控制着情感上和生理上的压力感觉,还在细胞水平上起作用。
三、运动产生化学物质,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和成瘾症状。
四、运动能够调整激素系统,缓解女性经前期综合征、孕期状态、产后抑郁症和更年期综合征。
五、运动可以预防大脑退化、认知衰退和情绪衰退。
六、大脑训练计划
1.在常规运动中加入一些复杂的运动动作(比如有氧舞蹈或格斗术)很重要。
2.运动要循序渐进,先健身,然后不断自我挑战。从轻度运动开始,养成运动习惯。以最大心率的55%~65%的强度步行,如果锻炼1小时后还有力气聊会天就要准备提升到中等强度的运动。读后感慢跑:中等强度的运动,让大脑更强壮。以最大心率的65%~75%的强度运动。快跑:强烈运动间隔训练,保持最大心率75%~90%的高强度运动。理论上的最大心率是用220减去你的`年龄。
3.加入运动小组,结合心智活动与肢体锻炼。
另外,本书还提到关于运动的建议是每周6天进行45分钟到1小时某种形式的有氧运动,其中有4天应该进行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而另外两天应该进行45分钟左右高强度运动。这个建议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要求太高了,只能对自己说做就比不做更好,迈出第一步,让自己动起来。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用了更多的篇幅去论证了运动是怎样改造大脑的,实践上的指导并不多,比较适合好奇了解原理的人,不太适合需要指导如何运动去改造大脑的人。
本书的太长不看版就是标题——运动改造大脑,运动不但能健身还能健脑,这样的结论,对人们长久以来认定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念是狠狠的一击。
作者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著名的神经科医生,被誉为“揭开运动与大脑秘密的人”。他认为人类天生就是要运动的,远古时代,人们狩猎采集,需要的是奔跑和远行,而如今整日久坐的生活方式违背了人类的天性,使我们的健康状况日渐衰退,因为我们和远古时代的人类的基因几乎是一致的,天生就设定为运动模式,身体和大脑一样,是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的。
书中从美国的一所学校的运动实验讲起,学校把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增加到每天45分钟,然后发现孩子们不但肥胖率降低了,而且考试成绩也显著提高了!不仅在全州的综合考试中脱颖而出,在比较世界各国学生知识水平的TIMSS评比中也超过美国富裕地区的学校,获得了世界第一。
每天一节体育课和我们中学跑早操有异曲同工之效,但是实验中的美国学校不同的一点是,注重努力大过于成绩,通过观测学生运动时的心率来判断孩子是否尽力,于是一些瘦弱的或者肥胖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很好的运动成绩,从而提高运动信心和兴趣。
作者用了大量生物学的实验和专业术语来解释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总结一下就是“运动让我们的大脑做好准备,提高大脑记录和处理信息的潜能。运动能为大脑制造替换零件,诱发神经新生。”
运动并不是能提高智商,而是帮助大脑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这大概也是很多思想家、哲学家喜欢散步的原因吧,黑格尔在海德堡散步走出了著名的哲学家小径,康德也是痴迷散步风雨无阻。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天平均跑10公里,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中讲,自己很多写小说的方法,都是跑步的时候想到的。
脑力劳动越强的工作,越需要运动来保持大脑活力。华尔街投行精英们对运动就保持着极度的热爱,这些大脑每天需要高速运转的人,在华尔街的运动会上个个肌肉线条明显,运动成绩堪比专业运动员。中国金融人士虽然不能和华尔街媲美,但是看我家先生的金融朋友圈里也是很多运动达人的,周末微信步数达到一万常常只能排50名以外了。
运动能带来的不止是提高大脑运行的效率,还可以改善情绪。作者在书中用科学家的方式讲解了血清素、去甲状腺素和多巴胺如何影响情绪,过程有点复杂,结论很好理解,运动可以促使大脑产生一些让你感到愉悦的化学物质,像吃巧克力、购物、谈恋爱一样能让你开心、振奋起来。有研究显示,运动的疗效甚至比抗抑郁药物的效果还要好(作者不建议确诊抑郁的患者停药,而是建议把运动作为药物的.补充)。
