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企业半年工作总结范例(3篇)
时间:2024-04-29
时间:2024-04-29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部署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等三家化肥公司推迟开工时间和销售量下降;**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过快,成本高,一直未生产;吉林鹏鸿木业有限公司疫情初期无订单等不利因,我们积极应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37户规上工业企业1-6月份预计完成产值18亿元,同比下降-25%(2019年同期累计24亿元)。通过努力工作,新入规企业1户,**联润食品有限公司。盘活“双停”企业1户,松原市六环混凝土有限公司。
2、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预计到6月末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70亿元,同比增长6.9%;从业人员完成19.6万人,同比增长1%;企业户数达到1190户,同比增长2.8%;个体工商户达到3.5万户,同比增长2.6%。
3、商贸工作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7.8亿元,同比增长0.8%;外贸出口预计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3.5%。
二、重点工作及措施
工业经济运行工作:
1、加大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力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协调会,分析今年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采取有效调控措施,使产值、增加值增速达到最好状态;推进市级领导包保企业企业工作,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力做好用工、融资、煤电油气运、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工作。
2、全力推进“双停”企业盘活工作,找准企业“双停”原因,分类施策。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推动“双停”企业早日盘活复工复产,上报产值,带动工业经济有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3、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万名机关干部助力万户企业发展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明电〔2019〕14号)要求,积极开展了“万人助万企”行动,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助企行动推进机制,从重点部门抽调84名科级以上干部深入全市64户规上工业企业、10户限上商贸企业、2户重点建筑企业、8户重点服务企业,问实情,调研了解企业状况,共梳理出问题56条,解决10条左右,其余正在全力解决中。6月12日,组织银企对接会一次。
4、**市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领导小组,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还款。全市各部门(单位)共拖欠企业“两款一金”7495.93万元,目前已经清偿欠款为7189.93万元,已经偿还比例为95.92%,预计年末可全部偿还。
商务工作:
5、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发展工作。累计建设“天猫优品服务站”20个,运行平稳;培训“淘帮手”100人
6、加大我市特色农产品、特色扶贫产品推介力度,保障攻坚期后产业带贫作用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扩大扶贫产业项目规模,推广宣传花生、小米2个扶贫产品;提升扶贫产品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开展系列“农超对接”活动,推进蔬菜、水果等特色扶贫产品进市场、进超市,促进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相融合。
脱贫攻坚工作:
7、工信局党组及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我局共有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共有帮扶人员14人。分别包保三骏乡费家村(贫困村)、新立村、太阳村、六大村、嘎尔奇村、苏家村、万发村等七个村,7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同时兼任村第一书记。局党组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各领导干部分别制定“一人一策、一户一措”的措施。在2019年脱贫的基础上,2022年又安排六名领导包大林子镇大林子村六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8、开展“一帮一”科级干部入户帮扶工作和“万名干部大走访”活动。马奎先局长和李爽包保费家村4户贫困户,经常入户走访。马局长共计为扶贫户捐助1500元以上,李爽为扶贫户送各种生活物资;武爱兵副局长为每户贫困户家中送去米、面价值900余元等;侯晶明副局长和董慧为村里一户孤寡老人捐款100元。为大林子村贫困户捐款1000元;尹君副局长和苏希政为贫困户家带去新鲜蔬菜,时令水果和药品;张金凤书记和李太江为危房改造的贫困户继续完善室内吊棚,粉刷墙壁,修理滴水岩,买炕革和为其他贫困户协调乡里争取临时救助;于耀华副局长和丁锐俊帮助大林子村贫困户协调乡里办理低保;才晓东副局长帮助危房改造贫困户协调市财政局更换塑钢门窗价值4000余元,帮助村里3户贫困户申请临时救助,帮助贫困户交话费等。
9、认真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推进工作。**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6次推进会议,研究、安排部署阶段性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确定27户企业为符合条件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组织符合条件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及其所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制定改革方案、安置方案、维稳承诺、改革申请、审查意见等相关文件材料。人社局审核职工档案,初步确定1005人符合厂办大集体职工身份认定条件。初步核实厂办大集体在职职工704人,退休职工301人。工信局、粮食局重新审核职工档案,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发现异议,马上与人社局对接,确定其是否符合职工身份认定条件,以保证全市经济补偿金核算无误。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中。
疫情防控工作:
10、落实市级以上领导包保企业制度,一手抓企业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及时为企业协调购买防疫物资,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最基本保障。工信局、卫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深入企业,宣传讲解、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联合对企业复工复产进行指导。联合交通局为交通运输车辆办理车辆通行证;为**域外籍人员返岗开具介绍信并协调其他部门;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1、产值明显下滑。
