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6篇)
时间:2024-03-07
时间:2024-03-07
【关键词】骨科;下肢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7.034
下肢骨折病例在传统治疗工作中,多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展开治疗,但是机体患肢愈合质量还有待于提升,所以要酌情展开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通过对其患肢愈合质量有效提高,从而改善机体患肢生理机能及其活动能力。为了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在本院骨科开展水平,在选取86例下肢骨折而于2015年8月~2017年2月入院的患者的基础上,分析两种内固定疗法下的手术效果,旨在改进下肢骨折病例治疗方案,从而提升其手术实践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择86例下肢骨折而于2015年8月~2017年2月入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骨科治疗中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甲组(42例)与乙组(44例)。甲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8.80±5.40)岁;致伤因素:5例属重物砸伤,31例属车祸伤,6例属坠落伤。乙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9.00±4.67)岁;致伤因素:6例属重物砸伤,31例属车祸伤,7例属坠落伤。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施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①施以硬膜外麻醉,明确机体骨折方位后,将其骨折端设作手术中心,定位机体患肢的后内侧部位后,将其设作入路点。②制作纵向切口,对机体骨折部位妥善复位后,将解剖型接骨板缓慢植入其患肢内侧。③予以止血操作后,展开创口缝合工作,再对机体患肢妥善固定。乙组施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①施以硬膜外麻醉,明确机体骨折方位后,了解其骨折程度,并对其患肢进行妥善固定,结合患者患肢生理结构及其骨折程度选择固定技术,有牵引固定技术以及石膏固定技术等。②结合患者骨折方位,选择适合患者的钢板形式:若机体骨折点位于股骨踝上侧,需以Liss钢板作首选;若骨折点位于胫骨远端,需以高尔夫钢板作首选;对于远端骨折患者,需以解剖型钢板作首选。③定位机体骨折远端部位、骨折近端部位后,分别制作切口,长度以3.5~5.5cm为标准,予以骨折复位后,再妥善植入接骨板,于机体骨膜组织的两侧予以妥善固定,并放置螺钉。④避免切开机体骨折点皮肤组织,关闭创口后,再以石膏对其患肢妥善固定。
1.3疗效判定标准[1]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手术后统计其疗效,标准为:①患肢骨折部位充分愈合,不仅患肢关节能够正常活动、正常行走,而且未出现肿胀现象,为优秀;②患肢骨折部位充分愈合,同时患肢关节基本能够正常活动、正常行走,但是有轻度肿胀现象发生,为良好;③患肢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关节活动能力的恢复水平达到50.0%左右,有肿胀现象发生,为尚可;④患肢骨折部位愈合质量差,而且活动受限问题未能改善,为较差。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对两组施以不同手术后,甲组优良率为78.57%(33/42),乙组优良率为95.45%(42/44),乙组优良率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0,P
3讨论
赵钢等[2]研究表明,在骨科临床中下肢骨折发病率高,除了会使机体下肢关节系统健康状况受损,无法正常负重外,通常还会有活动受限问题发生,需及时恢复机体下肢生理结构,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修复与调整,在促进机体患肢愈合的同时,提升其康复治疗。骨科对下肢骨科展开专业治疗时,常见内固定疗法涉及切开复位钢板疗法以及微创经皮钢板疗法等,尽管两种内固定疗法都可使机体患肢功能恢复,但是在实践价值方面仍然还有差距,加之切开复位钢板疗法可能会使机体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受损,以至于骨折端的血液循环状况受损,导致骨折部位无法顺利愈合,导致该疗法应用受限[3]。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强调对机体骨折端充分保护,在避免其暴露的基础上,确保机体骨折端、骨折端附近的血供条件维持良好状态,以提升手术操作安全性。不仅如此,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还强调对患肢修复环境有效保护,除了能规避植骨现象、骨不连现象外,还能防止机体骨折部位出现二次受损问题,以确保骨折点顺利康复[4]。本文对两组下肢骨折病例施以不同手术后,甲组优良率为78.57%,低于乙组的9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骨科临床中,为改进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重视:①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以防延误治疗而引起水肿症状,进而加大手术难度;②选择钢板材料时,需考虑生物相容性因素,以防排斥反应发生;③手术实践时,需优化功能性复位操作,以提升复位质量;④结合患者骨折状况与病情程度,选择满足符合患者患肢需求的固定设备[5]。
综上所述,当下肢出现骨折症状后,通常会有机体活动受限问题发生,建议施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疗法,在促进机体患肢加速愈合的同时,改善患肢活动能力,进而促进下肢骨折病例转归,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锐,任义军,严立,等.一期内固定联合皮瓣移植治疗下肢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并严重软组织缺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6):560-563.