感觉心情低落的时候去选择一种运动,改善身体也改善情绪。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是:体力充沛的时候很难会感觉忧伤,身体有力量了,心理也会渐渐有力量。
我一直建议备孕的朋友去健身,我自己就是运动的受益者:孕前开始训练,增加了腰腹力量,解决了腰痛的问题,于是孕后期一直感觉自己很灵活,也没有妊娠纹;孕中期上了孕妇瑜伽课,舒缓的拉伸肩颈、腿,还有和自己差不多孕周的朋友一起交流,感觉身心都很放松;产后四个月开始恢复锻炼,从腹式呼吸开始,练习普拉提和瑜伽的一些体式,减轻了腰痛,恢复了精力,看着腰围一点点减小,心情也明亮起来;后来还学过一段时间泰拳,打打把子,神清气爽,发泄了很多负面情绪,对改善家庭关系也大有裨益。
当妈以后,不敢生病,不敢老,健身才是良药。
通常我们总是误把身体当作大脑的搬运工,其实身心脑是紧密联系的。每次运动中的一点点的小进步,都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远比想象的大,对自己的身体的控制感增加,感觉对生活的掌控感也会增加。
超越你自己认为的能力极限,即使在这种痛苦中坚持停留一两分钟,你就能超越自我而进入到一种纯净的精神状态中,你会感觉到自己可以战胜所有挑战。”
运动不但可以塑造健美的身材,还可以塑造有活力的大脑。然而,对于久坐不动的人恶性循环是:不运动是因为没有精力,而没有精力是因为他们缺乏运动。不过,一旦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开始运动,一切都不一样了。
看到过一条微博很有意思,一个肌球蛋白,拖着一个能让你开心的内啡肽,走在一个微管上,然后大摇大摆的走过你的大脑皮层,这是让你产生快乐的物质,看着他为了让你开心,每天辛苦的拖着这个大东西走路,你还有什么理由懒惰呢?春暖花开,从走路开始,动起来!
众所周知,运动有益健康。但这种益处究竟多大、多重要,大多数人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当运动与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运动往往是被牺牲掉的那个。这本被重印16次,翻译成10国语言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从根源出发,用严谨的神经科学发现,条分缕析地论证了运动对生命的重要价值。
本书以“一个高中体育课的奇迹”为引,探讨了运动与大脑的关系。在这所高中的“学习准备型体育课”上,老师们不再依据跑步快慢做为评判成绩的标准,而是依据心脏的“努力程度”为学生打分。经过长期训练,这群孩子不仅成为了全美最健康的孩子,还成为了全美最聪明的孩子。而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运动。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诱发神经细胞新生。也就是说,体育课为大脑提供了学习所需的原料,而课堂上的学习则促使新生的`神经细胞成长为真正的“学习型”神经。
同时,运动平衡着大脑。避免了因大脑失衡引发的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作为一种可预知、可控制且完全自主的压力,适度运动会激活大脑的过度补偿机制,可以促使人迅速专注起来,激发做事潜能。面对巨大压力时我们要学会通过运动来缓解,哪怕只是一根跳绳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运动能够延缓衰老,是女性“永葆青春”的“神丹妙药”。实验表明,运动在预防大脑损坏的同时还能逆转与老化有关的细胞退化。运动甚至可以克服成瘾。10分钟的运动可以减少酗酒者的成瘾行为,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会对吸烟者戒烟产生有益效果。
运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大脑处于最佳状态,使其保持青春与活力。戴上耳机,迈开双腿,我们应该摒弃自身惰性,切实行动起来,在运动中训练大脑,提升自身,让身体与灵魂同行在蜕变优秀的道路上。
书中写到,当我们运动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运动量让我们的心率在最高心跳(什么是最高心跳呢?就是用二百二十减去我们的实际年龄,这个就是我们的最高心跳。)的80%到90%以上时,这种运动对我们的大脑有非常强大的改善作用!
