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美味作文(收集7篇)
时间:2024-06-25
时间:2024-06-25
曾在薛飞扬同学的作文读到过,北京的王府井小吃街里有一家卖蝎子的店铺,许多人都在那里买了蝎子吃,当时薛飞扬觉得非常恶心。而我不是觉得恶心,而是很疑惑:蝎子可是有剧毒的.呀,吃了不等于送死?
这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去北京旅游,我特地来到了王府井小吃街,一探究竟。
来到小吃街上,我就急着去寻找卖蝎子的店,不费一点工夫就找到了,在入口处就有一家,卖家在不断的吆喝:蝎子,烤蝎子,美味的烤蝎子!店门口的窗台上放了好几个木桶,木桶里密密麻麻地插着木棒,木棒上穿着的蝎子还是动来动去的呢!蝎子店前围了好多人,有老的少的,有男的女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就是没人买去吃。
过了一会,来了一位大叔,他说:“给我一串活蝎子。”拿了活蝎子,他就吃。他的这一举动惊煞了我,我险些吐了。爸爸说:“我们就买一串烤蝎子吧!”他吃了一个,叫我也尝尝。“呸呸!看着都恶心,我不吃!”我果断拒绝。爸爸说:“很好吃!”我还是拒绝了。爸爸千言万语又劝了我很久,我还是不敢吃。男子汉这点勇气也没有?”最后爸爸用上了激将法,我终于吃了一个,味道确实不错,香香的、脆脆的。我也买了一串吃起来。刚吃完一只,突然想起:好东西要分享嘛!我马上递给妈妈吃,妈妈忙扭过头,说:“我不要,算了,你自己留着吃吧。”“好吃,真的很好吃……”现在变成我千言万语劝妈妈吃了。最后还是我吃完了那一串。要不是太贵,25元一串,也就三小只,我真还想再买几串吃吃呢!
说句心里话,在北京的几天没什么合我胃口的食物,但是这唯独烤蝎子我把它奉为“人间美味”。如果还有机会去北京,我一定要再去尝尝那人间美味——烤蝎子。
说起介绍美食的书,第一个想到的当属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所写——《那些忘不了的人间美味》。这位最会玩的大家在书中提到许多令人沉醉的美食,却忘了我心中的烤白玉。
说是烤白玉,它的外形与白玉却沾不上边,甚至是截然相反。它从柴火灰中出来,外表又胖又黑,剥去表皮,确是暖黄香甜的,散发着特有的香味,让我垂涎。不用再猜谜了,烤白玉其实就是烤红薯。
在外婆家吃到在柴火灰中烤出来的红薯,是我小时候的最爱。且不说红薯的种种营养价值,单是这味道就可以让我对它念念不忘。牵着妈妈的手,走在街头,闻到这股熟悉的香味就走不动路,呆呆地立在那,直直地望向卖烤红薯的小贩,也听不到妈妈的呼唤。可妈妈总不给我买,说什么不卫生,然而在幼时的我看来,她就是在找各种理由搪塞我,于是我总是要闹一番小性子,叫着喊着就要吃。终于还是没有吃到,我在怨念中被妈妈抱走。
后来长大了,看到种种关于街头烤红薯的新闻介绍,说装它的桶子是化工油漆桶,它上面长了黑斑产生了毒素,黑心商家却依然贩卖等等。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自己也没有买过。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我一直深深记得这股香甜,想着总有一天要吃。
过年回到外婆家,那天外婆问我早餐想吃什么,我终于等到机会,问外婆家里有没有红薯。外婆怕我自己烤不熟,就给了我5个小红薯。于是,我坐在火炕边,将它们埋在靠近火源的柴火灰中,时不时扒拉出来察看,生怕它糊了或者没有被加热。渐渐的,熟悉的'香甜味钻进我的鼻子,愈发浓郁。我满怀着激动,看到它们一点一点地变得松软。我忍不住地拿起一个,轻轻拍去上面的柴火灰,对着它吹气,让它不会烫舌。剥开它,一口咬下金黄,满嘴的甜,满心的幸福。可是它太小了,三两口就吃完了,我有些意犹未尽,吧咋着嘴,手诚实地向另一个小红薯伸去……就这样,一个上午,悠哉游哉地,这儿晃一会,那儿玩一会,时不时回到火炕边吃个红薯,到中午5个红薯就只剩1个了……妈妈打趣我说这次吃的过瘾了吧,居然还记得留一个给别人吃,不容易啊!我尴尬地笑笑,不说话。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认为这样平凡的它也是人间美味。但无论何时何地,它总是我心中最有味道的烤白玉,晶莹剔透,泛着家乡泥土色的光泽。
