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育论文(6篇)

时间:2024-04-22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人文教育

五年制高职在建设和发展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保证其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性环节,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关系到五年制高职教育与整个教育体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出现了一种过于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修养教育的倾向,语文课程的课时量一减再减。这种重技能,轻理论;重知识培训,轻个人修养的教育理念,虽然能在短期内使职业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将会制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短视行为。我认为,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能够将人文性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之中,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方面是指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另一方面要求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倡导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就是说,在语文教材中富含的大量思想道德教育及审美情趣熏陶的文化价值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生命健康的发展,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熏陶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具体来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文化中所包含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开掘语文人文价值,注重体验人类所有的文化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尊重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是单纯地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加大文学、社会、哲学、历史、艺术等与人文学科内容有关的课文分量,或增加带有人文性质的选修课,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而非以工具为本的基本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关怀、爱护人类及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人文素质,树立博大宽容的自然观,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发展,塑造身心健康、友爱正直、追求自由、知识丰富、兼具理性的一代新人。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对于一个五年制高职生来说,人文和科学两素质犹如鸟之双翼,缺一就飞不起来。缺乏人文素养必然是不完善的“单面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人的立命、立业必将受限,更谈不上立民、立国。实际上,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个热爱生命、追求事业、上进的高职生,必将在求学期间努力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脚踏实地地训练专业技能。再者,五年制高职生的知识能力在人文精神的滋养下才能绽开美丽的花朵。且不说建筑规划、园林设计、法律实务等专业的学生,即使是一名机器操作工人,也要以审美的眼光观照生产对象,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那种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行为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2.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国富民强的同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使金钱至上、物欲膨胀、弄虚作假等非人文的“异化”现象不断出现。为规避市场经济对高职生产生类似的影响,首先,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其次,为适应市场经济,也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市场经济遵循的原则是“利益”和“竞争”,利益之争的良性运作是遵守契约,遵守契约就要诚实守信;竞争还要自信、自强、自立,否则必将在竞争中失败。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生产追求创新,创新就要坚韧不拔,科学求是,敢为人先;商品交换要求平等,平等就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现代市场经济是协作经济,团队、互利、合作等精神将发挥着新的作用。现代市场经济又是信息经济,这将对员工的人格、忠诚度、可靠性等人文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看来,高职生虽能凭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跨过就业的门槛,但若人文精神缺失,必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终有一天会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淘汰出局。

3.培养人文素质的人文教育还是世界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二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素质本位”四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及以后,人们发现,能力培养已无法使网络化时代的学生终身受用,于是“人格本位”的职业教育受到美、日等工业国家的青睐。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一些发达国家受到重视并付诸实施。而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大都还停留在第一、第二阶段,远远落后于世界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为缩小高职教育与世界发展的差距,我们必须采取“跨越式”的发展,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教学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实现高职语文课程人文性建设的关键是加强语文教学,强调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开展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建设。

1.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教育观。回顾我国两千多年语文教育的历程,语文教育从一开始就未建立在人文的基点上。从古代到近代,语文教育一直以教化为本体,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安贫乐道教育,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学无止境等思想教育。语文独立设科后,智能培养成为语文教育的主旋律,以智能培养为本体,语文教育立足于对人的智能培养。近代“开启智能”成为当时社会的第一主题,改革开放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成了响彻全国的口号。现在,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语文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人文基础上、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人文性建设。

以人为本,要牢固确立语文课程中“人文”的地位,主张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为存在的基础,在教育目标和目的上力求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性和美好的精神生活。语文课程的人文营养应该能够使青年学生茁壮成长,不应使其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知识、技术或技能等内容的学习上,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批判力。

2.建立人文陶冶的语文教学观。长期以来,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课时分配、教法选择、教学方式等都依附于主要能力培训课程的建设,人们只是从加强学生应用、实用等方面加强语文课程建设。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建立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能力教育观。

语文课程本身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这是其成为人文陶冶课程的重要前提。语文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人文陶冶的课程,是因为其教学活动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过程一方面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活动,陶冶了性情,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觉悟。写作活动是一种自觉自悟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一要引导,二要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层,探得个中滋味;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读出新意,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3.创新人文教学方法。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认为教学过程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现成的结论和知识,而是通过讨论和谈话,唤醒学生的意志,从而发现真理。孔子也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认为应重视启发诱导学生的自悟。这些都反映了创新性的人文教育方法观。创新性的人文教学方法具体包括、旨在促进情知协调发展的方法;旨在促进道德观念形成的方法、旨在激励创造力开发的方法、旨在培养人际交往技巧的方法等。若将这些方法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学将会变得生机勃勃。