书中写到:
内帕威尔高中的学生,每天早上规定部分学生起床就要参加一个叫作学习准备型体育课的课程(这个课程就是高心率的跑步),这是学校给它起的一个名字,凡是参加这些学习准备型体育课的.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都提高了17%,而那些没有参加早上起来的学习准备型体育课,上着常规体育课程的高中生,阅读能力只提高了10%。
仅仅是影响了阅读能力还不能够证明什么,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考试叫作TIMMS,这个考试是全球统考,全球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参加这样的一个考试。
内帕威尔高中不是美国重点的所谓著名的私校,但是他们后来通过这样的叫作全校性质的学习准备型体育课训练了很长时间以后,他们发现他们的学生在TIMMS的这种全方位、全世界竞争的考核当中的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
唯一的变量是这所高中的体育运动和别的学校是不一样,他们是在早上起来用这种高心率的米的跑步来唤醒这些学生。
书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俩特别喜欢跑步,然后成绩也很好,他们俩的习惯是每次在考试之前,先去跑上一圈,哪怕外头下雨跑成落汤鸡,浑身大汗跑去考试,这时候发现成绩特别好。
读到这些案例让我思绪万千,我们的智力是可以通过运动提升的!
思:
现在的学生,他们有太多的作业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长额外加的)。
我们家长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我们在带孩子的时候,是只有通过做题补习这些方式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吗?
《运动改造大脑》明确告诉我们,我们让孩子进行有效的运动,是能够提升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更聪明,学习知识更容易!
这种既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又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去采纳呢!
我们为什么要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做无穷无尽的题呢!
从小,我就不爱运动。小时候,爸爸为了让我运动想尽了方法,但都无果而终。特别是跑步,那种跑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的感觉一点也不好,我一度纳闷为什么有人不仅能跑还喜欢马拉松。可是最近,我尝试着开始快走慢跑,开始坚持每天运动。这样的改变与《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有着密切的关系。
该书由美国作家约翰·瑞迪和埃里克·哈格曼共同完成。约翰·瑞迪是国际公认的神经精神医学领域专家;埃里克·哈格曼是美国《户外》杂志、《大众科学》杂志编辑,他曾荣获美国年度最佳体育写作奖。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用严谨的神经科学发现,条分缕析地论证了运动可以魔力改造打包;压力、焦虑、抑郁、低效等种种困扰,可以随着运动烟消云散。运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能让大脑处于最佳状态。
《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神奇的魔盒,读完后,我发自内心地想要去运动。因为我感受到了运动的奇迹。在书里,无论是实验、案例、原理还是行动的具体方法,都极具意义又令人信服。单是目录就足够诱人:运动功效之改变压力状况、解决焦虑根源、挣脱抑郁的枷锁、克服成瘾、调整激素作用、延缓衰老……每一个标题都感觉戳中现状、点中要害。因此,想要改变,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着书中的大脑训练计划行动起来。
“我今天很忙啊,我今天很累啊”这就是我时常在没去运动时安慰说服自己的借口。可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在手机上下载了有关运动的软件,每天出行的工具由公交车、私家车变成了共享单车,陪同孩子一起锻炼时,我不再只是陪着,而是和他一起锻炼……我体会到了运动后的酣畅淋漓和身心愉悦,感觉自己更加有活力,也更能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失眠的情况也得到改善。重要的是,一天天的坚持成为了习惯,我也从改变自己开始,看到了孩子的.改变。他的体育曾和我一样,可以在班上排倒数,而现在我看到他跑步时,能专注目标和当下,在小组赛中得到第一的改变。
“行动最艰难,却也最有用”。我们总在不断追求更好地自己,而最好的便是“当你尝试着先迈开一小步,然后一大步,逐渐积累并让它们塑造你生活的骨血,融入你的生活中,被你最终坚持下来。”