疫情对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影响较大。疫情初期,95%以上工业企业企业推迟开工时间;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不能及时返厂复产难;当时受黑龙江等疫情防控封城影响,三大化肥类企业销售车辆不畅通,销售难。通过测算疫情对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下降超过12个百分点。例如:吉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2019年至2022年生产周期,企业实际生产量32.2万吨,本年原计划生产量38万吨,受今年疫情影响减产接近6万吨,产值减少近1亿元;**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1-5月份由于原材料价格增幅较大,成本高,企业推迟生产,使产值下降1.4亿元左右;吉林鹏鸿木业有限公司疫情影响无订单1-5月份产值下降0.2亿元左右;冀东水泥**有限公司、**市鼎鹿水泥有限公司由于下游建筑业没有准时开工1-5月份产值下降0.3亿元左。
2、增加值率持续走低。
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农副产品、化肥增加值率下降5个百分点;木材加工企业增加值率下降4个百分点等,致使增加值绝对值减少,增速下降。例如:三大化肥类企业2022年年初增加值率初步确定为12%,上年同期增加值率22%,下降接近10个百分点。
(二)、流动资金短缺。
1、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多数企业产品销售出现困难,产品库存加大,资金周转慢,致使部分企业靠贷款维持生产,成本高,生产风险加大,多数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已成为共性的问题。例如:吉林鹏鸿木业有限公司等木材加工企业企业订单明显减少,生产规模缩减,销售收入下降明显;受当前疫情影响,餐饮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市盛宝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松原市合众拨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下降,销售难,库存增加,资金周转不畅。
2、金融企业贷款门槛高,有贷款需求的企业,真正拿到贷款也很难。同时,也存在个别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贷款逾期,导致贷款不能续贷等诸多不良贷款的问题。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1、加大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力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协调会,分析今年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下半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建议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调控措施,争取产值、增加值增速达到最好状态;推进市级领导包保企业企业工作,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力做好用工、融资、煤电油气运、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工作。同时,继续推进“双停”企业盘活工作,使“双停”企业尽早盘活,释放更大产能。
2、重点抓好对全市经济有支撑作用吉林新洋丰、史丹利肥业、中盐红四方等21户企业生产、销售工作,使其产值、效益最大化,稳住我市工业经济基本盘。目前,建材类企业、玻璃制品企业等库存积压严重,通过市级领导包保真正解决企业产品在本地销售的问题。
3、针对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下降,销售不畅,产品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循环不畅的问题:**市人民银行与工信部门联合,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继续为有流动资金需求的工业企业提供融资帮助。
4、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今年疫情对工业经济冲击较大,正常生产的工业企业推高工业经济增长较难(产值由负转正较难),只能用新企业做支撑,通过市级领导包保入规入统企业加大新老企业入统力度,争取符合入统条件的企业早日入统,形成新的增量。重点跟踪服务吉林省旺达米业有限公司、**市盛市谷物有限公司、**市顺泰生物质有限公司、**市鸿翔酒业有限公司、**市保硕铝业有限公司、山鹰纸业(吉林)有限公司及时入规模。
5、“万人助万企”领导小组要聚焦解决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分管市政府领导要亲自挂帅,指导相应服务功能组协调解决问题。综合协调组要充分发挥综合指导、上下衔接、横向协调的职能作用。各服务功能组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积极认领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6、“万人助万企”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汇总综合协调组和各服务功能组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每季度集中听取汇报、研究重大问题,确保“万人助万企”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7、继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发展工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为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助力。市政府指定**市百姓服务有限公司为我市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
8、打造“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电子商务农产品上行的新模式。培育1个部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5个部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完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最终实现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交易规模、就业人数、税收收入等主要指标将达到全省县域先进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争取按照计划同比增长5%完成;外贸出口全年预计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3%。
9、继续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推进工作。**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确定符合条件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和职工档案审核通过的基础上,顺利推进下阶段工作。