说到人间的美味,那不得不提粽子了。
粽子,人人都知道,这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传说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而发明的。粽子的外表都大相径庭,都是外面一层粽叶包着糯米的三角状,外表并不好看,但味道却有很多:蜜枣的、肉的、蛋黄的等等。我最爱吃的还是肉的。
吃的时候,首先要把粽子放进蒸锅中蒸一下,这样粽子中的糯米才能熟,然后把粽子拿出来,此时的粽子冒着“仙气”,香气扑面而来,虽还没入口,人早已“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最后用剪刀一刀一刀地将粽叶外的线剪开,剥下粽叶,这时粽子便可以吃了。
离开粽叶的粽子,又是另外一副样子。整体白偏黄,一颗颗一粒粒糯米反射着灯光,十分诱人。用筷子夹住来一口,糯米搭配着瘦中带肥的.肉,一口吃下去,肉的微咸与粽叶的清香交织在一起,那味道简直绝了。原来粽子有一颗细致的内心。
我在读书时,读到过一首诗,它是柳诗吟的《七律·赋端午》,诗中的第一句“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便提到了粽子。由此可见,古人也很爱吃粽子。看来,不止我一个人爱吃粽子。
我对粽子是有感情的。每每吃到肉粽,我便想起了小时候。那时每逢端午,我奶奶便会给我做我最爱吃的肉粽。什么采购食材、泡粽叶,要忙好久。现在奶奶也老了,没精力再做了。与奶奶一起做粽子的时光,也变成了回忆。
细细品味,原来吃粽子就像品人生,一种“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生活态度,一种不能以貌取人的人生哲理。
吃了这么久粽子,你是否只尝到了它的味道,但没体会它的内心呢?让我们获得一双发现美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好。
“当当当”,领到午餐的几位同学敲着碗碟,回到教室坐在一起准备进餐。这个时刻真让人享受,好像精彩的电视剧就要上演。长着一张白净的小脸,样子像个外国人的曹恒又一次拿来让人心旷神怡、令人忘记姓什么的.天下第一美食——酱豆。
可能大家听到这个食物会很失望,但是曹恒家的酱豆真的非常美味,是妈妈“独门秘制”的。一般同学吃不上。我是“一般同学”,与曹恒家的酱豆一直无缘。曹恒拿出酱豆,打开外面包裹的塑料袋,一股香喷喷、火辣辣的气味朝大家扑来。大家看到后,异口同声:“哇!”就连天天吃天下第二美食——肉包子的尤超宇也跟着叫好。“乖乖,酱豆,曹恒给我吃点儿!”“曹恒帅哥,今天请客!”几位同学嬉皮笑脸地说着恭维话,把酱豆拨到自己碗里就吃。曹恒招架不住,看我一人埋头吃饭,直着嗓子喊:“吕凯,你赶紧来吃点吧,俗话说得好,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一听到这句话,我全身充满温馨。有人关心我了,而且是我的同桌。星期一调座位,我才有幸和曹恒同桌,我居然成了“不一般”的同学了,我真的好感动。人常说“恭敬不如从命”,我点头应允,也不顾以往的斯文,学着其他同学狼吞虎咽起来。看到我们抢吃酱豆的样子,你很可能想到饿了几天的流浪狗。“咋样?吕凯!”尤超宇笑眯着眼问我,“啥味儿?”虽说吃了一阵子酱豆,我还真说不出曹恒家的酱豆怎么个好吃。
我的好好品品。我夹起一个酱豆,慢慢放进嘴里。“嗯!酱豆好绵啊!好香啊!好辣啊!”其实,对于我这个留守孩子来讲,这酱豆还让我感到幸福。酱豆蕴藏着这么多的滋味,难道这还算不上人间美味吗?