4.开展人文教育,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文学作品是人的身份、阅历、职业、文化教养、认识能力、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的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作品才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文学作品不可能具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和终极的理解。那种动辄用标准答案和标准化的理解衡量个体色彩鲜明的作品的做法,是独断的、无效的。个性是创造性的前提,那种僵化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扼杀了人的个性、言语的特色,扼杀了创造的幼芽。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知识水平、思想境界、个性特征不同,阅读课文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但这并非否定标准的科学知识体系,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创新的人文教育方法,目的是让教师在尊重科学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作出正确选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见解,进行平等的对话。要进行讨论,说明理由,在探讨中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自觉自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因此,在某些问题上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将教师的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的行为,会使学生失去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郑逸农.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再探索.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6).

[2]陈耀文.语文教学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关系,2003,(5).

[3]姜大源.信心决心恒心――论职校生的成长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4]王炜志.语文教学本位回归的思考,2003,(5).

[5]依淑清.高职教育中更应注重理工类学生“说”能力的培养,2000,(5).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篇2

(一)转变观念,培养全面人文精神人才

对于人文精神的追寻与传递,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和因素。如果教师的观念落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全面人文素质的人才。为了升学率而忽视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人文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拥有知识而没有才华和思想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语文这门形象化、感性化的学科可以体现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掘学生的精神潜质,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及价值观。例如,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要弘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学生必然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并且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的形成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尊重个性,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寻找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将自己视为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多与学生交流与接触,增添一些民主的氛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自由发展;对于学生一些个性的想法和意见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尽量发现其中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目前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也应明白“人”是课堂的主体,切不可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变成一种累赘。

(三)扩展视野,通过阅读体会人文精神

文学就像一片肥沃美丽的土地,等待大家去发现和欣赏,中外文学中有许多值得一读的佳作。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从而在阅读中享受人文的美的熏陶。例如,我国古代有“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唱,也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文学把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包含许多民族精神和情感。课外佳作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并获得灵魂的陶冶和精神的砥砺。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进行一些美文阅读,通过美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心灵。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精神阅读。学生只有在精神上走进文章才能够算是真正的阅读,才能与作者产生思想的交流,才能辨别善恶和美丑,用正直善良的心来对待世界和生活,才能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教育中真正接受到一些人文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营造环境,通过课堂质疑体会人文精神

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上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利用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询问学生的意见,善于接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疑问,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学生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样的状况肯定会让学生产生很多的疑问:古代女子都是要裹脚的,那么就不会发现吗?女人是没有喉结的,不会被看出来吗?这样新奇的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带领学生一起仔细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学习中,师生之间也能够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方对话。

二、总结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口语教育重要性

语文是什么,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理解的第一要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1964年2月的《誉滕万林》信中说得十分清楚:“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简而言之,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加书面语言。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目的有四个,即听、说、读、写,这四者是一个并行的整体,没有主次之分。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似乎更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了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早就对语言训练的问题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表面上看,儿童七岁入学,口语早已学会了,不用老师操心,只要教他识字、读书、作文就是了。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从这种认识出发的,也就是说,只注意文字的学习,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的学习。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仿佛有点半身不遂似的。”

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作为现代人三大法宝之首的口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口语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的交际能力和交际效果。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职业者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是现代职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基本的手段。所以,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阅读量少、词汇欠缺、基础知识薄弱等客观因素制约了他们口语能力的发展,加之有超过七成的学生头脑中都存在“是人就会说话”的错误、落后观念,致使他们对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兴致不高。有一部分学生乡音重,好面子,羞于表达,不善言谈。另外,我们发现课堂与学生的心理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口语发展。现在我们的大多语文课都是以老师为主导的讲授方式,学生发言的机会并不多,而课上能积极讨论问题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们往往更重视是否能将掌握的知识正确地写在卷子上,至于能不能将其中的道理说明白无关紧要。我们校园中能够锻炼其口语的也就是为数不多的朗诵比赛和辩论赛了,可参加的人数又是屈指可数。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问题。这个年纪的学生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较强,好面子,个性开始变得沉稳,遇事不愿意随随便便张口。但对于事物的认识,开始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社会经验,他们不敢放开心态,张开嘴,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何扭转口语交际教学止步不前,尤其是口语表达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基础,以求中职生的口语水平有真正的突破,职业能力有极大地丰富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调整语文课教学思路,加强口语教学

