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整理7篇)

时间:2024-12-02

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篇1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奇怪:主人公怎么会想长成一棵葱呢?一般我们都想要长成参天大树,这主人公的想法未免也太奇怪了吧!怀着好奇心我打开书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小主人公名叫潘春春,是一名男孩子,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以后出人头地,为他规划好了一切,把他当作花盆里的花养着。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错养在花盆里的草,因为大人过分的宠爱让他觉得很烦恼。生活上的确如此,现在每个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人们把什么都给我们安排好了,还时不时地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愿望强加于我们身上。他们总是认为:我们还这么小,没有什么想法,也不能好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所以他们也不能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但我们想要的,往往只是一个快乐的、自由的童年。

其实,我们也可以主管自己的童年,天资幼儿园的姚笛老师组织孩子们参加全市幼儿园系统的歌舞演唱比赛,潘春春的爸爸妈妈觉得自己儿子嗓子不错,将来肯定能在歌唱界里闯出名堂来,于是就帮春春报了名,但春春老是唱跑调,爸爸妈妈为此感到很焦虑,姚老师好不容易答应让春春演一棵大树,可爸爸妈妈又不开心了;“大树还用演吗?”春春生气了,他叫道:“我就是喜欢举着大树!”大人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愿望总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求于一时。就像这个小故事一样,爸爸妈妈觉得儿子不该演大树,但相反,春春喜欢举大树,他希望父母们去看演出。潘春春总是纳闷儿的`想:大人为什么总爱把简单的事情想的那么复杂?

《我想长成一棵葱》这本书里的每个小故事写的那么的真实贴切,就像现实中的我们。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潘春春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这代人的向往,烦恼,也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代人的急切希望。

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篇2

自从我读完了《我想长成一棵葱》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以前大人总是对我们说;“我的小祖宗,少吃一些垃圾食品吧!”我们总觉得他们很唠叨,可他们唠叨图什么呀?不就是图让我们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吗!书中的潘春春很自豪,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在舞台上表演,当一个举着树的人物,可爸爸妈妈并不赞同,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可以在舞台上自己独唱。可姚迪老师已经测试过潘春春了,跑调跑的太离谱了!就算八个人一起小合唱,潘春春也很有可能把别人带到沟子里!最后让潘春春当了一个举着树的'人物!

潘春春的奶奶很喜欢养一些小动物,可潘春春的妈妈却反对奶奶养动物。奶奶就偷偷的把自己的四只小白鼠送给了潘春春,让潘春春喜欢上动物。潘春春很高兴,到了学校告诉了畅畅、古盛京、马晓锐。他们三个都想租潘春春的小白鼠,潘春春同意了,约定放学后,去他家各选一只小白鼠。马晓锐选了一只很灵活的白鼠,畅畅选了一只可爱温柔的白鼠,古盛京见还剩下两只白鼠,一只病殃殃的,一只很健康,他对潘春春说;“我要一直病殃殃的白鼠!”“你要一只健康的吧!我奶奶可以一起帮我照顾那只病殃殃的白鼠,你要了那只健康的吧!”潘春春说。最后古盛京要了一只小白鼠。没想到,还没过一个星期,其中的两只白鼠,遭到了不幸的命运,马晓锐把他的那只灵活的白鼠竟然喂了半片药。畅畅把她的白鼠染成了红色。潘春春很伤心问;“古盛京,你的白鼠呢?”“不用担心,白鼠过得很好,我还给他建了一座别墅呢!”最后潘春春原谅了他俩!

潘春春和他的同伴们踏上了新的旅程,最后他决定,自己的理想是“我想长成一棵葱”同学们很惊讶!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小学生一定要学会独立,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敢于创新理想,创建美好的未来!

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篇3

童年是什么?是一夜星光,是一地月色,是一道彩虹,是一条小溪。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回味无穷的。这位潘春春小朋友的童年也一样,丰富多彩,充满了情趣。那么,让我们看一看他的童年吧!

他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个子不高,身材不胖,性格有一点顽皮,外加一点任性。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十分爱他,所以他在家里就像是一位小皇帝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正因为他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他的家人个个都将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是每个家长最大的渴求,但这也是孩子们最大的痛苦。因为家长们只知道想方设法让孩子出类拔萃,却压根就没有想过孩子内心的感受。

当潘春春正为自己能在舞台上表演一棵大树而感到骄傲时,他的家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总希望他能站在舞台上独唱,却不管潘春春那跑调跑的离谱的嗓音。他拼命想证明自己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草,而不是一朵美丽娇艳的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足够精彩。我沉醉在他那丰富多彩,时而快乐,时而悲伤的世界里,与他共享着快乐、伤心、难过与烦恼。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和烦恼。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总结经验解决这些烦恼,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去血拼,取得最后的成就。而不是遇到一点麻烦就放弃。我们应该做一个坚强的人。

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篇4

寒假里,妈妈带我去超市里买了一本《我想长成一棵葱》当时,我看到这本书时,感到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我想长成一棵葱》呢?不管了,反正看完就知道了。

