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施工总结范例(3篇)
时间:2024-05-06
时间:2024-05-06
在线路工程中通过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建设一张安全性高、运行良好、支撑多业务的光纤传输网络,提高了传输信号整体质量降低维修率,为公司拓展数字电视、CableModem业务、ATM数据业务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目标
1、建设力度:根据公司网络发展速度并结合规划设计院提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成主城区每年新、扩建光缆线路约430公里建设目标,实现分公司光缆网络500户密集光节点的网络布局。
2、SDH传输线路:为完善SDH网络中秀山和城口的传输安全,按公司的统一安排在2006年完成线路工程实施。
3、成本控制:实现主城区线路工程建设费控制在1.1万/公里以内,SDH线路工程建设费控制在2万/公里范围内。
4、质量和安全: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不出现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工作计划
按公司颁布的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线路工程中各环节的综合管理,完成年度计划、工程立项、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工程决算、工程移交等相关工作。
实施方案
1、人员职责分工:工程科(线路)现有人员共3名,承担主城区7个分公司线路工程的管理和区县SDH干线的改、扩建工程。根据线路工程的特点,拟定人员分工如下:
(1)工程项目主管1人:负责线路工程年度计划的编制,完成工程立项报批手续,负责工程项目的安排和协调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掌握工程进展和预算使用情况,协助部门领导对线路工程的管理。
(2)工程项目代表2人:检查各项线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帮助和指导工程随工人员(由分公司委派)的工作,完成工程验收和工程量的核算,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收集和反馈分公司的线路工程建设相关信息。
2、工作方法:依据线路工程建设特点,现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制定线路工程投资计划,由计划财务部审核,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年度建设投资计划。
(2)根据年度投资计划,编制线路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大型工程需申报部门同意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完成工程立项。
(3)工程建设部委托规划设计院组织光缆线路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代表对设计进行审核,对大型项目设计开施工设计审查会,审查会由工程建设部组织规划设计院、运行维护部、计划财务部、分公司参加评定,依据评审结果确定工程设计方案。
(4)组织线路工程的施工入围队伍招标。严格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和《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广电集团下发的“渝广台发(2005)100号”通知精神组织招标工作。
(5)施工阶段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处理、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签证和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施工单位必须配合现场代表做好随工监督工作。
(6)每月组织一次对在建工程质量检查,在每月25日前将检查结果形成一份《线路工程质量检查报告》报部门审核并抄送分公司。
(7)工程中涉及影响信号传输的环节,由工程建设部向运行维护部提交机房和网络割接操作申请。运行维护部下达调度通知书,施工单位必须在通知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8)工程进度实行周报制,施工单位按时将本周工程进度情况汇总后请现场代表签字确认,报送工程建设部。
(9)工程验收采用初验+终验的方式,工程在2次验收都通过后才能向运维部办理移交手续。
关键词:单结点导线施工控制网平差计算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施工测量贯穿于施工始终,从施工前的准备到工程竣工,都离不开施工测量,为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在施工前必须对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进行复测。由于人为或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导线点或丢失、或遭到破坏,要对其进行补测;有的导线点在路基范围以内,需要将其移至路基范围以外。如果间断性的丢失,则可利用前方交会、支点等方法补测,或按任意测站的方法补测导线点。补测的导线点原则上在原导线点附近;如果连续丢失数点,则要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补测,设计提供的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测量时,也要加密控制点,布设施工控制网。
本文阐述的结点导线网的布设,是笔者在某高速公路施工测量中的实际运用。因为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距离路线0.8~2.0KM,而且导线点和设计路线之间有山相隔,不能用于施工放样;还有一部分导线点位于河堤和地方路上,进场前已被破坏;设计为一新建高速公路,有一互通区和附近原有国道建一条联络线,联络线的导线点大部分在路基范围以内,施工不能保存下来。所以,在对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复测之后,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才能保证施工测量的需要。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不能按常规方法加密施工控制网,结合工程现场实地情况、路线走向和能联测的导线点,决定采用单结点导线布设施工平面控制网。
