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认识教案示例(精选5篇)
时间:2024-04-07
时间:2024-04-07
教案背景: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数的认识,只是对数的写法还不太熟练,所以教学过程会很轻松的完成,学生也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积极性。教学课题:1-5的认识
教材分析:先通过图片认识1-5的个数,让学生数一数,因为有幼儿园的基础,学起来较为简单,再能过计数器认识1-5,出示数字卡片认1-5的形状,练习写工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利用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利用精美图片和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计数器和小棒直观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利用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课件展示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念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来卖菜”
5.根据1~5各数的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做一做”。
课件展示:小花、苹果、圆形纸片,学生数一数
7、逐次感知1~5的数序。
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练习
8、教学数的写法
①课件展示1-5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5。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9、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题,练习认1-5的数量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教学反思:《1-5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
1、数一数。数一数图片中的人和物,数一数手里的小木棒。
2、写一写。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观察课件展示,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教学时也引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的字形。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3、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周围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习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
总之,本节课重视了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和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但是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写一写”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教学中我有些高估了孩子对数字的书写,有一部分孩子不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1-5这几个数字。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活动目的:
1、提高数概念。
2、1——5数量对应学习。
活动重点:了解1——5数量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1——5数量的对应。
活动准备:背景音乐、各种小动物、数字卡、大树、搭建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感官游戏:手指谣:《猴子荡秋千》
5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4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3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2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1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二、数学心智:
播放轻音乐,以故事的形式开启幼儿的数学心智。
1、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好多好多大树,其中有一棵结满了果子,小朋友看一看这是棵什么树?(苹果树),那谁能说一说有几颗苹果树?(一棵)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
2、这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有红的成熟的了,就从果树上落了下来,谁知道有几个苹果成熟了、落下来了?(2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2)
3、秋天就是个丰收的季节,不但苹果成熟了,大树下还长出了好多又大又红的萝卜,谁能说一说长了几个红萝卜?(3个)用数字几表示?(数字3)
4、熟透的苹果和红萝卜可香了,引来了好多小蜻蜓,谁知道飞来了几只小蜻蜓?(4只)用数字几表示?(数字4)
5、有好多小动物闻着苹果和红萝卜的香味也跑来了,谁能说说有几个小动物来了?(5个)都有谁?用数字几表示?(数字5)
6、老师总结数量对应关系:
a、1棵树用数字1表示。问:1棵树用几表示?
b、两个苹果用数字2表示。问:两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
c、3个萝卜用3表示。问:3个萝卜用几表示?
d、4只蜻蜓用4表示。问:4只蜻蜓用几表示?
e、5只小动物用5表示。问:5只小动物用几表示?
三、游戏:建房子
小动物们太喜欢这片森林了,有果树、还有红萝卜,于是它们决定在这里搭建一座小房子,一同在这里快乐生活,小熊(1)开来了车,里面装了好多建筑材料,小羊(2)扛来了木头,小马(3)背来了板子,小兔(4)带来了砖头,小猫(5)叼来了管子,大家一起齐心合力,不一会儿房子就搭好了,它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你们看它们现在又围坐在一起玩起了“抽数字学小动物的叫声”以及“手指操”的游戏。
附:手指操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手指点点点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手指剪剪剪。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手指弯弯弯。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手指插插插。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手指开了花。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大拇指是兄弟,见面点点头。
小拇指是姐妹,见面拉拉勾。
食指、中指、无名指,
样样事情离不了,
我们都是好朋友。
以上是关于数学教育1-5的认识教案设计的分享内容,希望能促进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活动目的:
1、提高数概念。
2、1——5数量对应学习。
活动重点:
了解1——5数量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掌握1——5数量的对应。
活动准备:
插板、教师演示板、背景音乐、魔术袋(小玩具五个)
活动过程:
一、感官游戏:手指谣:《猴子荡秋千》
5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4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3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2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1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二、数学心智:
1、轻音乐,取插板。
2、森林里有一棵大树。(取出一棵树插在演示板上,幼儿插在插板上。)问小朋友几棵树啊?(1棵)取出数字1
3、大树结了两个苹果,熟透了,落下了,请小朋友取出两个苹果放在树下。问:落下来几个苹果?(2个)取出数字2
4、大树下长出三个又大又红的萝卜,请小朋友插在插板上。问:长了几个红萝卜?(3个)取出数字3
5、熟透的苹果和红萝卜可香了,引来了四只白蝴蝶,问:小朋友引来了几只白蝴蝶?(4只)取出数字4
6、闻着苹果和红萝卜的香味又来了5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请小朋友插在插板上。问:来了几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5只)取出数字5
7、老师总结数量对应关系:
(1)1棵树用数字1表示。问:1棵树用几表示?