“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落在沸水里面翻滚的水饺就像是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元宝一样,看着喜气十足,而它那别样的味道和风味更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的饕餮盛宴,简直是齿颊生香,叫人忘不掉,戒不掉。
饺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历来都受到国内外的推崇与赞美,尤其是对每个中华儿女而言,每年除夕夜的饺子宴已然成为了一种千年的文化传统,文化印记和文明标记。而对外来游客而言,饺子已经成为了中华美食的代名词,凡是来过中国的,必然会去见识一下何为饺子,感受一下何为美味,而那些没有来过中国的,已经把对饺子的了解当做了对中国的认识,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就像饺子一样含蓄内敛,潜能无限,魅力无限。
其实饺子可以变得这样知名,这样流行是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实在是饺子真的太独特,太美味,太诱人了。那薄薄的饺子皮虽然称不上晶莹剔透,也比不上薄如蝉翼,但是相比其他面食来说,它确实已经足够精致,足够轻薄了。而皮里面镶嵌着的满满的馅料,光是看着就已经垂涎三尺了,要是在闻一闻那就更了不得了,让人恨不得立马冲过去生吃了它们。而一旦要是出了锅,上了桌,在沾点醋,拌点蒜泥,撒点辣椒,那简直就是一大人间美味,直教人唇齿留香,欲罢不能。
对我而言,只要离家久了,最思念的莫过家人,最惦念的.莫过于饺子了,可惜的是,尽管他乡也有饺子,可是异乡的饺子除了有一点食物本身具有的香味之外,它与自己家里的饺子简直天差地别,没有一点点可比之处。当然,这大多源于心理作用,俗话说食之在味,感在在情,一个人享受美食的心境和情感彻底决定了入口之物的好坏与成败,而我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在外面无论怎么样嘴馋,我都很少会去尝试饺子,相反,只有每次一回家,我就会缠着妈妈给我包饺子吃,而妈妈牌的饺子无疑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饺子了,我只要吃一个就会感受到浓浓的平稳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有缘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齿留香。”饺子作为中国舌尖上的美味,一直都是人们心中一份美好的存在,一种浓烈的情感寄托,所以人们喜欢吃饺子,也喜欢谈饺子,更享受包饺子。而我呢,虽然对包饺子没有什么天赋可言,但是吃饺子和说饺子我可就在行了,但愿通过我的介绍,大家都会爱上饺子这一人间至味。
“哈哈,看本大厨出场!”“就你这小样?看我的!”厨房里热闹极了,因为我和老爸正在厨房中“大显身手”,准备做一道人间美味——酱汁杏鲍菇!