10、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防止脱贫户返贫现象的发生。从为贫困户“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出发,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精准扶贫。要经常与贫困户对接,做好亲情扶贫,千方百计提高满意度,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上半年工业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高速增长。今年1-5月份,全县完成工业税收2450万元,同比增长31.5%;全县工业用电量2071万度,同比增长43.5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530.06万元,同比增长18.02%,增速位全市第一;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税总额0.3亿元,同比增长31%;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31万元,同比增长33.9%。
预计今年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税总额0.4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业税收3003万元,同比增长40%;全县工业用电量2419万度,同比增长35%。预计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同比增长132%。
(二)重点企业强势发展。加强全县32户重点企业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县领导带部门结对帮扶企业工作措施,切实加大拟入规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企业均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运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拟入规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迅速发展,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南方万年青1-5月份完成总产值4310万元,销售水泥17.61万吨,预计全年完成产值超亿元,税收超500万元;华欣体育用品完成总产值6791万元,同比增长500%以上;中航钽铌矿开发、美满生活用品等亿元大项目相继投产。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一是引进市万年青商砼有限公司年环保建材生产项目,总投资1.5亿元,已签订合同并选址屏山创业园,占地76亩,正进行规划设计和砌围墙。二是引进省金科酒业有限公司年产600吨中高档白酒系列产品生产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投资150万元,完成土地平整和厂区规划设计评审,近期已开工建设。三是引进沥青搅拌站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初步完成屏山创业园选址,正测量土地平整工程方量,近期开工。四是引进厦门市依丽雅服饰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针织服装生产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拟选址古樟工业小区,等待供地。五是正在洽谈香港运通公司投资6000万元新上红木家具制造项目,6月10日到县考察洽谈,初步选址古樟工业园9号地块。
(四)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完善工业经济调度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每季召开工业调度会,对全县工业生产加强监测、调控和指导,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使全县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把对企业的帮扶与推进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技术进步相结合,出台了《县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和工作措施,扶持政策的优惠程度前所未有,扶持企业的局面前所未有。三是提高办事效率。开展新一轮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和部门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制定并落实了《县工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企业办事的高效快捷。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延伸难。我县工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小,各产业均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产业链条延伸慢,主导产品科技含量还不高,配套企业、辅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产品档次低,能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占少数。相当数量的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创新能力弱。
(二)产业聚集度不高。目前我县还是没有省级以上工业园的少数县份之一,工业发展载体和设施建设水平不高,难以为企业项目进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空间,产业承接能力相对较弱,产业布局较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三)工业投入偏少。目前在建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仅有中航国际、美满生活用品、海崴等3个,缺少大项目就缺少大投入,就难以支撑大发展。今年以来新开工的工业项目不多,又因雨季和施工力量等因素,项目推进和建设进展偏慢,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目前仅完成7000余万元,相比市下达的6亿元任务,压力较大。
(四)部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受矿产品市场萧条的影响,我县矿山机械制造企业普遍订单减少,销量大受影响。矿产品加工企业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企业产值、税收、利润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压力。
(五)生产要素保障形势严峻。我县工业企业尤其微小企业仍然存在资金缺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批准可用土地指标少,工业用地供不应求。园区企业用水紧张,经常出现停水等现象。随着入园企业的相继投产,用工出现较大短缺,特别是陆续增多的密集型企业入驻园区,企业技术、管理类人才缺乏,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下半年工业工作打算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和项目调度,及时掌握形势变化,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并加以协调解决。确保企业开足马力促生产、高效生产提效益。加强对企业一套表改革的研究,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二)落实企业帮扶机制。推进实施县领导带责任单位(乡镇)挂点帮扶32个重点工业企业。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工业企业予以更多的扶持和更大的优惠。鼓励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抓紧扩大再生产,帮助困难企业尽早摆脱困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限期帮助解决。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协调机制、项目建设调度例会制度、项目建设督查工作机制。
