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范例(3篇)
时间:2024-04-15
时间:2024-04-15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现代教育也进入了“微”时代,而微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方式。本文以改善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分析微课的教学特点,以及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微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互联网+行动方案”的发展战略,而具体到教育领域,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思维和现代互联网技术武装自己,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知识传播的质量,丰富知识传授的途径,以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体育课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将微课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不论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一种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外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新型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微课的制作和播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并通过知识点的反复讲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微课视作一种具有碎片化、重点突出、交互性强并且可重复利用等特点的教学模式。
所谓碎片化一方面是指微课的时间短,即微课视频的时间通常被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另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将微课拷贝后,可以在课后利用碎片化的业余时间进行观看复习,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所谓重点突出是指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因此其讲解内容通常只能集中在某一个知识重点之上,并且教师会通过对重点知识的精心设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及理解程度;所谓师生交互性强,是指微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确定微课的内容,而学生通过对微课的学习也可以利用留言评论的方式增进师生互动,改进教学质量;所谓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是指微课是一种可以进行空间储存的数字化信息,而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如果对哪些知识点出现理解不清的情况,可以随时暂停、回放、甚至重复观看,进而实现重点知识的巩固。二、微课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一)在体育课程调研中的应用
高职体育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课程调研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本节课体育的理论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进行整合,以确定微课的基本内容;然后教师结合当前的体育热点内容和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电视节目中的体育项目,进行微课的制作,以保证微课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进行微课宣传,并根据学生对微课的反应,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保证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二)在体育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体育微课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补充,因此利用微课重新定义体育教学设计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改变传统体育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分离的情况,以不断充实体育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将微课视作师生交流的新途径,即利用课堂发言或微课评论等方式交流体育知识,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三)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新课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微课的观看兴趣,然后通过微课学习将体育项目中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进行视频教学,最后帮助学生完成视频的存贮,以保证学生方便课后巩固,而这样清晰的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在体育课程辅导中的应用
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一节体育课45分钟,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这也必然会给一些学习能力较差,或跟不上教学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辅导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对运动技巧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五)在体育课程分享中的应用
资源分享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例如一些学生乐于将好的视频课程在朋友圈或微博内进行分享,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因此,教师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搭建微课分享平台,同时通过鼓励、督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微课分享意识,进而实现提高微课影响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目的。三、结论
总之,微课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集中起来自主完成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的学习;除此之外,微课还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教研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利用课堂翻转,将教学主体的地位归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优化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微课的教学潜力,将互联网技术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弊端,从而更好的提高高职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郝晓晨.微课的特点及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02:45-49.
一、微课模式的概述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指代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根据一定的认知规律,最终呈现出碎片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字资源。针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堂教学视频频段,同时微课内容还包括了教学反思以及教师点评等内容,用来辅助学习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1]。微课之间能够以一定的组织关系相互结合,是一种区别于教学课例以及教学设计等单一模式的教学资源,但是又是在单一教学资源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结合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中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学视频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长为五到八分钟之间,不宜超过十分钟,这样的微课模式相比于传统课程的时长来说,微课相当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片段或者课程案例。
2.内容少
微课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而言,微课的内容集中突出了教学问题以及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能够将教学知识点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突出,或者集中反应教学课程中的某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还将其成为微课堂。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微课模式的运用策略
结合当前我国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微课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微课模式的三种运用策略。
(一)与其他教学资源相互配合
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积极运用教学资源库以及精品课程等优质视频资源[2]。微课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制作微课内容应该对其他优质视频资源进行利用,相互配合,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为其打下基础。
(二)与常规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还不能彻底将常规的传统教学模式取代,教师不能仅仅只依靠微课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体育课堂的整体状态,对微课模式进行选择性的应用,将微课模式与传统的常规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为体育课堂质量提供保障。
(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微课应用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教师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结合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有上课人数少等特点,因此,教师应用微课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最大程度使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三、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一)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互结合
