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例(12篇)

时间:2024-02-24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1

1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清洁性

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2.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2.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4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2.5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2

文中介绍了静液压技术的主要特点,在农业机械中使用静液压技术的优势以及国内外静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

液压传动技术;农业机械;现状;趋势

1引言

液压传动低速重载的工作特性十分突出,从而易实现对其运动数据和动力参数的检测、分析与控制。液压传动由于可以实现系统的整体功率恒定输出,且系统结构简单轻便,便于系统的扩展,拥有迅速传递效能,驱动行走时能够在使用工作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工作时容易实现正、反向运转且无停顿、冲击等突出优点。使农业收割机械中液压传动技术得以广泛应用[1]。但是由于普通液压回路存在能量损失过大,能源消耗高,功率利用率低,效率不高的特点;所以要对液压系统进行升级,将静液压传动技术引入传动系统。静液压传动(变量泵+(变量)马达组成的闭式回路系统称为静液压传动)是以高压油为介质直接传递动力的系统,其重要特征为系统压力大,回路小流量。静液压驱动系统中是以液压泵为动力源器件,通过电子控操作系统对液压马达进行指令控制,通过改变泵的流量或液压马达的排量来调节系统回路流量,从而改变马达的转速,改变系统整体的输出扭矩大小,实现工作范围的无级变速传动。静压传动系统相对于单纯机械传动和辅助的液力控制机械传动,显著优点为高效的传动比、灵活的空间布局、易于实现无级变速、便于方向转变、功率效能的优化性、操作控制传输信号的多样有效性等;静液压驱动农业装载机械在动力源工作转速范围内,即使在低速工作时,仍可保证最大牵引力恒定有效,从而提供充足的扭矩[2~4]。

2静液压驱动系统在农业机械上的技术优势

(1)收获质量高。静液压驱动技术使动力源器件在较宽的可调工作速度区间范围内能实现无级变速;在动力源件适合的工作环境下,保证传动系统中各节点、部件的输出功率、速度恒定;特别是在农业收割机械中,能够保证恒定的低速行驶,对于收获不同生长方式及困伏的农作物时可以对机器进行时时控制,改变速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获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2)控制简单有效,工作环境舒适平稳。对于控制人员来说,不需要专业的控制水平,控制简单,变速平稳无冲击,变向可无间断操作;在重载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能够输出恒定转矩保证机械启动平稳。

(3)以低频率的机械制动成为系统的一大特色。因为静压驱动系统本身就可以进行液压制动,从而可以减少使用机械制动的次数,在紧急状态可便于实现停车保护。

(4)可对超载进行系统保护,防止损坏动力源。液压系统中溢流控制回路,可控制整个系统中的液压参数,进行超压卸载保护。

(5)高工作效率。采用静液压驱动的联合收割机与机械传动的联合收割机相比减少了不必要的辅助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机器的工作行驶速度实现时时可控,无需机械停顿变档实现无级变速,控制方法简便,降低操作人员的疲劳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6)整个系统设计安装简便,布局合理。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为液压管路柔性连接,便于合理布局。

(7)系统能耗率低。对于大型的农业联合收割机械,行走功率在工作状态仅占总功率的1/5~1/4,使用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的农业工程机械在需要大的输出转矩时,并不需要高转速大功率的发动机,发动机在低速通过液压回路能量转变可以提供大的输出转矩,使机械可以保证低速平稳运行。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又可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持久发展做出贡献。

(8)方便控制机械的输出功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电子数字变量控制系统,可以时时监控系统中各节点与执行动力元器件的耗能与动力源的输出功率;将参数导入数字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匹配,发出控制指令,使系统整体效能达到最佳[5~7]。

3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机械传动方式是以静液力传动为主,并使用具有分段无级调速能力的变矩器取代了机械传动中的离合器。使用后置的动力换挡式机械变速器与之配合,能够对承载负荷进行自动匹配,从而保护动力传动装置严防过载,可将双曲线型输出扭矩-转速特性突出表现出来。在目前的农业机械市场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外公司将静液压驱动技术引入到农业机械。例如:

(1)日本福田公司的雷沃全喂入水稻收割机的传动系统使用静液压传动装置,使机器可在地形复杂恶劣的工况环境下进行收割作业;由此对液压系统提出特殊的专业性能要求:机构紧凑、布局合理、质量轻便、体积小巧;回转半径小,工作时可实现无级变速;具有超群的低速稳定工作特性和优良的动力匹配特性;动力系统与执行元件装置布局合理、易于安装、便于维护、控制方便、工作环境舒适清洁等。对于上述技术要求只有采用静液压驱动,才能解决。

(2)意大利克拉斯公司生产的LEXION500系列机型采用后置式柴油型电喷发动机,其特点利于整机行进的平衡性,减少车载配重,减小噪声对驾驶员的影响,降低机械的油耗,延长工作寿命,提高操作舒适性。变速系统使用双速静液压无级驱动,可以提供较大的变速范围,同时具有自动调节速度功能。液压系统内部加入液压自锁回路,控制各个分布工作系统,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延长系统的工作寿命。变速系统为三级调节可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经济成本。系统亮点:割台工作系统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可以实现正反转无级变速,具有自动清理工作中堵塞的杂物功能及保证启动轻便安全维护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3)德国克拉斯自走式收割机械将静液压传动技术引入到装卸搬运系统中,能最大限度的优化机械的工作性能,使传动系统的能耗下降30%以上;铲斗举升、翻转倾倒等动作时,不降低输出扭矩,液压系统的温升不明显;进、退换挡改变转向方便、快捷、容易实现、且不会损伤液压传动系统,对动力执行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欠发达,相当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水平;我国农业机械的传动方式,主要是以负荷系数较低、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机械传动为主,此传动系统的驱动行走方式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近半个世纪。在国内农业机械生产公司将静液压驱动技术仅使用于液压转向控制系统,重要部件底盘的变速驱动行走系统使用带轮式机械无级变速,导致工作效率低,稳定性差的特点显著。例如:新疆-2机型传动装置为三角带式无级变速器,其作业速度可在不停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液压缸改变带轮的传动比实现小范围的无级变速,满足作业要求;但是这种结构由于工作部件不密封,带轮安装结构复杂,体积臃肿,部件相对位置固定不可调,导致使用维护困难,故障率高;特别是皮带工作寿命短,容易老化,极易打滑,甚至断裂,传动效率低,传动比不稳定等缺点显著。割台工作系统沿用德国40年的链轮传动结构;导致需要改变拨禾轮与往复式切割器、螺旋输送器、搅龙速度时必须停机后对带轮进行手工调节。液压转向控制系统使用静液压驱动技术,通过建立转向与控制两个相对独立的液压系统,通过稳定分流阀,确保液压泵可以恒定向转向器输出恒定流量,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对比国内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我国静液压在农业机械发展仅仅是刚起步阶段;农业机械存在不足点有:

(1)机械传动方式导致工作稳定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系统能耗率高;

(2)传动机构不密封,部件容易老化,污染环境;

(3)机械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

(4)农作物收获质量低,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差;

(5)机械使用功能单一。

4建议

针对国内农业机械的不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1)对落后的机械传动进行改进升级;加强对液压技术的研究,推动静液压技术在农业技术上的应用;

(2)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水平,实现对工作过程的时时控制;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电子数字控制技术与静液压传动技术相互结合;采用电子数控液压传动技术可使农业机械易于实现节能环保、智能化操作,提升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使农业机械向工业机械学习,对重要的关键部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完成系列化、标准化生产,以便实现一机多用,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同时减轻维护使用成本。借助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将电子数控技术与静液压传动技术相互结合,可以方便的对液压系统的各个节点与回路的参数进行时时检测,数据分析,指令控制;同时数字控制的应用和各种传感器的配合,将可最优化液压元件的工作参数,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约经济成本。传感器检测农业机械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参数,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整合匹配,对执行元件发出控制生产指令,使农业机械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实现机器的高效节能。成为当下和未来我国农业机械的控制传动发展的趋势方向[8~10]。

5结束语

进入十三五”期间,由于中国特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劳动力逐渐老年化的社会现实矛盾;对高效能、低耗能、高智能化、复杂集成化、高技术性的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内静液压驱动传动行走系统必将被引入到大型农业收割机械中,并在未来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静液压传动技术成为在世界农业机械领域动力传输方向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国家当前和未来农业机械重点发展方向,是实现全智能化机械与节约经济型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陈恒峰郭辉张学军盛会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新疆农业工程装备创新设计实验室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柳涛.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1(20):56.