我们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首先必须调整好我们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技能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充分体现出其工具性。我们可以在课程安排上进行调整,如可以开设普通话口语教程、演讲与口才等相关课程。这样我们才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专门的口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口语素质

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首先,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标准、良好的口语教授知识,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并能够激发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积极性。其次,提高一个人的口语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学生要建立很强的自信心,教师要帮学生建立自信,鼓励、支持学生敢说、多说、多练,并给予耐心的指导。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都能够投入其中,自由地表达。另外,要让学生意识到口语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所必备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应成为其培养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一点必须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三、扩展口语训练的途径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篇4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在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方面呈现正常的状态,我们常说的学生心理健康多指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这些恰好与心理健康的要求相吻合,这表明利用这一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节

我主要利用了两个教学环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一)、阅读教学

A、利用课内,抓住时机引导

阅读课教学是进行心理健康引导的有效时机,因为这一环节,学生刚接触范文,刚受到文章情意性和形象性的感染,教师趁热打铁正是时候,利用得法,可事半功倍。

做好这个工作的第一步是应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说得好,只有主动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信赖,也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教育效果,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处理好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老师平时应注意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也应注意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还应注意教学语言的活泼、通俗……,以期最大限度的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为进行心理教育铺平道路。

其次是充分利用授课环节加以实施。记得在《六国论》新课导入时,介绍苏洵的成就,就借机告诉学生苏洵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开导学生只要努力,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分析《勾践灭吴》中勾践的形象时,用卧薪尝胆的故事,勉励学生要经得起挫折,分析《鸿门宴》中刘帮的形象时,批判了刘帮的狡诈、善于权变,同时对刘帮的处变不惊、知人善任的品质又给予了肯定,让学生学会辨证地分析,更让其明白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战》课文小结中,提示学生办事要象孙权那样当机立断……,就这样在导入新课、分析课文、课后小结等环节中,环环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教学方式要灵活,可以组织学生整体学习,便于整体提高,也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学习中增进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B、利用课外,解除心理困惑

有人曾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中,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学生广泛涉猎课外书中的信息,不仅仅可巩固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可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他们也可从文学作品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生活的品位,激起生活的热情……。鉴于此应定期开设课外阅读课,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鼓励学生常进图书窒,多订杂志,做剪报……,并要求学生随时做好摘抄笔记,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故事,新闻科技,社会热点……。不仅可丰富他们语言素材的仓库,更可丰富他们的思想仓库。

(二)、作文教学

作文过程就是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表述生活感受的过程,这种“我手写我口”的过程更便于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一教学环节可与阅读教学形成呼应之势,巩固阅读教学的成果。鉴于本校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差的状况,我主要借鉴了“成功教肓”思想的某些做法,采用了低起点、小步走、多鼓励的办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利用了口头作文和周记两种作文形式。

A、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分为四个训练阶段:

第一阶段,鼓励学生上讲台背诵,通过这一步,让其克服害羞、怯场的毛病;

第二阶段,学会口头复述。鼓励学生把感兴趣的事,说给大家听,什么事都行,说的内容可长可短。也可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

第三阶段,学会简单评点。学会了口头复述,还要学会评价,评价的范围可以从评价校园生活过渡到评价社会现象,特别是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要让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变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明白人。

第四阶段,学会有激情地演讲。“激情”是为了感动别人,但也感动了自己,更重要的是教育了自己,这有利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B、周记

周记是学生一个星期生活的回放,是他们内心生活的写照,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窗口,可作为师生交心谈心的平台,这种形式的作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很有价值。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难度不应太大,要让其有话可写,,不能让其产生畏难情绪,让其觉得是在向老师说悄悄话而不是学习任务,这才有可能得到真实的信息。

2、可以适当规定话题的内容,以便于进行思想导向。如可引导学生写身边事,如:家乡的经济情况、家乡的环境保护等,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还引导其参与象网恋、反腐倡廉这类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并写好感想,以进一步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理念,找准人生的坐标;另外还鼓励他们在日记中剖析自我,养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以便正确评价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还可让他们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培养主人翁的意识……

3、要注意定期即时地批阅,因为老师周记中的评语就是一种心理药方,越及时效果越好。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研究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5.052

OntheApplicationofAppreciationEducationinSecondary

VocationalSchoolChineseTeaching

DAIBuyun

(GuangzhouJudicialSchool,Guangzhou,Guangdong510440)

AbstractThemaintaskoftheschoolistoeducatethestudents,thekeytotheinfluenceoftheteachingisthestudents.Soinorder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secondaryvocationalChineseeducation,inordertoencourag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learningenthusiasm,inordertobetterdevelopthepotentialabilityofstudentsandneedto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tocarryouttheresearchofChineseteaching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accordingtotheyearsofworkexperiencethat:Chineseteaching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needtoapplyappreciationeducationtohelpstudents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frommachinelearning,tiredoflearningproblems,onlyinthiswaycanweachieveeffectiveteachingaimsofeducation.

