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日记范例(3篇)
时间:2024-04-03
时间:2024-04-03
【摘要】针对死亡报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设计死亡患者实时监测系统并应用于工作实践。系统依靠HIS系统的医嘱、病案首页出院方式和治疗结果3个环节第一时间获取住院患者死亡信息。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基本杜绝了漏报,减少了迟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死因报告质量。但与此同时,还应将临床医师死因填报培训纳入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直报系统中应增设导入功能,加强急诊科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
关键词住院患者;死亡患者;实时监测系统
DesignandApplicationofaReal-TimeMonitoringSystemonDeathamongInpatients/GAOJun,DAIWei,ZHENGChao,etal.//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2015,22(1):56-58
AbstractBasedontheproblemsindeathreport,areal-timemonitoringsystemondeathamonginpatientswasdesignedandusedinpractice,whichobtainedthedeathinformationofinpatientsatthefirsttimethroughthreestepsincludingprescriptionfromHIS,dischargerecordandtherapeuticoutcome.Basedontheinformationprovidedbythesystem,bycommunicatingwithclinicaldepartmentstimely,themissingreportwasavoided,thedelayedreportwasreduced,andthequalityofdeathreportwasimproved.Furthermore,wesuggestedthatthe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forcliniciansshouldprovidethetrainingofthereportsofdeathcausesandthemanagementonthereportsofdeathcausesintheEmergencyDepartmentshouldbestrengthened.
KeywordsInpatients;Death;Real-TimeMonitoringSystem
First-author’saddressHospitalManagementInstituteof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
1研究背景
死亡原因统计专门研究患者死亡原因及其规律性,是卫生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1]。死亡患者信息通过互联网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网络直报,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要求[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死亡患者信息采集汇总。医院HIS系统目前不能与互联网对接,死亡医学证明书主要进行网络直报。按照相关要求,患者死亡后,医师应在24小时内正确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3日内报送医院网报负责部门;死因报告人员于死亡医学证明书开具后5日内完成收集、质量审核工作,正确编码后进行网络直报;7日内区县卫生局疾控中心终审无误,上传至北京市疾控中心。
但由于以下原因,院内经常迟报、漏报,导致部分死亡病例不能在5日内完成死因网络直报。比如:(1)临床医师培训工作不到位,造成临床医师对网络直报时限要求不明确,未及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2)科室医生不重视,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质量参差不齐;(3)科室管理环节有疏漏,致使个别死亡医学证明书漏报,远超出上报时限要求;(4)传送证明书人员流动性大,未及时送达等。以上问题不仅影响本单位的网络直报质量,也会导致造成上级对所属区县疾控中心的考核不达标。
为高质量完成死亡患者网络直报工作,减少迟报,杜绝漏报,提高死因报告质量,解放军总医院开展了住院死亡患者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2系统设计
2.1死亡上报流程
死亡上报需经历以下步骤:(1)直报内容准备。一是死者的社会基本信息,如身份证号、主要职业及工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及现住址等;二是死亡原因信息,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其它疾病诊断等;三是调查记录,未明确死因的或来诊已死亡的需要填报。(2)形式与内容审核。死因报告人员认真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进行修正。对未明确死因者,要求医师补填调查记录,推断根本死因。(3)网络直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无误后,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子系统,网络直报给区卫生疾控中心。区卫生疾控中心审核发现疑问,通过网络或电话反馈,修正无误完成终审,提交北京市疾控中心。(4)纸质报送。纸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每月10日前,通过邮寄或送达方式报送给区卫生疾控中心,存根联由医院网报单位永久保存备查。
2.2死亡患者监测
首先,第一时间掌握死亡患者信息,及时告知死亡患者主管医师,督促其按时完整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呼叫外送中心,外送人员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报送到医院网报部门。医院网报部门认真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发现问题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并修正,直至完成ICD编码后网络直报;第二天密切关注网络直报后区县疾控中心的质量审核意见,不完善的进行补充、修正,最终完成上报。
