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方案(6篇)

时间:2024-02-19

河道清淤方案篇1

关键词:人民胜利渠渠道淤积泥沙处理

中图分类号:TV732文献标识码:A

1.人民胜利渠灌区概况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灌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总面积1183km2。主要浇灌新、焦两市的8县(市、区)45个乡(镇)的土地,并承担新乡市城市用水的任务。设计灌溉面积88.6万亩,实灌面积60万亩。设计引水流量60m3/s。

灌区有渠灌、排水、沉沙、井灌四套工程系统。1987年以前有沉沙池,自流沉沙,目前,已被迫浑水灌溉。开灌以来,人民胜利渠从黄河引水294.95亿立方米,引沙43451.63万吨,年均引沙量924.50万吨,平均含沙量14.73kg/m3。其中农业灌溉引水年平均引沙量539万吨。

人民胜利渠近60年来,灌区泥沙淤积分布,主要分三个时段:第一时段:由开灌初的1952年~1981年,整个时段沉沙池以处理泥沙为主要措施。第二时段:由1981年~1986年,这一阶段沉沙池是二次复淤,与第一阶段相比拦沙率下降,处理泥沙主要是利用沉沙池和输沙至田并举。第三阶段:由1986年以来,原来的沉沙池都已还耕停用,不能集中处理泥沙。因此,这一阶段引进的泥沙主要淤积在渠道内和田间,其中灌溉渠道内约50%,田间约34%。

2.人民胜利渠泥沙处理现状

人民胜利渠灌区是黄河下游第一座大型引黄灌区。引黄灌溉在引水的同时也引来了大量泥沙,并由此造成渠道淤积,就引黄灌区的地形条件,目前无论是泥沙运动基本理论还是引水工程实践技术,都不可能将泥沙全部远距离输送,尤其是其中较粗的部分,均集中淤积于渠道及其两侧的狭长地带,所以,引黄灌区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资对渠道进行清淤后,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

人民胜利渠灌区采用浑水灌溉,泥沙分散处理,支渠以下的渠道每年都要清淤;渠道退水入沟道、河道,造成沟河淤积,阻碍行洪,也需要清淤。清淤土方应选择合适的堆放场所,避免人为造成新的沙丘、沙地。据统计,每年对渠道淤泥进行清淤都需要浪费大量的资金。而渠道两岸灌木丛生,渠底泥沙严重淤积,输水能力差,必然会导致有水放不到下游的现象。因此泥沙问题是引黄灌溉最困难又不能回避的问题。

探索有效的工程措施和合理的运行方式以适应今后引黄事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减小引黄泥沙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当前渠系泥沙研究的方向和目的。

3.人民胜利渠渠道淤积的原因

3.1渠道衬砌少

土渠实际糙率一般为0.017~0.019,衬砌渠道的实际糙率为0.012~0.014[1]。灌区渠道防渗衬砌一次性投资较大,早期的引黄工程因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一般渠道都很少进行防渗衬砌,大部分渠道为土渠,渠道糙率系数大,渠道淤积量大。因此近些年来,灌区不断对渠道进行衬砌。

在黄河高含沙量期间引水

一般说来,汛期引水泥沙较细,对泥沙输送是有好处的,但是若引水含沙量过大,大大超过渠道的挟沙能力,势必造成各级渠道的淤积。由于大多数引黄灌区相对于用水需求蓄水能力不足,遇到黄河长时间断流及特别干旱年份,为了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在黄河含沙量高时也要引水,造成渠道淤积。

渠道比降的影响

早期引黄灌区,由于受当时社会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部分渠道纵坡过缓,过水断面成宽浅式,比降一般在1/6000~1/10000,由曼宁公式和水流挟沙力公式可知,如此的比降使得渠道自身的输水输沙的能力很低,必然会造成渠道的淤积。一次引水过程造成的渠道泥沙淤积问题可能并不突出,但随着运行年份不断的增加,泥沙淤积不断严重,使得流速减小,渠道的挟沙能力降低,加重渠道的淤积。