[2]西北农业大学主编.液压传动(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3]蔡文彦.液压传动系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广怀.液压传动技术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5]曹玉宝.液压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8(5):194~196.

[6]张立杉.静液压驱动系统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4(10):78~80.

[7]潘石峰.王智敏.农牧业机械液压传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8]薛祖德.液压传动[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3

1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无法短时间内突破[3]。因此,很多农民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排斥心理,这一状况给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现阶段大力普及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受诸多因素所限制。

2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欠缺

现在农业机械设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于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够正确理解其操作要点,在操作过程中往往盲目操作,很容易使农业机械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而要想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

2.2农业机械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认识模糊,对于农业机械设备所适应的地形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4]。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使用,导致农业机械设备部分零件损坏;在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闲暇之余没有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及时保养,造成农业机械设备零件损耗严重,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3解决措施

3.1组织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学习操作知识

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这一问题,地方农业机械管理局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普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使操作人员明白正确操作的重要性,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操作而引发事故。同时,培训员可以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对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纠正,使农业机械设备正常发挥其作用。

3.2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部门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业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都是操作员根据其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维修,缺乏专业的维修设备及技能,在维修过程中很难顺利完成维修任务。因此,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必须建立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部门[5],在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维修,从而使农业机械设备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使农业经济稳态发展。

4结语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促使农业机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业经济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军平.国内外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12(2):31-32.

[2]邱新伟,王俊发,李亚芹,等.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3):4-6.

[3]李聿萍,王盛春.浅谈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作用和意义[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22.

[4]张建军,严森.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机械,2010(20):2-4.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环保节能设计趋势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农业机械的清洁性。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材料选择。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二、环保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环保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在不影响产品的寿命、功能、质量等指标下,依靠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目的的一种先进设计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层分析,环保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有坏配置的相对增值的技术,即在运用等量资源、能源的前提下,环保设计技术是力图比传统设计方法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使生产过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先进设计技术。中国加人WTO以后,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环保设计技术则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综上,农业机械采用环保设计技术之后所拥有的一系列优势表明,农业机械的环保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环保设计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高质量生存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技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牛志斌.西门子系统现场故障检修速查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洪波.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杜国臣.机床数控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丘陵山区发展现状农机装备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204-01

一、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1.农机设备应用不够广泛农机设备在农化中的应用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机总动力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十一五”期间,贵州地区新增农机具将近3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1730万kW,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整体情况还处在农机化发展初级阶段。

2.农机设备结构发展不够合理我国现阶段,很多小型农机设备不适合在贵州丘陵山区作业,但是这种设备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市场。少部分微耕机也是主要用于农作物的耕作,而能够用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小型山地播种、移栽、收获的机具更少,因此,在目前我国农机设备各领域各环节结构的发展极不合理。

3.农作物间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在贵州地区,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农村劳动成本开始相对较高。目前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比较快,而烟草、油茶等仍是人工劳作,玉米耕作机发展相对较缓慢。农作物机械化作业间技术发展不平衡,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有效手段来提升耕种收综合的机械化水平。

二、农机装备发展趋势

1.随着农机设备的发展,传统的微耕机必被小型的多功能的作业机所取代。“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南方丘陵山区作为我国实行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区域。随着农机设备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政府对农机化作业的重视,单一的微耕机机不再满足市场的需要,加之新型的多功能作业机的出现,单一微耕机必将被取代。因此,未来农机设备的发展趋势是,研究新型的多功能农机具,使之能够符合山区丘陵作业的需要。

2.移栽和直播种植机械是农机设备发展的方向我国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相应先进的农机设备来实现,农机设备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目前,实现农作物移栽和直播种机械设备的作业化,是贵州丘陵山区农机设备的需要努力的发展方向。

