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同步训练范例(3篇)
时间:2024-03-16
时间:2024-03-16
关键词:自主学习技能式教学法职业生涯
一、中职学校推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主要面向就业,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后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减少实习期,力争达到“零距离”上岗。这样的人才备受企业青睐,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学校的安置率。
大力推行自主学习教育,就是创新型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样的定位,课堂教学、车间教学必须坚持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答题(讲析)、动手训练,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重在技能。学生自主学习,既能学会,更能学会学。如果教师“满堂灌”,以讲代练、以教代学,就无法让学生做到以上“三动”,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时间和主体地位。
二、推行技能式教学法的实践
结合笔者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浅化文化课基础、简化专业课理论、强化专业实践技能的措施,以文化课“知晓”、专业理论课“够用”、实训课“精炼”为原则,制定和推行了自主学习下的新的教育方法――技能式教学法。技能式教学法就是在专业课、实训课中,遵循“导学导练,学练互促,练为主线,重在技能”的十六字方针,教师转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在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晓理论、精通技能,真正体现“理想远大,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优异”的育人方针。
技能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学练结合,练为重点,以学促练,以练促学,当堂作业,当场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练习,师生互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技能式教学方法大体可分为六个步骤,在每个步骤中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灵魂、为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则是其技能的主体因素。
1.明标
即目标引导,教师用简洁明了的一两句话出示课堂教学目标,所出示的教学明标要准确、简明、具体,要有导向作用。
2.引航
即自学前的指导,对导学进行引领指导。要既有学习目标,又有学习方法,还要有学习压力,把学生引上紧张、高效的航道。利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明自学内容、阅读起止、思考题、时间分配、检测要点、做题时间安排等。要注意鼓励学生抓要点,抓切入点,创造性地自学。
3.导学
当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时,教师进行督导检查。即使是实训课,先让学生自学自悟掌握原理和要领,也是进行加工操作的重要前提。
(1)教师要巡视督导学生的自学情况,特别注意督促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和精力不集中的学生,以单独的悄悄话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息方面的指导;对自学认真、速度较快的学生可暗示性地进行表扬,以示鼓励。
(2)教师要摸清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区别对待,弄清是部分学生甚至是全体学生共同遇到的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对个别问题可留待课后辅导去解决,对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抓住要害,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进行准确、高效的解惑进行充分准备。
4.点评
点,即点拨、点化学生在自学中不会或掌握不好的疑难问题,即使是实训课,这一步也很重要。这一步骤主要是评讲导学的自学效果,这是课堂中的重点,其核心是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启迪学生互相帮助,解决疑难。这个过程必须做到“三点”:教师点学生,学生点学生,学生自己点自己。“点”的过程是教师“诱导”学生思考的过程。点的形式是,学生展示疑难问题,教师加以归纳板书疑问,让学生自己解析,学生点拨学生。通过思考,学生可以自己点化自己。解析对了,教师给予表扬;解析错了,先让学生改正,学生确实改正不了的,教师才给予改正;解析不完整的,先由学生补充,学生补充不上的,教师才给予补充;学生都不会解析的,教师才给予启发式讲解。要创设民民主、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气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注意多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发言,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质疑和发问,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既能鼓励困难学生排除疑难,促进优秀学生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与能力。在解惑结束后,教师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小结。小结既要与课始出示的目标相呼应,做到锦上添花,又要注意促进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化零为整达到条理化,力求完整系统。如有必要,还要适当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善于综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综合的基础上勇于提出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
5.导练
这一步即在第四步评讲自学效果的基础上,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当场训练,巩固应用。尤其是车间实训教学,当学生经过导学、点评学会了原理,作出了精确设计后,要在这一步进行操作训练,使所加工的部件符合标准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后思考题、作业题,出示课堂练习题或车间加工部件标准,让学生当堂当场完成。当堂当场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技能,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训练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和培养提高基本技能,以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
(1)当堂训练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优秀生吃得饱,学习困难学生吃得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业内容结合教学重点、难点,难度、数量要适度,实训课可灵活掌握。
(2)要像考试、技能竞赛一样,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得抄袭,教师不得指导,按时交卷交件。
(3)教师要勤于巡视,及时提醒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表现。通过现场批改部分作业,及时获得这一节课学练过程的效果信息,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6.补足
这是课后补益增效环节,“补足”即补充使其完整,补充益处。要求师生都要补益:教师要回忆、总结、分析、积累、完善,以利于教改;学生要感悟事理,了解技巧,吃透实质,掌握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结合自学、评讲、练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必须从精务实,及时批改,讲求质量和
效果。
(2)做好课后辅导,既“补差”,又“培优”。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每个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都要一一过关,力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使教学目标及时落实。
(3)认真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训。每一位教师都要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档案”和“教学得失备忘录”或养成写“教后感”的良好习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为不断提高技能式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生为本有效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训练低效归根结底都是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造成的。训练时机安排不够精细,缺乏及时性,是我们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基础、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训练选题过易或过难,缺乏层次性,是我们教师对学情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根据学生实际来选题;训练过程启发过度,缺乏独立性,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学生没有充分的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训练讲评形式单调就题论题,缺乏发展性,是我们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不强、手段不足;训练效果反馈关注面不广,缺乏全面性,是我们教师面向全体的意识不强,未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数学课堂训练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训练的效益,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我们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训练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教学宜“小步走,快反馈”,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全体学生,新授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新授内容应适当分成几个环节,每一环节教学之后及时进行适量的巩固训练,这样安排训练学习内容少、间隔时间短,既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也符合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老化”,这有利于学生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如《图形的旋转》一节课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旋转概念、旋转性质、旋转作图和旋转应用。在每一组块里面应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训练。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得到旋转概念后宜安排适量的辨别识图训练以巩固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得到旋转性质后可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巩固性质;旋转作图也是对旋转性质的应用,教师示范后应立即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旋转应用让学生欣赏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美妙应用,体验感悟数学之美。
二、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的选题应以基础题为主,因为学生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训练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下,也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约为721。
如《锐角的正弦和余弦》一节课可安排如下的当堂训练题:
1.已知: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
(1)sinA==;
(2)sinB==;
(3)cos∠ACD=,cos∠BCD=;
(4)tanA==,tanB==.