人民胜利渠的渠道在设计初期,均按照设计流量进行设计,当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挟沙能力均能满足要求,渠道不淤积。但在实际运行中,渠道很难全部按设计流量输水,经常出现大渠道过小流量现象,这样,渠道流速变小,挟沙能力降低,部分粗颗粒泥沙在渠道中落淤,渠底抬高,过水断面变小,如果管理跟不上,清淤不及时,将导致渠道淤积不断升高,造成渠道淤塞,另外汛期引黄灌溉也是造成渠道淤积的原因之一。

4.人民胜利渠渠道泥沙的处理措施

人民胜利渠自开灌以来,在泥沙的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泥沙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推导出引黄渠系挟沙能力公式,摸清了黄河泥沙“量大、粒细、质肥”的特点,提出了“少引、巧配、多用”的对策。

全面衬砌渠道,减少渗漏量

引水灌溉实践表明,渠道衬砌具有减小糙率,提高流速,减少水流沿程损失,增加输沙能力,规整断面,减少渗漏等良好作用。其中,混凝土光面衬砌更易接受与推广。土质渠道在设计时一般选用糙率为0.02~0.0225,而混凝土光面衬砌的糙率为0.014~0.015,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可计算出两者流速相差约40%左右,挟沙能力则可达50%以上,因此,全面衬砌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是减少渠道形态阻力,增大渠道输水输沙能力的有效措施。

4.2调整引水时间,减少引沙量

尽量不要在汛期,河流含沙量较高的时期引水,以此减少泥沙的引入。合理的调配分水量,保证下一级渠道不在小流量下运行。做到适时段引水,合理调配,缩短引水时间。在渠首采取引水防沙措施,使引水含沙量小于相应时间的黄河来水平均含沙量。据目前情况,稳定引水渠、避免单独拉引水渠、避沙峰引水是主要办法。一般来说,当黄河非汛期含沙量超过35kg/m3、汛期达到70kg/m3时应停止引水。

4.3加大渠道比降,提高挟沙能力

渠道调整比降可加大水流流速,从而提高渠道挟沙能力,将泥沙输送到下级渠道直至田间或下游沉沙地。一般土渠比降增大到1/5000,渠道挟沙能力增大到12kg/m3,混凝土衬砌渠道比降在1/6000以上,渠道挟沙能力能增大到16~20kg/m3。

4.4提高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

引水必引沙,节约了水,就减少了沙。必须提高节水意识,理顺引黄灌区各级管理体制,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并加强灌溉管理,采取综合措施节约用水。积极进行分级供水、用水计量、节水扩浇的技术示范推广,为了减少进沙,汛期要严格控制引水量,尽量少引或不引。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包括通过引黄灌区综合技术改造,减少渗漏,提高水利用系数[2],采用节水新技术,严格用水管理制度。

4.5渠首的引水防沙

对于灌区泥沙处理而言,若将泥沙阻挡在进入灌渠之前(即渠首防沙)是最好的办法。因此解决灌区的泥沙问题,首先考虑渠首尽可能的少引沙。人民胜利渠在开灌的初期,黄河主流靠北岸闸前,正常引水有保证,闸前防沙主要是利用环流理论。目前黄河下游灌溉引水均为无坝引水,而且黄河下游河道水流携带的泥沙主要是细颗粒悬移质,泥沙沿水深分布比较均匀,在无坝引水情况下,采用人工环流或取表层水的方法减少入渠泥沙的效果是有限的。如在灌溉末期小流量引水时,所引的高含沙河水易淤堵引水口和引水渠。渠首引水防沙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既要引进高含沙浑水进行灌溉,又要注重渠首淤积的发展而不影响浑水受渠系中的下泄。

2009年,在抗旱应急预案启动后,灌区首先加大了引水渠道的观测,通过测量,拿出清淤方案,投入了紧张的抗旱清淤工程。为尽快清淤快速抗旱,工程后期在水位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五孔闸全部开启,大比降拉沙,将部分淤沙输送到田间,加速了抗旱工程的顺利进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为解决引水渠频频淤死引水极为困难的局面,我局投入多台水陆两用挖掘机快速清淤,在低水位时利用自购油降低费用,不间断挖淤畅通渠道。

