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读后感(整理3篇)
时间:2024-08-24
时间:2024-08-24
看的让人很不爽,不过本书制造的气氛很好,晚上躺在被窝里看,确实感觉到脊背发凉。
本书描述的故事,如果是一个真实案件,永远也不会有解,已知的条件不够,无法推断出来。当然,看完小说,也不可能推理出来,如果靠感觉猜对了凶手,只能说感觉真准。
这本书仍然没有打破我对悬疑类作品的预期,正如所有悬疑剧或者悬疑小说一样,隐藏关键的部分,制造混乱的部分,不同的是,本书中加了很多不知真假的内容,给推理制造了极大困难,因为那离真实远了十万八千里,但读者难以分辨,比如,开局就讲法官收到了一封信,来自卡尔明顿,我还记下了这个细节。如果把这当做真实的确定发生的事情,就完美的把法官排除,离幕后之人远了十万八千里。
作者精心构思了这个故事,但压根就没想要读者去解出谁是真正的凶手,作者想要的是完美的讲完这个故事,把自己精妙的构思,对人性的剖析写入书中,把悬念留存到最后,由作者亲自揭晓,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作者很成功,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混乱,然后,就没有其他。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感性派,不愿意看一些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烧脑读物,这本书一直被束之高阁,偶然心血来潮才拿在手上翻了翻。
比较有趣的是开篇的一首古老童谣《十个小士兵》,童谣唱的是十个小士兵如何接连死去: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其实看到这里大致已经能知道文中可能有十个主角并且结局都会死去,接着是一封封邀请信把主角们接连请上场,说实话看到这里我还是对这部小说很无感的,直到第一个小高潮——马斯顿的突然死亡,让我抱着这本书一直到夜深阅毕,情节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停不下来,只想快点知道谁是凶手。
可怕的是:一切都在凶手掌握之中,每个人都相互猜忌却又不得不劳抱成团,每个被怀疑为凶手的人只能以死亡来证明自己。
那个老小姐,布伦特,看似桀骜不驯,愤世嫉俗,实则是对自己内心恐惧的掩饰,因为自己的无情与武断,女佣自戕而死;麦克阿瑟将军,嫉妒的火焰“烧死”了自己的部下,这笔账,总会让铮铮铁汉不堪一击;沉着冷静的维拉,又何尝不时时刻刻回忆起淹死西里尔的不是海水,而是自己;服务周到、老实尽责的罗杰斯夫妇,谁会想到为了一笔财产也曾亲手弑杀信任自己的女主人;经验丰富、专业老练的阿姆斯特朗医生,也曾因一时酗酒而葬送了一个女孩年轻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不愿提及的过往,每个人都有想要毁灭的曾经,曾犯下的罪孽与过错,无论怎样沧海桑田,终逃不过正义的判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道好轮回,欠下的,总得还清,甚至拿命相抵。
布洛尔是倒数第三个死亡的,其实当布洛尔死亡之后,隆巴德和维拉应该已经能够想到岛上要么有第十一个人,要么前面有人假死,我认为当隆巴德对维拉说“你听我说”的时候已经想到了,但是处于半疯状态的维拉没有想到这些,她开枪打死了隆巴德,崩溃的神经也把维拉自己送上了绝路(之前维拉房间顶部出现的黑钩,也暗示了维拉将是最后一个上吊死亡的小士兵)
如果没有文末的漂流信,我想这应该是一桩没有答案的千古谜案,真正的凶手是瓦格雷夫法官,假死的瓦格雷夫,实现了自己“捍卫正义,死也要死的震撼”的心愿。
其实我对整部小说有两个疑问,第一,既然瓦格雷夫是策划一切的凶手,那么文初的瓦格雷夫的邀请信那么像一回事,是否显得过于刻意?就为了掩饰他的凶手身份?回头读第二遍时看到瓦格雷夫的邀请信就有点搞笑了。第二,瓦格雷夫假死的时候说是在额头抹了一小块泥巴伪造枪击头部,可是泥巴和血迹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吧!当时岛上的人再没有常识应该也能发现,除非他们都已经处于神经崩溃边缘了。
一、天上的大馅饼突然间砸中十个身份各异“幸运儿”,莫名的免费超级豪华知名孤岛游,似乎熟悉的邀请人,想想这必是一次充满欢愉,惬意的旅程!
二、遍查全岛,除其十人外,完全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藏身之处!不具备任何案后逃生的条件!近乎完美、巧妙的杀人设计——十个故事人物悉数死亡,一切的一切都在不可思议中发生…给警方留下一个“嵌套死循环式”的悬案!
思路设计、框架提纲
1、剧中人物的具体情况介绍(包括身份、职务、特点、联系),影映作品展开的线索,看似冗长乏味的叙述,实则是埋有隐晦的伏笔
2、由一碟审判录音公诉,十个故事人物的接连神秘离奇死亡,映射小诗,彼此猜疑!(室内摆设的.布置、死亡方式、人物即时,事后的心理入微的描写)
3、始终挥之不去的谋杀疑云,究竟这是怎么回事?是上天的无意玩笑,还是人为的蓄意谋杀?每个人疑意重重,心态失衡!下一个会是谁?
4、警方第一次陷入一个自立自破的两难困境,这注定又是一个千古疑案…
5、罪犯漂流瓶解疑,真相大白,喔!原来如此,好一个杀人于无形的副本!
跟随子吟掘亮点
一、一部没有侦探的侦探小说,酣畅淋漓,水到渠成的心理描写,将阿加莎自己一贯的写作风格、特色——‘犯罪心理学’发挥到了极致
二、精彩的情节设置,生动的对白描写,极致的心理捕捉
同时这部作品已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有兴趣的亲们可以自己下载观看,改编得还是可以的!相信加上影视的音效,图像,剧情衔接等技巧的搭配、结合,一定能给你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冲击,帮助更好地理解,把握作品的精髓!
上一篇: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整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