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心得体会与感悟(精选4篇)

时间:2024-02-02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心得体会与感悟篇1

在读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其中一个标题“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让我感触颇深。

自古就有师道尊严的说法,说的是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在学生面前有教师的尊严。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很多的人理解偏离了这个说法,以为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摆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学识像,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形象,让学生怕老师,其实这也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最初的想法。

在刚参加工作时,也是我带的学校的第一届学生,那时的我尽管血气方刚,发誓要做最好的老师,但是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还很肤浅,总以为学生怕了自己,才会听话,才能认真的听课。因此在走上讲堂后,总会掩饰住自己的笑容,摆出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这样下来,学生倒是怕了自己,但听课的效率却不怎么样,不是作业做的不好,就是提出问题后学生不愿意回答。一个月下来,我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师生之间产生了不和谐的因素,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很差。

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找到问题的症结后,走进学生,诚心向学生征求意见。没想到的是60%的学生认为老师难接触,即使有了问题也不敢问。答案找到了,我又恢复到自己做学生时那种充满活力(相对于自己表现的“老态龙钟”而言),不仅上课有了很大的激情,同时,学生也开始不断地向自己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问题。刚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不知道答案,还是极力掩饰着自己,到后来就什么都不顾了,不会就向学生坦诚的承认,没想到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仅更加尊重我,而且我们还成了好朋友,甚至很多的孩子在周末也会跑到我的单身宿舍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问的多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就多了,这样就不断地督促自己查阅资料,甚至是看了很多与英语无关的所谓的“杂书”,看的多了,和学生的交流就自然而然的更加畅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一年下来,自己的学科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结果证明这届学生成了我难以忘记的学生,也成了我们学校最值得骄傲的学生,他们出色的成绩、优秀的品质,成为他们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上最成功的地方,到现在我甚至会叫出这些孩子的,脑海中还会经常浮现他们的天真的笑容。也就是这些孩子,每到教师节、春节等一些重要节日,如果他们在家肯定会跑到我的家中来,向我汇报他们的成绩,不在家时,就会给我发一些真诚的短信,每次读到他们的短信,我都会激动不已。

这就是教师的尊严,它不是自己封的,也不是装出来,更不是严肃所带来的,而是孩子们给予的最好的回报。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心得体会与感悟篇2

有的老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装作一幅高深莫测的样子,总认为教师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总是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和学生怎么能打成一片呢?老师就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尊重老师理所应当,比如当我们每天早晨迈进校园的时候,就会有几个值班的少先队员大声地向我们问好:“老师,早上好!”而我们很多的老师都是很坦然地接受,有的老师也会友好地向学生点头并报以微笑算作老师的应答,但是有的老师就直接漠视学生的问好,目不斜视地走进校园,根本没有和学生呼应,也许在成人看来,学生向老师问好是应该的,是尊重老师的一种表现,而老师如果主动向学生问好就会掉价,就会有失老师的身份和尊严。

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是学生,我们在学校门口见了老师大声问好,而老师无动于衷,我们的心里一定会很失落的,我们多么渴望得到一句:“你好!”的应答。我们在学校门口经常会看到值班的少先队员是好几个人,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值班的话,他的问好声是多么单薄,没有得到老师回应的问好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情,对一个孩子的打击将会多么大,孩子的幼小心灵能承受住这样的打击吗?

所以我认为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就要在头脑中树立平等的意识。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装作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是威严,不是尊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学生对我们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有我们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用一颗博爱的心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我们的尊重。

记得我们同事说过这样一个比喻,在小学,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之后,数学老师就像孩子的爸爸,而语文老师就像孩子的妈妈,其他的副科老师就像钟点工保姆,这虽然是个开玩笑的比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老师的依恋和崇拜。但是有的老师真的像孩子的妈妈一样,把自己班级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就像母鸡保护自己的小鸡一样,严格不容外边的小鸡侵犯,产生了很严重的护犊子的心态,好像自己班级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而对别班的孩子,别的年级的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与师德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一个班主任对外班学生经常轻视、敌视甚至有不负责任的粗暴行为,你的形象同样会在自己班级学生的心中大打折扣的,也会直接降低你自己的威望,同样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一个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具有童心的老师,只有教师具有了童心才能唤醒爱心,也更是因为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裴斯泰洛齐在他的《与友人谈斯坦慈经验的信》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当然如果一个成年人具有了童心就会做出让成人感到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儿童的眼里却是很正常的,很容易被学生所接收的。