死因上报内容基于死亡医学证明书,主要依靠人工干预完成。及时发现死亡患者是按时限要求完成上报的关键环节。本系统的主要目的即协助死因报告人员及时发现死亡患者,从HIS上获得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第一时间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督促其及时、准确地填写证明书并报送。
在“军字一号”HIS系统中,患者死亡信息来源有3处:(1)出院病案首页中出院方式标志为“死亡”;(2)诊断记录中治疗结果为“死亡”;(3)医生医嘱记录中有“死亡”医嘱。但由于操作时间差别、操作失误等原因,这3处结果经常矛盾。一般医嘱中的信息能最早反应死亡情况且相对准确,但由于医嘱数据表庞大,查询速度慢,出于在线服务器工作负荷考虑,不宜频繁访问;病案首页中出院方式是患者办理出院时,护士工作站处理“出院”或“死亡”后直接写入病案首页;诊断记录中治疗结果是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由医师填写,时间相对滞后。以上3处获取的信息都有选择错误的可能性,可相互核对用于发现死亡患者信息。
有2种方式可以实现从3处表中发现死亡患者:(1)采用触发器设计。参照死亡医学证明书建立死亡病例信息表,通过设置数据库的触发机制,在填写、修改死亡信息时触发完成死亡病例基本信息表填写,同时在死亡直报负责人电脑终端弹出提示窗,等待阅读确认。(2)轮询方式。不具备修改数据库条件时,可在本地电脑中通过定时轮询方式搜索死亡病例。此方式不需修改数据库,且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即采用轮询方式间隔一定时间搜索死亡患者。
3系统应用
3.1死亡患者发现
强调逻辑检查,避免统计人员疏忽,提高死亡原因统计准确度[3]。通过运行死亡患者实时监测系统,定时触发死亡患者搜索程序。新发现死亡患者,与HIS系统中病案编目模块中“出院方式死亡”信息进行校验。数据信息不一致时,查看医嘱信息,找出问题发生环节。由于录入时间差异,患者实时查询系统查到的死亡人数经常多于病案编目子系统。为进一步确认错误发生环节,电话联系相关病区,询问患者属于哪种“出院方式”。一般情况下,护士站“出院方式”默认为“正常”出院,患者死亡时“出院方式”应下拉菜单选择“死亡”。但少数护士在处理信息时,忘记选择“死亡”,此时死亡数就少于死亡患者实时查询系统。如果错误在24小时之内发现,护士站可以修正;24小时以上,则只能通过医生工作站在病案首页中“出院方式”栏进行修正。死因报告人员将收集到的纸质死亡医学证明书与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尚未收回的证明书,督促科室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外送中心报送医院网报单位。
系统的使用不仅对死因及时、正确上报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将HIS中3处死亡记录内容进行互相核对,还避免了HIS中死亡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如,通过以上两个死亡信息校验,能够发现医师在病案首页“治疗结果”项目栏误填为“死亡”的情况,可及时纠正电子病案首页中错误,保证病案信息的准确性。即死亡患者实时查询系统中有某位死亡患者信息,但通过医嘱记录或电话与临床科室医师沟通,确认患者是治疗“好转”或“治愈”出院。
3.2死因分析
死亡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死亡病例,还能够直接提取死亡患者死因等信息,为死因分析积累原始数据,方便临床科研、重点死亡病种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4成效与讨论
4.1成效
一是杜绝了漏报。采用死亡患者实时监测系统1年来,未发生死亡漏报情况。二是迟报现象逐渐减少。运用死亡患者实时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住院患者死亡,跟踪相关科室,督促其在统计时限内报送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内迟报率由20%降至5%,充分发挥了信息化优势,提高了管理水平。三是提高了死因报告质量。死亡医学证明书是网络直报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不准确势必造成根本死因统计数据失真[4]。在第一时间获得死亡病人信息,有足够时间联系经治医师,指导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使质量监控前移,起到了针对性重点培训的效果,死因报告质量明显提高。四是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死亡患者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死因报告质量不高的被动局面,医院获得北京市2012年度“死因登记报告”先进集体称号。
4.2讨论
虽然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死亡患者,但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质量主要依靠临床医生。因填写质量问题与医生沟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成为影响直报效率的瓶颈。加强临床医师培训,将死因填报培训纳入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是最有效的方法。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多数内容可从HIS系统中直接获取,但由于HIS系统和直报系统不能互联,目前的直报系统未提供数据导入功能,必须手工录入,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录入错误。对死亡人数较多的大型医院来说,工作量较大。建议直报系统中增设导入功能,减少录入错误,提高效率。
急诊科死亡病例报告是难点。据统计,急诊科死亡病例占医院死亡患者约30%。目前,HIS系统在急诊科的应用相对滞后,加上急诊科医生经常在紧急情况下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加快急诊科信息化建设进程,使死亡患者信息及时获取,有效监管死亡病例报告环节,是提高急诊科死亡报告质量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季翠芳.关于死亡原因诊断的正确填写[J].中国病案,2005,6(4):40-4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规范与工作技术指南[Z].2007.