4.6渠道河道淤积的防治

渠道引水时,其引水流量一般应按设计流量引水,特殊情况引水时,引水流量不宜小于设计流量的60%;渠首引水应尽可能在非汛期,一般情况下不得汛期引水。另外要加强管理,及时清淤,保证输水畅通,以便灌区正常运行。另外对灌区退水进行监测,减少退水,杜绝滥退现象,同时对河岸植树绿化,防止坍岸造成淤积。

5.结论

5.1泥沙处理传统方式带来的问题通过对传统的泥沙处理的具体措施,包括渠首防沙、渠道减淤、设置沉沙池等进行总结,反映出泥沙处理的突出问题一是浑水灌溉必然导致的渠系泥沙淤积加重问题;二是渠首附近可用沉沙之洼地使用殆尽的情况下,泥沙输移的合理配置问题。

5.2今后泥沙处理的主要方向泥沙处理的方向应该是利用自然条件或技术手段,使引黄泥沙尽量输送支渠及以下渠道,最好分散至田间。而设立提水设施,人为加大渠道水面比降,利用水流自身的能量来冲刷渠道,实现泥沙远距离输送的技术手段可有效解决泥沙问题。同时这种措施也体现了人类发挥能动性(调控来水来沙过程)和充分利用自然(水流泥沙特性)的有效结合。这种人与自然的协调将是今后泥沙处理的主要方向。

5.3提水灌溉对泥沙利用、处理和输送的作用设立提水设施,解决泥沙问题的主要措施包括:淤临淤背、浑水灌溉输沙入田等泥沙利用措施;渠首、渠中、沿渠分水口门以及渠尾设提水设施,以及沉沙蓄水两用水库设置提水设施等泥沙输送措施等。这些举措为泥沙的处理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黄莉新.疏浚农村河道整治农村环境[J].中国水利,2007,(23):6-7.

[2]张治昊,王艳华,戴清等.黄河口淤区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治理对策[J],水利经济,2007,25(6):44-45.

河道清淤方案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划镇党委高度重视,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在我镇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提升我镇河流保护管理水平,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为建设“活力大划”提供支撑保障。现将我村“河长制”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流概况:净居村辖区内西河位置位于净居村西面,辖区内西河总长1.2km,途径净居村4组、12组、5组、13组、6组、14组范围内。净居村段无污水排放口,只有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的水排入西河,属于工业排污。净居村辖区内泉水河位置位于净居村东南面,辖区内泉水河总长1.3km,流经净居村1组、2组、3组、10组范围内。泉水河3组段,有养殖户孙光伦向河道排入畜禽粪便,净居村辖区内泉水河段无险工险段。

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排。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河流保护的治理和责任,及时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我村管辖内西河、泉水河河长。我村西河河长由支部书记曹洪担任、负责领导西河河长制工作及各项工作职责;泉水河河长由村主任郑守刚担任、负责领导泉水河河长制工作及各项工作职责。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工作管理方案;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巡查督办制度;工作考核办法;管理工作验收制度并健全河长制工作制度,坚持党政领导,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构建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我村联动;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将我村流域作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提高综合治理成效。

四、水环境治理

(一)开展泉水河清淤治理,清淤位置位于净居村1组/2组/3组,清淤总长度约100米左右,出动挖掘机进行清淤1次,清理河道内淤泥、杂草、断枝、漂浮物、白色垃圾等,并不定期对泉水河杂草、悬浮垃圾、死鱼等污染物进行打捞数次;对三斗渠进行清淤治理数次,其中大型清淤一次,出动挖掘机一台,清淤渠道长度约200余米,清理渠道内淤泥、杂草、断枝、漂浮物、白色垃圾等,保障渠道水流通畅;对二斗渠进行清理数次,打捞渠道内道内淤泥、杂草、断枝、漂浮物、白色垃圾等,保证渠道水流通畅;整治后净居村泉水河、三斗渠、二斗渠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流通畅,无明显异味传出。