回到家,我立刻阅读起这本书。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我感到很有趣。主人公潘春春是一个活泼,可爱,还有点别扭的小男孩。他还是家里的小皇帝,全家人的希望都在潘春春身上,所以潘春春的压力很大。其中有一段写爸爸、妈妈都很想让潘春春一个人独唱。可是,他唱得太快,所以老师只能让潘春春当一棵苹果树,爸爸、妈妈一开始不同意,后来,他们想到只要能上舞台,都已经很好了。潘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棵草,不是一朵花,不过是一棵称职的树。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我有一次考试没有考好。看到分数后,我有点灰心:难道我不如别人吗?后来,我想到我也有比别人好的地方,比如说,珍惜时间,不打架,尊重老师,孝敬父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杂物,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环境保护意识强。语文弱了一点,但数学总是领先的,英语也不错。当然了,我也有缺点,比如说,课外书看的'太少,每次写作文就头疼。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跟潘春春一样,有的人能上台唱歌,有的人不能上台唱歌,但是可以做好一棵苹果树的。不管是花,还是草,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并不是只有花才是美丽的,小草也有属于自己的芬芳。

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篇5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常新港的长篇小说《我想长成一棵葱》,它让我懂得了不少道理。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潘春春”在他成长的路上十分“艰辛”全家人都把自己的理想压在了他的.身上,全家人也认为他是一个奇葩。在“我”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的父母想让“我”有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于是让我一个人在舞台上唱歌,便去找姚迪老师申请。当姚迪老师听到我的歌声便立刻拒绝了父母的要求,说因为“我”跑调跑的太离谱了。即使让“我”去合唱,也可能把其他人带到沟里去。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在帮我争取机会。老师见了,帮“我”安排了一个戏份,演一棵大树,“我”十分开心。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但他们反对“我”去演一棵没有任何语言没有任何动作的大树。但是“我”并没有理会他们,还继续坚持演一棵大树。最“我”成为了舞台上演大树的那个人……

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让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那就是“小祖宗,别老吃垃圾食品。”平时很多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样子的话,我也不例外。当家长对我说这句话时,我会觉得他们很啰嗦,为什么呢?因为像肯德基、麦当劳里面的东西外国人都在吃,而且身体非常健康。但是在中国人眼中却是垃圾食品,我们一吃家长就开始啰嗦了。后来,我想了好久,终于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这些都是外国人的主食,他们吃习惯了,我们却不习惯。从小到大,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米饭了,所以这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吃的东西。在外国人眼中,米饭也应该算垃圾食品。所以爸爸妈妈只是想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而已。

是这一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要有理想要,宽容大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每一件事情。

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篇6

在我买的成堆的书里,我一眼就爱上了这本书。原因是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为什么主角要长成大葱?是学习的压力吗?还是你自己的奇思妙想?我好奇地打开了页面。

《我要长成大葱》讲述了五年级男孩潘春春一个简短的成长故事。我似乎能在每一个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父母总是把我最喜欢的食物称为“垃圾食品”,爷爷奶奶也经常鼓励我“你能行,就试试吧!”……类似的经历让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然后,我终于明白潘春春为什么要长成大葱了。这是他的梦想。他不想做一株不起眼的草,也不想做温室里的一朵花。他只想做自己,一个普通的葱。我也是一个普通的男孩,我希望像春春一样做自己。然而,在我的身边,始终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外人家的孩子。按照大人的说法,他总是比我聪明,比我优秀。将来,他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我爸妈也用大叔的标准来问我,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我和爸妈都不开心。班里很多同学把字写得跟印出来的一样,可不管我怎么写,都像蚯蚓一样爬来爬去。妈妈每次看到都会生气,把别人家孩子的模板扔到我面前。我在妈妈的'呵斥下浑身发抖,还是写歪了。我数学考试的聪明部分总是空白。回到家,妈妈总是骂我:“你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到!别人家的孩子哪能样样都行?……”但我很努力,还是做不到。每当这些时候,我都感到很失落和沮丧,我很讨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看完这本书,我想对父母说,请宽容,降低要求,给我时间慢慢提高。虽然我的字不好,但我的作文还不错;虽然我的聪明问题不好,但我已经在进步了。我不一定让你在别人面前有面子,但我一定会尽力的。

即使我是洋葱,我也能为大地增添一抹绿色;即使我是一根洋葱,我也能为食物增添一抹清香;即使我是洋葱,我也要做贡献的洋葱。

读《我想长成一棵葱》有感篇7

在这个暑假里,我又阅读了一本好书《我想长成一棵葱》,说实话,我喜欢的书并不多,可是这本书真的讲到了我的内心,读着读着我被震撼到了,作者究竟是做了多少准备才能真正了解现在的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们这些长大的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活着的祖宗。”就是这句话让我十分信任作者,他是真正看到了现在的我们。刚开始看这本书我也十分奇怪,我什么“我”会想长成一棵葱,慢慢看我才知道“我”也就是潘春春,从幼儿园到小学成长的异常艰辛,爷爷的理想压在潘春春身上,爸爸自己的理想也压在他身上,妈妈更夸张,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压在他身上。他们一直认为他很独特,有自己的星光。但是潘春春本人却觉得自己很普通,跟一棵草一样,也希望自己跟一棵草一样茁壮长大。

这本书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深思,现在的我们并不像被捆绑在温室里,而是应该在属于我们的草原上自由的小草,不受拘束,绽放异彩。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受到保护,会变得更好,更优秀,来实现自己未达成的愿望,可谁又曾知道,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小梦想。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变成画家,舞蹈家,钢琴家。但是我们可不这么想,有人会相当花园主,有人想当旅行家,有人会想当职业跑酷者。在当代所有小朋友都希望自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小草,可家长却把我们养在温室里,但是温室里的草会失去独立的能力,自制能力。

虽说是读后感,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和我的感受都是代表小学生发声,所以,如果你对现在的我们感兴趣,就寝你看看吧。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