Keywords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Chinese;teachingresearch;appreciationeducation

1赏识教育定义以及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1.1赏识教育定义

赏识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人格自然发展的前提下,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和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等多种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欣赏并挖掘学生身上优点长处,通过赏识以及恰当的赞扬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学习,去主动提高自我的一种感情教育。

1.2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2.1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中职学校是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校的招收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生,虽然也包括一些高中阶段后的学生职业培训,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由于考虑到就业的需求,更加注重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就会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中职语文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基础知识原本就薄弱的中职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到中职教育的本质特性,由于社会需要中职毕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胜任工作,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在短短两年的时间,进行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实现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基本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中职学校清醒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中职学校的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

1.2.2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初中毕业生,或是一些已经辍学又回到学校接受技术教育的年龄较大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的授课人员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恰当的学情分析,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专业为本”的教学原则,进行因人而异的中职语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下面笔者总结了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如下问题:

(1)由于学习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一些简单的技术工种,这让很多中职学生感觉迷茫,看不见自己学习的出路以及成功的希望,不能得到被关注、被关爱的感觉,这让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出现自我放弃、自我否定、自我堕落的失落情感。

(2)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考虑到就业的需要,过分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缺乏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导致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文化课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差,人文素养缺失。

(3)选择中职学校学习技能的学生,有很多是由于家境局限,被迫来到学习费用较低的中职学校学习技能,这让学生从根本上就缺乏自主学习文化课的兴趣。

(4)由于中职学校的就业特殊性,在技能知识的学习方面主要强调够用、切实。在办学方面,缺乏对学生技能学成后的就业以及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就业能力及创业意识。

2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见,赏识教育在本质方面看其实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说过:“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可见激励对于学生的学习,虽然达不到至关重要的程度,但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赏识教育具有这样几点特性:(1)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兴趣,实现“学语文,学做人”的语文教学目的;(2)赏识教育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关系,让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方面的全面发展;(3)赏识教育可以给学生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4)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在开发学生潜在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为了让中职学生有效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是极具必要性的。

3在中职语文教学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

3.1间接手段

(1)用发展眼光看待中职学生,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自主创业,要加强对语文文化知识的重视,纠正一直以来过于重视技能培养的现象。结合赏识教育特性,不仅可以进行语文教学课程的更新,在语文教学中增加更多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还可以号召语文教师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加强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增进课程改革,督促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3)加强中职学校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的评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4)组织并号召语文教师竞相开展趣味课堂活动。

3.2直接手段

(1)教师需要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开班会,定期谈心等手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2)在课文授课过程中,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媒体手段,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在阅读、作文等语文训练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等灵活形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的热情;(4)摒弃死板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演讲、演绎等形式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快乐的语文学习;(5)教师通过奖励小礼物、加分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学习的荣誉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6)帮助学生减少语文学习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鼓励、表扬、及时肯定等方式,促进中职学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7)在进行古诗古文知识教学的时候,普及历史知识,消除学生对古诗古文的隔阂。同时加强中职学生阅读强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号召学生广泛阅读相关古诗古文素材,帮助学生鉴赏古诗古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4中职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

(1)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由于赏识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它会根据学生的特性差异,通过结合电影,电视剧等媒介,与学生搭建沟通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由于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动态,不仅仅是学习当中的情况,也要关注学生课后课外活动的情况,在教师的关注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特性,教师在发现后进行必要的指导辅助,可以激发学生潜能。

(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由于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核心动力。而赏识教育由于在原则上强调对学生的感情倾注,让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学习,这样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知识培养与关注,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5)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赏识教育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信息,这样就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有助于帮助学生个性发展。

(6)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由于赏识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观察、鼓励、开发,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7)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由于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关爱、关注,这可以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能够及时发现中职学生心理状态与知识学习情况。