3.中、小型农机互补是农机设备发展的趋势在贵州地区,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大田开始向设施农业发展,随着我国关于农业2号文件的实施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个人认为中型的农机设备适合在规模化的农业区使用,小型的农机设备则适合在单一的基础设施较差的小区域农业区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中、小型机互补使用来转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式,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集约型的转变,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注重优化农业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切实推动贵州山区机械化技术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4.小型联合收割机是目前收割机发展方向虽然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但是在贵州地区农业应用中不能体现其优越性。在贵州地区,目前大部分是使用功能单一的割晒机,由于其受天气影响较大,不能一次性完成收割和脱粒,因此也不能被大众所接收。小型稻麦收割机,是目前贵州地区使用最多,且接运用比较广泛的农机具。

5.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农机设备发展的趋势在解决了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性作业环节后,农机设备仍有新的技术需要跟进,实现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在贵州地区,目前已经实现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和插秧技术,同时也具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条件。农机化设备的全程应用,不仅是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一项新型农机技术,也标志着我国山区丘陵地区农机化综合作业的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贵州是一个多丘陵,农作土地分散零散的地区,研制和发展多功能、中小型农机具是农机科研发展的方向。相关门要根据该地区农机设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合理的机械化作业规程和合理高效的技术体系,通过集成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加快贵州丘陵地区农机化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敬堂,吕大明,张富贵.推进贵州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措施研究[A].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贵州省有机农业学会、贵州省技术经济研究会、贵阳市农业经济学会.贵州省高效生态(有机)特色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1篇6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经济增长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现代农业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来不断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起步较早,而且从发展水平上来看,也居于全国之列,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构建体系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衡量指标较多,在本文中选择的都是一些对于农业的总产值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的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将机械化当做是一种外部的力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被当做是一种系统性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评价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方法,而且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投入力度,另外一个就是农业机械的原值的增加情况,这与国家和农业的从业者有着很大的关系,说明了其重视的程度。农机水平的提高代表着综合作业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水平就能够被定义为农机的发展效率,这一指标也充分的反应出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把农业的综合作业水平与一个国家的产生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这一指标也代表着农业机械化的难易程度。农业机械化的项目较多,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农机项目是有着极大的差异的,因此是不能够使用统一的评判标准的,要选择有着可比性的农机项目来进行农业的综合评价。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机收水平、机播水平和机耕水平的加权平均值,分别是0.3、0.3和0.4。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择

数据选择的是1990到2011年期间的投入量,投入量是用流动资产和社会农业的固定资产总值来确定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统计年鉴中并没有关于流动资产和农业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因此在测算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当年和的生产性资产来取代了资本的投入,但是由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在测算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永续盘存法来进行测算2011年以来的固定资本的存量。永续盘存法的实际计算公式是,It和Kt分别指的是在t时间段内农业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和资本的存量,δ指的是几何折旧率,在本文中使用的是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是5%。本文对所有涉及到的变量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充分的保证了所有的数值都不会影响到相应的变量的协整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数形式也能够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农业机械是种植业,这是黑龙江省的特点,为了保证简述的方便性,将农业资产的投入量设定为x1,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设定为x2,而农业生产总值设定为y,使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6.0。

(二)ADF单位根检验

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保证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量和所使用的农机的综合作业水平是相符地,而且是保持着长期的综合性的关系的,协整检验之前,采用ADF单位根检验以确定x1和x2之间不存在长期趋势或明确“非伪回归”的情况出现,即x1和x2的高度相关性与时间变动趋势无关。这样统计数据的趋势项、季节项等无法消除,因此在残差分析中无法准确进行分析。

(三)建立VAR模型

VAR模型是由C.A.Sims在1980年运用到经济领域,VAR模型规避了结构模型设定。VAR模型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估计模型。VAR模型也能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一步解释各经济子系统变量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利用特征根和最大特征值检验是否协整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进一步明确VAR模型的结构,以便获得模型之后期数。依据LR、FPE、AIC、SC、HQ指标和最简化原则,明晰VAR模型为1阶滞后阶数,协整方程的滞后阶数是VAR模型滞后阶数-1。

三、结论

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量(x1)一个正的冲击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不断上升,在后期贡献率基本稳定到7.96%;而农机综合作业水平(x2)一个正的冲击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缓慢上升,基本稳定于12.02%。这一结果说明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作者:赵晖李春秋单位: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7

