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写论文范例(3篇)
时间:2024-03-08
时间:2024-03-08
【关键词】中医药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个分册。2001~2006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年和2007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材
1998~2000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年ChenChiuHseuh编着《Acupuncture:AComprehensiveText》。1999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加大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教材的补充和编写,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扩充全英文中医药教材和着作的编写,尤其注重中药学等学科的英文着作发展。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进行创造,改变以往独立作战、各行其是,既无方便的途径相互交流切磋,也无专门机构加以协调的状态,使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积极推广加强双语教学的改革,加大既懂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既有利于今后中医药的专业英语教学发展,又有利于中医药着作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被世界所瞩目,中国作为中医药的根源之地,需要培养一些从事中医药事业优秀的外向型人才,不断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世界更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而这些就需要有更多的中医药英文教材、书籍的编写去宣传发扬,既有助于国内学生和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学习,对于国外友人也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使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的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学英语写作医学英语学术体裁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医学英语与EGP(通用英语)有一定区别,不能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学习内容,应是集英语、专业知识和ESP表达能力训练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同时,医学英语伴随着医学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充实和更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医学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参与国际医学学术交流,跟踪并获取世界医学前沿信息都离不开既精通医学又懂得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医学英语学术写作能力也是医学英语教学的紧迫任务之一。本研究就是探讨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医学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人调查了本校国际护理医学英语写作课堂以及本校参加全国护理医学英语等级考试应用医学英语写作的成绩,发现护理医学生普遍的英语语篇综合运用能力差,完不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外语写作任务。究其原因,就在于作为ESP(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的护理医学英语写作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单词、语法、写作策略等的语言基本功层次的教学,医学英语写作教学就医学学术外语能力的内涵和作用没有得到认清和把握。
2学术外语能力
国内学者马晓雷等(2013:2-10)在总结国内学者对学术能力和学术外语能力的研究基础上,并借鉴国外学者Snow﹑Uccelli(2009:118)和Scarcella(2003:10-11)等对学术外语能力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学术外语能力是包括初级的语言基本功﹑中级的学术体裁能力和高级的外语思辩能力3方面的多个层次的复合能力,这3层次分别对应语言的3个功能:获取信息的手段﹑文化载体和思维的工具。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既是发展学术体裁能力和外语思辩能力的前提条件,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利用外语语言和学术体裁文化进行科学的思辩活动并培养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外语思辩能力。学术体裁能力指对语篇体裁的基本特征的掌握﹑对不同的语篇体裁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语篇交际的目的,交际对象等语境因素的掌握,从而利用地道的语言和流畅的表达实现得体有效的语篇交际能力。
本校国际护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英语专业训练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有明显的听﹑说﹑读﹑写优势,借助英语获取信息的手段深度化和多样化,为进入下一阶段的护理医学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借鉴Spector-Choen(2001:375-380)分级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认为就普通本科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状况而言,医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重点在于中级的学术体裁能力的培养,医学英语写作教学应该采用顺序的语言形式﹑写作策略﹑篇章体裁和任务教学层次教学,并且随着教学的进步和深入,在教学内容上逐步以内容为中心,从对体裁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的任务教学为基础向下延伸到对篇章体裁﹑写作策略和语言形式的教学,进行专业外语的语言思辩能力培养。
3医学英语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课堂培养
3.1激发学生写作学习兴趣,实现医学生学习动机向文化性融合性动机的转变
传统的医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始终围绕语言形式展开,忽略语篇的内容和交际目的,不能让学生熟悉并融入医学科学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文化动机以及写作学习融入性动机。所以,在写作学习的开始,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医学英语学术外语能力的内涵,激励培养学生的学术文化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
3.2提供真实的丰富的语篇体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选取真实的贴近护理医学临床实践需要的各个方面的语语篇体裁内容。丰富多样的体裁内容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有效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3.3体裁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医学英语写作教学一般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写作教学集中于对体裁篇章特征和功能的分析﹑推理和评价。首先,第一课时教师先进行医学英语重点词汇的教学,突出词汇的医学特色和用法,并讲解写作策略;老师借助于多媒体等手段展示某一医学体裁语篇,分析其体裁特征和交际目标,并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该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所涉及到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以及语篇使用者本人的交际心理等社会的文化的语境因素。然后,在第二课时时,提供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给整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共同找出不同语篇的体裁差别,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巩固和熟悉该体裁的共同特征,了解相应的医学词汇以及语言特征,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此一体裁的摹仿写作,让各个小组内部的所有成员共同体验语篇构建。在写作过程中,小组各个成员就词汇选择﹑篇章结构的使用﹑作者目的﹑读者对象以及医学科学知识的语篇构建等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确定体裁内容,并最终进行写作成果的汇报展示。在成果评价中,老师帮助找出各个小组在体裁构建上的不足以及整体差距,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克服个人或集体在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就写作学习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学习策略和能力。体裁和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让学生在协商﹑合作﹑竞争中实现了互动,在分析﹑对比和评价的氛围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扬。以体裁和内容为中心,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转移到体裁语篇的交际实现上,语言和思维都得到了培养,英语语用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4写作成果的课堂汇报以及评价分析
体裁和内容的写作教学给予了医学生对语篇体裁的特征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氛围,也给予了学生展示和评价学习成果的空间和机会,各个小组的课堂汇报和班级的讨论也则必不可少。各个小组可以以口头﹑PPT或其它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堂写作成果展示,呈现小组整体的英语表达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集体协作能力,以及成果展现的技术形式和技巧。小组汇报结束之后,各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就语篇体裁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老师点评和小组互评,对写作成果以及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进行开放式﹑自由的班级讨论。最后老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以及课堂表现进行总评,对写作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总结。在语篇体裁的构建过程以及体裁成果的班级评判过程中,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更让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4医学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培养实践