常常听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跟老爸事先就采购好了杏鲍菇、蒜苗、胡萝卜等食材。
第二步就是切食材啦。正当我拿起菜刀准备“战斗”的时候,老爸一手夺走了最重要的东西——杏鲍菇,并且竖起食指,在空中晃了晃:“不不不,还没洗呢!”“切好了再洗不一样吗?”我嘟起嘴,显得很不服气。可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所有食材扔进水池里乱搅一通。哼!他竟敢如此嚣张,简直是无视了本大公主的存在!于是,我也不甘示弱,拿起一个杏鲍菇便开始切,三下五除二,它们马上就像一个个虚弱的士兵一样,接二连三地倒在了菜板上。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把所有的食材都收服了,它们只能静静地躺在菜筐里啦。
下一步就是调酱汁儿了。我先拿出一个酱油瓶,小心翼翼地把瓶口向下倾斜,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爸从我的手中抢过瓶子:“这么慢,让我来”。没想到弄巧成拙,酱油如瀑布般泄下,流到桌子上、地上。“糟了,这可怎么给老妈交代呀!”“别管那么多了,半个小时都过去了,菜还没下锅呢!”老爸边说,边往调料碗里放盐、糖、淀粉……紧接着,我们在锅中放入油,把杏鲍菇煎至两面金黄才捞出,一片片菇犹如金色鳞片一样躺在盘子里,靓丽极了。然后,我们用锅中的余油炒配菜,待配菜香气四溢的`时候,又把杏鲍菇放进去,再翻炒一会儿。
最后一步,就是放入这道菜的“点睛之笔”——酱汁。酱汁刚下锅,就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我连忙躲到爸爸身后,时不时伸出头来瞄一眼,一会儿的功夫,菜便出锅了,一块块杏鲍菇浸泡在褐色的酱汁儿里,好像在巧克力游泳池里嬉戏。我忍不住挑起一块,咬一口,哇!真好吃,软绵中带着一点点嚼劲,有一点辣,辣中又透出一点甜味儿,真是一道“舌尖上的中国”!
这一次,我不仅尝到了这人间美味,还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真是一举两得呀!
在世界上,有的人喜欢吃九宫格火锅,有的人喜欢吃鸳鸯锅,有的人喜欢吃瑞士小火锅,有的人喜欢吃芝士火锅,而我,只要是火锅就喜欢。
现在火锅已然是一种家常便饭,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没什么仪式感。但每到新年,我们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顿火锅,来祈祷我们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新年又到,开始准备火锅了。妈妈把佐料准备好放在桌上,我看了看,这些火锅佐料还蛮丰富的,有两个橡皮那么大的.贡丸,有血红色的牛肉,有灰色的虾,有椭圆形的香肠,有我最喜欢的黄瓜块……我赶紧帮忙搬来电磁炉,摆在桌上,再把插头插进插座。爸爸端来一个锅,往里面倒入半个锅的水,切三片姜放入锅中,再放入微辣底料,然后按下按钮,开始烧水。
水煮到沸腾的时候,我们争先恐后往锅中加入自己喜欢的食材。一会儿,各种食品在水面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太诱人了。妈妈不停提醒我:“小心点,别烫着了!豆腐,豆皮,菜这一类容易熟,只要刷一会就行了,螃蟹,排骨……不容易熟,得多煮一会。”“知道了。”我可顾不了那么多。
我又从袋中拿出一颗金黄色的球,这个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清水油面筋,然后在这个球上用筷子挖一个小洞球,里面是空心的,在往里头加入蛋液、虾滑,然后把整颗球放进锅里煮,煮到它彻底变软了,虾滑变红了,可以出锅啦。
弟弟眼疾手快,夹了一颗,等水快滴完时,用嘴吹了几口,便塞入口中,边嚼还边说:“烫!烫!”爸爸妈妈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说,边说边笑。
我又用筷子夹了一把牛肉,把牛肉放入漏勺中,放入锅中煮一煮,煮至颜色变深且牛肉变软时,即可食用,用筷子夹块肉,沾点儿“自制酱料”,给爸爸妈妈吃,爸爸让我也吃,妈妈也夹了几块给我。我把牛肉塞进嘴里,用牙齿嚼了嚼便吞下肚,吞到肚中后,口中还留着牛肉的一丝味道,有点咸,又有点辣,但永远不会腻……不一会儿就被我们一家吃的所剩无几。
看完桌上的杯盘狼藉,又看看一家人脸上满足的笑脸,这时我仿佛一个得到糖的孩子,开心极了。
上一篇:专业实习报告十篇
下一篇:有关除夕的祝福语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