摘要:在阐述新时期国内外草业畜牧机械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指出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产品品种不全且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及生产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并提出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生产作业和售后服务体系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畜牧学畜牧机械化综述牧草收获

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所需的肉、蛋、奶以及皮革、服装、毛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许多日用消费品均来源于畜牧业。畜牧业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草原建设、草原改良、退耕还草与生态恢复建设蓬勃兴起,由此形成的牧草产业将成为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产业。据此,草业畜牧机械将会迎来一个快速、有利的发展时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国外畜牧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总体趋势

1.1国外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现状

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为动力到与拖拉机为动力、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作业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收获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服役机具趋于饱和,产量和保有量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各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的性能,以保持竞争能力。

1.2国外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畜牧机械向适合本国饲养特点的方向发展。品种多样化、功能专业化、规模大型化、定量精确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技术数字信息化与注意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国外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

2、我国畜牧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总体趋势

2.1我国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现状

畜牧机械工业在农机工业中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行业,但牧草收获机械是我国生产及使用最早的畜牧机械之一。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牧草收获机械,到80年代,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填补了一些国内产品的空白,产品品种显著增加。

2.2我国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

1)由生产单一机械发展到生产多品种、多系列以及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设备和成套化设备。

2)机械制造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基本稳定,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来提高产品性能,缩小与国际先进畜牧机械的差距。

3)产品结构以中小型为主,适合于现阶段个体散养和中小规模饲养需要,大型、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成套设备经过引进和城郊试用,正在得到完善。

4)与动物生命科学相融合的新型机械开始起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化电子、液压、气动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提高畜牧机械的综合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5)畜牧机械与动物生产过程中的防疫、施药、微量元素添加、品种改良适应性等方面将结合得更为紧密。

6)畜牧机械的各项政策、法规与标准需要逐步完善。

3、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的新机遇

3.1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搞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历史上看,由于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影响,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不惜以开垦草场、毁林开荒为代价,来提高粮食产量,对畜牧业的发展未能给予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3.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发展畜牧业有很好的自然条件,草原总面积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永久性草地面积的12.8%,占国土总面积的40%,相当于耕地的4倍。因此,调整和改善我国居民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草食动物(如牛、羊)在居民肉食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成为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利用机械化作业,提供大量的优质牧草作为饲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保障。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原因除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牧草机械产业化起步较晚、产品品种不全、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以及经营规模小等原因限制了牧草机械的发展。

4.2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4.2.1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重点放在粮食作物的生产上,因而忽视了草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的科技含量低,创新力度不够,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4.2.2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应将发展畜牧机械装备纳入国家农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全国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对有良好基础的科技型企业,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完善环境,提高服务目标;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走一条政府搭台、推广部门组织、企业参展与农户参加的发展道路,进而推动草业畜牧机械的快速发展。

4.2.3不断完善生产作业和售后服务体系

近几年,我国小麦收获机跨区作业模式逐步形成,得到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在草业畜牧机械管理和推广过程中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立足于牧草市场、依托于政府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牧草机械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在起到指导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纳入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计划以及技术引进、技术淘汰品种釉技术引进范围,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保护民族产业。同时,加强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做强草业畜牧机械产业,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徐秀英,张维强,对我国牧草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4(3):14-16.

[2]刘永杰,徐振声,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市场前景广阔[J]农机市场,2002(5):11—15.

[3]王文春,对发展牧草收获机械化的思索[J].农机市场,2003(4):10-11.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inrecentyears,ourcountryagriculturalmachinerydevelopmentpresentsthevigorousupwardtrend,theequipmentcontinuestoincreasetheamount;Socialservicebenefitscontinuetogrow;Strengtheninginnovationstrengthandpromotiondemonstration.Buttherearealsosomeproblems,inlessproductvariety,tomeettheneedsofagriculturalproduction;Ashortageofagriculturaltechnology,NongJiShouincomeislow.Tosolvetheseproblems,toincreaseinvestment,andpromotetheprocessofagriculturalmachinery;TodoagoodjobofagriculturalmachineryserviceOptimizeddevelopmentenvironmentofagriculturalmachinery;IntrainingpropagandaEnhancetheprofessionalqualityoftheagriculturalmachinery.

