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发展趋势(6篇)

时间:2024-05-02

水产养殖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

1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

1.1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都生活在水中,病害容易反复出现,很难根治。研究发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的主要种类是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和血液相关疾病等。这些疾病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大面积死亡,会给水质带来一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1]。

1.2新病害不断出现

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繁多。养殖用户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实现科学化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多个种类一同进行养殖的现象。养殖动物的习性等不同,导致新病害不断出现,给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水产养殖,引进国外水产养殖动物,可能导致新病毒、新细菌的产生,甚至造成新病害的出现,促使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进一步失控,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生,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

2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发展趋势

2.1培养优良的水产养殖动物品种

水产动物养殖需要重视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和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需要有优良的品种。选择养殖水产动物种类,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优化水产养殖的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对病毒形成抵抗力的品种,是加大水产动物成活的有效方式。培育水产动物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复杂过程,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都在投入人力、物力研究,试图培育新的水产动物品种。当前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基因重组等。选育优良品种,总结水产动物品种的饲养方法,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这是增加养殖户收入的主要方式。

2.2科学合理使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药物

利用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使用科学性不够。有的养殖户根据经验给水产动物用药,有时会让水产动物的疾病加重,没有起到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作用[3]。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根据水产动物疾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让药物起到对疾病治疗作用。安全用药是水产动物养殖的关键因素。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水产动物疾病医治,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规范化,对水产养殖户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安排技术人员对水产养殖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水产养殖的科学化,促使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病毒、细菌等交叉感染等。水产养殖体系化的建设,对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提高水产动物饲养的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这是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4]。

3.2药物应用

在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应用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情况,科学有效的用药物治疗。药物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有时候会产生细菌,对水质等有一定的影响。必须科学有效进行药物和药量控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影响[5]。

水产养殖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92-01

1现阶段国内畜牧业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1979年泰国正大于深圳建立我国首个饲料厂,这也是第一个畜牧业外资企业,其诞生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展现出我国畜牧行业的勃发生机。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畜牧行业发展的引航者,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很多中国优秀的畜牧工作者。这3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经济腾飞和经济制度转型的重要阶段,奠定了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繁荣的基础。畜牧业发展也由原先的小农经济转变为散户养殖模式,其中部分散户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主体是个体养殖散户,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属于最底层的生产者,是农业的劣势群体。在畜牧业发展中,从长远角度分析,会制约整个行业的后续发展,产生恶性竞争以及无序的状态,使得畜牧产业市场价格无规律波动,上源环节的竞争压力大,最终导致养殖户效益低下,生产积极性不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小农经营为主,经营理念落后,养殖效率低下,整体的产值增加低效。畜牧业大格局不均衡发展,小布局构造不合理,几乎未见地域性的防疫措施,作为消费品的畜牧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目前畜牧管理机构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收取各种费用,在享受到切实利益的同时,并没有履行其应尽的政府职责,更没有起到其必要的防疫管理以及规划指导的作用。一些养殖户只重视短期效益的获取,在经营中容易出现大众化的跟风现象,造成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养殖成本持续上升,养殖密度大且养殖区域非常靠近,更有一些黑心养殖户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顾疫情的突生,将会给现有的畜牧业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未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向

水产养殖发展趋势篇3

2.绿色无药残鸡势在必行。近几年发生的三聚氰胺、速生鸡、毒奶粉等事件让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速生鸡事件的发生让人们疏远了与鸡肉的距离,当前国家严格禁止人药兽用以及禁止、限制西药的使用,因此如何生产出绿色安全的鸡产品迫在眉睫,甚至成为关系到民生幸福的头等国家大事。用中药防治与使用益生菌生产无药残肉鸡已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

3.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趋势。一直以来,散户养殖存在规模小、设备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等短板。如今高成本微收益,甚至亏本,更令其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新型畜牧经营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中国正适度促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必将改变当前小散户的养殖格局,大户时代就要来临了。

4.专业化管理是趋势。这几年,鸡场老板们感慨,工人难请,人工成本大幅上涨。未来,随着90后、00后的逐渐登场,恐怕薪酬还将水涨船高。一方面,是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殖业;另一方面,是养鸡骨干们渐渐老去。鸡场除了提高薪酬福利、改变工作环境以增加吸引力,别无他法。随着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者的水平跟不上说到底是脱离专业,标准化鸡场管理人才会很受青睐。

5.治疗型兽医向保健型兽医转变是趋势。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疾病会越来越复杂,病毒不断变异,细菌耐药加强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加强保健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只会导致越来越难养,保健做好了,鸡群自身抵抗力强了,自然疾病就少了,只注重治疗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到最后什么疾病也控制不住。

水产养殖发展趋势篇4

第一是资本整合,在2015年会有一个大的资本整合。这个资本整合会通过农村金融、农产品保鲜,还有一系列的财政补贴构成。所以,2015年农业经营的资本运作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