[2]赵钢,林佳声,尹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81-82.
[3]黄少辉,谢章家,李兰泉,等.微创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6):
4173-4178.
【关键词】空心螺钉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效果
肱骨大结节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少数为单独发生,大多数系肩关节前脱位时并发。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多半是由暴力或者间接暴力造成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肱骨大结节骨折会带给患者巨大的疼痛,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为此,肱骨骨折治疗的重点就是固定复位。本文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就空心螺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位移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5±7.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2±7.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将患肢牵引到一定张力后同时内收内旋患肢。正侧位C臂机证实位置良好,在平行导向器引导下,与大转子下缘下方1.5cm,肱骨干侧重点平行置入克氏导针,透视下证实复位及导针位置满意,分别测深、钻孔,拧入相应的长度空心螺钉。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在患者骨折部位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并检查骨折肩袖是否损伤,必要时切开部分关节囊,将骨折两端对接进行复位,然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将钢板从近端经血管神经束下方插入,置于三角肌止点前缘。然后将患者错位的骨端进行对接,并在对接后进行打板钻孔,钻孔后用锁定进行固定,再进行缝合。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束后,以患者肱骨骨折部位恢复情况为标准,患者肱骨关节完全恢复,疼痛完全消失的为显效;患者肱骨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疼痛基本消失的为有效;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疗效为7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一些骨折疾病不断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肱骨大结节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症,给患者的折磨是非常大的,为了促进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健康,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1]。本院对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给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安全、操作简单,而且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空心螺钉内固定是在将移位骨折的两端对接好后利用空心螺钉将其进行内固定,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对患者的创伤小,同时术后患者的康复较快,是治疗肱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3]。通过此次研究发现,空心螺钉内固定在治疗位移肱骨大结节骨折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俊杰.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比较.中国当代医药,2014,20(11):68-70.
[2]王光勇,杜俊生,钟兵.钢板和空心螺钉置入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关节功能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0(22):6482-6487.
[摘要]目的:探索良好的老年股骨骨折功能康复的指导方法。方法:对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术前术后和出院康复指导,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结论;积极的功能康复指导有利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股骨骨折;康复;老年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股骨骨折成为老年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为跌倒、外伤和病理性骨折。骨折后多需手术治疗,且出院后康复期长,股骨颈骨折使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负重,护理问题多,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及肢体残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失去正常生活活动能力,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取得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52-73岁,平均63.7岁。住院天数20~30d,平均24d。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经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好转或痊愈出院。
2护理对策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机能康复的枢纽,做好心理护理可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应针对性地制定老年病人的护理方案,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老年病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担心及术后康复治疗的顾虑,动员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2.1.2便秘的预防: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弱,易引发便秘。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粗纤维食品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忌食酸辣、燥热、最好不食油腻食物,以免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2.1.3术前机体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病人预先了解并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适应术殊,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术前康复训练可以防止关节僵硬、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有利于骨折对位的维持,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心理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进行早期锻炼。组织病人相互交流锻炼经验,以提高效果,保证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鼓励病人出院后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2.2术后机体康复指导:①术后回病房平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②术后前3d,易引起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精神状况,注意采取合适。术后6h可将床头摇起至病人舒适为至,在病情许可下可指导病人做简单的上肢运动。术后第1天帮助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张舒缩和距小腿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d-3d,有CPM关节康复机,可用其辅助被动活动关节,幅度不能过大,先从0°到30°角度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继续患肢肌力训练,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髓、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4d-5d至出院,病情平稳,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离床活动。根据手术及病人恢复的情况而定,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身体逐渐适应后,可以增加床边步行练习。③3个月以后至1年内扶单拐轻度负重行走锻炼,1年以后,如状况良好可弃拐行走,但不能过度负重,不能行重体力劳动。