(8)赏识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对中职生的要求。由于赏识教育可以在情感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发展方面对学生可以进行恰当指导,这样就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中职生的要求。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一种能够体现人文精神,一种通过心理学方式发掘学生潜在能力、唤醒并激励学生潜在能力的一种感情教育,它需要教师主动对学生的兴趣、长处进行观察,激发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语文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都是德育教学的主要成分。为了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语文教学人员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恰当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中职语文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入赏识教育,这样才能在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为中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感教育教育渗透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职教育,然而在全国各地,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学生,是普通中学不愿意招收的学生,也就是说,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基础知识都是较差的,这就给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困难。常听老师抱怨说:“我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堂课的内容,可一个班级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我讲课,趴在桌上睡觉的、玩手机的比比皆是,怎么纠正都不听,太气人了。”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懈怠了,反正你不认真听我讲课,我也没必要认真备课,一堂课马虎应付了事就行了。

面对这种现象,我想起曾看过的一则故事:在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是啊,这条小鱼在乎。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不应该是“这位学生在乎”“这位家长在乎”“这个社会在乎”这样一种关系吗?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因此,我认为中职语文的教育应该从情感教育抓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我认为应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不必一定摆“师道尊严”的架势,而应与学生“称兄道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兄弟姐妹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中职学生,大多十五六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初中大多是“差生”,不被老师重视,师生关系处于较紧张的状态,这时我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大多老师都知道,当一个学生喜欢某位老师时,他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当他不喜欢这位老师时,就会厌烦这门课,因此,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前苏联伟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学博士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教育事业应该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老师应该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现在,大多中职学校都已多媒体一体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穿插图片、声音、视频、音乐等吸引学生的眼球。现在的教育,强化“以人为本”,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把这四种能力整合运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这四种能力。比如,在记叙文教学中,可以把文章改编成一个故事,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在议论文教学中,老师先提炼出正反两个论点,让学生选择站在其中一个论点上,组成两队,自己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辩论,教师再进行总结。在诗歌散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放一些轻音乐,让喜欢朗诵的学生参加诗歌散文朗诵会,在朗诵中体会诗歌散文的意境美。在戏剧教学中,老师可以做监制,让学生做导演、当演员,在戏剧冲突中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于语文基础知识,老师可以把语文基础知识题整合汇编,模仿李好的《一战到底》或王小丫的《开心辞典》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总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想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

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往往过多注重分数,忽略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至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越来越冷淡、冷漠甚至冷酷。因此,我认为,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先成人,然后成才。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授业,更要传道;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是相当重要的。职校学生大多都没有树立比较明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因此,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对他们一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呢?据我了解,职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很多人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屡受打击,他们集“自尊与自卑”于一身,有些人就“破罐子破摔”,这种自暴自弃的心态,就像马克思说的“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在新生进校时,我把《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放在第一堂课来讲,在播放了朗诵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了“我”对于亲人、对于朋友、对于事业来说,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在讨论中,我向学生讲述了母亲割肾救子的故事,讲述了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讲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美谈,讲述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感动了学生,很多学生也畅所欲言,讲述着父母对自己的爱、朋友对自己的关心,最后我送给学生三句话“其实你比想象的要好”,“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绝不要看轻自己”,“信心的来源是发现你真正的优点”。“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如是说,而海伦・凯勒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有了自信心,学生才会反思职校学习的目的,才会重拾学习的动力。当然,学生还是会找各种借口推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当看到“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终于取得佛经;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你还能说我太小,太无能,生活太单调,山穷水尽,不能创造吗?“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有自信,肯努力,就一定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先教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做人呢?不外乎两点:一是要懂得感恩,二是要做善良正直诚信的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宠着他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些孩子,都比较自私,很多人都不懂得感恩,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时候,我先播放了《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调动学生的感情,再告诉学生,百善孝为先,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人要懂得感恩,那就从身边做起,先尽孝心。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人岂能不如禽兽乎?这节课,很多学生都认认真真地听我讲述老舍对母亲深深的爱。知道感恩,还应知道要做一个善良正直诚信的人。管仲曰:“善人者,人亦善之。”向别人施以善意的人,别人也会对其施以善意。只有“善”不断地传递下去,这个社会才有希望。在教学谈歌的《绝品》时,常先生的舍生取义,刘三爷的重信守义,王商人的深明大义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学生,“饿死不卖收藏”,古人尚能如此,我们就更应继承他们的传统美德。如在教学泰戈尔《职业》时,我告诉学生,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为他人奉献、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职业。并给学生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他们中有人卖过核桃,有人卖过爆米花,还有人做过送报员。如乔布斯开过出租车,做过旅店清洁工;李嘉诚做过推销员……所以,不要抱怨工作辛苦,有些历练,是上苍给我们的礼物。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语文情感教育中,教者应该立人先立己,也就是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尊重学生,“润物细无声”,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