(二)关于养殖污染治理,净居村养殖户共12户,经过长期环保整治后,已关停10户,现目前还在关养的养殖户有3组的孙光伦,关养肉鸭约15000只,养殖棚四个,占地面积约1700㎡,已对其采取封堵排污口措施;3组张文军关养肉鸭约2500只,养殖棚1个,占地面积约1000㎡,其排污口已封堵。

(三)净居村西河有一处排污口,位于西河河域净居村中段,经巡查,其排出的水流都是经过净化的工业废水,无污染现象。加强对西河河域附近村民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环保宣传册,在公告栏张贴环保宣传资料等形式,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不在河边乱倾倒生活垃圾,并加强对西河河域的巡查力度,防止盗取砂石现象。

五、坚持强化监督,依法治水管水,切实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群众监督,把绿色发展新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守则。并广泛动员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积极营造我村关心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河道清淤方案篇3

关键词:港口航道;泥沙淤积;疏浚;处理

引言

最近几年,很多国家为了以较快的速率清理淤泥,一般直接的朝海洋倾倒,虽说该方法较为简便,而且能够节省处理费用,不过它的缺点较为明显,会对所在区域的h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直接的影响到港口以及海洋今后的发展。所以,作为研究人员,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法,要确保环境不受干扰,将泥沙变为可再生资源。此举不但能够从根源上处理好泥沙对港口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资源,意义重大。

1泥沙淤泥问题的研究方向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此时航道的运输能力也在不断强化,通行需要切实增加,因此对其承载能力和输送水平等都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要想保证通行安全,就要认真对待泥沙淤积现象。从宏观的层次上来讲,目前很多国家在此方面都开始朝着深层次化发展,许多的理论知识被人们所关注,而且引入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方法,最为突出的就是电脑技术的运用。通过分析相关国家的发展态势可知我们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到探讨水利泥沙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有关大河大江的防洪治理技术、海岸河口的演变与有效的治理、航道港口的整治相关技术、环境保护及泥沙治理、辅助技术的综合研究等方面。

2泥沙淤积的常规处理方案

2.1陆域吹填法

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规定相关人员在特定区域建设吹填区,把处理之后的淤泥输送到这个区域之后,开展吹填工作,以此将一些淤泥清理掉。

2.2堆场堆放法

在陆地上恰当的地方设置一个区域,专门用来放置淤泥,把清理的淤泥直接放到这个地方,时间久了之后就会自行降解。该措施和直接向海洋倾倒非常相似,不过也有差别,它的降解是在陆地完成的,因此处理之后的有毒物质就不会污染海水了。

2.3海洋倾倒方式

在众多的方法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朝着海洋倾倒,让其自行释放有毒物质,然后再借助自然之力把它们变为其他物质。该方法的优点比较明显,比如它的难度指数非常低,而且所需的费用也不多。不过因为这种方法会对海洋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在短时间之内泥土的倾倒会导致水体受到极大影响,浑浊不堪,淤泥被冲到海底,受到微生物的影响会分解成特殊物质,使得一些海底生物受到影响面临死亡。而从长远来讲,会导致倾倒区域的水质发生严重的改变,聚集物的结构也有所改变。由此可见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法。

3泥沙淤积处理的资源化再利用处理

上述的泥沙处理方法都是一些常规措施,其目的单纯是为了处理淤泥。虽说这些措施在工作中的使用几率较高,不过从根源上来讲,无法真正的处理好淤积问题,所以要想获取好的发展,就要研究新的处理方法,制定方案,确保泥沙处理问题和环保问题都能够解决。要将疏浚淤泥作为材料进行使用,必须改良其高含水率、低强度的性质。目前针对疏浚淤泥的处理方法通常是采用传统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热处理方法,而在疏浚淤泥的改良方面最常用的是化学处理方法,通过研究出不同的固化材料加入到疏浚淤泥中,改良其物理力学特性而成为较好工程用土,最终经过这些方法处理后的疏浚淤泥都可以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其中物理处理方法(机械脱水技术)是热处理方法和部分化学处理方法的前提。

3.1泥沙淤积转化的物理方法

对于那种含水率较高的淤泥,我们可以使用自然晾晒法处理。具体来讲,要借助阳光蒸发其中的水分,使淤泥变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这样不但能够很好的应对淤泥聚积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将它们为我们所用,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措施。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注意该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即前期所需的资金较多,工艺不是很完善等。