2.如图,根据图中条件,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值。
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的值。
4.在ABC中,∠C=90°,tanA=,求sinA,cosB的值。
这组当堂训练题因为考虑到是新授课,因此以基础题为主,稍难题为辅。四题之间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保证了训练的层次性。
三、课堂训练应“敢放手,敢于等”,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
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尝试操作,独立“碰壁”“转向”,独立走向成功的彼岸;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艰辛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敢于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独立书写解题过程,因为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想出来到说出来再到写出来,其实是一个思维不断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过程。
如有这样一道训练题:如图,在ABC中,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P,边AC与O相切于点C,点Q是AC的中点。试判断直线PQ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解答:直线PQ与O相切。理由:连结OP、OQ。边AC与O相切于点C∠BCA=90°OP=OC,OQ=OQOPQ≌OCQ(HL),∠OPQ=∠OCQ=90°即PQOP。直线PQ经过半径OP的外端点P,并且垂直于半径OP,所以直线PQ与O相切。
我们不能一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苗头就叫停并提示,应该有“胆量”和“气量”让学生先错下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因,并重新寻找正确的证明思路。
四、训练讲评应“勤反思,多提炼”,确保课堂训练的发展性
讲评要讲解正确、规范的解题过程,更要暴露典型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变个别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课堂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教师有目的地选择解题过程正确规范的和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正误对比板演或展示。讲评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一题多解:本题还有哪些解法?哪种解法更加便捷?一题多变:添加、减少或改变条件后怎么解?条件与结论置换后结论是否还成立?图形运动变化后怎么解?讲评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分析解题的关键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要与学生一起提炼解题过程中所蕴含的解题规律、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如上例,在讲评时除暴露、解剖典型错误外,还应让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证明思路(如下图所示),各种不同的思路里面证明的突破口在哪里,最后应引导学生归纳切线判定的辅助线添加规律:已知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这样讲评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训练效果反馈“抓两头,促中间”,确保训练效果反馈的全面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整合;有效性
一、课题界定进一步完善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在45分钟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地理课堂教学诸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地理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就是着眼于教学准备、方法设计、课堂活动、课堂训练、评估反馈、课外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地理课堂教学诸环节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地理课堂教学诸环节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就是研究如何将教学准备、方法设计、课堂活动、课堂训练、评估反馈、课外辅导诸环节按照一定的教学流程有机衔接,形成有价值、高效率的整体,并尝试构建相应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科学
1.形成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诸环节有效设计与有效整合的新认识,探索归纳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机制。
2.归纳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诸环节有效设计与有效整合的基本思路、相关经验及实践模式。
3.切实提高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思路进一步优化
一是通过系统收集、梳理和借鉴学习现代相关的有效教学理论和成功案例,分析和寻找当前最适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的相关指导理论和经验,进而确定研究方向;二是从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或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从研究问题入手,寻求解决对策;三是通过骨干班、研讨班培训加强对地理教师有效教学的相关培训,整体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四是加强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标准和效果评价研究,初步构建地理有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内容不断充实
1.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环节很多,本课题着重研究以下六个环节,即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方法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课堂训练的有效性、巩固检测的有效性、课外辅导的有效性等。
(1)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教学准备是一个备课过程,包括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首先,备学生,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其次备课程标准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与有效的整合,从而设计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作出科学的训练安排等。
(2)方法设计的有效性:所谓教无定法,但要得法。积极探索和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模式的选择、课堂导入的技巧、问题情境的创设、讲授的逻辑性、提问的针对性、媒体的选择与交互使用、课堂讨论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学生自习的安排与辅导、以及完美又意味深长的结束等。
(3)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活动主题明确,组织开展顺利,适时启发与引导,学生参与热情较高、思维活跃。活动效果令人满意,即问题完美解决或课堂得到升华。
(4)课堂训练的有效性:包括为新课学习作准备的课前复习训练、课前预习训练,利用讲学稿进行的导学训练,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带领下的问题讨论和示范性训练,以及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操作演示训练等,力求做到训练形式多样,安排机动灵活。
(5)评估反馈的有效性:即达标训练,要求紧扣本课教学目标,题量适中,限时完成。做到不增加学生课后过重的课业负担,省时高效。
上一篇:品牌营销论文(6篇)
下一篇:对教师生日经典祝福短信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