2单结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2.1选点
该工程位于丘陵、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低中山区灌木丛生,坡积裙上果树繁茂,通视条件极为不好。根据地形及拟建结构物、隧道、桥涵等要求,避免路基填土达到一定高度时影响导线之间的通视,选点时将点选在了主线的一侧。
2.2点的埋设
工程所处地区冬季冻层厚度为1米,埋设标志点的基坑,最浅的挖至地面1.2米以下,标志点选用中间刻有“十”字的钢筋,用混凝土现场浇注。
2.3测角测边
使用莱卡TC702全站仪观测,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及相关规定。
3单结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3.1观测数据的检查
检查外业测量记录和计算过程,根据外业测量成果及已知起算数据,按一定比例绘制结点导线略图,如图1所示,单结点导线观测值和已知值列于表1。
结点导线网中,作为起始边的IG24、IG25X、I72X、I71X、IB7X、IB7点的坐标值采用设计院提供的数据,经复测满足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并经过监理单位测量工程师的复核签认。
表1单结点导线网已知值和观测值
3.2计算起始边的方位角,推算结边方位角的概值。
根据作为起始边的IG24、IG25X、I72X、I71X、IB7X、IB7点的坐标值,利用坐标反算,求得各起始边方位角、、值分别为:
=106°29′15″
=209°18′36″
=250°17′40″
根据观测角值,求得各条导线的观测角值总和∑β1、∑β2、∑β3分别为:
∑β1=2157°24′25″
∑β2=2054°35′02″
∑β3=1113°34′54″
根据起始边方位角及导线左角,按下式推算各边方位角:
(1)
由公式(1)推导出终边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2)
公式(2)中对应结边H10H11的方位角,设其分别为、、,对应利用已知坐标反算求得的各起始边方位角、、,∑β左对应各条导线的观测角值总和∑β1、∑β2、∑β3。图中所示的单结点导线中,利用公式(2)分别从IG24IG25X、I72XI71X、IB7XIB7三条起始边推算出H10H11结边的结边方位角概值、、如下:
3.3单结点导线结边方位角计算
将推算的结边方位角概值列入表2,计算结边方位角的加权平均值。
结边方位角加权平均值的计算: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设导线的条数为N,
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3.4单结点导线结点坐标概值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边边长及结边方位角加权平均值,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再以IG25X、I71X、IB7为起点分别求得结点H10的坐标概值,计算过程分列于表3、表4、表5。
表3中角度闭合差:
表3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3中计算坐标增量总和为:
∑ΔY′=1835.19m
∑ΔX′=330.483m
由计算所得坐标增量总和求得由起始边IG24IG25X测至结点H10的横纵坐标分别为:
Y1=50354.223+1835.190=52189.413m
X1=58982.176+330.483=59312.659m
表4中角度闭合差:
表4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4中计算坐标增量总和为:
∑ΔY′=-1810.172m
∑ΔX′=105.234m
由计算所得坐标增量总和求得由起始边IG24IG25X测至结点H10的横纵坐标分别为:
Y2=53999.562-1810.172=52189.390
X2=59207.455+105.234=59312.689
表5中角度闭合差:
表5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5中计算坐标增量总和为:
∑ΔY′=-481.523m
∑ΔX′=-562.415m
由计算所得坐标增量总和求得由起始边IG24IG25X测至结点H10的横纵坐标分别为:
Y1=52670.951-481.523=52189.428m
X1=59872.077-562.415=59312.662m
3.5单结点导线结点坐标计算
将计算所得的结点H10的坐标概值分别列入表6和表7,进行结点坐标值计算。
表6中结点横坐标加权平均值的计算:
结点横坐标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设导线的条数为N,
结点横坐标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表7中结点纵坐标加权平均值的计算:
结点纵坐标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设导线的条数为N,
结点纵坐标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4.每条导线各点的坐标值计算
利用计算所得的结点坐标加权平均值作为结点的已知坐标值(最或是值),按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这样就把单结点导线化为三条单一的附合导线,分别求出每条导线各点的坐标值,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8、表9及表10。
表8中角度闭合差:
表8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8中坐标增量闭合差:
,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导线的相对精度1/15000,故IG24IG25X~H10H11附合导线的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表9中角度闭合差:
表9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9中坐标增量闭合差:
,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导线的相对精度1/15000,故I72XI71X~H10H11附合导线的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表10中角度闭合差:
表10中角度允许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表10中坐标增量闭合差:
,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导线的相对精度1/15000,故IB7XIB7X~H10H11附合导线的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5.结论
经过实例证明,采用单结点导线布设施工控制网,虽然计算繁琐,但其精度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可灵活应用于互通立交工程建立施工控制网。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区;功能定位;总体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规划背景
五总社区位于骑岸镇北部,原为五总乡政府所在地,在2000年的乡镇撤并中,五总乡并给骑岸镇。五总社区境内地势平坦;周围主要河流为遥望港,对外公路主要有两条,分别为骑石线和洋海线。
2、功能定位
五总社区原为五总乡政府所在地,现状拥有学校、医院、市场、银行、商业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自2000年并给骑岸镇以来,一直是仅次于骑岸镇区的镇域次中心。根据五总社区的现状配套情况和建设规模,将五总社区的功能定位为:骑岸镇北部农村地区的片区服务中心。
3、总体布局
3.1规划范围及建设规模
五总社区规划范围:东至洋海线,西至镇西路,南至镇南路,北至沿河路。规划总用地面积38.5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38.13公顷;规划居住人口容量为2400人。
3.2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两组团”空间布局结构,如图1所示。
“一核”:即公共设施集聚核。
规划在骑石线与五平路之间,结合现有的小学、幼儿园、农村商业银行、农贸市场以及大量沿街商铺,吸引其他各类为农服务型公共设施在此集聚,形成一个功能完备、活力强劲,能带动骑岸镇北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设施核。
“一轴”:即骑石线发展轴。
骑石线往南至骑岸镇区,往西至石港镇,在五总社区段拐弯穿越,现为二级公路,是支撑五总社区快速发展的主要轴线。
“两组团”:以骑石线为界,将五总社区划分成南北两个组团。
南组团以居住为主,分两期实施,其中一号横河以南部分为一期工程,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北组团是五总老集镇,以公共设施为主,是五总社区的综合配套核心区。
3.3道路交通规划图1
3.3.1对外交通规划
五总社区的对外公路出行主要依托骑石线和洋海线,规划加强五总集镇段对外公路的交通管制,严禁公路两侧乱设摊点,乱停车辆,严格执行道路两侧建筑的退让距离,确保公路畅通。
五总社区的对外水路运输主要利用其北部的遥望港,根据上位规划,遥望港按三级航道进行控制。
3.3.2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道路采用方格网布局,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
规划主干路一条,即骑石线五总集镇段,道路红线宽度24米;规划次干路一条,即五平路,道路红线宽度18米;规划支路共计四条,其中主要支路一条,即育才路,道路红线宽度12米;次要支路三条,分别为兴五路、长富路和农科路,道路红线宽度为8米。
3.3.3停车设施规划
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坚持“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的原则。规划公共停车场两处,分别位于幼儿园西侧、长富路与骑石线交叉口附近,总用地面积为0.51公顷。
3.4公用设施规划
3.4.1给水工程规划
骑岸镇已与通州城区实行联网供水,水源为长江水。五总社区用水由位于骑石线上的输水管接入。
3.4.2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雨水按就近排放原则,合理确定雨水管道的位置与走向,就近排入径流量较大的河流。
五总集镇产生的生活污水统一排入洋海线上的区域污水管道,再流入镇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4.3供电工程规划
五总社区用电由位于镇区的35KV骑岸变提供。35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采用架空敷设;重要地段的中压线路尽量采用电力电缆沿道路东侧和南侧埋地敷设,其余地段可以采用架空敷设;低压线路全部采用埋地敷设。配电采用双回路环状供电方式,开环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
3.4.4电信工程规划
固定电话网应遵循“少局所、多模块、广覆盖”的原则进行设置。
规划利用五总电信分局作为电信交换中心和服务中心。
3.4.5环卫工程规划
生活垃圾应实行分类、袋装化收集,纳入全镇生活垃圾清运系统,由环卫部门统一负责处理。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设施应满足分类收集要求,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
结语
加强对五总社区基本功能的梳理与优化,进一步完善、充实为农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进而研究五总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支撑要素,合理界定社区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引导社区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5]《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
[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7]《通州区城乡统筹规划》(2010-2030年)
[8]《骑岸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9]《骑岸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上一篇:小学安全工作计划(整理11篇)
热门推荐