针对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局限性非常大,但是作为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时应该多结合传统教学课堂的优势。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课时普遍较少,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运动姿势等内容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导致体育课堂质量难以提高。在体育活动中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傳统课堂中的缺点,将微课模式与传统课堂相互结合,根据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指导学生对微课资源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使每位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各项技巧,为提高体育课堂质量打下基础。
(二)应用平台的确定
教师在利用微课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查阅完善自身学习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微课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应用平台,将微课资源上传,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选择平台过程中,首先可以考虑常规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在线学习平台[3]。除此之外,在新媒体平台发展十分迅速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学生传播微课资源,一方面微信公众号操作方便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另一方面公众号与微信号相连,方便学生在线接受微课资源,使学生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实现移动学习。
关键词:微课;体育教学;先学后教
“微”时代强势来袭。发微博、聊微信、看微电影、读微小说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调。微视频也在教育的大课堂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在“微”时代大潮的裹挟中,中小学体育教学也在酝酿着变革。正当我为如何研发“接地气”的体育“微课程”犯愁时,山东省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区实验中学举行了“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导师指导活动”,这让我受益匪浅。活动中,同仁们在体育教学中大胆尝试了“微课”,特别是《快速跑》一课中的微课程使用让我感触颇多。
一、微课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
看点一:在教学《快速跑》这节课时,上课前,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iPad播放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博尔特与其他选手比赛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如风一般的奔跑速度,并引出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优点呈现:
1.让学生领略世界上短跑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的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顶级运动员的比赛,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项运动技能的渴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兴趣引领学习的方式。因为运动员的展示比体育老教师更专业、更出彩,能精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启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利用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陶冶学生的情操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俗话来形容微课程再贴切不过了。微课程的设定要结合课堂的需要和学生的喜好,打破教条主义,开启学生观―思―研―学―练的授课模式。学习情境的创设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又能带给他们全新的体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高级的教育。
3.实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微课”摆脱了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理念,立足“以生为本”。在“微课”的引领下,教师为学生学得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
4.让学生带着目标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课前的视频预习,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描绘。预习的超前性与独立性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
二、微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看点二:在教学《快速跑》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快速跑结束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观看世锦赛苏炳添与博尔特百米比赛视频,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联系实践,我们怎样才能和博尔特跑得一样快?
优点呈现:
1.知识点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人们常用“眼球效应”来形容醒目或轰动的效果,“微课”就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效应”,并且从立意到整合都极具现代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参与感,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奔跑的对比,找出影响跑速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生因为生理特点在学习上容易出现忽视细节的问题。在这节《快速跑》“微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步频和步长的对比镜头”,从细节上呈现出决定运动员跑速的两个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3.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微课”实现了“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进行高效学习,这种方法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使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微课的制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大上”的教学再创作
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我们结合实际教学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反思与更新、交互与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微课的形式特点迎合了时展
今社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微课的传播变得十分轻松。同事之间好的教学经验方法的交流“分分钟”便可实现。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对教研团队的成长大有裨益。
3.微课制作方法简单,形式新颖
通过微课,教师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信息的整合和教学教法的分享。同时,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亲力亲为能提高自信心,增加成就感。
四、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反思及建议
体育课作为室外课,本身是具有局限性的,因而对“微课”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我看来,可以从几个要点来研究体育“微课程”。
1.体育微课程应用的时间节点
体育“微课”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出现在每一个课堂节点。如在准备阶段,我们可以导入观赏性的视频,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或者在技能教学阶段,以提问思考的方式导入“微课”,培养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又或者在放松身心阶段导入瑜伽、德育等内容的“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
2.体育微课程应用重点解决的问题
“微课”的优势是直观立体、细致明确。这种优势在体育技能教学中会被无限放大。在传统的技能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来完成。鉴于体育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动作示范规范性良莠不齐,必然会使部分学生无法抓住技能学习的要领,事倍功半。而且一部分老体育教师因身体原因,不可能每节课给学生做诸如背越式跳高等高难度动作。此时,“微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制作者可以通过资源信息的整合,将原本复杂的运动技能拆解成简单易学的模块,最后由学生完成模块的整合,达到技能熟练的目的。
3.体育微课程应用的不利因素
(1)电脑、iPad等设备不够普及是第一个不利因素
我们无法强求每个学校都能达到人手一iPad或者每个家庭都有上网设备。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较落后,“微课”的开展尤为困难。
(2)外堂课与“微课”的使用衔接上还有诸多困难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一节体育课拆分成室内“微课”和室外练习两部分,必然会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当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用室外互动式电子平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3)“微课”制作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不足
暑期远程研修曾对“微课”的制作进行了一系列培训,使体育教师对“微课”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制作精良的体育“微课”对于大部分体育教师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需要后期的继续培训和地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诚如诸多新生事物一样,“微课”也需要在时代的大潮大浪中经受洗礼。每一个淘沙者都在不停地摸索、探寻,只为寻到那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子。摒弃浮华,潜心钻研,让我们在“微时代”里做一个快乐的淘沙者。
参考文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