2.2.3饮食指导和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老年病人因代谢率低,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加上胃肠功能减弱,对食物需求减少,因此要少量多餐,保证营养获得。饮食上由术前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骨折后期治疗宜通过补益肝肾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炖水鱼等。
2.2.4预防并发症:加强术后管理,应注意加强切口引流护理,倾倒引流液时,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切口干燥,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输血、白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注意观察患肢有无明显肿胀、紫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体温升高等血液循环障碍现象,若发现已有静脉血栓形成,则应停止强烈功能锻炼,避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翻身是预防从褥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并帮助翻身及局部按摩,用温水擦身,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气圈及海绵,预防褥疮的发生。
2.2.5出院指导。生活方面:注意合理调节饮食,加强营养,保持适当体重;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活动方面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请家属督促患者认真实施。出院后要告诫患者3个月内避免侧卧,最初6个月要避免盘腿、下蹲拾物,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以免假体脱位。术后只有在临床和x线都证实骨折已愈合时才能弃拐。完全康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心理方面:针对老年人骨折后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老年病人战胜该疾病的信心。
3小结
股骨颈骨折是较难治疗的骨折,老年患者又有其特殊的特点,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人而异的选择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以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龙,孙洪伟,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体会[刀,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02):164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
股骨髁上骨折、髌骨、胫骨近段骨折常伴有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在完成复位固定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不良后果。不予及时康复可有关节僵化、疼痛、创伤关节炎等情况。回顾2011年4月~2014年4月32例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病例,予以系统康复后,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4~53岁。胫骨近段骨折18例,髌骨骨折4例,股骨下段骨折10例。均为术后6w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治疗前均予以摄片复查有骨痂形成,轴向无叩击痛。
1.2方法
1.2.1大功率短波关节肿胀和积液时,无热量,10~15min/次,1次/d;无肿胀时选用微热量,15min/次,1次/d,共15d。
1.2.2关节松动训练①髌骨松动术: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伸膝位,站立于患者大腿旁,一手拇指指蹼握住髌骨上缘,另一手做加强用,向髌骨尾端滑动,平行于股骨;双手拇指、示指分别置于髌骨内外侧,将髌骨往内外侧滑动;②股胫关节牵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从膝关节休息位开始,让助手双手固定大腿远端,术者双手握住小腿远端,沿着胫骨长轴牵拉,分离关节面。向后滑动:患肢卧位,足跟平放床面。治疗师坐在床上,大腿固定患者足部,双手抓握胫骨,拇指朝前,余四指朝后。治疗师上肢伸直,将身体前倾,拇指将胫骨向后推。向前滑动:患者俯卧,膝关节休息位,治疗师远端手握住胫骨末端,近端手掌面放于胫骨近端后侧。通过置于胫骨近端的手给予向前推动力;③近端胫腓关节前后滑动:患肢侧卧位,健肢在下、屈曲,患肢在上,伸直。治疗师在患者后侧,一手固定胫骨,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腓骨头后侧,手指向前环握腓骨头。手掌根部对腓骨头后侧给予向前外侧推力。以上关节松动术治疗1次/d,5~10min/次。
1.2.3气压治疗向心性压力治疗,20min/次,2次/d。
1.2.4体外循环冷敷治疗关节松动训练后,20min/次,1次/d。
1.2.5肌力训练包括坐位伸膝、抗阻伸膝,利用股四头肌训练器进行抗阻训练。还予以功率自行车训练,调节自行车坐垫位置,控制膝屈曲角度;阻力调节装置调节力量大小,20min/次,1次/d。每天在进行完治疗后休息3h进行肌力训练。
2评定
康复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患侧膝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疼痛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标准[1]如下:治愈:无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正常,日常活动不受限,ROM≥120°;显效:疼痛、肿胀基本消失,日常活动无妨碍,ROM在90°~120°;好转:肿胀、疼痛减轻,行走和日常生活轻度受限,ROM在60°~90°;无效:肿胀、疼痛改善不明显,行走和日常活动明显受限,ROM≤60°。
3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愈13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2例无效患者予以手术松解。
4讨论
膝关节是最复杂关节,其功能障碍(包括膝关节僵化强直、肌肉萎缩、创伤性关节炎等)会影响运动的灵活性、稳定性。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在牢固内固定前提下,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组患者首先康复方案的确定。也就是康复评定,在医生、治疗师及患者共同参与下进行,患者不同损伤类型,不同功能障碍程度,按照个性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的原则,确定出康复处方。在治疗过程中随时根据恢复情况再次评定调整治疗。
膝关节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就是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康复中关节松动训练尹清等[2]研究显示康复不同时间的介入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显著,术后1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制动时间超过4w,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关节腔狭窄,膝关节活动度下降[3],且膝关节不同程度不可逆性僵硬[4]。制动时间长结合原始创伤因素造成伸膝装置受损,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5]。而本组患者6w之后进行康复,膝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关节松动训练尤显必要。本组采取Ⅰ-Ⅱ级级手法逐渐过渡Ⅲ-Ⅳ级手法,对髌股关节及股胫关节挤压、滑动等,手法避免暴力、蛮力,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Ⅲ-Ⅳ级手法直接牵拉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增加其伸展性,促进关节活动改善。