这里李老师还说这样一个例子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说:“某校初中部有一位性格开朗、学生成绩很好的女孩子,有几天她在课堂上却神情忧郁、无精打采。班主任一了解,原来不久前这位女孩子家里的一只小花猫死了,她因此而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地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猫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以后,小女孩逐渐恢复了开朗活拨的性格。如果说这位班主任对这位女生思想开导得很成功,那么,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经常训斥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对待孩子总喜欢说:“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就你那点小心眼还想瞒得过我,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现在不听话,将来会后悔的。”但是这样的训斥孩子愿意听,孩子的现状会得到改善吗?甚至有的孩子偏偏和家长拧着干,你让他上东,他偏要上西,很多叛逆的孩子就是受不了家长的唠叨式说教而离家出走的。

而我们老师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整天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孩子一样也是很厌烦的,只有我们多留心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虽然我们成人并不喜欢孩子们所关心和喜欢的事情,但是为了自己班级的孩子,为了能和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我们还是要具有一些儿童的兴趣的,比如如果你班的孩子喜欢足球,那么你可以了解一些电视台对足球赛的转播,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听流行歌曲,你也可以听一听最新的流行曲,以免被学生说成:“老师你out了。”这绝不是我们一味的迁就学生,而是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我们就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老师当成他们的朋友,而我们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嬉戏中越是忘掉了教师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相信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而教师对学生的博爱,一定会给孩子的美丽人生奠定一个美好的基础的。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心得体会与感悟篇3

教师的工作固然是一种职业,但它更是一个事业,干事业就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它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彩笔渲染,而渲染后的作品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

那么,如何来提升教师的职业底气?不可否认,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等形式,都能使教师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有的还能被送上成功的“快车道”——先是上公开课而“一炮走红”,然后是被重点培养,最后是“功成名就”,或走上所谓的领导岗位。显然,这是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的一条普遍的培养模式,但这条路太深、太窄,这样的机会只留给了极少一部分人,也可以说是留给了一些“有准备”、并且“有机缘”的人。而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职业尊严,走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在前进中积累点滴,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的专业精神的生长,并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

谈教师的专业技能,当然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别,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有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大多热衷于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因为这样有“有形的果”;很多教师都拘泥于教材教参、拘泥于名师教案、拘泥于权威,从而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要知道,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智慧的教师才能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地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我认为除了学习、观摩、研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所得主动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而再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个教师的成功,往往需要“内需”与“外需”的配合,但两者中,“内需”更为重要。只有教师有“内需”了,才会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才能更准确、更现实地领悟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境界。当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具有了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后,才能给学生带去积极而有益“服务”。

以上是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心得体会与感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心得体会与感悟篇4

李镇西老师说得好:“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然而,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得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那些年,哪能把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朋友,更谈不上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由于缺少工作方法,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恨不能狠狠地打他一顿,现在想起来实在不应该。

一个缺乏爱心,不能真诚地把学生当朋友的老师,怎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呢?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深感李镇西老师说得对。工作初期,我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当老师,总以为学生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老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即“师道尊严”。

有时自己讲错了话,也不敢向学生认错。总觉得老师向学生认错,老师就没有尊严了。结果是学生对你敬而远之,同样谈不上“尊严”。

后来,我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逐渐地认识到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老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真心关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努力放下架子,平等的,无微不至、不由自主地表达出对学生的爱:上课时,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给以真诚的表扬;学生答错时,也给以鼓励;学生做错事时,耐心地交谈,弄清事情的原委,真诚的引导;当天气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衣服”,“课外多锻炼”;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想法设法帮助解决等等。

当我把关爱之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就会把我当朋友,说出心里话。从中,老师的尊严也就有了。即: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这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