放假在家,看着两孩子在家里嬉戏打闹,我的童年记忆不禁涌上心头,记忆中的画面是我们不停地追逐着,从巷子这头跑到那头,似乎只有追着风奔跑,就永远不知疲惫,不论严寒酷暑,街头巷尾永远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童年时的快乐缘何而起呢?是玩耍本身吗?其实不然,通过阅读《运动改造大脑》使我明白了真正影响我们的是运动。运动不仅可以让身体更加强健,还可以自我调节缓解压力,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是它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
一、运动健脑提效率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长期处于焦虑、强迫的环境中。其实焦虑是人的一种认知错误,只有运动可以使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其它化学物质达到平衡,久而久之,你的潜意识会教会你的大脑:你可以的。这时候的你就会重新规划你的认知。其实我们对于运动的重要性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当繁杂的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向我们扑来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牺牲掉运动来换取所谓的'时间。而书中却告诉我们:运动不仅可以健身更可以健脑。牺牲运动是得不偿失,唯有运动可以使大脑保持最佳状态。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班里的孩子们,课间十分钟,只见操场上、楼道里到处都是孩子们跳绳、打球、踢毽子的身影,到上课铃响才冲回教室。此刻的他们眼中是有光的,一个个精神抖擞不知疲倦,活跃后的大脑,血液回流,正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定会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其事半功倍,可我曾经为此还指责过他们,真是不应该,看来运动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二、健身运动促能力
我们的祖先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无形中就进行了运动并与大脑形成联结,进而促进大脑的生长,人类也因此不断进化。其实运动在完善身体的机能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情商得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改善。书中说运动可以在三个层次上提高学习能力:首先,它完善你的思维模式以提高警觉力、注意力和驱动力;其次,它让神经细胞准备就绪,并促使它们互相连接起来,这是连通新信息的细胞基础;最后,运动激发海马体的干细胞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应当自愿锻炼并将有氧运动与技巧学习相结合,释放天然的精力,让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我们的身体感觉热血沸腾时,自然会有一些灵感浮现,这时你会惊喜地发现通往“罗马”的路不止这一条。
三、共同运动变自信
我们的孩子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往往会把这一问题归结在孩子本身,加以指责,恶化了亲子关系。其实我们身体的注意力系统与运动神经是紧密相连,通过运动可以调动起注意力的各个环节,促使人全神贯注,更有助于孩子记忆能力的提升。我们和孩子一起运动,使沟通更加和谐,快乐的情绪是会传染的,运动中的身体接触,可以让很多不和谐的负面情绪随之消散,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无助和孤独感,变得更加自信。
运动好处如此多多,我们应该把运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带着孩子出发,让运动改变大脑,让运动提高效率,让运动拉近距离。
书写得很简单,简直可以说是给小孩子看的,大量的插图,没有任何复杂之处,想想也是,很多人可能被书的难度吓住,更不要说运动了,既然是鼓励运动,当然就要门槛低。
书是亲子版,目标阅读对象应该是父母,好督促小孩子运动。有很多成人的故事,所以也适合懒的成人阅读。一言以蔽之,运动改造大脑,运动让人自信,运动改变命运,运动就是好啊就是好。
当然书里并不全是口号,也有给出科学依据,并都用通俗的`方式来说明。让人看了以后有可能跃跃欲试。
不过做为一个负责任的运动者(我坚持健走快一个月了我算吗),还是要做一点提醒:书里只提了运动的好处,却没有强调运动有可能带来的损伤,所以,固然可以被书的内容鼓动去运动,但在运动的时候,最好也依照专业教练指导,避免生害。
上一篇:凡卡续写作文(7篇)
下一篇:不深不浅种荷花作文(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