关节松动术可以缓解疼痛,减少关节退变的发生;抑制脊髓和脑干释放致痛物质,提高痛阈;可以提供位置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信息[6]。本组患者予以关节松动术治疗,90.6%关节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于膝关节功能也极为重要。创伤后疼痛、制动时间过长等因素造成膝关节周围肌力的减退,而且持续时间较长[7]。膝关节周围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且发生最早。本组患者予以坐位伸膝、抗阻伸膝等主动活动训练伸膝肌后,患肢肌力恢复良好。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使患肢肌肉协调收缩,形成坚实外固定,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软组织平衡。且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膝部肿胀。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本组功能康复过程中,患者因膝关节疼痛不适惧怕锻炼,甚至抵制治疗。加强患者对康复持久性、艰苦性的认知,主动意识功能锻炼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明白缺乏康复的不良后果。本组患者治疗关节松动术后予以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轻肿胀引起疼痛;冷敷治疗消除肿胀,缓解疼痛,相应物理因子治疗使用可有效缓解肿痛,利于整体功能恢复。当然医师及治疗师也需掌握正确、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尽量减少二次损伤,更快的促进功能恢复,恢复患者信心。因此笔者认为康复中心理疏导也是重要一环。
总之,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可以看得出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够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功能康复是必要的。但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是关节松动术、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等复杂的工程,需合理、系统的制定康复方案。
参考文献:
[1]容国安,龙耀斌.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43-44.
[2]尹清,武继祥,刘宏亮,等.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304-306.
[3]杨康骅,戴闽.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47-148.
[4]容国威.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
[5]覃鼎文,闰汝蕴.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58-459.
【关键词】四肢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传统内固定;疗效;安全性
四肢骨折在骨外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治疗四肢骨折主要采用内固定术,然而内固定术的方案较多,不同的方法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1]。为了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应用传统内固定术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本次选取77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四肢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有7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混合感染症状,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33例传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0:13,患者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为(42.2±20.5)岁;微创组(34例)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1例、1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1:13,年龄在22-64岁范围内,平均(43.1±19.8)岁。将传统组一般资料与微创组进行比较,P>0.05,可对两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传统组: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即将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剥离局部骨膜,在骨折部位后方套上骨折固定器,在骨面上安置钢板,钻孔后拧紧螺钉。
微创组: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操作流程为:医护人员在术前应该用石膏固定骨折部位,评估患者的病情,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随后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全麻处理,在骨折部位近端皮肤或者远端部位做一切口,长度约为2-3cm,剥离骨膜并创建软组织隧道。在X线引导下置入钢板,分别在近端、远端位置置入1枚螺钉,确定复位达到理想效果后,再在远端、近端分别置入2-4枚锁定螺钉,缝合皮肤切口。
医护人员在术后需要给予所有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和抗感染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采用Johner-Wruh功能分级[2]对患者恢复效果进行评估。优:患者骨折线愈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良:患者大部分骨折线愈合,存在轻微疼痛,患肢功能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差:患者骨折无明显变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置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录入过程的客观性、真实性,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康复情况
据表1,微创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94.12%,将其与传统组(75.76%)比较,差异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传统组术后,4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3例患者出现骨不连症状,2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微创组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症状,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94%。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两组数据,?值为5.317,P值为0.021,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四肢骨折治疗中,临床多采用切开钢板内固定手术,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花费较少,但是会延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而且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3]。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严格遵照生物学固定原则,该手术疗法切口较小,不会对破坏骨内外血运造成不利影响,并发症较少[4]。
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67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3例患者实施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将其作为传统组,随访1年内,患者康复优良率为75.76%;34例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将其作为微创组,康复优良率为94.12%。将两组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P
【参考文献】
[1]刘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2-53.