(2)两个苹果用数字2表示。问:两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
(3)3个萝卜用3表示。问:3个萝卜用几表示?
(4)4只蝴蝶用4表示。问:4只蝴蝶用几表示?
(5)5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用5表示。问:5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用几表示?
8、依次收取插板上的小棋子。
三、手眼协调:
1、请小朋友取出数字棋子1、2、3、4、5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每次从魔术袋里变出几个小玩具,幼儿则相应举几,游戏反复进行。
送插板回家,结束课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上第14~16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认、写1~5以内的各数,理解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数的顺序。
2.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的活动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并能进行交流。
3.在认识基数含义的过程中,感受抽象能力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5各数的写法,养成使用学具的常规。
教学难点:理解1~5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15张、5根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去李奶奶家做客好吗。大家来看看李奶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
课件出示主题图:
预设:有老奶奶;有南瓜;有向日葵;有小鸟……
教师:是的,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呀!李奶奶家的院子可真热闹。
【设计意图:以图片形式导入,增强课堂趣味性。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印象。】
(二)自主探究,深化知识
1.认识1~5各数
(1)认识1
教师:你能找一找图上哪些东西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呢?
预设1:一个老奶奶。
预设2:一只小狗。
教师:是的,它们的数量都是“1”,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
(2)认识2、3、4、5
教师:那么哪些东西可以用“2”表示呢?
预设:2只白鹅。
教师:真棒!那么数字“3”呢?
预设:3只蝴蝶;3盆花。
教师:数字“4”又是有哪些东西呢?
预设: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哦,那你们有发现哪些东西可以用“5”表示啊?
预设:有5只南瓜。
用微课进行小结(微课播放51秒至2分17秒)
教师:这些数字除了表示图中的这些物体,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预设1:有3个小朋友。
预设2:有4张桌子。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是啊,虽然都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但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有效引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通过小结,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摆一摆,说一说
(1)学具使用要求
教师:这5个数你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就要请出小棒哥哥了。在请我们的学具帮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遵守纪律。听清楚要求:
①数5下取出要用的学具,摆好小手听要求;
②按要求使用学具;
③使用完毕后,数5下送学具回家,不乱动;
④学具袋放回桌子左上角。
(2)使用学具
活动要求:用你们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案,并跟你的同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根小棒?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中深化,理解具体含义的要求】
3.计数器上认数
(1)认识计数器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习数的好工具——计数器。(最好实物,没有实物则课件演示)
教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表示数字“1”吗?
预设:拨一颗珠子(动作)。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在黑板上贴1个小圆片,板书:1)教师:你会拨“2”吗?
预设:拨2颗珠子(引导学生在“1”的基础上再拨一颗)(在黑板上贴2个小圆片,板书:2)
教师:那“3”怎么表示呢?(在黑板上贴3个小圆片,板书:3)
教师:“4”和“5”你又会拨一拨吗?(在黑板上贴4个小圆片,板书:4)
(在黑板上贴5个小圆片,板书:5)全班齐读:正、反读
(微课播放2分18秒至3分58秒)
【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动态地表示两个相邻数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
(2)猜数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吧!有一个数在1~5内,并且它排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
预设:可能是3。
教师:还可能是几?
预设:4、5。
教师:如果有一个数在4的前面,这个数可能是几?
预设:可能是1。
教师:还可能是几?
预设:2、3。
教师:那还有一个数它不仅在5的前面,还在3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
预设:这个数是4。
教师:还可能是其他数吗?
预设:不可能是其他数。
(微课从4分播放至结束)
【设计意图:先初步了解1~5的顺序排列,再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更清楚这5个数字的顺序,使课堂更富有趣味性。】
4.写一写
教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字都比较熟悉了,那你们会写吗?
教师:大家看看“1”像什么呀?
预设:筷子,小棒。
教师:是的,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教师:1从哪起笔?从哪收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在日字格里写,学生在书上写)
教师:“2”像什么,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像鸭子,写的时候注意要圆滑。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2”是怎么写的?
教师:“2”是由几笔完成?从哪儿起笔从哪儿收笔?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在日字格里写,学生在书上写)
(类似方法教学3、4、5的写法。之后学生动手描写书本中练习格里的数字)
(三)练习巩固1.连一连
2.按1~5的顺序连线
3.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基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及书写。】
(四)总结
教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旨在梳理主要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回顾。】
六、板书设计
上一篇:员工考核工作报告(整理6篇)
下一篇:宣传推广方案(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