3.2泥沙淤积转化的化学方法

从化学层面上来讲,化学处理方法是如今各种方法中效果较好的一种。其方式较为灵便,而且适用区间非常广,便于我们操控。处理之后的淤泥可以被用到沿海地区进行填海造陆活动,除此之外还能够用来固定堤坝,适用范围非常广。

结合固化之后物质的使用方向,可以选择不一样的固化方案。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应对泥沙淤积问题,同时还能够将其变成我们所需的物质。

3.3泥沙淤积转化的热处理方法

将淤泥加热脱水之后,它们就会变成所需的建筑施工物质。该方法可以分成两个具体的类型,分别是烧结以及熔融。两者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对于前者来讲,它所需的气温较之于后者要低一些,不过最终均是为了脱水,使得其中的成分降解,唯一的区别在于其分解程度不一样。被烧结之后的淤泥可以被用到建筑领域充当建筑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被制成砖块。使用后一种方法处理得到的淤泥往往被制成陶粒,同样可以被用到建筑活动之中。该方法的优点是使得产品附加值变大,不过它的工艺流程相对繁琐,对于相关企业来讲所需的投入较大。

4在河口海岸利用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河口海岸利用取得了重大发展,新建和在建的深水航道和港口有长江口深水航道、神华黄骅港、江苏如东港等,它们的自然条件十分复杂,而泥沙问题是当前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河口海岸水沙运动虽比河流复杂,但只要利用河工模型抓住所研究问题的关键,往往可获得较数学模型更为接近实际的结论。我国先后做过长江口、射阳河口、甬江口、钱塘江口、深圳河河口、天津和厦门深水港河工模型,针对河口航运问题、滩涂利用和港池泥沙淤积对航运带来的不利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研究,为河口海岸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依据,给河口海岸河工模型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并对河口海岸学科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5结束语

要想做好航道疏通项目,就要时刻遵循质量为上的原则,制定全面综合、有计划的施工方案,积极组织施工活动,而且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积极开展好材料的质监工作,合理管控施工场地,同时还要做好项目资金和机械以及速度的控制工作,确保疏通项目符合预期规定。在开展疏通工程的时候,要强化项目的安全管理事项,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生态。我们坚信在广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国家的航道疏通工作一定会开展的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冉光兴,冯太国.对太湖疏浚底泥处置方式的思考[J].河湖管理,2009(8):30-32.

河道清淤方案篇4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保清淤;絮凝沉淀;试验

1试验背景

1.1环保清淤方式

杭州市要求开展河道环保清淤试点,并选取余杭塘河采用绞吸式清淤工艺。绞吸式清淤属于环保清淤,具有淤泥清除彻底、噪音小、二次污染小、带水作业不封航不断流等优点。因余杭塘河位于城市中心区、且水体量大,采用挖掘式清淤、泥浆泵式冲淤等方式均受到制约,故采用绞吸式清淤方式。

1.2河道清淤概况

余杭塘河河道疏浚范围为东至京杭运河东闸,西至省女子监狱西闸,河道疏浚长度约为2004米,河道平均宽度约为19米,水深约2米,预计清淤约2.2万立方米,合同约定总施工工期为80天。同时,在河道西闸外设置围堰一道,设立淤泥临时沉淀池,沉淀脱水后,运输到专门消纳场地消纳处理。

2试验目的

(1)通过在污水样中加入不同的絮凝剂,得出淤泥絮凝量与时间曲线,最终得出絮凝剂的最优配比、最优沉淀时间,从而结合河道清淤工程提出相应的絮凝剂配比和沉淀时间方案。

(2)通过对清淤前后的垂直取河底土样分析淤泥层厚度及上清液水样跟原有河道水质等对比试验,可得出清淤后对去除水下淤泥有机物和绞吸清淤的效果。

(3)通过各种分析数据结果,得出绞吸作业单方水下取土中原淤泥含量的百分比。

3试验内容

试验内容主要分为:絮凝沉淀最优配比试验、最优沉淀时间、清淤前后上清液水质分析试验、加絮凝剂前后上清液水质分析试验。

3.1絮凝沉淀最优配比试验

将采集的泥水水样加絮凝剂进行试验,按不同絮凝剂和泥水配比,得出淤泥絮凝量和时间的对比曲线,结合絮凝后上清液的透明度,选择最优絮凝沉淀的配比。

3.1.1絮凝剂的选择

本次使用的絮凝剂为聚氯化铝(棕色液体),该絮凝剂由杭州净水剂厂生产,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由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杭州监测站检测,主要化学成分见表3-1。