Keywords:agriculturalmachinery;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一、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农业是维持国之根本的行业,人们自古至今都在为发展农业水平、提高农业收入而努力着。改革开放后,科技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呈现蓬勃向上,不断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设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91亿千瓦,较2009年底增长1.8%,同比增长4.8%,机收水平达到86%以上。2011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相当于之前30年的增幅。而且,在此之前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可以预计,今后较之以往,农机的设备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二)农机作业的社会服务效益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实现每家每户的机械化是不现实的。广大农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式:农业机械跨区生产。农业机械的跨区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制在机械化发展上的弊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实现跨区生产的机械种类从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发展到水稻、玉米收割机、耕地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多种,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也逐渐正规化,开始出现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兴的农业服务组织。我国的农机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三)农机技术的创新力度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机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更是投入了巨额资金。小麦、玉米、水稻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都已经投入应用并日趋成熟;油菜、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又一次加大了对农机研究的投入,相信短期内农机技术又会有一次的创新。

二、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机发展成果喜人,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种类少,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我国现阶段已经生产制造出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但是相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来说远远不足,比如我国现在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还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牧草类机械也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

(二)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现阶段,我国从事农业机械操作的主要是农民自己,很多地方甚至面临着高级一些的大型农业机械无人可以操作的局面,农机的操作人员大多没有经受正规的操作培训,随着农业机械普及而来的是各种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三)农机手收入低

农业的生产操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机手只能在农忙时开展工作,综合算来收入不高,产品回收期长。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进程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继续实施财政资金为向导,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鼓励全社会投资农业,发展效益农业。加强农机化项目建设,搞好农机化项目储备,多途径、多渠道争取项目,改变单一渠道、项目少和缺项目的被动局面。

进一步加大农机具补贴的力度,及农机装备项目和提灌建设等农机专项资金总量,特别是提高全程机械化实施过程中,缺项断档机械的投资比例,加快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在各种涉农项目中增加用于农机事业发展的份额,加大对田块整形、机耕道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的环境条件,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规范措施,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开展本地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二)做好农机服务工作,优化农机发展环境

农机管理层应充分贯彻并实施《农机促进法》,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并认真研究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选择、有重点地逐步向前推进,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思路,制定促进本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案,分步组织实施,扎实稳妥地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做好农机管理工作,公开农机办事程序,规范农机牌证工作,将农机管理业务的所需材料、办事流程、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监督电话等全部进行公开、公示,并简化办事程序,坚持高效快捷为群众提供服务。

加大监察力度,保证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各个地区开展各项服务服务活动,积极开展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营造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立一支专门的农机维修服务队。突出春耕、双抢等农忙季节,组织开展农机具的检修、抢修及保养等项工作,确保农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和效益发挥。充分贯彻好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充分施行阳光透明政策,将国家惠农政策一分不少的兑现给农民群众,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桥梁,把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落到实处,带动农民群众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农机化事业进步。

(三)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把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机新技术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现代农机进万家”宣传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训、科技赶集、送教下乡、手把手教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机管理和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驾驶操作、农机维修等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加快农机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优化农机人才结构。在各县市区层层组织培训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并针对群众对保护性耕作认知程度低的问题,通过电视报刊宣传、发放辅导光盘、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张贴海报、制作政策宣传栏以及现场查看农作物的长势、开展测产对比分析等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9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本文在分析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涵义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1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清洁性

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2.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2.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4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2.5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3环保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1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运用

1.1关于人工智能技术

21世纪新时期的诞生物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运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平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十分常见,比如电视、电脑、洗衣机、手机等。伴随当代农业的不断进步,在农业生产中也渐渐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诸多的智能电子技术被运用在农业机械设施中。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大多数农业生产现已实现机械化,而且对人工智能技术展开了广泛运用。例如有些国家探究出了激光拖拉机,此拖拉机运用了激光技术,可以智能掌控拖拉机的前进方向,并且还能准确定位其地点,有利于农业生产速率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减少农业资本投入,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能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操控准确度。应用者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过程中,其操控更加方便与舒服[1]。