第二就是服务化,社会的专业化服务。也就是说,将来畜牧饲料行业的客户将是新型经营主体,这个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是专业户升级为家庭农场。围绕社会专业化服务来讲,将来的畜牧业都是养猪服务公司、养鸡服务公司、养牛服务公司,而且这些服务公司的定位非常清晰。这些企业会分化出针对客户的精准化服务,比如说小农场的服务、家庭农场的服务、大型规模养殖场的服务,这些服务会越来越专业化,就确保把我们的价值传递给养殖环节。

第三个非常大的趋势就是更加重视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我们将会看到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它的采购会做得非常好,比如双胞胎、海大、大北农、正大、山东六和等。饲料产业将来的利润还是要靠采购来节省。还有一个就是食品的终端销售。中国的畜牧业,凡是做得比较好的都是食品终端销售比较好的企业,比如说周黑鸭。它就比较容易整合一些养鸭户。2015年饲料行业非常大的趋势就是前头重视原料的采购,后头注重食品的品牌连锁,中间的环节就分给农户去养殖。

2015年畜牧业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趋势是:人才的整合。人才的整合不仅仅包括培养养殖户,也不仅仅是培养员工,而是养殖户和员工的一体化培训,养殖户的水平需要提高,员工的水平也需要提高。把他们的水平都提高,农业就上了一个档次。除此之外,农牧企业要担任起消费者的教育。消费者的教育就是要使消费者更加理性,使他们更加放心地消费我们的肉食品。只有消费者多吃,我们的畜牧业才能好。

此外,还有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就是联合、兼并、重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抱团取暖”,这样一种跨界合作。比如,海大转做畜禽饲料、大北农开始研究水产饲料等等,这些跨界大农业将是大趋势。

水产养殖发展趋势篇5

上半年,我市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

一、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预计:上半年农业现价产值为124.03亿元,增长4.5%。其中:种植业43.23亿元,增长2.7%,林业4.34亿元,增长4.2%,畜牧业56.9亿元,增长6.0%,渔业17.65亿元,增长3.8%,服务业1.94亿元,增长11.5%。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早稻面积增加。全市早稻面积212.79千公顷,增长3.6%,中稻预计35.35千公顷,增长3.8%。

二是经济作物大多增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为111.51千公顷,比上年增7.6%;蔬菜面积达到50.08千公顷,增1.46%。棉花播种面积为33.79千公顷,增长4.42%;瓜果15.43千公顷,增长7.9%。甘蔗1.11千公顷,增长42.31%,麻类1.15千公顷,减少24.34%。

三是林业不断发展。今年林业产值为4.34亿元,增长4.2%。

四是养殖业运行态势良好。预计出栏生猪384.95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5%;出栏牛6.13万头,同比增长5.2%;出栏羊20.76万头,同比增长2.0%;出笼家禽1336.04万羽,同比增长3.2%;实现水产品产量18.76万吨,同比增长3.8%。

五是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58元,同比增长13%;

六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21.97亿元,同比增长20%。

二、促进上半年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

1、国家惠农政策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随着国家粮食直补、油菜、能繁母猪、农机等综合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补贴标准的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近几年我市粮食面积有较快的增长。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也明显增加。其中油菜籽受近两年收购价格快速上涨和国家双优良种补贴政策的激励,农民对油菜籽的种植愿望较强

2、农产品呈现产销两旺。从1-5月份市场跟踪调查显示,农产品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与同期比,粮食类上涨11.4%,鲜蛋价格上涨9.9%,水产品上涨8%,蔬菜类平均上涨15%,个别品种涨幅在30%以上;春茶销售形势好于往年,价格涨幅在20%。

3、畜禽生产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改扩建了不少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生猪养殖大户发展到21922户,比去年的21012户增长4.33%;牛羊养殖大户分别发展到2371户、3057户,较去年分别增加200户和280户;家禽养殖大户也发展到1.2万户,比去年的1.1万户增加近1000户。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小区在去年的基础上发展到460个,其养殖产量超过全市总量的48%。

4、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已进入结构优化、总量扩大、发展加速、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具体来说:一是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已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59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37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61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30.2%;二是产值比持续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29.82亿元,与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达到1.1:1。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劳动力就业达到94788人,其中农民工达到72038人,占总人数的76%。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1776元,占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比上年增长10%。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04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3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56家。三是订单农业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全市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重在45%以上,养殖业订单比重也达到了40%以上,全市单品种集中连片种养达亩以上的板块80多个。四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龙头企业参与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2个,社(会)员达18.7万人,带动辐射受益农户20多万户。

三、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资价格跌涨兼有。据市场调查,全市种子价格普遍上涨,其中杂交水稻同比上涨20%以上,部分品种达到50-100%以上;大宗氮、磷类肥料价格则普遍下跌,跌幅10%左右;农药、农膜价格同比分别下跌7.5%和5.5%。

2、当前我市养殖业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养殖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生产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由于饲料价格的上扬,饲养成本较高,造成养殖业比较效益下滑;四是动物疫情形势复杂,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能力薄弱,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生猪出栏价格较上年下降了近20%,对养殖大户起到了不利的影响。