表3-1絮凝剂聚氯化铝主要化学成分单位:%

序号主要成分含量

1氧化铝(Al2O3)10.1

2盐基度58.9

3pH值(10g/L水溶液)4.11*

4砷(As)<3×10-5

5铅(Pb)3.6×10-4

6镉(Cd)1×10-5

7汞(Hg)<2×10-6

8六价铬(Cr)<5×10-6

*pH无量纲

3.1.2现场取样

本次取样地点为余杭塘河省女子监狱处。现场使用1L量筒,取绞吸船出口污水样进行试验分析,断面固含量为1.59%。

3.2河底土样及上清液水样试验分析

3.2.1河底取样

本次河底取样地点为余杭塘河省女子监狱处。清淤前后对河底土样进行垂直取样,取样采用特制的有机管取样器进行取样,对河两岸及河中各取一组,前后共计6组样。

3.2.2上清液水样检测项目

清淤前后淤泥上表面清水和絮凝前后淤泥上表面清水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pH值、COD、NH3-N、TP等相关指标,与原河道水质进行对比分析。

4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过程时在量筒和透明容器中同时进行平行试验,其二者试验结果类似。为方便观察淤泥絮凝量和上清液透明度,因此采用1L量筒来进行絮凝前后对比照。

4.1絮凝剂配比试验

从图4-1可以看出,加入不同配比的絮凝剂,絮凝剂含量及投加量均不同。淤泥的絮凝量并不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线性变化关系,而是接近于多元曲线关系。当加入不同比例的絮凝剂几十秒后可明显观察出淤泥的絮凝量,在加入絮凝剂6min后,其淤泥平均下沉量达30%;在加入絮凝剂10min后,其淤泥平均下沉量达47%;在加入絮凝剂25min后,其淤泥平均下沉量达71%。之后其淤泥下沉速度明显减慢,逐渐趋于稳定。

图4-1絮凝剂配比沉淀、时间曲线

加入不同比例的絮凝剂后,淤泥的上清液的透明度不同。由图4-2可看出,25mL4%、10mL5%、15mL5%、25mL5%这四个比例的上清液透明度最高。

图4-2加入不同絮凝剂对比(加絮凝剂的量分别为75mL3%、10mL4%、25mL4%、50mL4%、75mL4%、10mL5%、15mL5%、25mL5%)

根据试验,加入10mL5%的絮凝剂,其下降速度最快,且其最先达到稳定状态。因此最优配比为10mL/L含量为5%的絮凝剂,最优絮凝时间为20min。

4.2绞吸清淤效果

由表4-1可看出,清淤前的淤泥深度较浅,而清淤后淤泥深度明显变深。通过对比清淤前后的垂直河底淤泥层的厚度,可得出绞吸清淤后淤泥的厚度明显减小,说明绞吸清淤后对减小淤泥厚度效果显著。

表4-1清淤前后淤泥深度

试验项目清淤前后左岸河中右岸

距清淤前水面深度(m)清淤前1.902.102.00

清淤后3.283.483.50

5结论与建议

(1)环保绞吸式清淤在进行淤泥絮凝沉淀脱水时,最优配比为加10mL/L含量为5%的絮凝剂,絮凝最优时间为20min左右。

(2)环保绞吸式清淤效果明显,淤泥厚度减少。

(3)绞吸作业单方水下取土中原淤泥含量的百分比为1.59。

(4)建议在大范围的絮凝过程中,达到比较稳定的时间时即可停止工作。

(5)在清淤过程中,监测水体中氨氮、COD和总磷等指标变化,从而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参考文献:

1.黎荣等.城市河道环保疏浚的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5

2.黄智文,李晶晶.浅谈城市河道清淤施工技术[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9)

河道清淤方案篇5

关键词:居龙潭水电站;尾水渠;清淤;效益

1工程概况

居龙滩水电站位于江西省赣县赣江水系贡江支流桃江下游,为桃江八级开发中最末一级工程,为径流式日调节电站。坝址距赣州市赣县县城23km,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水库养殖,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73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76亿m3,多年平均流量199m3/s。水库校核洪水位122.42m,总库容为0.736亿m3,为日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2×30MW,年均发电量1.973亿KW・h,年利用小时3288h。

枢纽工程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闸坝,自右至左依次为右岸非溢流坝段、河床式厂房、溢流坝段及左岸非溢流坝段等建筑物。坝顶高程124.30m,坝轴线全长258.20m,最大坝高28.9m。

右岸非溢流坝段长43.50m,最大坝高21.40m。

厂房主机间坝段、安装间坝段分别长38.68m和28.00m,建主机间坝段进水口底板高程87.25m,宽21.80m,布置2台灯泡贯流式机组;尾水段前部为尾水管,后部布置尾水闸墩。右侧安装间坝段顺水流方向分为挡水段、安装间段和副厂房段。进水口底板与上游河床地面采用1:2的边坡连接,形成引水渠;尾水出口与河床采用1:3的斜坡连接,形成一长约38m的尾水渠。

溢流坝布置于河床中左侧,设8个溢流表孔,单孔净宽10m,全长108m,闸室顺水流方向长度为26.28m,溢流堰为WES型实用堰。溢流坝工作闸门采用弧形门,尺寸为10.0m×14.71m(宽×高),弧形闸门上游设置叠梁式检修闸门一道。溢流堰下游设置综合式消力池,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泄流;消力池底板顶高程102.20m,全长28m。消力池末端设置T形墩和差动式尾坎,末端采用干砌石海漫与原河床相接。

左岸非溢流坝段最大坝高为24.3m。

居龙潭水电厂于2007年建成发电,下游尾水河床设计考虑原覆盖层较厚,且下游围堰拆除后无干地作业条件等因素,未对尾水河床基岩进行开挖,其高程为102.50--103.50米,围堰拆除时进行局部开凿后已满足设计尾水河床底面高程103.00米的要求。

经过运行检验各项指标基本能达到设计要求,但尾水流出厂坝导墙后水流较急,根据负荷的不同形成了100到250毫米的跌水,且在较小负荷发电时下游300到500米河段还有100到200毫米的跌水,鉴于此拟利用枯水期停机间隙经过一定量的凿岩疏浚改造后可以改善尾水的出流条件,降低尾水运行水位,增加发电效益。

2方案比选

根据测量成果特提出以下三种疏浚改造方案:

方案一:将尾水出口段100米范围内基岩面挖至102.20米,进行简单疏浚,岩石开挖量约160m3,测量和施工费用约5.2万元,非弃水期间可降低发电尾水运行水位60--100毫米,多年平均发电量增加约102万千瓦时,按目前电价估算每年可增加发电产值约43万元。

方案二:将尾水出口段100米范围内基岩面挖至102.00米,消力池下游堆积物清挖至102.00米,岩石开挖量约400m3,滩地堆积物清挖量约7000m3,测量和施工费用约31万元,非弃水期间可降低发电尾水运行水位120--220毫米,多年平均发电量增加约200万千瓦时,按目前电价每年可增加发电产值约84万元。

方案三:将尾水出口段100米范围内基岩面挖至102.00米,消力池下游堆积物清挖至102.00米,下游300到500米河段基岩面挖至102.00米,岩石总开挖量约5760m3,堆积物清挖量约7000m3,测量和施工费用约138.2万元,非弃水期间单机运行时可降低发电尾水运行水位160-260毫米,多年平均发电量较方案二增加约22万千瓦时,按目前电价每年可增加发电产值约93万元。

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堆积物清挖后因受泄洪影响,河床沉积物受水流的冲刷推移在泄洪后可能会重新形成堆积体,当堆积体堆量对出流产生影响时应及时清挖。