1.2关于机器人技术

国内、国外专业人士始终没有终止过有关机器人技术的探究作业,然而机器人顶替人的操作现已在诸多领域被运用,比如西方发达国家诸多厂家里,几乎都在用机器人来进行生产作业,让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即使我国农业里有关此方面的技术依然位于探究时期,然而此技术的运用对农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关于自动掌控技术

机械自动化掌控技术是农业中利用率较高的一门技术,此技术的运用,高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速率。在农业生产作业中,自动掌控技术可依据农业现实状况来开展自动化协调,以此来降低人工作业量。比如在蔬菜大棚栽培里,自动掌控技术能对大棚里的湿度、温度等展开自动化协调,以此确保良好的蔬菜成长氛围。

1.4关于三维参数制图软件技术

市场中运用范畴比较宽广的技术是三维参数制图技术,在农业中现已逐渐运用此技术。现阶段,我国诸多农机单位早已运用CAD技术来展开农业机械设备的策划,特别是高精准要求的腹胀面要件的策划与生产,获得了不小成就,然而CAD的运用依然不足,还要进一步进行探究。

1.5关于计算机视觉技术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机械里的运用重点在于用来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等方面的监测。此技术是在视觉模拟技术、图像处置技术等前提下衍生出来的技术。现阶段,此技术在农业播种、收割等环节都有用到。然而此技术的运用进程中依然存在大量技术困难,比如迅速取得动态图形讯息手段等,此技术仍有待提升。

1.6关于液压技术

对于液压技术来讲,是创建在微电子技术、工业传感技术前提下的一种技术,农业机械运用此技术后,机械能量变换的速率得以高效提升,体系作业速率也大大提高。农业机械体系动力学特点,动态特点渐渐彰显,并且伴随此技术信息搜集处理、故障问题监控技术等技术的逐渐优化,农业机械变得更加准确与合理,非常有利于农业环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2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农机产品高科技含量愈来愈多

伴随农业机械的逐渐进步,诸多新兴技术在农机产品里的运用会愈来愈多,并且推广范畴会愈来愈宽广,农机产品的高新科技储量也会随之逐渐攀升。近年来,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基础上,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得到普遍利用,农业设备朝着机械化与智能化以及机电液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将来农业则会转变成精细(精确)农业,并且农业生产的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高新科技的庞大驱动力,会让农业机械的工作效能连续提高。

2.2重视总体农机生产品质

将来农业机械的进步,会格外重视农机产品的质量,完成农机三化水准的高效提升。农机产品品质的提高,展现在其策划到生产等诸多方面。在产品设计规划过程中,现代化设计技术能获得普遍运用,比如CAD与稳定性策划等等,可以完成设计合理性与高效性的明显提高。在产品生产方面,会分外重视农机产品的总体外型与构造。在外表制造过程中,率先利用高效的机械与化学处置,然后使用高品质的油漆,让油漆效果俱佳,不但持久度大大提升,其颜色饱和度,亮艳程度也随之提升。不但如此,农机内在配置的基本要件与发动机属性也较为良好,重点搭配均为知名产品。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11

步入20世纪,农机化在全球得到发展,很好地解放现有生产力,为地方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年,国内农机现代化和农机教育都得到大力发展,很多高校设置专门的农机化或农机设计制作专业。而现阶段,顺应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农机教育的内涵同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面向知识经济一体化发展需求,建设农机工程学科,培养创新型农机人才,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热衷的焦点话题。

2现代科技与创新型农机人才培养

2.1现代科技与农业机械化

经过五六个世纪的发展,科学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并伴随诸多高新技术应用各学科应用。比如:二进制的引进、半导体的发现,为计算机的诞生奠定基础,并催生了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同样为生物工程的发展奠定基础。回顾这几项重要技术革命带来科技成果,可以预想未来几年科技发展的重点都将向技术层面进行靠拢。顺应时展趋势,中国更是重视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逐年增加用于科技研发的技术投入。一方面,创新多种研究机制,鼓励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像是,863计划、973计划等等,都充分展现技术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源泉所在。另一方面,逐步增加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门的攻关项目。其他资金的投入渠道,更是有加大趋向。此外,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贸易全球化。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生物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渗透交融支持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及国民经济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阶段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以及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的重要工程措施。例如:农业机械能有效抗御自然灾害(如减少旱涝灾害损失的机电排灌、抵御干旱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植物保护机械),农业机械是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如保护水资源的节水机械化、保护耕地资源的机械化)。农业机械是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装备之一(如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机械回收地膜技术)。农业装备现代化是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基础。

