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时间:2024-03-01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这条边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证明方法:以该条边的中点为圆心,以中线长为半径作圆,则该边成为圆的直径,该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在圆上,该顶角为圆周角。因为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该命题成立。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2)边角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

(3)角边角公理: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

(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

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三角形的边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由于从定义出发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需考虑6个元素,即三组对应角是否分别相等,三组对应边是否分别成比例,显然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曾经给出过如下几个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简单方法: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另一个三角形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设三角形三边为a,b,c

a+b>c

a+c>b

b+c>a

a—b<c<div=””>

a—c<b<div=””>

b—c<a<div=””>

在直角三角形中,设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则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在等边三角形中,a=b=c

在等腰三角形中,a,b为两腰,则a=b

在三角形ABC的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的情况下,c2=a2+b2—2abcosc

相似三角形

所谓的相似三角形,就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然而只要其形状相同,不论大小怎样改变他们都相似,所以就叫做相似三角形。

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3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垂线段是一个图形,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数量。

垂直公理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

过直线AB上一点C作CP⊥AB,且CP是唯一的;同理,过直线AB外一点P作PC⊥AB,且PC是唯一的。

垂线段公理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

已知PC⊥AB于点C,则PC﹤PA∧PB∧PD∧PE∧。

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是数学平面几何(圆)中的`一个定理,它的通俗的表达是: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数学表达为:直径DC垂直于弦AB,则AE=EB,弧AD等于弧BD(包括优弧与劣弧),半圆CAD=半圆CBD。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4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平面上三条直线或球面上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边形。

面积公式:

(1)S=ah/2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S=(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S=abc/4R

(6).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

S=absinC/2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5

三角形中位线一节可引导学生作如下归纳:

(1)证两线平行的常见方法;

(2)平行线的三条基本判定方法;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的判定方法

(4)特殊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证线段的二倍关系的常见方法

(1)截长法:取长线段的中点,证长线段的一半等于短线段

(2)补短法:延长短线段一倍,证延长后的总线段等于长线段

(3)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短线段相等转换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6

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

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

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

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第四章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内容提要

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

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

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__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总之,研究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为我们解决各种相关问题提供了基础。掌握好了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初中数学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7

全等的条件:

1、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条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2、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3、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4、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5、两个直角三角形对应的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直角边、斜边”或“HL”。

注意,证明三角形全等没有“SSA”或“边边角”的方法,即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无法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从意义上来说,直角三角形的“HL”证明等同“SSA”。

三角形中线的知识点总结篇8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腰;两腰的夹角叫顶角;顶角所对的边叫底;腰与底的夹角叫底角。

等腰三角形性质:(1)具有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等边对等角;(3)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4)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5)底边小于腰长的两倍并且大于零,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6)顶角等于180°减去底角的两倍;(7)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

等腰三角形分类:可分为腰和底边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性质:①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都是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利用定义;②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利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角形边角的不等关系;长边对大角,短边对小角;大角对长边,小角对短边。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