[3]李阳,张乐辉,张志忠,等.死亡病例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病案,2010,11(11):47-49.
[4]朱文军.根本死因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9,10(4):37-38.
通信作者:
曹秀堂:解放军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E-mail:xtcao@sina.com
收稿日期:2014-05-22
责任编辑:刘兰辉
管理百科
医院管理——是指根据医院的环境和特点,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活动,使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以期更好地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过程。
医院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医院各项工作质量和医疗质量而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和工作环节实施计划、决策、协调、指导及质量信息反馈和改进等以质量为目标的全部管理过程。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而充分发挥人力作用的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现象:同学热捧《死亡笔记》
“这种笔记本当然是学生买得最多了。”一所中学外的精品店老板介绍道,“你瞧,这种单本的9块钱,还有包装精美的,带羽毛笔的、带光盘的、带项链的、带漫画的,从15~70元不等。”
在某漫画批发点,记者提起《死亡笔记》这部漫画,好几个书摊老板异口同声地说,这部漫画非常火,版本也有不同,有的是3本一套,有的是13本一套,价格也在50~100元不等,来买书的几乎都是中学生动漫迷,一套13本的漫画书,曾经一天之内卖过10多套,“现在卖断货了,一般要买都是先预订”。
链接:死亡笔记的由来
2003年底,日本一本漫画杂志上连载了《死亡笔记》的漫画作品,讲述的是夜神月意外捡到死神琉克遗落在人间的“死亡笔记”,发现只要写下想要杀死的人的名字,那人便会死去,便开始利用死亡笔记制裁那些他认为该死的人,以构建理想中的世界。
随着该漫画本的畅销,去年年底,该故事被搬上银屏,拍成了真人版电影,据说如今全球已经有3000多万粉丝。接着推出了第二部,第三部如今已经开拍,故事中的主角之一月成为很多少年心中的偶像。随着这部漫画和同名电影受到学生们的热捧,漫画和电影中的道具――死亡笔记本也开始被商家进行仿制和出售。
揭秘:一本与诅咒有关的笔记
封面,黑色的背景上两个英文单词赫然跳到眼前:DEATHNOTE。封底,一个骷髅头让人不寒而栗,下面用中英文写着“名字被写在笔记本上的人……死亡!”
内文前面1/3的纸张都是黑色,上面用白色的字写着这样的使用说明和规则――
“只要死亡笔记在你手上,一直到死,死神都会在你身边。死神会在你拥有死亡笔记的第39天现身。”
“如果在名字后面写上了死因,会有6分40秒的时间让你写上更详细的死因。”
“你也可以先写上死因,然后在后面写上名字,此人将在40秒后死去……”
后面的白纸上,用手写体写着一些人名和各种各样的死法。
这,就是受到不少中学生青睐的死亡笔记的真面目。它真有书中所说的魔力,能主宰人的生与死?为什么它会成为各个商店的热销品,让一个个不会发生的“诅咒”悄然在学生中流行?
对话:除恶女生眼中的“死亡笔记”
问:有没有在本子上写过别人的名字?
答:只有一次。写好之后很快就画掉了,当时就是挺讨厌她的,就写了。
问:写下那个人名字的感觉怎么样?