[2]崔茂灿.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的防治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17):77-77.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发性;血气胸;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0-01
多发性的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属比较严重的胸部损伤症状[1],主要由胸部创伤所致,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可引发心肺功能的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对此,为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现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的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病人40例进行回顾分析,分别采用手术与非手术的方法治疗。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多发性的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9岁。骨折原因包括:车祸伤20例,挤压伤5例,坠落伤者8例,穿刺伤者8例,均为封闭性的胸部多发损伤患者[2]。经CT诊断及X线片的检查后明确患者的骨折部位为:
1.2治疗方法首先,由医院给出治疗方案并讲解其中的利弊后,让病人及家长自主选择。其中手术组17例,非手术组23例。手术治疗方法:先显露患者的骨折端后,将骨膜小心分离。复位后采用钛合金卡环加以固定,针对肋骨骨折处固定第3-6根肋骨。对胸腔破裂或出血较多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对胸廓内或肋骨间、较大血管与心脏出血的患者,给予伤口缝合后,应进行结扎止血的处理。术后均给予常规消炎及镇痛治疗。非手术医治方法:对胸围外部给以外固定带固定后,利用非甾体类的镇痛与抗炎药物进行止痛。而对硬膜外持续疼痛或肋神经受阻的患者,可采用接骨连筋及活血化瘀类的中药进行外用与内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3],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示,以P
2结果
2.1病患的临床损伤特征40例血气胸病患的出血部位主要包括:胸廓内或肋骨间的出血20例,占总人数的50%;肺部组织出血者8例(20%);较大血管出血者4例(10%);心脏出血5例(12.5%);多处损伤出血者3例(7.5%)。
2.2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骨折均愈合良好。手术组2例体瘦病患诉侧卧位时发生内固定卡环局部刺激不适,1例患者诉手术切口附近皮肤麻木。非手术组2例患者诉说下雨天时骨折处感到不适。手术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疼痛、住院、康复等时间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
3讨论
对于多发性的肋骨骨折病人而言,因其骨折处的胸腔丧失原有的支撑点,出现胸壁软化、塌陷,通常会导致胸腔两侧的压力分布不平衡[4-5]。一般情况下,该类患者主要具有胸壁疼痛剧烈、咳嗽严重、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并伴有呼气相的胸壁凹进或凸出、气道堵塞或挫伤等症状,进而导致常见的连枷胸、反常呼吸。因早期有多数患者反映经非手术的治疗后,常出现疼痛时间较长,自主咳嗽排痰功能受限,肺不张、肺实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影响日常活动,进而其的满意度较低。为此,我院特意开展了相应的手术治疗。
据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气胸患者的出血部位主要在于胸廓内与肋骨间、较大血管、心脏及肺部组织等,其中胸廓内与肋骨间出血的几率明显大于其他的部位。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肋骨发生多处骨折后,骨折断端直接向内移动,进而刺破胸膜或者肋骨间的血管,造成该部位的出血较多,最终引发气胸、血胸、咯血等症状。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应加强患者胸廓内与肋骨间的止血处理。
另外,从上述的研究结果还得知,手术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疼痛、住院、康复等时间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
虽然当前临床上比较缺少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选取的对象并不多。但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觉得多发性的肋骨骨折患者比较适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原因在于,该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此外,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操作简便,可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使用的内固定材料钛和金卡环在正常体温下自然塑型,固定牢靠,且组织相容性好,很少出现松脱、变形、移位等,术后可不必再取出。
总而言之,血气胸从属骨伤外科的急性病症之一,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对此,当发生多发性的肋骨骨折以及血气胸的严重创伤时,必须尽快治疗因血气胸引起的各项临床症状。根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自行选择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并签下同意书。待患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后,应及时准备各项工作,严格规范其操作流程,尽量减少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王玉民.肋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14):96-97.
[2]詹晓庚.创伤性肋骨多发骨折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3(24):106.
[3]吕建.3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6):150-151.
上一篇:英语寓言故事简短(整理3篇)
下一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例(12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