3、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矛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部分农村存在着人居环境恶化的趋势。

尽管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全市农村经济总体还是稳步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各级重视“三农”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下半年农业生产走势情况

我市农业发展的趋势预测:总的农业生产平稳发展,预计粮食播种面积为561.63千公顷,增长4.2%,产量329.07万吨,增长4.3%。生猪出栏754.8万头,增长3.5%。家禽出笼2666.9万羽,增长3%。水产品37.6万吨,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5952元,同比增长11.5%。农业增加值为198.55亿元,增长4.5%。

种植业方面趋势预测:粮食面积略有增长,为561.63千公顷,增长4.2%;蔬菜面积比去年会增加4%左右,为83.51千公顷;油菜面积增长7%,为124.9千公顷;棉花面积增长4.42%,为33.79千公顷。增长的因素主要是1、国家加大了粮种面积的补贴,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是减少抛荒田。不利因素是种植业的效益比还是很低。粮食作物生产效益不高。当前,随着种子价格的普遍上涨,化肥、农药价格高位运行,基本抵消了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带来的效益,农民种粮收益增长甚微。

林业方面趋势预测:预计产值达9.02亿元,增长4%。有利因素是1、国家林权体制改革,会极大调动林农生产积极性。2、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会加大林业的增长幅度。3、国家加强了生态农业政策、环境保护,给林业注入活力。4、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多。

畜牧业方面趋势预测:二季度以来,养殖业受国家政策刺激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养殖母猪增加,补栏积极。但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生猪价格回落,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逐步回落,生猪养殖将面临新的市场考验。预计全年畜牧业产值为116.79亿元,生猪出栏754.8万头,增长3.5%左右。建议:多发展生态生猪,少发展饲料生猪,生态生猪生长缓慢,但肉质好,生猪发展到一定数量后应该考虑质量。

水产养殖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发展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人早已过上衣食无忧、饭菜精致的小康生活,水产品在不少家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于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养殖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小规模淡水养殖业更是异军突起,技术上也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也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介于此,为了使小规模淡水养殖得到长足发展,水利部门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其中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规模淡水养殖状况和问题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主要以小规模为主。下面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养殖对象、养殖模式及养殖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养殖对象

就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品种现状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鱼类,主要以可食用的淡水鱼类养殖为主,如水产品市面上常见的草鱼、鲫鱼、鲤鱼等;二是虾类,主要包括常吃的北极冰虾、淡水龙虾等品种;三是蟹类,多以河蟹养殖为主,如鄱阳湖大闸蟹等;四是贝类,主要包括河产小螺丝等品种。

2.养殖模式

(1)稻田养殖。稻田养殖是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重要体现,其主要将水产品养殖和水稻种植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需要养殖的水产品,如鱼、虾等放在水稻田里放养,并以稻田里的虫子、杂草等食饵,这种养殖模式形同天然,既消灭了水稻田中的害虫、杂草等影响水稻生长的物质,促进了水稻的有机生长;又省时省力,提高了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2)天然湖泊及河流养殖。该种养殖模式主要是将水产品投入到天然的湖泊及河流中进行放养,并采取人工投饵和天然饵料相结合的喂食方式,一方面既节省了饵料上的人力及材料,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水产品天然原味的保存,是一种良好的水产品养殖模式。

(3)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一种封闭式的水产品养殖方式,养殖密度较大,且适合多种水产品的同时混养,既方便养殖人员的日常管理,又能进行高产量的水产品生产。

(4)网箱养殖。该种养殖模式亦是我国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水产品养殖模式,其在水产品的养殖空间上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饵料的投放上较为准确,能够减少饵料的浪费,且其产量较大,在捕捞上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更加方便。

3.养殖现存问题

就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业的养殖现状来看,由于其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地区,且多由当地的农民操作管理,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技术的缺乏,也即当地农民在淡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主要靠自行摸索及彼此之间的经验传授进行操作和管理,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又欠缺一定的市场销售意识;二是饵料的投放问题,当地农民在饵料品种的选择上、成分配量及投放量上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态及专业知识,不仅不能合理投放饵料,亦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不利于水产品产量的提高及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三是水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采用河流及湖泊进行养殖的水环境,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工厂废水的排入,造成了水产品养殖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趋势

准确地把握小规模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其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从养殖主体、养殖环境及养殖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具体表现如下:

1.提高养殖主体的养殖技能

也即针对我国东南地区小规模淡水养殖户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生态知识的缺乏问题,要将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作为我国未来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由政府为宏观调控主体,既要积极鼓励各养殖户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又要通过下乡走访、开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养殖户农民的专业技能及知识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淡水产品养殖,提高淡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在湖泊及河流的水产品淡水养殖聚集区,要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工厂废水向水中的排放量,将营造良好的水产品养殖环境作为我国未来水产品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并督促各工厂将其生产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后再向河流或湖泊中排放,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以降低甚至是杜绝水污染对淡水养殖造成的负面影响。

3.建立完善的养殖体系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