答:好像写之前肚子里有股气,写好之后这股气放掉了,没有了。
问:你觉得写下别人的名字,对这个人会有什么影响么?
答:应该不会吧,这又不是真正的死亡笔记,假的。
问:那如果你拥有的是动画片里的本子呢,你会写上你讨厌的人吗?
答:我也说不好,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问: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
答:没想过,但周围有人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了。
问:周围有同学用这个笔记本的吗?
答:有啊,班里两个本来关系很好的女生不知道为什么不好了,两人就在本子上写下了对方的名字,还互相说坏话呢。还有同学也会把老师的名字写上去。
问:老师、父母知道你有这本本子么?
答:不知道,我想大人们不会喜欢这种本子的。
七嘴八舌:拥有死亡笔记的N种用途
看了很多遍《死亡笔记》的漫画和电影,很喜欢那部漫画,也很羡慕主人公能有一本那样的笔记本,觉得挺好玩的就买了。
我是一个动漫迷,花70元买了一套“死亡笔记”的全部装备,包括死亡笔记本、吊坠以及怀表,而购买的初衷也是为了收藏。“死亡笔记”只是我众多动漫收藏品中的一件,当然不会拿来用,更不会把谁的名字写在上面。
用它来记笔记,很酷!至于其他么,谁都知道,命运靠自己掌握,一本小小的笔记,怎么去主宰别人的生死呢。
好奇,买来玩,而且被写了名字的人又不会真的死掉,倒是让人特别解气。
一开始就没对这个本子动过心,觉得有点恐怖,太不吉利了。
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买这个了,开头看觉得恐怖,但是越恐怖就越愿意看。
又不是三岁小孩,就算把自己讨厌的人的名字写进“死亡笔记本”,什么也不会发生,就是把这个笔记本当做一种神秘的游戏。不过写的时候千万别被人看到,不然上了黑名单的同学是要生气的。
出于好玩,我把好朋友的名字都写了上去,不会死的,都是骗人的。我打算用它当同学录,让每个同学都写上大名。
家长:助长的是睚眦必报
有一点小小的恩怨,就对之施以最为恶毒的诅咒,还要想出种种残忍的死法,这样的睚眦必报、这样的狭隘,哪里还谈得上宽容和爱心?
商家利用了人们狭隘和幼稚的心态,“开发”了死亡笔记这样一种在心理上战胜对手的“秘密武器”,他们获得了利润,可带给孩子的影响却可能是一辈子的。应该对这类商品进行管制,必要时可进行封杀。
心理学家:恶的放大和不良的宣泄
购买“死亡笔记本”的初衷大多是好玩、追潮流,但难免部分中学生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将他人的名字写在上面,借此宣泄他们的不满,以产生一种报复的。
一天我偶然从报纸上认识了一个叫陆幼青的人。他很年轻,他很有才,他的事业正旺,他的家庭美满,他--得了癌症。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对待即将到来的死亡;放弃治疗记下自己每一天的所想所感,名曰《死亡日记》。
从此以后我一直很关注他的消息,并且一直在网上阅读他的《死亡日记》。后来,他给自己买了一块墓地;后来,我在《实话实说》中看到了他。他很平静很安详很建谈甚至从表面上看他很健康。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这么年轻就会死呢?我这样问自己,对于死亡,我迷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知道了人都会有死的那一天。在医院里,我看到过临死前的人的挣扎和努力,那时我很害怕;在书中我读过手持炸药包炸敌人的碉堡也炸毁自己的肉体,那时我很敬佩他;在现实生活中姥爷去世时我看到他平静安详的脸,那时我真的很伤心。
我知道,每个人自从被生下来就具有生的权利,这是每个生命都相同的地方。但如果忽然有一天你被千告知要在不远的将来死去,离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离开爱你的亲友,再也不能想不能说不能做,你会怎么办?会像陆幼青那样勇敢坚强地对待死亡,直面死亡吗?会平静地给自己买下墓地吗?
上一篇:服装公司实习报告(精选3篇)
下一篇:祝公司发展好的祝福语10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