方案一工程量小,投入少,发电效益较大,但未完全利用河道疏浚的发电效益;方案三充分利用了近河道疏浚的发电效益,但下游河段的岩石开挖工程量大,造价增加较大,较方案二增加的效益不大;方案二基本可以全部发挥疏浚清淤的发电效益,且投入较小,发电效益可观。经比较建议采用方案二对尾水河道进行疏浚改造,通过改造,在来水量不变的状况下约为居龙潭水电厂增加百分之一的发电量。

3工程施工

2011年12月落实技术方案,完善施工组织措施。2012年1月工程正式开工。因为本电站为径流式电站,没有连续施工作业的条件,滩地堆积物水下部分清挖及尾水出口段基岩面凿岩和清渣只能利用停机间歇期间进行施工。滩地堆积物清挖采用自卸汽车配合反铲挖运;尾水出口段基岩面利用停机间歇采用大型反铲冲击锤水下凿岩,大型反铲接力清渣。同年3月中旬完成全部挖运工作,共完成水下凿岩400m3,堆积物清挖8500m3。工程总造价为32.5万元。

4工程效益

4.1发电效益

在疏浚清淤工程实施的前后,居龙潭水电厂针对不同的上游水位和机组出力,人工量测记录了各种工况下的下游尾水出口水位共26组(特征值见附表),并与下游自记水位曲线进行了比对,因自记水位计设在尾水渠末端,自记水位差比人工测量水位差略小。但人工量测比对的尾水水位在尾水出口,其疏浚清淤前后机组相同运行工况的尾水位差更真实。从实际比对的疏浚清淤前后的尾水水位差来看,实际效果要比预想的更好,疏浚清淤后相同机组运行工况时尾水水位实际降低了150-250毫米,年平均发电量增加220万千瓦时,每年可增加发电产值92万元,为电厂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2防洪效益

由于尾水疏浚清淤工程的实施,大坝下游河道在清淤范围内阻碍行洪的堆积物得以清除,降低了河底高程,使得该河段行洪顺畅,行洪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堆积物的清除,使得尾水行洪较原来平顺很多,下游波浪大大减小,下游河岸以前每年都要被冲坏的右岸浆砌石护坡再也没有被浪涛淘刷损坏,疏浚清淤工程在增加发电效益的同时也为电厂节约了水工建筑物的维护费用。

参考文献

[1]居龙潭水电厂设计初步报告[R].江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2年12月

河道清淤方案篇6

一、目的意义

是县城经过县城唯一的河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县城环境。为改善县城市水环境、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非常有必要对河进行环境整治并修建若干个挡水工程对县城进行水环境美化。

二、工程建设及水环境整治任务

1、新建3个挡水工程。

2、对县城段河道进行清淤整理。

三、工程建设及河道整治方案

1、挡水工程建设

新建3座橡胶坝挡水工程,分别位于①公路桥上游侧;②体育馆旁铁路桥下游侧;③公路桥下游侧。

(1)公路桥上游侧橡胶坝

新建橡胶坝长35m,挡水高3m,主要挡水美化县城区下游新城区的水环境。

(2)体育馆旁铁路桥下游侧橡胶坝

新建橡胶坝长25m,挡水高3m,主要挡水美化老县城区的水环境。

(3)公路桥下游侧橡胶坝

新建橡胶坝长25m,挡水高3m,主要挡水美化县东城区的水环境及保证两个新建人工湖用水。

2.对县城段河道进行清淤整理

县城上游段为规划建设项目区,县城物流大道至公路大桥段为2014年河道裁弯取直施工区,该两段均不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整治。

老县城区即公路大桥至浙赣铁路大桥段由于县城居民乱倒垃圾、部分地段河面扩宽至使水流速度变慢,水中泥沙沉积等原因使河道淤积严重。为使县城区内有水且为洁净水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整治。

四、职责与分工

县水利局:负责对挡水工程及对河道清淤工程建设管理。

县城管局:负责对建后工程管理和日常性维修。

五、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市民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素质,使广大市民自觉维护县的水环境。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