本文作者从2013年新学期开始就本学校护理医学专业和检验医学专业进行了学术体裁写作的训练,尽管时间不长,但是发现采用医学英语学术体裁写作能力课堂培养的模式效果比较明显。
4.1优势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明显增强。不但语言基本功得到了不断的巩固,习得了词汇﹑语法﹑语篇知识,而且通过写作过程的意义协商和体验知识的构建,学生学会密切语言知识规则的系统联系,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语言规则系统,从而最终自主地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学术体裁写作能力有一定的进步和提高。这首先得益于医学英语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课堂培养模式符合Stern(1992:360)提出的培养语言使用能力的4个条件。首先,教师提供给学生体裁语篇文章都是贴近临床实践且真实的内容,学生所进行的写作任务的内容主题也是贴近真实的医学实践,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在分配任务后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到运用语言完成写作任务中去,单独或集体亲自进行互动协商,亲自体验知识构建,完成符合学术体裁主要特征的语言语篇输出任务,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在分享和讨论学术体裁的重要特征中,在意义协商和完成语篇的构建中,个人与语篇、个人与任务、个人与作者、个人与内容、人人与读者、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老师建立起了互动和协商,在思索、在分享中、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完成了知识的程序化,知识的交际运用,培养了语言、文化、思维的能力,还体验到了集体合作的愉快,享受到了个人成就感、集体的荣誉感,学会了进行良好的集体交际合作的经验和技能,学会了如何向同伴﹑向老师求助,学会了如何进行积极的情感调节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交流和观察中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也得到了培养和塑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克服和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了语言基本功的巩固和培养。当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传统的语言形式转向语言的内容时,语言的产出就可能遭遇说不出、写不出或者写不好、说不好的尴尬,当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能力与现实需求的差距时,就更能给予学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更迫切的学习愿望,也就更能成为实现学生语言能力质的飞跃的宝贵的机遇,就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或向同伴向老师学习的动力和意愿。
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学习任务中,学生要进行思索﹑分享﹑讨论学术体裁的主要特征,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并共同完成语篇的输出,完成语篇内容的思辩,建立起新旧知识的互动协商,借助于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思索﹑推理﹑评价,在认知的冲突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内化知识并转化新知识为程序性的知识,在提高语用能力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4.2问题和不足
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与需要完成的学术体裁层面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共同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还不太适应新的学术体裁模式,医学英语词汇量储备不足,学术体裁的主要特征以及学术体裁的运用认知不足,存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的现实与任务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期待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甚至有时候存在力不从心的感觉;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语言手段实现完成语篇结构表达、观点的顺畅的构建和表达,与读者进行学术论点的互动不够流利,不能有力地说服读者,交际任务和目标完成不顺畅。
4.3问题的解决途径
部分学生因为语言基本功的差距不可避免地产生学习需求的层次化和多样化,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老师和学生正视现实,并且就该部分学生进行分级教学。老师可以单独选择时间给这些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的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适应学术体裁层面的教学需要;老师还可以借助于网络等在课外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的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和资源,并且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监控和适时的反馈,提供词汇、语言和语篇知识,以及写作策略﹑阅读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合理地分配不同水平差距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给予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氛围,互相激励﹑互相鞭策,让学生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任务合作实现个人、集体在学习成果,情感动机和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以阅读促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和写作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语篇的输出其实就是语言输入的必然,是在语言输入中获得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向交际目标的转换,阅读输入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语篇输出的质量。老师可以在课内外进行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任务教学。首先,老师让学生根据学术体裁写作主题进行适量的体裁语篇的阅读,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阅读任务,也可以进行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的阅读任务性,在自主阅读中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在功能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活动中,与文本﹑与作者﹑与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互动,在个体的思索﹑群体的分享和讨论中,亲自接触体裁语篇,走进真实的医学体裁语境,在学和用中获得学术体裁的主要特征的知识和经验,亲自“发现”语言使用规则,扩大医学英语词汇量,学习语言形式﹑意义和语用能力,培养体裁语篇阅读策略,增强阅读兴趣,不断培养发展医学英语目标语的认知模式,培养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愿意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尝试,有利于学生的学术外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5结语
从医学英语写作的基本功层面的培养到医学英语学术体裁能力的培养,医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专业性得到不断的提高,对医学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当以体裁为中心的写作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术体裁写作能力,还因为医学生语篇构建的给医学学生提供了更合适的英语语言发展机会,那么医学生提高医学英语写作水平的动机和愿望就会更强,课堂内外给予不同层次的写作语言基本功自主学习资源,那么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最终系统提高学术外语的写作能力。如何有效地借助以体裁中心的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英语学术写作能力,还需要将来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1b1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SnowC&UccelliP.Thechallengeofacademicwriting[A].InOlsonDR&TorranceN(eds.).TheCambridgeHandbookofLiteracy[C].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9:112-133
[2]ScarcellaR.AcademicEnglish:AConceptualFramework[R].SantaBarbara,CA:UniversityofCaliforniaLinguisticMinorityResearchInstitute,2003.
[3]Spector-CohenE,KirschnerM&WexlerC.DesigningEAPreadingcoursesattheuniversitylevel[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001(4):367-386.
[4]SternH.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
[5]马晓雷.学术外语能力层级模型的理论与时间探讨[J].外语界,2013(1):2-10.
[6]韩金龙.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与自我宣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桂诗春.面向交际的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2012(2):193-201.
[8]杜威.我们怎么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6篇)
下一篇:普通职员个人工作总结(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