2.2现代科技与农机教育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篇12

[关键词]农业工程机械“互联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

Under"Internet+"intheagriculturalintelligentengineeringmachinerydevelopmentresearch

Abstract:Underthewaveof"madeinChina2025",intelligentmanufacturehigh-endCNCmachinetools,industrialrobots,digitalfactory,personalizationinmanufacturingnewposture.Thisarticlewillbefromthe"Internet+"and"2025"madeinChinaunderthebackground,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intelligentconstructionmachinery,thecharacteristicsofthreerespectsofthedevelopmenttrendofintelligentconstructionmachineryindustryforthefuture.

Keywords:Agriculturalengineeringmachinery;"Internet+";Intelligent;Automation;greening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8-0229-01

1提出背景及现状

1.1提出背景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3月18日,工信部公布《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2015年启动至少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模式。试点示范的目的是使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已然成为主流。

1.2我国农业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农业工程机械行业中超过30%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起步阶段,35%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单项覆盖阶段,25%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集成提升初期阶段或过渡阶段,只有不足10%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技术较全面突破性应用阶段。在今年的两会中所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也意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智能化应用无疑已经成为今后农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2“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2.1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加快突破行业横向与纵向边界、区域边界、产业边界等趋势的同时,也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研发模式,与各种相关资源有效融合,加快推动产业链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此外互联网以其独特的资源共享特征,一方面大大促进了行业间的经验交流,减少了制造时间,富余出更多的时间提高创新力,另一方面企业为保证竞争优势,自身的研发创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2.2狭义的制造向广义的制造转变

传统的制造,只注重制造结果,而忽视了制造服务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越发重视制造服务,通过加强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把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2.3加速了机加工机床的更新换代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农业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必然提高,产品质量与更新换代的速度快速上升,这对农业工程机械的制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机床无论从生产效率还是加工精度方面都不能达到要求,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数控热,好多企业实现了全数控,从生产和到质检全数字化,加速了我国机加工机床的更新换代。

2.4企业技术的保密性和网络的安全性有待加强

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我们不可否认,但是现阶段我国网络安全性还有待观察,网络信息的保密性还有待提高,而且企业的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仍没有打破传统企业的束缚,不愿共享经验,这是限制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3“互联网+”下的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特点

3.1自动化

在工业4.0的解决方案中,智能化工厂是一个重要方向,它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3D技术以及人机互动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从本质上来讲是控制产品的误差,而人为因素在产品误差中占有很大比重,简而言之,在制造生产过程中,越少有人参与自动化程度越高,产品的质量越容易保证。目前在农业工程机械产品生产中使用智能化机器人,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我国自主品牌长城汽车公司,在生产车间引进了大量的智能机器人,一方面减少了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另一方面智能机器人还能完成人无法完成的工作。

3.2绿色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活逐渐成了人们的追求目标,但是,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归根于工业不科学发展,只注重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问题。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内容之一就是绿色化,这种绿色化强调了动力装置、工作装置、材料等的绿色化,智能化使农业工程机械在最小污染与能耗的情况下工作,实现节能降耗的绿色化之路。此外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农业工程机械行业格局争夺也由产品经济耐用向着智能环保方面不断调整。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向绿色、智能转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已经渗入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中。

3.3共享化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工程机械已经实现了GPS的定位功能,厂商可以对农业工程机械实现简单的定位和数据采集,然后通过“农业工程机械互联网”(即在农业工程机械领域的互联网),将农业工程机械的当前位置、运行数据、运行状态实时上报给厂商维护中心,通过对故障进行建模和数据分析,为农业工程机械的高效率使用提供保障。而且厂商与厂商之间,厂商与顾客之间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生产和物流效率。

结语

农业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重要保证,作者从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优势、不足、特点三方面阐述农业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董富强.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1:147~148.

[2]吴海霞.互联网经济对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启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274.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