2022年以来,和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驻村工作队管理要求,履行驻村工作职责,带领村两委班子统筹村级事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做好近期选派帮扶工作有关重点事项的通知》要求,现将工作队今年以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积极拓展集体经济
2022年上半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继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以帮扶单位为依托,主动承担村和单位以及企业大户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争取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去年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8万元/年,今年上半年集体经济稳步运行,并不断推进,目前我村投资138万建设的大型仓储已接近尾声,完工后可立即投入运行。
2、因户施策,精准脱贫
认真研究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充分运用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实行精准对标,因户施策,因地制宜,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脱贫攻略。对于一部分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采取社会保障兜底,对于一部分因病致贫的家庭采取健康脱贫政策,对于一部分需要照顾家庭的贫困户采取就近居家就业和发展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全方位、多元化合理解决贫困户的各种问题,实现每户稳定脱贫。当前我村已脱贫161户543人,未脱贫仅有3户13人。
3、积极参与村级各项事务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工作队主动承担责任,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人员值班,入户开展监测,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落实网格化管理,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正确的舆论,维持良好的氛围。此外,工作队还积极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砂石管理工作、秸秆禁烧、护林防火、防汛抗旱、土地增减挂等各项工作。
4、狠抓基层党建
说过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了强化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发挥好其战斗堡垒作用,工作队一方面带领村两委和全村党员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不断深化思想意识,吃透文件精神,提高大家对扶贫政策的领悟能力,从而提升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让政策更好地贯彻到基层,贯彻到老百姓的身边;另一方面带领党员一起积极下基层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民情,将政策执行到位,并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记录,及时研究解决,决不搪塞、拖延,做到群众的事无小事,将群众的“一针一线”都放在心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全面脱贫、稳定脱贫,同时大力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按期完成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持续巩固贫困户脱贫成果
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增强贫困户可持续发展能力;“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促进贫困户自主发展,自谋出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积极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提高贫困户务工收入;多渠道开发就业公益岗位,增加居家就业的岗位数量,实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教育扶贫不落一人,实现应助尽助。今年确保实现我村164户556人全部脱贫。
2、“四项工程”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一是坚持“应保尽保”,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将没有劳动能力或暂时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脱贫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兜底保障”,确保此类人群与全县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二是继续实施“351、180”政策全覆盖。坚持脱贫不脱政策,降低贫困家庭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防止贫困户家庭“因病积贫、因病返贫”。三是搭建县、乡、村三级“救急难”平台,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利用百企联村的契机,动员企业捐资。成立村级“救急难”互助组织,动员有能力企业家捐资,建立各村“应急”资金帐户,用于解决八类“边缘户”等人员的困难,及时给予政策范围内的支持关心,防止边缘户“进化”为贫困户,提升非贫困户的满意度,建立大扶贫格局。四是实施“2579”医疗再救助,缩小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医疗救助差距,减轻一般群众尤其是重病户医疗负担。
3、消除疫情影响,加大帮扶力度
面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全面摸排此次疫情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影响,尤其是应外出务工而未出的以及农产品严重滞销的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全面落实“消费扶贫”政策,通过多方位、多渠道解决滞销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避免因疫情而造成的返贫和边缘现象,确保稳定脱贫。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通过发展产业、对接市场、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深入推进“百企联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引导和管理,优化环境、整合力量、创新方式,提高扶贫效能。完善社会扶贫激励机制,加快中囯社会扶贫网推广运行,组织信息,开展需求对接。深入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引导社会各界认领项目、认捐款物,形成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